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歌文集 》  蘇軾集     》
捲一百四
    
蘇軾 Su Shi 
 ◎志林四十六條·古跡
 ○鐵墓厄臺
 餘舊過陳州,留七十餘日,近城可遊觀者無不至。柳湖旁有丘,俗謂之“鐵
 墓”,雲陳鬍公墓也,城濠水往嚙其址,見有鐵錮之。又有寺曰:“厄臺”,
 孔子厄於陳、蔡所居者,其說荒唐,在不可信。或曰東漢陳愍王寵“散弩臺”,
 以控黃巾者,此說為近之。
 ○黃州隋永安郡
 昨日讀《隋書地理志》,黃州乃永安郡。今黃州東十五裏許有永安城,而俗
 謂之“女王城”,其說甚鄙野。而《圖經》以為春申君故城,亦非是。春申君所
 都,乃故吳國,今無錫惠山上有春申廟,庶幾是乎?
 ○漢講堂
 漢時講堂今猶在,畫固儼然。丹青之古,無復前比。
 ○記樊山
 自餘所居臨臯亭下,亂流而西,泊於樊山,為樊口,或曰“燔山”,歲旱燔
 之,起竜緻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是。其上為盧洲,孫仲謀泛江遇大風,
 杝師請所之,仲謀欲往盧洲,其僕𠔌利以刀擬杝師,使泊樊口。遂自樊口鑿
 山通路歸武昌,今猶謂之“吳王峴”。有洞穴,土紫色,可以磨鏡。循山而南至
 寒溪寺,上有麯山,山頂即位壇、九麯亭,皆孫氏遺跡。西山寺泉水白而甘,名
 菩薩泉,泉所出石,如人垂手也。山下有陶母廟,陶公治武昌,既病登舟,而死
 於樊口。尋繹故跡,使人凄然。仲謀獵於樊口,得一豹,見老母曰:“何不逮其
 尾?”忽然不見。今山中有聖母廟,予十五年前過之,見彼板仿佛有“得一豹”
 三字,今亡矣。
 ○赤壁洞穴
 黃州守居之數百步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斷崖壁立,
 江水深碧,二鶻巢其上,有二蛇,或見之。遇風浪靜,輒乘小舟至其下,捨舟登
 岸,入徐公洞。非有洞穴也,但山崦深邃耳。《圖經》雲:“是徐邈不知何時人,
 非魏之徐邈也。”岸多細石,往往有溫瑩如玉者,深淺紅黃之色,或細紋如人手
 指蠃紋也。既數遊,得二百七十枚,大者如棗慄,小者如芡實,又得一古銅盆盛
 之,註水粲然。有一枚如虎豹首,在口鼻眼處,以為群石之長。
 ◎志林四十六條·玉石
 ○辨真玉
 今世真玉甚少,雖金鐵不可近,須沙碾而後成者,世以為真玉矣,然猶未也,
 特珉之精者。真玉須定州磁芒所不能傷者,乃是雲。問後苑老玉工,亦莫知其信
 否。
 ○紅絲石
 唐彥猷以青州紅絲石為甲。或云:“惟堪作骰盆,蓋亦不見佳者。”今觀雪
 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許爾。
 ◎志林四十六條·井河
 ○筒井用水鞴法
 蜀去海遠,取????於井。陵州井最古,淯井、富順????亦久矣,惟邛州蒲江縣
 井,乃祥符中民王鸞所開,利入至厚。自慶歷、皇祐以來,蜀始創“筒井”,用
 圜刃鑿如碗大,深者數十丈,以巨竹去節,牝牡相銜為井,以隔橫入淡水,則鹹
 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為桶,無底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
 氣自呼吸而啓閉之,一筒緻水數鬥。凡筒井皆用機械,利之所在,人無不知。
 《後漢書》有“水鞴”,此法惟蜀中鐵冶用之,大略似????井取水筒。太子賢不識,
 妄以意解,非也。
 ○汴河鬥門
 數年前朝廷作汴河鬥門以淤田,識者皆以為不可,竟為之,然卒亦無功。方
 樊山水盛時放鬥門,則河田墳墓廬捨皆被害,及秋深水退而放,則淤不能厚,謂
 之“蒸餅淤”,朝廷亦厭之而罷。偶讀白居易《甲乙判》,有雲:“得轉運使以
 汴河水淺不通運,請築塞兩河鬥門,節度使以當管營田悉在河次,在鬥門築塞,
 無以供軍。”乃知唐時汴河兩岸皆有營田鬥門,若運水不乏,即可沃灌。古有之
 而今不能,何也?當更問知者。
 ◎志林四十六條·卜居
 ○太行卜居
 柳仲舉自共城來,摶大官米作飯食我,且言百泉之奇勝,勸我卜鄰。此心飄
 然已在太行之麓矣!元祐三年九月七日,東坡居士書。
 ○範蜀公呼我卜鄰
 範蜀公呼我卜鄰許下,許下多公卿,而我簑衣箬笠,放蕩於東坡之上,豈復
 能事公卿哉?若人久放浪,不覺有病,或然持養,百病皆作。如州縣久不治,因
 循苟簡,亦曰無事,忽遇能吏,百弊紛然,非數月不能清淨也。要且堅忍不退,
 所謂一勞永逸也。
 ○合江樓下戲
 合江樓下,秋碧浮空,光搖幾席之上,而有茅店廬屋七八間,橫斜砌下。今
