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草根紅學雜俎 》
《紅樓夢》成書問題對話錄(14)
鄧遂夫 Deng Suifu
鄧遂夫:他並沒有否定這個“撰”字,但衹承認是撰了書中詩詞。 杜春耕:他等於說是曹雪芹光寫了詩詞,沒寫其他的。但實際上我認為,對他來說要不要這樣斷句,一點關係都沒有。 鄧遂夫:怎麽沒有關係呢?不那樣斷,“雪芹撰此書”就是鐵定的了。像他那樣斷,就 可能證明曹雪芹衹是撰寫詩詞的人了。 杜春耕:其實“若雲雪芹批閱增刪,則開捲至此這一段楔子,又係誰撰?”已經說明這是雪芹撰寫的了。戴不凡也承認這個楔子是曹雪芹寫的,那麽這個“撰”字又有什麽關係呢?哪怕書中衹有百分之十的東西是曹雪芹寫的,都可以說是他“撰”的。這個“撰”字對戴不凡沒有什麽妨礙。 鄧遂夫:戴不凡認為原創意義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他當然不否認曹雪芹作了一些修改工作,作了一些改編整理工作。改編也可以稱編撰。 杜春耕:可戴不凡當時沒有想到哇。他的觀點是,曹雪芹在石兄的舊稿《風月寶鑒》基礎上,妙手新裁,出了一部《紅樓夢》。現在就有這麽一個問題。我理解這段批語,“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等於是說:“《紅樓夢》這本書要題成《風月寶鑒》不太合適,因為在(改編過的)《紅樓夢》裏,《風月寶鑒》的內容比較少。”現在他為什麽又要把這個第三稿題為《風月寶鑒》呢?就因為曹雪芹原來曾經有過一本書叫《風月寶鑒》,這本書是曹棠村寫的序,現在棠村已經死了,他們現在看着這個新改出來的稿子,再想想曹雪芹原來的那本《風月寶鑒》,兩邊一比,雖然關係不是太大,為了紀念曹棠村,還是勉強地把《風月寶鑒》這本書作為全書的書名——對這句批語,我就是這麽理解的。 鄧遂夫:你主要是把稿本的先後順序理解錯了。我想再問問你:你認為這段批語是不是針對着楔子中“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這句話來批的? 杜春耕:對呀。 鄧遂夫:既然是針對這句話來批的,那麽在時間上就應該是在甲戌年或甲戌年所形成的那個本子上作的批語,不會批於甲戌本以前。因為甲戌本以前所作的批語,一般都規範成雙行夾批了。現存甲戌本的前五回在過錄時沒有采用雙行夾批的形式,但也是過錄成旁批的。所以凡是甲戌本上的眉批,從理論上說都衹可能是閱評甲戌本手稿或甲戌定本形成以後所加的批語,絶不可能是在書名叫《風月寶鑒》的那個書稿上批的。而且這條批語所針對的甲戌本楔子,不僅把歷次書稿的名稱都羅列上了(甲戌本之外的本子,沒有一種是把歷次書稿的名稱羅列完了的),同時還提到了最終“仍用《石頭記》”的情況。所以這條批語裏的“睹新懷舊”,也衹能是“睹”甲戌再評以後的《石頭記》新稿,而不是“睹”《風月寶鑒》那個舊稿。 杜春耕:不。一個人衹要是瞭解整個成書過程,即便是在今天才來把這個批語寫上去,也是可以的,我剛纔的那個解釋也是能講通的。 鄧遂夫:你怎麽解釋是另外一回事。我現在要說的是,這個眉批既然是直接在甲戌本楔子“題曰《風月寶鑒》”這句話的上面,又明確稱《風月寶鑒》是“雪芹舊有”之書,就衹能是後期的批語,絶不是《風月寶鑒》那個稿本上的早期批語。加之這條眉批又是從後來的脂硯自藏本上過錄下來的,單從時間上就已經反映出是在後來成書的《石頭記》稿本上寫下的,是針對着楔子上提到《風月寶鑒》這個“舊稿”而發的感慨。 杜春耕:這絶對是正確的,百分之一百對,百分之三千都對。 鄧遂夫:既然你承認是針對這句話,在時間上就不可能是比甲戌本《石頭記》更早期的批語。 杜春耕:對,我同意呀。 鄧遂夫:那他為什麽要這樣批呢?就是要說明:在《風月寶鑒》這一舊有之稿上,過去曾經有過棠村作的序,所以在這個新稿的楔子中再次提到這個書名,就是對棠村的一種紀念。 杜春耕:你這個就不通了。假如說曹棠村就在《風月寶鑒》這一稿上來題這個詞…… 鄧遂夫:不是題這個詞。 杜春耕:作過序言。那麽“故仍因之”的“故”字,你想想,就沒有用了。 鄧遂夫:怎麽沒有用呢?他說“棠村已逝”,所以纔在甲戌本的新稿上把《風月寶鑒》這個曾經用過的名字再寫上去,以資紀念嘛。 杜春耕:哪兒寫出他的名字了? 鄧遂夫:我是說寫上《風月寶鑒》的書名。 杜春耕:當時書名本來就叫《風月寶鑒》嘛,何必再寫上去呢?算了,不必再解釋了。我希望你去想一想“故仍因之”這四個字,什麽叫“故仍因之”。當初在那個稿子上有棠村的序言,現在就仍然使用《風月寶鑒》這個書名。這就是“故仍因之”。“因”什麽?“因”的就是——原來書名叫《風月寶鑒》,我現在還叫《風月寶鑒》。這纔叫“故仍因之”。 鄧遂夫:我理解,“因之”,是把過去的舊名再寫進楔子裏,不是說要把《風月寶鑒》再作為新稿的書名。 杜春耕:不要再具體地爭論下去了。反正對於《紅樓夢》成書過程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這個書,最早寫的時候就有一本《石頭記》,還有一本《風月寶鑒》,兩個都是最早的。這兩個書稿是並存的。但是現在(流傳下來)的《紅樓夢》,主要是根據《石頭記》那個稿子演變過來的。脂硯齋他們更這麽認為。而且在脂硯齋他們的心目中,《風月寶鑒》這個稿子根本就不值一提。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的時候,就是把《風月寶鑒》裏面的環、瑞故事跟《石頭記》裏面的金玉姻緣這兩個內容澄出來,形成一個新的矛盾,這樣來寫這個書的。所以裏面大量保留了《石頭記》裏很平淡的故事——像四十九回這樣的;也保留了少量《風月寶鑒》裏面的風月故事——當然整個內容和原來的《風月寶鑒》已經很不一樣了。但是為了紀念曹棠村,還是勉強把現在這個第三稿的新書名,仍然定為《風月寶鑒》——這就是批語所說的“故仍因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自序:不妨樹一面旗幟(1) | 自序:不妨樹一面旗幟(2) | 曹雪芹賦 並序 | 如椽巨筆耀千秋 | 曹雪芹續妻考(1) | 曹雪芹續妻考(2) | 曹雪芹續妻考(3) | 曹雪芹續妻考(4) | 曹雪芹續妻考(5) | 曹雪芹續妻考(6) | 曹雪芹續妻考(7) | 曹雪芹續妻考(8) | 曹雪芹續妻考(9) | 曹雪芹續妻考(10) | 曹雪芹續妻考(11)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1)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2)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3)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4)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5) |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6) | 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1) | 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2) | 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