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精品读库:这十本书改变了世界 》
第103节:《梦的解析》:心灵炸弹(13)
Mei Chaorong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被看作人的精神活动的最原始、最基本、最普遍、最简单的因素。这种潜意识就是所谓原动的无意识的心,它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潜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时时刻刻争取表露或升华为意识的内容,寻求自我满足。既然人的精神活动的原始基础是意识背后的潜意识,那么,在睡眠中,在人们停止自觉的意识活动时所发生的梦的活动,就恰恰是潜意识最生动、最典型、最纯粹、最真实的表演。意识是行为的绝对统治者,但是那些永远处于无意识中的不为人所知的愿望伺机寻求表现。
有人评价说,尽管在弗洛伊德之前,潜意识问题就已若隐若现地在一些作品中流露,但就像利夫和布伦丹曾触及到美洲海岸一样,没有人去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只有弗洛伊德证明了潜意识确实存在,他用一种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发动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被西方世界誉为"心灵世界的哥伦布"、"精神领域的达尔文"。
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掌握无意识心灵之谜的最勇敢的尝试。
--瑞士精神病理学家卡尔·荣格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详细揭示了儿童心理深处隐藏着的对双亲的性动机和敌意动机,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把最初的性冲动导向我们的母亲,并把最初的仇恨和我们最开始的谋杀愿望导向我们的父亲,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命运。我们的梦告诉我们,事情就是这样的。"
俄狄浦斯情结是由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子弑父娶母的故事得来的。相传那时有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这就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它作为人类心灵深处的无意识的原型,被社会禁忌和道德规范所压抑,但在艺术作品中,它却能直行无碍而在艺术作品中大放光彩,是作家、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始动机。他还特别指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三部世界名著,分别出现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可反映的主题都是一个,即"为一个女人进行情杀",也即恋母仇父、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说:"我可以肯定地说,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之起源都系于俄狄浦斯情结上。"正因为伟大的艺术作品表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俄狄浦斯情结,所以能感动千千万万的不同时代和民族的欣赏者,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
俄狄浦斯情结被精神分析学派看成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石,它的思想之中繁衍出了整个注释者学派,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恩斯特·琼斯评论哈姆雷特的文章,他用弗洛伊德的术语解释了哈姆雷特的犹豫。
透视"无意识"
弗洛伊德对科学的最大贡献并不是他对癔症患者和精神病人的治疗,而是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探索人类心灵奥秘的全新途径。从现代意义上讲,他不是一个科学家。但是通过他的实践,无数的研究者、临床医学、艺术家和作家得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潜意识动机,探索我们不愿承认的情感,发掘人类理性思想外观下的隐秘的根基。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玛肯霍普
西方的思想界特别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和"无意识"概念的影响,在哲学上出现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思潮;在文学上则出现了一大批心理分析小说,里面主人公的行为动机不再做任何社会学的解释,而被视为是无意识的表露,是无法为人所控制的;电影界也有大批的心理分析电影问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Source】武汉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前 言 | 第2节:《论语》:东方圣经(1) | 第3节:《论语》:东方圣经(2) | 第4节:《论语》:东方圣经(3) | 第5节:《论语》:东方圣经(4) | 第6节:《论语》:东方圣经(5) | 第7节:《论语》:东方圣经(6) | 第8节:《论语》:东方圣经(7) | 第9节:《论语》:东方圣经(8) | 第10节:《论语》:东方圣经(9) | 第11节:《论语》:东方圣经(10) | 第12节:《庄子》:道家宝典(1) | 第13节:《庄子》:道家宝典(2) | 第14节:《庄子》:道家宝典(3) | 第15节:《庄子》:道家宝典(4) | 第16节:《庄子》:道家宝典(5) | 第17节:《庄子》:道家宝典(6) | 第18节:《庄子》:道家宝典(7) | 第19节:《庄子》:道家宝典(8) | 第20节:《庄子》:道家宝典(9) | 第21节:《庄子》:道家宝典(10) | 第22节:《庄子》:道家宝典(11) | 第23节:《庄子》:道家宝典(12) | 第24节:《庄子》:道家宝典(13) | |
| No. [I] [II] [III] IV [V] P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