 歲大水再至,居人散避不暇。豈無寸土可遷,而乃眷眷不去,常為人眼中沙乎?
 ○名西閣
 元豐七年鼕至,過山陽,登西閣,時景繁出巡未歸。軾方乞歸常州,得請,
 春中方當復過此。故有閣欲名,思之未有佳者。蔡廓,謨之子也,晉、宋間第一
 流,輒以似公傢,不知可否?
 ◎志林四十六條·亭堂
 ○臨臯閑題
 臨臯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
 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聞範子豐新第園池,與此孰勝?
 所以不如君子,上無兩稅及助役錢爾。
 ○名容安亭
 陶靖節雲:“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故常欲作小軒,以容安名之。
 ○陳氏草堂
 慈湖陳氏草堂,瀑流出兩山間,落於堂後,如懸布崩雪,如風中絮,如群鶴
 舞。參寥子問主人乞此地養老,主人許之。東坡居士投名作供養主,竜丘子欲作
 庫頭。參寥不納,雲:“待汝一口吸盡此水,令汝作。”
 ○雪堂問潘邠老
 蘇子得廢園於東坡之脅,築而垣之,作堂焉,號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
 中為,因繪雪於四壁之間,無容隙也。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者,蘇子居
 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蘇子隱幾而晝瞑,栩栩然若有所適,而方興也,未覺,為
 物觸而寤。其適未厭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於堂下。客有至而
 問者,曰:“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散人也而未能,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係
 馬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蘇子心若省而口未嘗言,徐思其應,揖而進之堂
 上。客曰:“嘻,是矣!子之欲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
 之行水,庖丁之投刀,避衆礙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馳至剛,故石有時以泐;
 以至剛遇至柔,故未嘗見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縛;不能散也,物固不能
 釋。子有惠矣,用之於內可也,今也如蝟之在囊,而時動其脊脅,見於外者不
 特一毛二毛而已。風不可搏,影不可捕,童子知之。名之於人,猶風之與影也,
 子獨留之。故愚者視而驚,智者起而軋。吾固怪子為今日之晚也,子之遇我,幸
 矣!吾今邀子為藩外之遊,可乎?”蘇子曰:“予之於此,自以為藩外久矣,子
 又將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難曉也!夫勢利不足以為藩也,名譽不足以
 為藩也,陰陽不足以為??也,人道不足以為藩也,所以藩子者,特智也爾。智
 存諸內,發而為言,則言有謂也,形而為行,則行有謂也。使子欲嘿不欲嘿,欲
 息不欲息,如醉者之恚言,如狂者之妄行,雖掩其口,執其臂,猶且喑嗚跼蹙之
 不已。則藩之於人,抑又固矣。人之為患以有身,身之為患以有心。是圃之構堂,
 將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繪雪,將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則形固不能釋,
 心以雪而警,則神固不能凝。子之知既焚而燼矣,燼又復然,則是堂之作也,非
 徒無益,而又重子蔽蒙也。子見雪之白乎?則恍然而目眩。子見雪之寒乎?則竦
 然而毛起。五官之為害,惟目為甚,故聖人不為。雪乎雪乎,吾見子知為目也,
 子其殆矣!”客又舉杖而指諸壁,曰:“此凹也,此凸也。方雪之雜下也,均矣,
 厲風過焉,則凹者留而凸者散。天豈私於凹凸哉?勢使然也。勢之所在,天且不
 能違,而況於人乎!子之居此,雖遠人也,而圃有是堂,堂有是名,實礙人耳,
 不猶雪之在凹者乎?”蘇子曰:“予之所為,適然而已,豈有心哉?殆也,奈何?”
