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记 》 我是湖南人 》
第103節:催促成材的緊箍咒(1)
王紀卿 Wang Jiqing
湖南人頭上有一道催促成材的緊箍咒。
在歷史上,人們對於湖南人的形象,有過很多的描述。這些描述
都有一定的指嚮。漢代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湖南人十分驃悍,《隋書》中說湖南人“勁悍决烈”。後來的湖南地方志中,則說湖南人“勁直任氣”,“剛勁勇悍”,“好勇尚儉”。19世紀60年代,湖南布政使李榕是一位四川人,曾說湖南人“氣太強”;同一個世紀的90年代,湖南巡撫陳寶箴是一位江西人,他說湖南人“好勝尚氣”;湖南人皮錫瑞也有相同的評語。湖南人周敦頤有一篇著名的《愛蓮說》,贊賞蓮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說明湖南人非常欣賞這樣的做人風格。
湖南人的脾性正如荷花的爽利,率直開朗,和人交往,容易一見如故。他們愛憎分明,喜怒哀樂形於言表。他們信仰堅定,思想堅毅,行為堅韌,為人剛正,作戰勇猛,對上桀驁不馴,攀比好勝尚氣。
在關鍵時刻,湖南人不怕死,重義氣,尚氣節。
如果將湖南人的氣質與中國人的普遍氣質做一個比對,我們會發現,湖南人的氣質具有顯著的特色。
學者楊國樞根據許多人研究的結果,得出一種綜合的印象,認為中國人的氣質與需要,側重於靜的一面:求助、謙卑、依賴、順從、秩序、消極、退縮、世故、謹慎、多疑、羞怯、慎思。換言之,缺乏健壯性、激動性、表露自己、支配、改變、攻擊、競爭等動的一面。很明顯,這與人們對湖南人氣質描述剛好相反。大傢的描述給人的印象是:湖南人的氣質是積極的,激動的,熱情的,具有支配意志的,喜好改變的,願意接受挑戰的。
有一個段子,講的是各省人在打架時的不同表現。東北人先吵後打,越吵越兇,兇到極處就“噼噼叭叭”地打起來。山東人先打後吵,三句話不對勁,抄起傢夥就打,把人擡進醫院,再辯是非麯直。四川人衹吵不打,吵得兇巴巴的,吵得青筋暴露,互相駡得狗血淋頭,拳頭捏得吱吱響,卻不肯招呼到對方身上。湖南人是邊吵邊打,文攻武略,拳腳不軟,口舌不停。這就體現出湖南人的氣質,霸蠻加靈泛。
人們試圖從吃辣椒這種習慣中去尋找湖南人氣質的根源。但這顯然是徒勞的。因為在司馬遷的時代,以及在後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湖南人根本就沒有辣椒可吃。何況中國境內愛吃辣椒的除了湖南人以外,還大有人在,辣椒這種食物並沒有使所有吃辣椒的中國人養成湖南人的這種氣質。
湖南人之所以具有積極靈動的氣質,還是因為促人成材的湖湘文化往他們的靈魂裏註入了興奮劑,在他們頭上加了一道不許他們怠惰服輸的緊箍咒。
北京大學的潘愛華教授是一位湖南人。他被評為“世界百位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物”。他是具有商業意識的科學家,又是具有科學頭腦的企業傢。他在幾年時間裏創造了一係列奇跡。他衹用兩年就獲得生化博士學位。他沒有做過商人,卻使一個衹有四十萬元註册資金和幾名兼職員工的小公司,在幾年裏發展為擁有數億元資金的高科技企業集團。他接管一傢瀕臨倒閉的公司,不到兩年就讓公司利潤陡增十多倍,成為中國最大的基因工程藥物産業基地,市場占有率超過百分之六十。他連緑卡都沒有,卻擔任了美國賽若金有限公司的總裁。
潘愛華教授把他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歸之於他是湖南人。他說:“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人傢創造機會他把握;還有一種是自己創造機會自己把握。我屬於後者。我都是自己創造機會然後自己利用機會。我想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係。我是湖南人,湖南人的性格就是遇到睏難勇往直前。每次遇到挫折和睏難時我就對自己說:‘沒事的,肯定能做好。’然後每次我就很有信心地去解决這個問題。其實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主要取决於他的思維方式,他的性格和方法。那種善於把壞事變成好事、把危機變成良機、把挑戰變成機遇、把壓力變成動力的人一定能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說,湖南人屬於開創型的人才。”
湖湘文化不僅給了湖南人奮發進取的精神,也教給了他們如何成材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這兩句話本來就是湖南人的發明。
先說實事求是。早在19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嶽麓書院的廳堂上,就在中國率先挂起了“實事求是”的大匾。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給這四個字賦予了新時代的內涵,他在上個世紀30年代率先倡議中國共産黨發揚“實事求是”的學風。如今,在中央黨校和中國人民大學,毛澤東題寫的“實事求是”,依然挂在最顯赫的位置。實事求是是湖湘文化的核心傳統,也是湖湘文化為中華文明做出的一個重大貢獻。
