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陽光八萬裏:2007年最具實力的散文集 》
第105節:雨湖(3)
古清生 Gu Qingsheng
舟行得久,有細密的夜露紛灑,微涼似雨,經久彌漫,心便清新,俗念頓隱。舟如懸於月輝,水亦化為月輝,舟未行,是雨湖的彼岸在行,一個清涼的夢在行。有一盞漁火在遠方,又一盞漁火在遠方,那是巡湖的漁舟,雨湖養了青背鯽魚,武昌魚和白鰱,也養了湖蟹,湖蟹入夢了麽?它是年年要到大海中去繁衍,有多少蟹可以走完萬裏徵程?周而復始,一代又一代,海生湖長,完成生命的大循環?一隻湖蟹思念大海,千萬衹湖蟹思念大海,海上有一個月亮,湖上有一個月亮,心中還有一個月亮。
遙想春天初識雨湖,遂拜讀先輩們吟詠雨湖的詩章,雨湖的歷史。雨湖,陪伴李時珍完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雨湖,又令一代代文人癡迷於她,及至結茅於廬在雨湖著述,及至從雨湖之濱走出千百個教授博士,他們的足跡遍華夏,留五洲,亦心在雨湖。帶着雨湖的想象,雨湖的靈感和雨湖的浪漫,飽蘸這一湖故鄉水,好寫鴻篇巨製。故我在舟上,體驗到先輩在舟上。中國的月亮,是循環的月亮。月圓月缺,相見雨湖。
明末清初學者盧宏(1604—1678),蘄州城人,清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曾任東昌知府,江南布政司左參政,無奉上司,罷官居虎丘講學,晚年歸蘄著書,有《四照堂詩文集》《蘄州志》等10餘種刊行於世,方舟之跋曰:“先生博縱典故,神遊瀚墨……生平窮四庫五車之富,著數百萬言。”並與同邑李嵩岑、陳之京結成詩社,極倡蘄陽八景,增“雨湖漁舫”“浮玉晴沙”為蘄陽十景,寫入《蘄州志》,其有詩云:
幾回煙波入畫中,兼收鳳月夜融融。
千株高柳圍村緑,十裏新蕖覆水中。
網罟曉天歸綽集,菱蒲深處有歌通。
由來簑笠相專業,沽酒烹魚樂事同。
李生盤,李時珍第六代孫,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中舉人,少時便在其祖父李樹初的“芝鹿山房”攻讀詩書,他與秦京、熊楚荊、張琦、郭從、黃載華、黃載嶠共結詩社,命名為“吟湖詩社”,遊湖吟詩,時稱“雨湖七子”,後東山寺僧重珂加入,改稱“雨湖八子”,各有詩集:秦京《愚圃詩鈔》、熊荊楚《玉山詩稿》、張琦《另齊詩集》、郭從《蒼屏詩文集》、黃載華《梧岡詩文集》、黃載嶠《北遊草》、重珂《莖草亭詩草釋》和李生盤《楚江吟》、《兩峰詩文集》12捲,另有《雨湖吟社》合集二捲。這般癡雨湖,吟雨湖,雨湖八子要與雨湖共生了。李生盤中舉當年,與元妙觀(玄妙觀)丹久道人泛舟雨湖,寫了一首題為《往返》的吟湖詩:
薄暮來湖上,飄搖坐小船。
岸隨千頃沒,波涌一帆懸。
望遠低晴嶂,光寒例碧天。
扣船歌未穩,四顧已茫然。
愛雨湖者世上不計其數,然至愛者應首推李時珍,先是將自己的父母、兄嫂先後葬於雨湖之濱。他臨終前,亦囑咐兒子將自己和夫人入地葬於父母墓側,在雨湖之上長眠。二推顧景星,其一生麯折多難,前逃生於張獻忠刀下,後被迫參加清廷博學鴻詞科考入京做官,最終求得返蘄在雨湖邊著書立說,長眠於黃公山下。
人讀雨湖,雨湖讀人生。一部《本草綱目》,一部《白茅堂集》已給雨湖以沉甸甸的人文分量,前者造福人類千秋萬代,哲思長存,後者集歷史文化之大成,野史真灼,肝膽相照。雨湖代有人才出,雨湖進入現代文明時序,雨湖之濱的東長街以博士街聞名於世,蘄籍教授博士遍及世界,偶然還是必然?雨湖,造就了舊時博學鴻儒,也造就今時之新科博士。雨湖多雨,多雨的雨湖浸潤萬物生長,蓮荷十裏,緑柳生雲;鶴排長空,蛙鳴月影;波逐日麗,魚躍長虹。
夜已深,這是沉思的時間,思想在湖,湖中三時,舟行無痕,而思緒穿越千年月光,跳上雨湖的岸,係舟湖畔,我如遊子歸來,從李時珍、顧景星的身邊歸來,千年的月光千年水,一湖清波濯後人;我心歌一麯,雨湖側耳聽。雨湖歸來,且也是一醉方休,在玄妙觀旁,有藕,有菱米燒肉。復返雨湖,李時珍紀念館館長張月生設宴,那是一律吃雨湖菜餚,尤記一碗雨湖油淋茄,一尾豆瓣燜雨湖白鰱,酒為散𠔌酒,宴罷居李時珍紀念館內,聽雨湖徹夜細濤。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我心中的梯田 | 第2節:惟有茗者留其名(1) | 第3節:惟有茗者留其名(2) | 第4節:秋椒小燒(1) | 第5節:秋椒小燒(2) | 第6節:黲子魚 | 第7節:味蕾上的故鄉 | 第8節:魚宜三吃(1) | 第9節:魚宜三吃(2) | 第10節:我敬愛的番薯 | 第11節:桑椹(1) | 第12節:桑椹(2) | 第13節:燕坐華榭 | 第14節:土魚的品味報告(1) | 第15節:土魚的品味報告(2) | 第16節:帶着魚去旅行(1) | 第17節:帶着魚去旅行(2) | 第18節:遙遠的地衣(1) | 第19節:遙遠的地衣(2) | 第20節:遙遠的地衣(3) | 第21節:遙遠的地衣(4) | 第22節:遙遠的地衣(5) | 第23節:遙遠的地衣(6) | 第24節:年酒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