 客曰:“子之適然也?適有雨,則將繪以雨乎?適有風,則將繪以風乎?雨不可
 繪也,觀雲氣之洶涌,則使子有怒心;風不可繪也,見草木之披靡,則使子有懼
 意。睹是雪也,子之內亦不能無動矣。苟有動焉,丹青之有靡麗,冰雪之有水石,
 一也。德有心,心有眼,物之所襲,豈有異哉!”蘇子曰:“子之所言是也,敢
 不聞命?然未盡也,予不能默,此正如與人訟者,其理雖已屈,猶未能絶辭者也。
 子以為登春臺與入雪堂,有以異乎?以雪觀春,則雪為靜,以臺觀堂,則堂為靜。
 靜則得,動則失。黃帝,古之神也,遊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南望而還,
 遺其玄珠焉。遊以適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適於遊,情寓於望,則意暢情出而忘
 其本矣,雖有良貴,豈得而寶哉?是以不免有遺珠之失也。雖然,意不久留,情
 不再至,必復其初而已矣,是又驚其遺而索之也。餘之此堂,追其遠者近之,收
 其近者內之,求之眉睫之間,是有八荒之趣。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將見其不
 溯而僾,不寒而慄,凄凜其肌膚,洗滌其煩鬱,既無炙手之譏,又免飲冰之疾。
 彼其趑趄利害之徒,猖狂憂患之域者,何異探湯執熱之俟濯乎?子之所言者,上
 也;餘之所言者,下也。我將能為子之所為,而子不能為我之為矣。譬之厭膏粱
 者與之糟糠,則必有忿詞;衣文綉者被之以皮弁,則必有愧色。子之於道,膏粱
 文綉之謂也,得其上者耳。我以子為師,子以我為資,猶人之於衣食,缺一不可。
 將其與子遊,今日之事姑置之以待後論,予且為子作歌以道之。”歌曰:
 雪堂之前後兮春草齊,雪堂之左右兮斜徑微。雪堂之上兮有碩人之頎頎,考
 槃於此兮芒鞋而葛衣。挹清泉兮,抱甕而忘其機;負頃筐兮,行歌而采薇。吾不
 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吾不知天地之大
 也寒暑之變,悟昔日之癯而今日之肥。感子之言兮,始也抑吾之縱而鞭吾之口,
 終也釋吾之縛而脫吾之鞿。是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勢,而取雪之意;吾非逃
 世之事,而逃世之機。吾不知雪之為可觀賞,吾不知世之為可依違。性之便,意
 之適,不在於他,在於群息已動,大明既升,吾方輾轉一觀曉隙之塵飛。子不棄
 兮,我其子歸!
 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蘇子隨之。客顧而頷之曰:“有若人哉!”
