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十五、蘇軾(1)
閔澤平 Min Zeping
1.求仁得仁
提起蘇軾的詞,人們自然就會想起“大江東去”、“西北望,射天狼”等黃鐘大呂之聲,似乎他所寫的都是這類關西大漢所唱的詞。其實他婉約嫵媚的作品並不少於秦七、黃九,衹不過這類豪放之詞,給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一新天下耳目,所以讓人們念念不往。鶯嬌燕昵的香豔詞麯唱得多了,就不免失卻真情,麯子裏頭滿是假意虛情,就會使人乏味,不知道情詞本該是怎樣婉轉旖旎、風情萬種。在人們對男女相思之情、離別之苦、風花雪月之愁有些厭倦的時候,突然聽到慷慨激昂之聲,該是多麽的欣喜驚奇。而詞也從此改變了它發展的方向,進入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入”的新境界。
蘇軾帶給人們的驚喜遠遠不止這些。高亢激奮的莊言危論聽多了,感受到的就是虛張聲勢;超凡脫俗、風流倜儻的才子見多了,麒麟皮下露出的就是馬腳;高高在上、悲憫衆生的救世主瞻仰多了,感受到的則是不可一世的驕橫,如同老虎的屁股。一個天才般的存在,卻從來不顯擺自己的孤高,始終認為自己是飛蓬,是泥上的鴻爪,如同世間蕓蕓衆生一樣都是偶然的存在。“除日當早歸,官事乃見留。執筆對之泣,哀此係中囚。小人營糇糧,墮網不知羞。我亦戀薄祿,因循失歸休。不須論賢愚,均是為食謀。誰能暫縱遣,閔默愧前修。”把一介囚犯,也視為“均是為食謀”的同路人。見慣了矯揉造作、傲慢怪癖的才子,突然看到一個親切和藹如鄰傢老頭而才華橫溢無所不能的才子,又該是多麽欣喜與驚奇。而才子也就此改變了它的方向,越來越靠近世俗生活了。
林語堂說蘇軾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傢、創新的畫傢、造酒試驗傢,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傢,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醜。這麽多的封號,其實也就在說明蘇軾的生活是真實而豐富的,他不是一個單面人。
少年蘇軾,也曾說過一些讓人肅然起敬的言辭。《宋史》蘇軾本傳及蘇轍為他母親所寫的碑文裏都記載,大約在蘇軾十歲左右的時候,父親蘇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自教育他——說來也奇怪,北宋前任文壇盟主歐陽修,也是他母親手把手培養出來的——程老夫人讀到《後漢書》中的《範滂傳》,慨然太息。蘇軾當即問到:“長大後我也成為範那樣的人,母親大人您願意嗎?”程氏夫人母親回答道:“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就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範滂東漢後期的名士,當時與許多儒生一起同當權的閹宦展開了不屈不撓的爭鬥,引來了閹宦的瘋狂鎮壓。逮捕範滂的詔書下達後,督郵吳導抱着詔書在官辦的旅捨中伏床而泣,失聲痛哭——自從張飛鞭打督郵,陶淵明不願意為督郵而折腰,人們對督郵就沒有什麽好印象,沒想到之前還有這樣好的督郵。範滂聽說後,馬上自動蹲進監獄。縣令郭某要求和他一起潛逃,範滂說何苦連累大傢,又讓自己的母親顛簸流離。後來母親來與他訣別,範滂表達歉意,母親卻鼓勵他說求仁得仁沒有什麽遺憾的。不過,範滂終究還是對這樣的結局感到睏惑。面對自己的兒子,三十三歲的範滂還是表達出了自己迷茫:“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看來,範滂還是沒有做到勇往直前,不如他的母親剛毅果敢。
《宋史》蘇軾本傳開篇就敘述蘇軾與他母親的這段對話,除了說明少年蘇軾志存高遠,除了說明蘇軾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以外,恐怕還有暗示的意圖,有點一語成讖的味道。太平時節出生的蘇軾,有那麽多好的志嚮都可以選擇與追求,偏偏要以範滂以奮鬥目標,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好兆頭,結果他的一生真如他其願,在挫折中,在鬥爭中,在牢獄之災與顛簸流離中度過了。一個才華蓋世的天才竟然沒有過幾天風平浪靜的生活,看來少年立志真要萬分謹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
|
|
一、王維(1) | 一、王維(2) | 一、王維(3) | 一、王維(4) | 一、王維(5) | 一、王維(6) | 二、李白(1) | 二、李白(2) | 二、李白(3) | 二、李白(4) | 二、李白(5) | 二、李白(6) | 二、李白(7) | 二、李白(8) | 二、李白(9) | 二、李白(10) | 二、李白(11) | 二、李白(12) | 二、李白(13) | 二、李白(14) | 二、李白(15) | 三、 杜甫(1) | 三、 杜甫(2) | 三、 杜甫(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