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綉雲閣   》 第一○三回試道法離奇可羨 講仙蹤麯折堪思      魏文中 Wei Wenzhong

  三緘曰:“道兄欲觀仙法,好好在亭坐定,看吾顯之。”言已,用口一吹,紅雲突起,片時之際,愈起愈密,將亭塞滿。
  三緘曰:“七竅兄,吾與爾雲頭並立,天外一觀。”七竅曰:“可。”及上雲頭,三緘將手一指,紅雲冉冉嚮東而行。七竅曰:“仙法衹能乘雲,不為奇異。可有至奇至異者,資吾一賞乎?”三緘曰:“有,且呼天馬來,爾我雲中作馳驟伏。言此,仍復吹氣一口,果來天馬二匹,遍身毛色,如火如荼,跳躍嘶鳴,不讓驊騮俊逸。二人輓轡,扳鞍同上,天馬直行半空,奔放驟馳,幾如電光逐影。乘了一轡,三緘曰:“止。”天馬駐足。下得刁鞍,馬化祥雲,飄忽而逝。
  三緘曰:“仙法如此,可謂奇否?”七竅曰:“未為奇也。”三緘曰:“必如何而始為奇乎?”七竅曰:“素聞月宮嫦娥絶豔無雙,吾得遊之,方稱仙法之妙。”三緘曰:“這亦無難,爾隨吾來,月宮一睹。”七竅甚喜,與三緘攜手雲間,愈乘愈高,來至南天門外。由門直入,見一大溪,水聲潺潺,恍如笙簧並奏。有槎破浪周遊泉水之鄉,有犢沿江踏遍河洲之側。紗浣織女,獨坐橋邊冀故夫;石號支機,挺立江頭稱古跡。七竅視此而詢曰:“天上亦有河歟?”三緘曰:“此天河也。”七竅曰:“天河內鬍有槎乎?”三緘曰:“爾未聞張騫乘槎以泛於鬥牛者哉?”七竅曰:“天河岸上,又鬍有浣紗女子與牧犢童兒耶?”三緘曰:“是乃牛郎織女也。”七竅曰:“河中挺立之石何名?”三緘曰:“支機石耳。”七竅曰:“天河故事雖奇,亦屬平常。若得月宮一遊,吾意方遂。”三緘曰:“如是,月宮在西,吾與爾雲頭扭轉,緩緩行之。”七竅諾。
  行約數武,見一神祗,紅發紅須,手執金鞭當頭而至。大聲吼曰:“爾乃下界學道未成者,何敢濫上天曹?倘上皇得知,屍無厝所矣。”三緘伏道稟之,神祗飄然嚮東竟去。三緘曰:“七竅兄其見天上之神祗乎?”七竅曰:“見之矣,但不知此係何神?”三緘曰:“此即糾查善惡之王天君也。”七竅曰:“以吾讀書士子,性傲異常。平日存心,不惟不知有陰曹鬼卒,即以天上而論,未嘗信其有神。由今觀之,上天有神祗,果然不假。”三緘曰:“不信鬼神,多由讀書士子倡之,愚頑亦從而和之。直使天下人肆無忌憚,而逆種惡類出。此逆種惡類之罪,所以半歸讀書士子,而彼不知也。”七竅曰:“月宮歷此,尚有多途?”三緘曰:“即在咫尺耳。”七竅曰:“月宮之寬,究竟何若?”三緘曰:“其大無外焉。”七竅曰:“以下而視,不過如筐如篚,豈在天上而不同乎?三緘曰:“日月星辰,變幻莫測,烏可以意計度之?”七竅曰:“不到其間,終難以信。”三緘曰:“爾試往觀,自知神明之莫測。”談談論論,忽至一處,有大桑一株。七竅曰:“上天亦以桑蠶為事耶?”三緘曰:“是名扶桑,日月之出入於此始,亦於此終也。”扶桑過餘,遙見光輝發現。七竅曰:“前之光輝照耀者,其即月宮乎?”三緘曰:“然。”七竅聞是月宮,與三緘忙忙趨至。果然高懸一鏡,大不可量,其中丹桂生香,樓閣亭臺,錯雜不一。首重剛入,仰視臺上,嫦娥數輩,宮裝儀容,玉笛齊鳴,洋洋入耳。