 ◎志林四十六條·人物
 ○堯舜之事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闕,然虞、夏之文可知
 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嶽牧鹹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
 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
 讓天下於許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
 東坡先生曰:士有以簞食豆羹見於色者。自吾觀之,亦不信也。
 ○論漢高祖羹頡侯事
 高祖微時,嘗避事,時時與賓客過其丘嫂食。嫂厭叔與客來,陽為羹盡轉釜,
 客以故去。已而視其釜中有羹,由是怨嫂。及立齊、代王,而伯子獨不侯。太上
 皇以為言,高祖曰:“非敢忘之也,為其母不長者。”封其子信為羹頡侯。高祖
 號為大度不記人過者,然不置轉釜之怨,獨不畏太上皇緣此記分杯之語乎?(轉
 釜一作轑)
 ○武帝踞厠見衛青
 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厠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
 奴才,雅宜舐痔,踞厠見之,正其宜也。
 ○元孝詔與論語孝經小異
 楚孝王囂疾,成帝詔雲:“夫子所痛,‘衊之,命矣夫’!”東平王不得於
 太後,元帝詔曰:“諸侯在位不驕,然後富貴離其身,而社稷可保。”皆與今
 《論語》、《孝經》小異。離,附離也,今作“不離於身”,疑為俗儒所增也。
 ○跋李主詞
 “三十餘年傢國,數千裏地山河,幾曾慣幹戈?一旦歸為臣虜,瀋腰潘鬢消
 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
 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麯!
 (跋陳後主詞。)
 ○真宗仁宗之信任
 真宗時,或薦梅詢可用者,上曰:“李沆嘗言其非君子。”時沆之沒,蓋二
 十於年矣。歐陽文忠公嘗問蘇子容曰:“宰相沒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
 何道?”子容言:“獨以無心,故爾。”軾因贊其語,且言:“陳執中俗吏耳,
 持至公猶能取信主上,況如李公之才識,而濟之以無心耶!”時元祐三年興竜節,
 賜宴尚書省,論此。是日,又見王鞏雲其父仲儀言:“陳執中罷相,仁宗問:
 ‘誰可代卿者?’執中舉吳育,上即召赴闕。會乾元節侍宴,偶醉坐睡,忽驚顧
 拊床呼其從者。上愕然,即除西京留臺。”以此觀之,執中雖俗吏,亦可賢也。
 育之不相,命矣夫!然晚節有心疾,亦難大用,仁宗非棄材之主也。
 ○孔子誅少正卯
 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或以為太速。此叟蓋自知其頭方命薄,必不
 久在相位,故汲汲及其未去發之。使更遲疑兩三日,已為少正卯所圖矣。
 ○戲書顔回事
 顔回簞食瓢飲,其為造物者費亦省矣,然且不免於夭折。使回更吃得兩簞食
 半瓢飲,當更不活得二十九歲?然造物者輒支盜蹠兩日祿料,足為回七十年糧矣,
 但恐回不要耳。
 ○辨荀卿言青出於藍
 荀卿雲:“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冰生於水而寒於水。”世之言弟子勝師者,
 輒以此為口實,此無異夢中語!青即藍也,冰即水也。釀米為酒,殺羊豕以為膳
 羞,曰:“酒甘於米,膳羞美於羊”,雖兒童必笑之,而荀卿以是為辨,信其醉
 夢顛倒之言!以至論人之性,皆此類也。
 ○顔蠋巧於安貧
 顔蠋與齊王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蠋辭去,曰:“玉生
 於山,製則破焉,非不寶貴也,然而太璞不完。士生於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
 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蠋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
 靜貞正以自娛。”嗟乎,戰國之士未有如魯連、顔蠋之賢者也,然而未聞道也。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是猶有意於肉於車也。晚食自美,安步自適,取其美
 與適足矣,何以當肉與車為哉!雖然,蠋可謂巧於居貧者也。未饑而食,雖八珍
 猶草木也;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為然。蠋固巧矣,然非我之久於貧,不能知蠋
 之巧也。
 ○張儀欺楚商於地
 張儀欺楚王以商於之地六百裏,既而曰:“臣有奉邑六裏。”此與兒戲無異,
 天下無不疾張子之詐而笑楚王之愚也,夫六百裏豈足道哉!而張又非楚之臣,為
 秦謀耳,何足深過?若後世之臣欺其君者,曰:“行吾言,天下舉安,四夷畢服,
 禮樂興而刑罰措。”其君之所欲得者,非特欲六百裏也,而卒無絲毫之獲,豈特
 無所獲,喪已不勝言矣。則其所以事君者,乃不如張儀之事楚。因讀《晁錯論》,
 書此。
 ○趙堯設計代周昌
 方與公謂周昌之吏趙堯年雖少,奇士,“君必異之,且代君”。昌笑曰:
 “堯,刀筆吏爾,何至是!”居頃之,堯說高祖為趙王貴強相,獨周昌為可。高
 祖用其策,堯竟代昌為御史大夫。呂後殺趙王,昌亦無能為,特謝病不朝爾。由
 此觀之,堯特為此計代昌爾,安能為高祖謀哉!呂後怨堯為此計,亦抵堯罪。堯
 非特不能為高祖謀,其自為謀亦不善矣,昌謂之刀筆吏,豈誣也哉!
