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 》 中國黃河調查 》
第104節:黃河調查(104)
張華僑 Zhang Huaqiao
王健 Wang Jian
目前,山西的煤炭行業還沒有走出行政主導下的開採,還不是建立在獨立的資本所有者産權之上,也就是說,不是通過市場的競爭來獲得對煤炭的開採權。
煤礦産權的不明確,使山西小煤礦,地方國有煤礦,以資本滲透進來的大煤礦集團都在最大限度地索取山西的煤炭資源。他們采取什麽方式開採,效率如何,對環境有多大的污染以及誰有開採權這些問題都沒有解决。
所有權的不確定導致煤礦資源被大量浪費,如開採10噸煤破壞的資源可能是100噸。即使那些小煤礦排污和安全達不到標準,可受利益驅動的小煤礦照樣可以嚮國有煤礦的地盤滲透。
資源過分集中於煤炭使山西其他行業如電視、洗衣機、自行車、紡織等産業都得不到資源的支持,即使曾經有過閃光的行業現在也已全軍覆沒。那些倒閉留下的資源由於被債務、失業人員等睏擾,私營企業也無法對這些資源進行重新配置,資源仍舊浪費着。衹要煤炭市場下跌,山西的整個經濟就會波動。
有了煤炭帶來的利潤,使政府把過多的資源集中在國有煤礦上。他們沒有動力去扶持私營企業,對私營企業出臺的政策也跟不上去。官員從完成煤炭的開採計劃中,就能輕而易舉地實現自己的政績。對國有煤礦來說,煤炭似乎天生就屬於他們的,開採不存在任何競爭,他們對出臺公平競爭的政策遠不如私營企業那樣強烈。
躺在煤炭資源上睡大覺,無需進行制度上的創新,通過煤炭不需要支付其他成本就能實現經濟增長,這是山西一些官員的思維定式。結果造成煤炭資源越容易獲取,官員變革意識越落後於市場競爭,似乎將執政的目標僅僅放在煤炭産量上他們的政績就能體現。
但他們不要忘記了,山西在嚮煤炭資源竭力索取財富的同時也在付出難以彌補的巨大代價,那些加入到污染中的小水泥廠、小煤礦、小造紙廠,它們獲得的是自己部門的利益,損害的卻是整個山西的環境。它們工廠冒出的黑煙、排出的污水,對於還被貧睏籠罩的山西,是一場資源的掠奪。
這種掠奪的代價伴隨的是更惡劣的生存環境。它呈現出來的惡果是,山西開採煤的地區幾乎被籠罩在煤塵污染中,人們要為這種單一的煤炭開採付出更為沉重的生存代價。
山西僅每年洗煤排放的污水大約500萬立方米。工業集團占用的水量最大,排出的污水也最多。一種非市場化的安排,使排污的工業集團不承擔市場化的成本,他們還與當地政府形成了一種博弈,即政府要企業治理污染,就使企業的收入降低,或者企業將利潤用於治理污染政府獲得的財政收入就會減少。
政府在治污的選擇上,會優先選擇獲得稅收而放鬆對企業排污的管製,這為排污的企業找到了可乘之機。在他們的利益都實現的前提下,農民是這種污染的最直接受害者,開採煤炭不但造成他們的耕地塌陷,而且污染了他們的農田。
利益集團從煤炭的開採中獲得了自己的利益,而承受塌陷及污染的農民,卻不能與他們一樣分享由資源開採帶來的財富,他們在污染的黃土地上,不能像這些工業集團得到各種利益。
對這種後果,山西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張蓮蓮作了這樣的計算:由於價格的扭麯,山西多年來電價總體水平相對於其他産業或自身成本而言嚴重偏低,特別是嚮外輸出的電價低於中國平均電價水平,使山西每年在對省外輸電的同時,經濟利益大量流失。這樣由煤炭轉化的電力也不能為山西帶來最大財富。
在1980—2000年的20年中,由於體製政策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經濟損耗額約2004.25億元,平均每年約100.2125億元。山西能源基地僅煤炭外調而煤炭價格背離價值,便有1267.3億元的價值被轉移,年均63.365億元。
按中國平均電價和山西電力調出價的價差計算,20年外調電力約1400億千瓦時,有36.95億元價值被流失,年均1.8475億元。
每年因煤炭及其他貨物積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35億元。20年,有700億元價值損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黃河調查(1) | 第2節:黃河調查(2) | 第3節:黃河調查(3) | 第4節:黃河調查(4) | 第5節:黃河調查(5) | 第6節:黃河調查(6) | 第7節:黃河調查(7) | 第8節:黃河調查(8) | 第9節:黃河調查(9) | 第10節:黃河調查(10) | 第11節:黃河調查(11) | 第12節:黃河調查(12) | 第13節:黃河調查(13) | 第14節:黃河調查(14) | 第15節:黃河調查(15) | 第16節:黃河調查(16) | 第17節:黃河調查(17) | 第18節:黃河調查(18) | 第19節:黃河調查(19) | 第20節:黃河調查(20) | 第21節:黃河調查(21) | 第22節:黃河調查(22) | 第23節:黃河調查(23) | 第24節:黃河調查(24)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