七竅嘆曰:“數隊嫦娥秀麗,一派音大忠揚,真人間所無,衹應天上所有者。”三緘曰:“月宮已睹,可知學道成仙,快樂逍遙高過乎人群否?”七竅曰:“人間富貴,誠不若天上神仙。吾從此歸傢拋去利藪名場,且學扶衰不老之功,一旦功成,此地自可居處。”三緘曰:“爾能學道,仙種尚在,較之毫無根底者,其修煉為最易焉。”七竅曰:“月宮華榮若此其極,不識瑤池境界又復何如?”三緘曰:“衹要爾能掉頭顱,欲遊瑤池,何難之有?”七竅曰:“兄可導吾視之,以廣識見。”三緘遂導七竅嚮東而來。所行之途,光潤可愛。剛近瑤池門外,見二神將像貌森嚴,凜凜威風,手執降魔玉杵,吼聲如雷,曰:“何人敢到此地,欲效東方朔之故事乎?”三緘伏耳數言,二將曰:“如此,速去速來。
  毋得遲延,為王母所知,罪不爾宥。”三緘唯唯,即導七竅竟入重門。但見左右二池皆玉砌金嵌,一帶亞字欄桿,晶光射目。
  池內水清如鏡,蛟竜遊動,水浪頻興,五彩蓮花,香風撲鼻。
  池外蟠桃數樹,樹上有花有實,花紅如火,其大如鬥,桃色鮮美,墜於枝頭。七竅曰:“此桃何大如是?”三緘曰:“是桃也,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實,實非凡種可比焉。”七竅曰:“食此桃者何人?”三緘曰:“凡人世道士修煉成真,朝見上皇,封了仙爵,王母下旨,赴瑤池大宴,命守桃仙子摘取遍賜,必於此日方得食之。”七竅曰:“如此看來。為仙之榮,無異人世之受享爵位也。”三緘曰:“人世爵位雖榮,安及仙爵?”七竅曰:“如何?”三緘曰:“仙爵在乎天上,上天數日,塵世幾易春秋。況仙升一品曰金仙,不滅不生,休同天地,幾千萬載,身軀不朽。豈似人間享壽,如花開放,轉眼即謝哉?”七竅曰:“今而知閱歷半生,所誤誠不少也。”三緘曰:“如爾能將富貴一旦拋棄,洗滌舊腸,從新煉氣凝神,成仙尚不難耳。”七竅曰:“謹領兄教,誓必解組歸裏,苦誦《黃庭》。”三緘曰:“恐爾之耳如綿,一聆婦女言,而道心又廢。”七竅曰:“前者為仙之榮目所未睹,即有仙子化導,講盡為仙樂事,俱屬惝恍無憑。茲已親睹目中,任彼巧言如簧,不能易吾心志。”三緘曰:“如是,爾歸,宜辭爾官,急探道旨,先將禁道之示止而不行,即是初入此門一大功德。”七竅諾。
  三緘於是仍導由天河而返。麯折彎環,遠遠望見一門,金光四射。七竅曰:“此何門也?”三緘曰:“是乃前所入之南天門也,爾即忘耶?”既到門前,見一朝服朝冠者獨坐於此。三緘揖而謝曰:“適承尊神青眼顧盼,已許吾等入門。上天榮華,一一備睹,真所謂海樓蜃市,美不勝收。”朝服者曰:“爾等既羨其榮,宜堅定道心。俟道修成,準爾常來遊玩。”三緘曰:“尊神所論,敢不遵之!”出了南天門,一路雲霞,五色俱畢。二人搭肩乘上,甚覺逍遙自在。雖人間極貴,其樂不能有斯。頃之,三緘按下云頭,拱手作別,曰:“爾歸衙內,即速辭官,苦煉道功,他日重逢,自有期也。”七竅依依不捨,把袂而行。三緘曰:“天下之聚散原有一定,爾何作此兒女態耶?”七竅曰:“吾自老道指示,求爾為友,求之數載,不得一見。今幸相晤,約遊天府,正宜長相聚首,開我茅塞。俄焉拋棄,吾即欲習大道,又烏乎習之?”三緘曰:“爾歸,果能棄絶豪華,真心煉道,吾來與爾朝夕共處。特恐誤聽人言,又易初衷,則吾未如之何也已。”言已,掌推七竅。七竅驚寤,舉目視之,尚在內衙綉幛榻上。