 ○黃霸以鶡為神爵
 吾先君友人史經臣彥輔,豪偉人也,嘗言:“黃霸本尚教化,庶幾於富,而
 教之者乃復用烏攫小數,陋哉!潁川鳳皇,蓋可疑也,霸以鶡為神爵,不知潁川
 之鳳以何物為之?”雖近於戲,亦有理也。
 ○王嘉輕減法律事見梁統傳
 漢仍秦法,至重。高、惠固非虐主,然習所見以為常,不知其重也,至孝文
 始罷肉刑與參夷之誅。景帝復孥戮晁錯,武帝罪戾有增無損,宣帝治尚嚴,因武
 之舊。至王嘉為相,始輕減法律,遂至東京,因而不改。班固不記其事,事見
 《梁統傳》,固可謂疏略矣。嘉,賢相也,輕刑,又其盛德之事,可不記乎?統
 乃言高、惠、文、景以重法興,哀、平以輕法衰,因上書乞增重法律,賴當時不
 從其議。此如人年少時不節酒色而安,老後雖節而病,見此便謂酒可以延年,可
 乎?統亦東京名臣,一出此言,遂獲罪於天,其子鬆、竦皆以非命而死,冀卒滅
 族。嗚呼,悲夫,戒哉!“疏而不漏”,可不懼乎?
 ○李邦直言周瑜
 李邦直言:周瑜二十四經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飯,賢愚相遠。如此
 安上言吾子似快活,未知孰賢與否?
 ○勃遜之
 與朱勃遜之會議於潁,或言洛人善接花,歲出新枝,而菊品尤多。遜之曰:
 “菊當以黃為正,餘可鄙也。”昔叔嚮聞鬷衊一言,得其為人,予於遜之亦云然。
 ○劉聰吳中高士二事
 劉聰聞當為須遮國王,則不復懼死,人之愛富貴,有甚於生者。月犯少微,
 吳中高士求死不得,人之好名,有甚於生者。
 ○郄超出與桓溫密謀書以解父
 郄超雖為桓溫腹心,以其父愔忠於王室,不知之。將死,出一箱付門生,曰:
 “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相傷為斃。我死後,公若大損眠食,可呈此箱,不
 爾便燒之。”愔後果哀悼成疾,門生依指呈之,則悉與溫往反密計。愔大怒,曰:
 “小子死晚矣!”更不復哭矣。若方回者,可謂忠臣矣,當與石碏比。然超謂
 之不孝,可乎?使超知君子之孝,則不從溫矣。東坡先生曰:超,小人之孝也。
 ○論桓範陳宮
 司馬懿討曹爽,桓範往奔之。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範則智
 矣,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範說爽移車駕幸許昌,招外兵,爽不從。範曰:
 “所憂在兵食,而大司農印在吾許。”爽不能用。陳宮、呂布既擒,曹操謂宮曰:
 “公臺平生自謂智有餘,今日何如?”宮曰:“此子不用宮言,不然,未可知也!”
 僕嘗論此二人:呂布、曹爽,何人也?而為之用,尚何言知!臧武仲曰:“抑君
 似鼠,此之謂智。”元祐三年九月十八日書。
 ○錄溫嶠問郭文語
 溫嶠問郭文曰:“人皆有六親相容,先生棄之,何樂?”文曰:“李行學道,
 不謂遭世亂,欲歸無路耳。”又曰:“饑思食,壯思室,自然之理,先生獨無情
 乎?”曰:“情由憶生,不憶故無情。”又問:“先生獨處窮山,死為烏鳶所食,
 奈何?”曰:“埋藏者食於螻蟻,復何異?”又問:“猛虎害人,先生獨不畏耶?”
