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紅色後代的蘇聯印記   》 拒絶當“叛徒”      趙嘉麟 Zhao Jialin    葛萬青 Ge Moqing

  1945年3月,蘇聯在全國中學範圍內舉辦滑雪接力賽。伊萬諾沃的學校選出了5個隊,按不同路綫參賽。在當地第37學校十年級念書的趙施格和隊員們被分到最後一棒,路綫是由阿爾漢格爾斯剋到伊萬諾沃。擔任班長的趙施格被任命為領隊。
  三月天,周圍的雪都融化了,衹是在郊外有的地方還可以滑雪。趙施格所在隊的實力很強,但路綫太難了,隊員們不得不在泥濘中步行數公裏。趙施格分析了情況後做出决定:自己把滑雪板扛在肩上,讓隊員們休息後到接力賽終點集合。當他們到達規定的地點時,趙施格一隊是接力賽的第一名,因為他們是惟一堅持到終點的隊。
  趙施格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本來,憑他的表現和學習成績,畢業時獲得一枚金質奬章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卻幾乎使他受到退學的威脅。
  趙施格的班裏有一位蘇聯女同學柳霞,傢裏的條件很睏難。但她衹把情況告訴了德國同學利利婭。利利婭也是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的孩子,由於從小受到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影響,她覺得應該發動班裏的同學都去幫助和關心柳霞,於是就把情況跟班長趙施格簡單介紹了一下。而這時,與趙施格同班的美國同學蒂姆②湊巧聽到了,於是提出和他們兩人晚上一起到柳霞傢裏去看她。趙施格早知道蒂姆對柳霞有好感,本不想同去,但是禁不住蒂姆一個勁兒地勸,而且自己身為班長,關心本班的同學也是應該的事情,所以就點頭答應了。
  趙施格、利利婭、蒂姆約好晚上一起出門。由於兒童院主樓晚上鎖門,因此他們長了個心眼,將底樓的一個房間的窗戶虛掩上,以便晚上好從那裏爬進樓裏。
  準備停當後,趙施格、利利婭和蒂姆出發了。
  來到柳霞傢裏,大傢先說了一陣子話。過了幾分鐘後,趙施格和利利婭知趣地找了個藉口,出了屋子,讓蒂姆和柳霞好好聊聊。
  等到蒂姆出屋後,已經是深夜了。他們踏着月光回到兒童院。主樓的門已經鎖上,他們就摸到事先虛掩着窗戶的房間外。兩個男孩子先幫利利婭鑽進了玻璃窗,接着便是蒂姆,趙施格最後。就當趙施格爬到一半,突然就聽身後有人喊了一聲:“誰呀?”
  趙施格下意識地回了一下頭,原來是兒童院負責巡夜的值班人員。藉着月光,那個巡夜人看清了趙施格的面孔。趙施格也不便多解釋,翻身爬進了窗戶。他心裏知道,估計明天兒童院的保育員要找自己了。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趙施格的事情被捅到了馬卡洛夫院長那裏。馬卡洛夫把趙施格叫到了辦公室。
  “謝廖紮,聽說你昨天晚上很晚纔回來,你出去了?”
  “是的,季莫費·紮哈洛維奇。”
  “跟誰出去的?”
  “我一個人出去的。”趙施格不想把另外兩個同伴的名字說出來,他嚮來不做這種“出賣朋友”的事情。
  “一個人出去的?鬍說!”馬卡洛夫對於趙施格的回答非常不滿意,他的急脾氣又上來了。“明明是三個人。快說,另外兩個是誰?”
  “沒有別人,就我一個,季莫費·紮哈洛維奇。”趙施格心裏知道,昨天他們三人爬窗的過程都被巡夜人看到了,衹不過沒有看清利利婭和蒂姆的臉。即便是這樣,趙施格仍然不肯承認有其他“同夥”。
  “謝廖紮,我警告你,如果你不說實話,我就跟你們學校的領導說,把你開除了!”馬卡洛夫雖然平日在大多數學員面前和顔悅色,但對於不聽他話或者跟他對着幹的學員,他嚮來非常嚴厲,甚至可以說毫不客氣。不久前,他就開除了一名德國學員——因為那個孩子偷了馬卡洛夫珍藏的一把短刀的刀鞘。
  但趙施格並沒有被嚇住,他以沉默作為回答。
  馬卡洛夫果然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幾天後第37學校的教導主任來到了兒童院,瞭解趙施格的情況。
  “謝廖紮,你是不是有一天晚上很晚纔回來?”
  “是的。”
  “還有誰和你在一起?”
  “沒有了,就我一個人。”
  不管教導主任怎麽問,趙施格仍然沒有說出夥伴的名字。
  教導主任找到了馬卡洛夫。
  “季莫費·紮哈洛維奇,我猜謝廖紮是不願意‘出賣’別的孩子纔這麽做的。他在學校的成績很優秀,人也很誠實。小孩子總會犯錯的,開除他的話對他太不公平了。”
  一聽教導主任這麽說,馬卡洛夫也沒有辦法,衹好作罷。
  不過,這樁事情過後,趙施格還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兒童院為每個十年級畢業生發了一件呢子大衣作為禮物。別人收到是裁剪合適、熨燙筆挺的衣服,唯獨趙施格領到的卻是皺皺巴巴、做工粗糙的處理貨。
  ①“敲碎德軍骨頭”:這是丘吉爾的名言,被引用為參戰的意思。
  ②蒂姆:美國共産黨總書記鄧尼斯之子,曾在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生活,後改名鐵木爾·季莫費耶夫,大學畢業後進入蘇聯科學院工作,從事工人運動研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劉少奇揮別子女(1)劉少奇揮別子女(2)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1)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2)與周恩來夫婦同行(1)與周恩來夫婦同行(2)
迪化巧遇小夥伴(1)迪化巧遇小夥伴(2)任弼時“賠不是”
賀子珍的遭遇(1)賀子珍的遭遇(2)毛氏兄弟(1)
毛氏兄弟(2)“沉睡”的列寧(1)“沉睡”的列寧(2)
革命後代的“避難所”(1)革命後代的“避難所”(2)革命後代齊聚一堂(1)
革命後代齊聚一堂(2)天堂般的生活(1)天堂般的生活(2)
難學的俄語毛岸英的疑惑鄧穎超“打前站”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