湖南人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他們在實踐過程中留下許多精彩的故事。這裏介紹彭德懷在作戰中實事求是打勝仗的一個事例。
在解放戰爭中,當蔣介石調集三十萬精銳部隊進攻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時,彭德懷指揮不足三萬人的西北野戰兵團保衛毛澤東和黨中央。毛澤東之所以能夠在陝北的荒山禿嶺中安然旅行,一度距離鬍宗南部隊的直綫距離衹有十二公裏還能脫險,主要得益於彭德懷的作戰。他的這位同鄉肩負重任,引着鬍宗南的軍隊在山溝裏轉,把他們拖得疲憊不堪時,便集中力量,吞掉鬍宗南的整師整旅。彭德懷在戰術上實事求是,靈活機動,打得非常出色,不負毛澤東的厚望。
鬍宗南大軍進攻延安時,彭德懷指揮一個兵團在延安南綫大戰敵軍。昆侖縱隊撤出延安後,先由彭德懷率部拖住敵軍。毛澤東對他說:“衹要平均一個月能消滅敵人一個團,三年不要,就可以收復延安。”
彭德懷派一個旅加一個團運動防禦,節節阻擊敵軍,以贏得時間,掩護中共中央各機關安全轉移,疏散群衆。任務完成後,彭德懷便主動放棄延安。在敵衆我寡的形勢下,他命令第一縱隊的獨立一旅衹用一個營的兵力,在延安西北節節抗擊,製造主力嚮安塞地區撤退的跡象,以吸引進占延安後十分驕狂的國民黨軍隊,同時部署六個旅隱蔽集結在延安東北青化砭附近地區,待機殲敵。
鬍宗南到了延安,認為彭德懷的部隊不堪一擊,已成“流寇”,急於尋找他的主力决戰,進入了他的圈套。鬍宗南的五個旅追嚮安塞,另一個旅嚮青化砭方向掩護側翼。彭德懷到前綫查看地形,部署主力埋伏在成榆公路兩側,布成一個嚮南張開的口袋陣。部隊埋伏了一天,未見敵軍到來。第二天上午,國民黨第三十一旅果然從延安沿鹹榆公路北上,鑽進了彭德懷預設的伏擊圈。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發起攻擊,僅用兩個小時,全殲敵軍兩千九百人,取得了保衛陝北的第一捷。
鬍宗南檢討青化砭失敗的原因,認為是由於該路兵力過於單薄,疏於搜索,未走山地而專走川道,於是改變戰術,在南北長三十五公裏、東西寬四十五公裏的地面,以十個旅布成方陣,交替前進。他的部隊間隙小,縱深大,解放軍難於襲擊。他望着八萬人全副美式裝備的整齊方陣,得意地揚起馬鞭說:“彭德懷,你還敢來拈虎須嗎?”
毛澤東總結青化砭大捷的經驗,指示彭德懷采用“正面部署及兩翼三面埋伏”的辦法殲敵。彭德懷見八萬敵人擠成一塊,認為我軍不足三萬人,對他們無法包圍也無法分割。他提出三面埋伏已不可能,必須有耐心,長時間拖纍和消耗敵人,逼他們分散兵力,尋找弱點,打擊分散之敵或增援之敵。毛澤東贊許地說:一個指戰員,就是要善於根據情況變化,獨立作出判斷。他針對西北戰場提出蘑菇戰術,要將敵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後尋機殲滅。他形象地比喻道:“鬍宗南伸過來的是一隻拳頭,我們要讓他把手指張開,就好一根一根地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書海出版社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湖南少年歌 | 第3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 第4節:湖南人的尊嚴(1) | 第5節:湖南人的尊嚴(2) | 第6節:湖南人的尊嚴(3) | 第7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1) | 第8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2) | 第9節:什麽是血性?(1) | 第10節:什麽是血性?(2) | 第11節:什麽是血性?(3) | 第12節:風水育人才(1) | 第13節:風水育人才(2) | 第14節:風水育人才(3) | 第15節:不重名利重功名(1) | 第16節:不重名利重功名(2) | 第17節:不重名利重功名(3) | 第18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1) | 第19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2) | 第20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1) | 第21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2) | 第22節:霸蠻和靈泛(1) | 第23節:霸蠻和靈泛(2) | 第24節:霸蠻和靈泛(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