 曰:“人無害獸心,則獸亦不害人。”又問:“世不寧則身不安,先生不出濟世
 乎?”曰:“非野人之所知也。”予嘗監錢塘郡,遊余杭九鎮山,訪大滌洞天,
 即郭生之舊隱。洞大,有巨壑,深不可測,蓋嘗有敕使投竜簡雲。戊寅九月七日
 書。(李行一作季行。)
 ○劉伯倫
 劉伯倫常以鍤自隨,曰:“死即埋我。”蘇子曰,伯倫非達者也,棺槨衣
 衾,不害為達。苟為不然,死則已矣,何必更埋!
 ○房琯陳濤斜事
 房次律敗於陳濤斜,殺四萬人,悲哉!世之言兵者,或取《通典》,《通典》
 雖杜佑所集,然其源出於劉秩。陳濤之敗,秩有力焉。次律雲:“曳洛河雖多,
 安能當我劉秩!”區區之辨以待曳洛河,疏矣。
 ○張華鷦鷯賦
 阮籍見張華《鷦鷯賦》,嘆曰:“此王佐纔也!”觀其意,獨欲自全於禍福
 之間耳,何足為王佐乎?華不從劉卞言,竟與賈氏之禍,畏八王之難,而不免倫、
 秀之虐。此正求全之過,失《鷦鷯》之本意。
 ○王濟王愷
 王濟以人乳蒸豚,王愷使妓吹笛,小失聲韻便殺之,使美人飲酒,客飲不盡,
 亦殺之。時武帝在也,而貴戚敢如此,知晉室之亂也久矣。
 ○王夷甫
 王夷甫既降石勒,自解無罪,且勸僣號。其女惠風為愍懷太子妃,劉曜陷洛,
 以惠風賜其將高屬。將妻之,惠風杖劍大駡而死。乃知王夷甫之死,非獨慚見晉
 公卿,乃當羞見其女也。
 ○衛瓘欲廢晉惠帝
 晉惠帝為太子,衛瓘欲陳啓廢立之策而未敢發。會燕凌雲臺,瓘托醉跪帝前,
 曰:“臣欲有所啓”,欲言之而止者三,因拊床曰:“此坐可惜!”帝意乃悟,
 曰:“公真大醉。”賈後由是怨之。此何等語,乃於衆中言之,豈所謂“不密失
 身”者耶?以瓘之智,不宜暗此,殆鄧艾之冤,天奪其魄爾。(魄或作識。)
 ○裴頠對武帝
 晉武帝探策,豈亦如簽也耶?惠帝不肖,得一,蓋神以實告。裴頠諂對,士
 君子恥之,而史以為美談,鄙哉!惠、懷、愍皆不終,牛係馬後,豈及亡乎!
 ○劉凝之瀋麟士
 《南史》:劉凝之為人認所著履,即與之,此人後得所失履,送還,不肯復
 取。又瀋麟士亦為鄰人認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與之。鄰人得所
 失履,送還,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雖小事,然處事當如麟士,
 不當如凝之也。
 ○柳宗元敢為誕妄
 柳宗元敢為誕妄,居之不疑。呂溫為道州、衡州,及死,二州之人哭之逾月,
 客舟之過於此者,必呱呱然。雖子産不至此,溫何以得之!其稱溫之弟恭亦賢豪
 絶人者,又云恭之妻裴延齡之女也。孰有士君子肯為裴延齡婿者乎?柳宗元與
 伾、叔文交,蓋亦不差於延齡姻也。恭為延齡婿不見於史,宜表而出之,見宗
 元文集恭墓志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捲一 | 捲二 | 捲三 | 捲四 | 捲五 | 捲六 |  | 捲七 | 捲八 | 捲九 | 捲十 | 捲十一 | 捲十二 |  | 捲十三 | 捲十四 | 捲十五 | 捲十六 | 捲十七 | 捲十八 |  | 捲十九 | 捲二十 | 捲二十一 | 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