通史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 十三 遷都洛陽(1)      陳羨 Chen Xian

  蕭賾在位期間,除了永明五年至六年(公元487年—488年)桓天生在南陽舊城起兵交結北魏,邊境上鬧過衝突外,一直維持“北方無戰事”的狀況。到了統治的最後一年,即永明十一年(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蕭賾忽然下令在石頭城修造三千輛戰車,準備攻打丟失多年的淮北重鎮彭城。
  消息傳到平城,宋國宗室劉昶幾次面見孝文帝,嚮他哭訴,要求出兵南徵,以雪前恥。孝文帝便在經武殿大會公卿,議論討伐南齊的大計,並於淮、泗一帶招兵買馬,廣積糧草。蕭賾這邊則以右衛將軍崔慧景為豫州刺史,隨時準備抵禦魏軍入侵。雙方劍拔弩張,一場大戰似乎在所難免。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次衝突卻引發了北魏自上而下的“大革命”——遷都洛陽。
  其實在遷都前一年的太和十六年,有一項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就很值得玩味:孝文帝召集群臣,討論北魏政權的德運行次問題。
  德運行次,或稱五德終始說,是發端於戰國陰陽傢的學說,到了漢代以後成了封建帝王控製統治合法性的得力工具。簡而言之,這套學說是指,每個朝代都有它所對應的德運,用五行之一來表示。改朝換代,說到底就是德運之間的相生相剋。比如說兩漢就是火德,魏、晉分別是土德和金德,對應的正是五行中火生土、土生金的原理,後來南朝接承東晉,以正統自居,當然也就自覺繼承,宋是水德,齊是木德,等等。
  問題出在北朝,西晉滅亡後,北方大亂,十六國中勉強像樣點的政權,大概也就前後趙、前後燕、前後秦這幾個。而這幾個朝代的君主為了維護統治,也早給自己的德運對號入了座。石勒的後趙認為自己繼承的是西晉政權,所以德運就是水德,慕容氏的燕國認為自己滅了後趙而稱霸北方,所以遵從木德,苻堅滅前燕統一北方後,也把德運承接了過來,為火德。北魏前期的君主們認為拓跋氏起傢靠的是前秦的大分裂,以前秦的當然繼承者自居,德運應該算土德。中書監高閭就是這麽認為的,他說:“帝王都是以中原為正統,統治的善惡、長短是不計較的。所以就算桀、紂無道,周厲王、晉惠帝昏庸,也不能改變夏、商、周、晉等朝的正統地位。占據中原的皇朝自晉以後,就是趙、燕、秦這幾朝,我們魏國繼承秦國的火德,當然就是土德了。而且我們的國姓拓跋出於黃帝軒轅,黃帝也是土德,微臣以為我朝德運應為土德。”說的正是北魏建國以來的傳統觀點。
  秘書丞李彪和著作郎崔光並不同意,他們說:“我們的始祖神元皇帝和晉武帝就有往來,桓帝、穆帝等又輔佐晉室,所以我朝的運祚其實承繼的是司馬氏的晉朝,趙、燕、秦那些朝代,局促一隅,哪有資格談德運,咱們魏國怎麽可以捨晉而為土德呢?”這席話的意思,就是利用曾被西晉封為代王的拓跋猗盧等人與晉朝的關係,將中間經歷的小王朝全部視為譖偽(這也就是後來崔鴻撰寫《十六國春秋》的理論根本),以水德直接繼承晉朝的金德。
  辯論異常激烈,但李彪等人的觀點調子高,逐漸贏得不少大臣的支持。孝文帝最後拍板,就這麽辦,魏國的德運改為水德。
  德運這玩意雖說是些宣揚天命變換的鬼把戲,其中的內涵卻能反映北魏不同時期的自我定位。遵奉土德,那就是以中原政權自居,繼承的是西晉分崩離析後的大分裂局面,充其量也就是個割據王朝;遵奉水德就不同了,繼承的是晉朝,而晉朝是沿襲漢、魏(曹魏)傳下來的,是中華政權,比中原政權要高一個檔次。孝文帝的决定說明,這個時候的北魏已自視為高舉中華文化火炬的正統王朝,包括東晉在內的南朝政權的合法性都被否定。既然如此,那麽接下來的一係列徹底的漢化措施也就勢在必行了。
  首要任務是遷都。北方漢人認廟不認神,你把國都放在僻處北疆的平城,頂多就是個坐大了的鬍人國傢,衹有定鼎河、洛,追隨漢、晉那樣的大一統王朝,才能夠被廣大人民群衆所接受。然而遷都是大事兒,哪能說遷就遷,孝文帝深知鮮卑貴族們頑固守舊的特點,如若草率宣佈遷都,肯定會招致強烈的反對,甚至會造成朝中的分裂,到頭來還是不瞭瞭之。要做成大事,衹可“智缺,不可“強攻”。
  蕭賾北伐的傳聞給了他契機,一條計謀在他心中醖釀成熟。這一天,他宴請群臣,忽然裝作心血來潮,請身邊的太常卿卜卦,一把算下來,碰上了易經六十四卦中的“革”卦。孝文帝激動地說:“這是好兆頭,我們應該像‘湯、武革命’那樣順應天意,討滅不臣1
  大臣們不知皇上今天發了什麽神經想“幹革命”,都不敢說話。孝文帝的堂叔、尚書任城王拓跋澄可看不下去了,他以為皇帝年輕氣盛,考慮問題不周,勸道:“‘革’的意思是要變天,我大魏奄有中土,要徵討不臣,卻碰上‘革’這麽個卦象,恐怕不吉利吧。”
  孝文帝臉色一沉:“社稷是朕的社稷,任城王你想動搖軍心麽?”
  拓跋澄爭辯道:“社稷誠然是陛下的社稷,但臣也是社稷之臣,豈可知危而不勸阻呢1
  孝文帝怒氣未消,半天不說話,過了好久,纔緩緩說了一句:“彼此各言其志,朕不計較了1
  群臣目睹這一幕,誰還敢開口發言?宴席結束,大傢就無聲無息地散去。孝文帝單單留下了拓跋澄,來到後室,輕聲對他說:“剛纔的事,叔父萬勿計較!我的態度之所以那麽嚴厲,就是嚇唬一下而已,不想讓文武百官來阻撓我的想法。實話實說,舉兵南徵是假,遷徙國都是真。現在的國都平城面對北方大敵(指柔然),是用武之地,而非文治之城。叔父你接受的也是儒傢的教育,我們現在想要推行漢風漢俗,在平城這個地方是沒前途的,衹有把都城遷到中原去,纔可以有所作為。叔父以為如何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一 劉裕發跡(1)
一 劉裕發跡(2)二 桓玄的野心(1)
二 桓玄的野心(2)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1)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2)四 強國之本(1)
四 強國之本(2)五 拓跋珪功過(1)
五 拓跋珪功過(2)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1)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2)七 盧循之亂(1)
七 盧循之亂(2)八 二劉相爭(1)
八 二劉相爭(2)九 翦除異己(1)
九 翦除異己(2)十 討滅宗室(1)
十 討滅宗室(2)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1)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2)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