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南明史 》
第三节 海澄战役
顾诚 Gu Cheng
围攻漳州失利后,郑成功命部将镇守海澄,自己在1653年(顺治十年,永历七年)回到厦门②。定西侯张名振建议,乘金砺所统南下清军主力集中于福建,浙江、江苏兵力单薄的机会,由他带领原鲁监国舟师北上直入长江,“捣其心腹”,使清方处于进退失据的困境。郑成功同意了这一建议,可能提供了一些船只、粮食和装备,这年秋天张名振、张煌言等带领水师北上江浙。
四月,金砺调集水陆官兵,准备进攻海澄县和中左所(厦门)。郑成功为了保卫漳州府沿海基地海澄,先派左军辅明侯林察、左军闽安侯周瑞、后军周鹤芝、前镇阮骏、援剿前镇黄大振等统率官兵乘船阻截清方水师。途中遇上飓风,林察的座船漂入兴化港,被清军擒获。二十八日,金砺指挥的清军扎营于祖山头,摆开了进攻海澄的阵势。五月初一日,郑成功亲统大军到达海澄。他派正中军张英负责组织守城的民夫和器械,北镇陈六御领义武营、仁武营、智武营①防守海澄县城;援剿左林胜守南门外桥头,左先锋守东门外岳庙,护卫左镇沈明守中权关,正兵镇、奇兵镇守土城、九都城;前锋镇赫文兴、戎旗镇王秀奇、护卫前镇陈尧策守镇远寨,前冲镇万礼守镇远寨外;前提督黄廷、中提督甘辉守关帝庙前木栅,和镇远寨阵地相接。他自己驻于天妃宫督战。初四日,金砺调集铳炮数百号集中火力轰击郑军阵地,郑军据守的籧篨、木栅多被击坏。第二天,后劲镇陈魁、后冲镇叶章见被动挨打不是办法,要求主动出击;郑成功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从各镇抽选了精壮勇士数百名由陈、叶二将率领冲锋。清军见郑兵出营,立即以密集铳炮迎击。叶章当即阵亡,陈魁右腿负伤,被迫退回。成功命收兵固守。清军继续用铳炮轰击,镇远寨边新筑的籧篨等防御工事被夷为平地;郑军将士失去了屏障,官兵惊惶不安。郑成功下令挖掘地窝藏身,同时为鼓舞士气,派传宣官持“招讨大将军颖遍谕军中,说:“朝廷以此畀我,我惟有效死勿去而已。诸将中有能率众得功者,愿以此题让。”诸将纷纷来到成功大营中请战。中提督甘辉慷慨陈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此丹心照汗青。此番竭力以守,倘有不测,亦死得其所1王秀奇等齐声赞同。成功为了进一步增强将士的决心,亲自冒着密集的铳炮登上高耸的敌台观察敌军阵势①。他判断清军在持续两日施放铳炮之后,即将发起全面进攻。当天夜里,他派神器镇何明、洪善等把大量火药埋在两军相持的河沟边,准备好引线,待机而发。入夜以后,清军铳炮不绝。初七日五鼓,金砺下令以空炮掩护,派绿营兵打头阵,随后是满洲兵,填河攀栅蜂拥而来,直抵城下,箭如雨下,企图一举登城。城上的郑军手持大斧奋勇砍杀,后续清军踩着被砍杀的尸体继续攀城,战况极为激烈。天亮以后,郑成功望见满兵大半过河,当即下令何明等点燃引线,沿河埋设的火药同时爆发,烟焰蔽天,刚过河的清兵大部烧死。甘辉乘机挥军扫荡,残存清军狼狈而窜。金砺见败局已定,急忙督令士兵强迫民夫抬运火炮连夜逃回漳州。郑成功海澄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金砺部清军,恢复了因漳州失利造成的士气不振。这次战役,双方都是以铳炮火药作为主战武器,在军事史上也是值得注意的。
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清、郑双方再次处于相持局面。郑成功回到厦门论功行赏,并且利用清军无力发动新的攻势的机会,决心把海澄建设成为大陆上的前进基地。他委任中提督甘辉镇守,派工官冯澄世担任监工,征发民夫重修和加固海澄城防,把原来的土城用石灰、砖石建成两丈多高的城墙,上面再沿外侧筑短墙一道,安置大小铳三千余号;城外挖浚深阔的河港,形成“巨浸茫茫,外通舟楫”的要塞。城中屯积大量米谷、军械,使扼据漳州府出海咽喉的海澄县同厦门、金门相为表里,形成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固若金汤的军事体系。
②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记郑成功于三月返回厦门,杨英《先王实录》载于二月。
①见《先王实录》第五十三页,但该书上文说智武营蓝衍随张名振北征,这里又说派智武营守城,疑记载有误。看来张名振北征时率领的是鲁监国兵将,郑系将领没有参加。
①《海上见闻录》(定本)卷一;参见《先王实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内容简介 | 序论 | 凡例 |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 | 第二节 大顺政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失误 | 第三节 吴三桂叛变与山海关之战 | 第四节 清军占领北京和大顺军西撤 | 第五节 畿南、山东、晋北地方官绅 |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 | 第二节 朱由崧的监国和称帝 | 第三节 四镇的形成和跋扈自雄 | 第四节 弘光朝廷内部党争的激化 | 第五节 清廷接管畿南、山东等地和 | 第六节 1644—1645年河南的形势 |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 第二节清廷对南明弘光政权态度的变化 | 第三节 左懋第为首的北使团 | 第四节 弘光朝廷的军政和财政 | 第五节 弘光朝廷的腐败 | 第六节 清廷对大顺和南明用兵策略的变化 | 第四章 大顺政权的覆亡 | 第二节 陕北战役和大顺军放弃西北 | 第三节 李自成的牺牲和大顺政权的失败 | 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