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105節:馴養蒼鷹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馴養蒼鷹
  在北京成千上萬的養鳥者當中,最氣派的莫過於養鷹了。論個頭兒,一尺多高;論分量,二三斤重;論形態,文翮鱗次、礪吻鈎爪。如此雄健威武的龐然猛禽架在胳膊上,怎能不引人註目,又如何不氣派?
  鷹,亦稱蒼鷹。從《詩經·大雅·大明》中的"維師尚父,時維鷹揚"一語看來,遠自上古時代,中華民族就已然把鷹這種猛禽看作是奮揚威武的象徵了。
  隋朝開皇開間,設置驟騎將軍府,每府置驃騎、車騎二將軍。大業三年(607年)改驃騎府為鷹揚府,改瞟騎將軍為鷹楊將軍,車騎將軍為鷹擊郎將。足見當年的統治者在武將中極力提倡鷹的奮揚威武精神。
  關於大批馴鷹使其成為狩獵工具的史料記載,亦始見於《隋書·煬帝紀·大業四年》:"徵天下鷹師悉集東京,至者萬餘人。"唐代沿襲了前朝飼鷹遺風,專設鷹坊,由閑廄使(官名,聖歷中置)管轄。由於朝廷與民間養鷹之風日盛,因此以鷹為題材的唐詩亦層出不窮。例如杜甫的"萬裏寒空衹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力贊了鷹的形美與善飛;柳宗元的"凜然空翻剪荊棘,下攫狐兔騰蒼茫",聲情並茂地狀出了鷹的敏捷與磅礴氣勢;而耿煒的"舉翅雲天近,回眸燕雀稀",則描繪出雄鷹凌空搏風,殺氣森森的威懾之貌;而蘇東坡"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捲平崗",那駕鷹出獵的氣勢,又是何等的奮發、昂揚。
  滿族八旗子弟,因受歷代帝王行圍射獵之影響而最喜放鷹捕兔,以至進行"較獵"比賽活動,此風歷時二百餘年而未泯。
  每年秋末鼕初,皇帝必去南苑、北苑或西苑行圍射獵,上萬人的射獵隧伍隨侍其後,架着鷹牽着狗,浩浩蕩蕩,勢若出徵,回宮後必舉行慶功宴會,演奏《飛燕捉天鵝》(春秋戰國時鷹捕天鵝的故事)等樂麯,並論功行賞。
  上行下效。八旗子弟皆不甘寂寞,紛紛雇用鷹把式,以捕鷹、馴鷹、放鷹、較獵為樂。
  剛捕獲的生鷹,須經一個多月的馴養,晝夜熬着不令其睡覺,亦不喂食,以消磨其野性而逐漸與人親近,正如古人總結鷹性所云:"饑則附人,飽則飛去,遇風塵之會,必有凌雪之志,當急其羈絆,不可任其所欲。"熬鷹、訓鷹的苦差一嚮是把式的分內事。把式熬鷹,經常於夜間架鷹步行四九城。俟東方既白遂回傢換人接着熬鷹。這種晝夜倒班歇人不歇鷹的殘酷馴養,直至鷹不怕人並開口吃食即告結束,攜其至野外捕兔,即可大顯身手,令人非常快慰。
  獵兔的情景是扣人心弦的,主人站在荒野的高處,除掉鷹帽、爪套及爪鏈,鷹便環視四周,躍躍欲試。主人的幾名助手四散於方圓數百畝的荒草叢塚中,以修長的棗木杠兒左右搜尋,徐徐前進,忽聽枯草刷刷一響,隨後便有一隻野兔霍然竄逃;那躲在遠處的獵鷹早已■目而視,猛然騰空而起,恰似一道閃電凌空掠過,及至俯衝下來,可憐那野兔立即鮮血迸濺,氣絶身亡矣。無怪乎唐詩人章考標有詩贊鷹曰:"穿雲自怪身如電,殺兔誰知吻勝刀。"而王摩潔《觀獵》中"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則更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了。
  八旗子弟於放鷹捕兔時,如同軍中的主帥坐鎮指揮,發號施令,喝五吆六,雖聲嘶力竭而樂在其中。至於作為戰利品的野兔,往往送給下人或吃或賣;唯一所求者便是玩得高興、樂得痛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第4節:新春話年畫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第11節:迎春福、祿、壽(1)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第15節:北京"雜拌兒"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第17節:新春逛廠甸(2)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