  珠蓮見夫蘇轉,忙忙詢曰:“郎君病乎?”七竅曰:“吾無病也。”珠蓮曰:“郎君無疾,何昏聵一至於此?”七竅不答。
  移時,言曰:“從茲富貴吾真淡如水耳。”珠蓮曰:“人生斯世,原為富貴而營謀。謀之不得,貧賤一生。謀既得之,受享一世。鬍以宜享之富貴,而反厭棄乃爾乎?”七竅曰:“人世富貴,安及仙爵享於無窮?”珠蓮曰:“郎君何所見而云然?”七竅曰:“吾自有所見焉。”珠蓮曰:“郎君又為野道所迷弄乎?”七竅曰:“野道即能迷人,豈能緻遊天府?”珠蓮異,究詢所以。七竅曰:“吾今日議政歸衙,見一中年壯士手捧大鏡,叫賣街頭。剛欲呼之,倏然力倦神疲,臥於車內。魂離軀殼,遨遊坦道。賣鏡者徜徉而至,導吾前行。行約數程,一亭直竪。
  其人導入坐定,即設筵席。盞器非金非玉,皆人世所無。餚饌紛呈,亦目未曾睹。吾問之曰:『是何地乎?』其人曰:『仙府。』吾曰:『既是仙府,宜屬天上,吾欲登天一遊。』其人曰:『此易易耳。』遂攜吾手,由南天入。南天門內,一河阻隔。濯錦者環江而立,牧犢者繞岸而行。吾問之,乃知其為天河。由天河而入月宮,嫦娥數輩,或歌或舞,仙樂齊鳴,媚態嬌姿,妙手難繪。由月宮東轉,徑入瑤池。池中之蓮,池外之桃,王母之宮,在在親為目睹。吾心羨甚,竊欲棄妻辭爵,學道深山焉。”珠蓮聞之,恨入骨髓,良久言曰:“其人何名,郎君曾詢之否?”七竅曰:“其人非他,即吾前所訪之三緘也。囑吾棄世須急,以習道功。吾將於明晨修下辭王表章,煉道去矣。此次任爾巧詞,難輓吾志。”拂然出外,獨宿書齋。珠蓮是時知七竅之心已堅於道,忙呼李赤等,商其解此迷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聚仙臺諸真論道 虛無子四境遊神第二回遵師言投生擇地 遊冥府奉命提魂
第三回三緘觀劇遇狐狸 七竅乘舟見毒竜第四回訪友人誤入仙莊 遇蘇子巧生魔障
第五回背福海三妖喪命 遇不情七竅迷心第六回迷女色師提入夢 臨渤海怪亦充仙
第七回望紅燈誤認蘭若 遊緑野忽遇仙亭第八回率野鬼石村排陣 遇柳精泥郭為神
第九回朝元洞六魔擾世 靈根寺三道傳功第十回黃河島赤鯉為害 泥丸國白鳳銜珠
第十一回盜電光三緘負疾 遊白馬萬裏思親第十二回奉父母誠感天地 讀詩書道易功名
第十三回查良緣三請月老 得王爵四失雲卿第十四回謫遼陽情傷毒役 過秦嶺念切慈親
第十五回遇杜公山亭養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第十六回羊奔澗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第十七回轉後洞折磨苦甚 訴前言贖取情深第十八回化仙府憑空試法 出遼陽選地為傢
第十九回集諸仙洞中議道 化田翁郭外談玄第二十回冒三緘題詩訪友 引七竅入閣言情
第二十一回過裙山邀入洞府 離沐水錯認歸途第二十二回棄道心皆由巧辯 崇儒學幸服青衿
第二十三回純陽觀求桃卜卦 聚陰臺遇鬼問神第二十四回仙緣莊夢友談道 盤澗𠔌有怪為鄰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