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皇傢醫事   》 江南水鄉多名醫(2)      屈維英 Qu Weiying

  這段文字記述了薛寶田初入皇宮路綫及所經過醫學方面的考試,考試雖極簡短,但表明從外省應詔進京的醫生雖有各省官吏的鼎力舉薦,仍須經太醫院堂官的考察才能獲準為帝後治玻太醫薛寶田的《北行日記》一書記載了他為慈禧太後治病的親身經歷,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仲學輅,字昂庭,浙江省杭州人,生卒年月不詳。為光緒元年(公元1874年)舉人,曾任淳安縣教諭。公務之暇,為人診療疾病多效。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清廷發詔徵集名醫,仲學輅受當地官員舉薦,與薛寶田一同赴京為慈禧太後診玻他精通《內經》,深諳藥性,具有很高的理論修養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陸潤庠,字鳳石,江蘇省吳縣人,生於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適逢鴉片戰爭。其父陸懋修,為清代思想傢陸贄之後。祖上係書香門第,通曉醫理。陸潤庠於同治年間考取狀元,曾授修撰、典試、侍讀等職。他對慈禧太後和皇族疾病的調治特別賣力,深受賞識。辛亥革命後,留在清宮內為皇室成員看病,但不到一年便病故了。
  杜鐘駿,江蘇江都縣人。少年業儒,精通經史百傢,兼攻醫學。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任浙江節署戎政文案之職。是年,光緒病重,降旨徵召海內名醫,杜氏受浙江巡撫馮星岩之舉薦,入京為光緒帝診病,歷時年餘,至第二年光緒病逝,方回歸故裏。清朝滅亡後,杜鐘駿被袁世凱招至京師,復出督準年餘。後行醫於京城,有起死回生之譽。著有《杜氏醫書五種》(又名《藥園五種》)。除了對中醫基礎理論《內經》等有獨到研究和體會外,杜鐘駿還對中西醫進行過初步的對比研究。對鼠疫、白喉等烈性傳染病的病因和治法,都有重大理論認識和臨床突破。另外,對戒除鴉片煙癮也有一定經驗。
  錢鬆,字鏡湖,浙江省紹興人。自幼學醫,醫術精湛,尤其精於治痧脹(霍亂),著有《痧脹名考》、《髒腑正伏人明堂圖》等書。清嘉慶年間入太醫院為禦醫,曾任太醫院院使。
  此外,還有前文所述的長年隨侍慈禧的著名禦醫馬文植等,都來自江南水鄉。清代太醫院的太醫為什麽大都出於江南一帶?江南的名醫為何燦若星辰、層出不窮?要弄清這些問題,還必須從江南一帶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溫病(傳染病)的肆虐和防治說起。
  大傢知道,黃河流域由於土層鬆軟便於耕作,曾經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但是,隨着鐵器的廣泛使用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江、浙為代表的長江流域,其經濟發展水平已趕上和超過了黃河流域。這是因為,長江流域雨水豐沛,氣候溫暖,人口衆多,最適宜農業生産的發展——在農耕占主導地位的封建社會,在科學技術水平還比較低的情況下,雨水和氣候是决定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加之明代中期我國已産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和商業空前繁榮起來,一些行業出現了原始狀態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如蘇州盛澤鎮的絲織業,鬆江朱傢角鎮的棉織業,漢口鎮的商業,景德鎮的燒瓷業,鉛山的造紙業,佛山的鑄鐵業等。到了清代,尤其是“康乾盛世”時期,江南一帶的經濟更加繁榮和興旺。
  隨着江南經濟的長足發展,傳統的中醫藥學也在江南這塊沃土上得到了空前的繁榮。藥物學方面,在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基礎上,清代的醫藥學家劉若金、汪昂等分別編撰了《本草述》、《本草備要》和《本草從新》、《得配本草》、《本草綱目拾遺》等藥物學專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李時珍的中藥學;方劑學方面,清代的臨床醫學家汪昂、吳儀洛、繆希雍等編撰了《醫方集解》、《成方切用》等方劑學專著。特別是在臨床診療方面,出現了比較係統的溫病學說和人痘接種術。
  溫病是多種外感急性熱病的總稱,包括傳染性與非傳染性兩大類,這裏主要是指傳染性的疾玻在細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微生物未被人類發現之前,傳染性的溫病幾乎是人類最大的天敵。對這一天敵認識最早的一批醫學家不是別人,而是生活在中國江南一帶的中醫學家,他們就是明末清初的吳有性(字又可,江蘇吳縣人),以及清代江蘇、浙江的四大溫病學家葉桂(字天士,號香岩,江蘇吳縣人),薛雪(字生白,號一瓢,江蘇吳縣人),吳瑭(字鞠通,江蘇淮陰人),王士雄(字孟英,號半癡山人,浙江錢塘人),他們豐富的臨床實踐和他們分別撰寫的《溫熱論》、《濕熱條辨》、《溫病條辨》和《溫熱經緯》等溫病學專著,從實踐和理論上對溫病學體係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皇傢醫事》目錄作者自序(1)作者自序(2)作者自序(3)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帝王也需用猛藥(1)
帝王也需用猛藥(2)醫療護理方法多(1)醫療護理方法多(2)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藥材地道要講究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好重視未病控病情(1)
重視未病控病情(2)中醫治西人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臨終救命生脈散(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