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亂世真理:槍桿子裏面出政權(4)
梅毅 Mei Yi
被部將狼狽驅逐的“忠臣”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3月,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被其族侄李希烈驅逐,單騎狼狽出走,奔往京師。
李忠臣為人貪殘好色,往往逼淫將士吏卒妻女。他的妹夫張忠光和外甥也挾勢橫暴,士卒苦怨,就起兵殺掉張忠光父子,推擁李希烈為師,把李忠臣趕走。牙將驅師,至唐末尤甚,在藩鎮割據初期還很少有,可見李忠臣當時在軍內是多麽不得人心。
雖對下貪暴兇淫,在皇帝眼裏李忠臣卻是個大大的“忠臣”。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薊人,自少年時代就參軍入伍,在節度使薛楚玉、張守珪、安祿山手下都幹過。安祿山起兵後,李忠臣(幫唐王朝)拒賊有功,殺敵甚衆,並大敗奚族首領阿布離,斬其首以釁鼓,聲名赫赫。
唐肅宗至德年間,李忠臣轉戰纍日,功勳顯著。郭子儀軍攻相州時,諸軍皆潰,惟獨李忠臣敗中取勝,襲取二百艘糧船,保障了唐軍的糧食供應。
不久,唐將許叔冀(就是對張巡見死不救的那位)投降史思明,李忠臣猝不及防,衹得被脅裹着嚮史思明請降。史思明非常欣賞李忠臣的勇武,用手拍着他的後背,說:“從前我衹有一隻左手,現在有了您,我纔兩手齊全埃”
史思明賊軍圍攻河陽時,李忠臣夜中率屬下五百人突出數萬賊軍之中,重歸李光弼唐軍。唐肅軍聞訊大喜,召至京師,親賜其名為“李忠臣”,並賜良馬、甲第。後來淮西節度使王仲升為賊軍擒獲,朝廷便授李忠臣為汝、仙、蔡等六州節度使。李忠臣率軍與諸路唐軍收復東都洛陽後,朝廷封其為御史大夫。
想當初,回紇餘部擾掠河陽,李忠臣提兵討定。吐蕃寇長安,唐代宗慌忙四處發詔追兵。御使到達時,李忠臣正和諸將在馬球場歡宴,聞訊馬上起身整兵上路。諸將勸說要“擇良日起兵”,李忠臣大怒:“君父有難,怎麽還擇日救援1諸路兵集,數李忠臣第一個率軍趕到,唐代宗對此非常感動。李靈曜反叛,李忠臣與馬燧合軍,擊潰田承嗣侄子田悅帶來的三萬援軍,擒斬李靈曜,因功封西平郡王,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章事。
大概終年居於行伍,李忠臣粗豪不檢,常縱兵大掠,雖屬能戰之師,軍聲卻很差。加之他常淫暴將士妻女,最終被驅逐,“跳奔京師”。“帝素寵之,不責也”,唐代宗仍舊授他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德宗繼位,仍舊很信任李忠臣。德宗當太子時的老師張涉貪污犯罪,本來要殺頭,李忠臣勸解:“陛下您現在貴為天子,先生因乏財犯法,不是什麽大罪。”“帝意解”,衹是把張涉免官,放歸田裏。湖南觀察使辛京杲犯罪應死,李忠臣說:“辛京杲應死久矣1德宗問其故,李忠臣說:“辛京杲幾個叔伯皆戰死沙場,多個兄弟為國犧牲,惟獨他一個人幸存,想來也應該死了。”德宗聞之凄然,放辛京杲出監。由此,可知李忠臣還真算是個厚道人。
“(李)忠臣憨直不通書”,德宗曾對他講:“愛卿你耳朵大,是富貴相。”李忠臣回答:“為臣我聽說驢耳大,竜耳校”“帝喜其野而誠”,可見李忠臣確實是個敞亮人,有口無心,不失率真。但喪失兵柄之後,在長安終日鬱鬱,後來朱泚造反攻入長安,李忠臣竟同流合污,獲封“司空”兼“侍中”。朱泚叛平,反罪難饒,父子俱為唐廷斬首,並被史官列入《叛臣傳》中,晚節一失,一生忠義之名不得,白白地污了“忠臣”之名。此是後話)不合時宜的冒動――唐德宗的“削藩”
唐德宗李適即位後,為改清肅,抑製宦官貪飲,乾綱獨斷,頗有政聲。
淄青節度使李正已知悉唐德宗不是個好對付的人,就上表要求獻錢三十萬緡,以此觀察德宗的為人。“(德宗)欲受之恐見欺、卻之則無辭。”猶豫之間,大臣崔佑甫出主意:“皇上派使臣慰勞淄壽將士,順便把李正已上獻的錢物賜與將士,如此順水推舟做人情,一則使淄青將士感戴皇帝恩德,二則讓諸藩鎮知道朝廷不貪貨財”。
唐德宗大悅,依計行之。“(李)正已大慚服。”(李正已原名李懷玉,高麗人,起身為營州副將。隨唐軍攻討史朝義時,當時的“友軍”回紇軍人恃功橫暴,唐軍上下沒什麽人敢惹這些“雇傭軍”。李正已與回紇一位大酋長摔跤,四周各族兵士圍滿數層。兩個在摔跤之前約定,敗方要被贏方煽嘴巴。雙方一交手,李正已身形敏捷,一閃躲過,進腳抱腰,把回紇大酋長掀翻地在,然後一把從地上揪起,大嘴巴一頓狂抽,“回紇矢液流離”,不知是因被嚇還是被打,屎尿兜了一褲子,“衆軍哄然笑”。回紇人大慚,自此不敢再橫暴如前,李正已自此名貫軍中。不久,他率人驅逐了青州主將(也是他表兄)侯希逸,朝廷命他為節度使,並賜名“李正已”。擁有淄青十州土地後,又與諸道兵夾攻消滅李靈曜,又獲曹、濮、徐、袞、鄆五州。由於每年從渤海等地買賣名馬,加之稅賦徵斂,李正已一時間在藩鎮中號稱最強者。加之政令嚴酷,威鎮鄰境。面對如此狂徒,唐廷也封其為饒陽郡王,以司徒兼太子大保。)郭子儀晚年年老多病,德宗就以朔方軍大將李懷光代替郭子儀掌軍政,並加其為校檢刑部尚書,為寧、慶、晉、鋒、慈等州節度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 | 時來天地皆同力(1) | 時來天地皆同力(2) | 時來天地皆同力(3) | 時來天地皆同力(4) | 時來天地皆同力(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