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103節:雙雄逐鹿,是非成敗皆寡義(1)      劉緒義 Liu Xuyi

  第三輯 霸業迷夢
  12、雙雄逐鹿,是非成敗皆寡義
  早期的春秋是鄭齊等國的天下,中後期的春秋便成了晉楚的天下。晉楚爭霸自始就沒有消停過。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中原小國便成了兩頭受氣的出氣筒。比如鄭國。楚國是想利用鄭國作為北進中原的跳板,晉國則想用鄭國作為抵擋楚國的馬其諾防綫。
  偏偏鄭國也不爭氣,國力不振,衹好疲於應付這兩大強國。鄭靈公在位之時,不開什麽正經事,卻老拿大臣們開玩笑。一次,鄭國大夫公子宋和公子歸生一起上朝,公子宋的食指突然跳動起來,歸生看見了,感覺很奇怪,忙問是不是抽筋了。宋則呵呵一笑,說,食指跳,說明有好東西吃了。歸生衹當是他開玩笑。一到朝堂上,看見一隻大黿拴在那裏,一問,方知這是鄭靈公預備招待大臣們的,兩個人不禁會心大笑。正好鄭靈公出來看到他們笑得前仰後合,便問何事。歸生指着公子宋說,剛纔他的食指跳動,說有好東西吃,我還不信,看到這衹大黿,纔知他的手指頭很靈。鄭靈公一聽,便說,手指頭這麽靈?未必吧。
  後來,鄭靈公招待大臣,叫廚子從地位較下的大臣們送起,每人送一碗大黿肉,輪到最後衹剩下一碗了,給誰呢?鄭靈公指點說,給歸生吧,這樣公子宋就沒有得吃了。鄭靈公哈哈大笑,對公子宋說,你命不好啊,手指頭並不靈嘛。公子宋想起先前說過的話,而眼下獨獨沒有自己的一份,這面子往哪擱啊,再聽到鄭靈公的哈哈大笑,心頭便火上加油,惱羞成怒。他一下跳起來,跑到鄭靈公面前,把手指頭伸進鄭靈公的碗裏,蘸了蘸放到嘴裏咂一咂,一邊也哈哈大笑,我嘗到了美味,我的手指頭還是蠻靈的。鄭靈公氣得大駡公子宋。好在其它大臣都跪下來求情,鄭靈公衹好作罷,不歡而散。
  歸生見公子宋和鄭靈公鬧翻了,心裏很痛快。他本來和靈公兄弟公子去疾關係很好,因為擔心公子宋和靈公的關係,而不敢廢靈公而立公子去疾。
  這下有機會了,他跑到公子宋那裏,决定為此添把柴。他對公子宋說,主公一定不會放過你,你得想想法子。一席話說得公子宋果然大怒。
  第二天,歸生拉着公子宋去見鄭靈公,表面上是當和事佬,其實別有用心。鄭靈公不說話,公子宋也不張口,兩人唱啞戲。歸生便替他說了:公子失禮,嚮主公賠罪,請主公饒恕。鄭靈公見公子宋的模樣,哼了一聲,他怕得罪我嗎?是我怕得罪他呢。說完拂袖而去。
  公子宋說,看樣子,咱得先發製人才好。公元前605年,公子宋沒費多大勁就把鄭靈公給殺了,請公子去疾即位,去疾怎麽也不肯,於是衹好立公子堅為國君,就是鄭襄公。並派人去告辭晉國,與晉國訂立盟約。
  楚人知道了,便覺得師出有名了。於是發兵鄭國興師問罪,鄭國嚮晉國求救,晉派荀林父率兵前往。於是楚國掉轉頭來進攻陳國,避開了與晉國的正面衝突
  但是,事情並沒有就此了之,鄭國仍然面臨着晉楚兩國輪番攻打,於是,鄭國一會兒臣屬於晉,一會兒又臣屬於楚。衹要哪個國傢打來,鄭國不假思索地與之訂立盟約,納貢服降。正所謂晉來從晉,楚來從楚。那麽這樣下來,晉楚二國都覺得沒完沒了,不是個辦法。晉國的荀罃便說,要想收服鄭國,一定得先把楚國弄得筋疲力盡,人睏馬乏才行。到了楚共王之時,晉國便把軍隊分成三個軍,每次出徵,衹動一個軍,輪流上陣。楚軍一到,晉軍就後撤,他們一走,就把第二軍派上去,等到楚國再來,就撤回第二軍,他們一走,又派上第三軍。直弄得楚國沒有頭緒,到了後來,楚國也衹好改變策略。
  鄭襄公即位三年後,楚莊王再次攻打鄭國,鄭國怕晉國不肯相救,就殺了公子宋,在歸生的棺材上砍了幾刀,派人告知楚人並嚮楚王賠罪,表示依附。楚莊王便約陳、鄭,想訂立三國盟約。
  此時的陳國是個什麽情形呢?此時的陳國正亂着呢。陳侯被夏徵舒給殺了。
  原來夏徵舒的母親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早年守寡,住在株林。夏徵舒之父夏禦叔在世時,有兩個要好的朋友,一個是矮胖子孔寧,一個是肉頭鼻儀行父,都是陳國大夫。對孤兒寡母也很照顧。
  一次,孔寧帶着夏徵舒去打獵,天色不早,就親自把夏徵舒送回株林,又碰上大雨,於是當晚孔寧便住在夏傢,竟和夏姬勾搭上了。孔寧從夏姬那裏出來,裏面穿着從夏姬那裏偷來的錦襠,嚮儀行父誇耀。儀行父心中羨慕,也私交夏姬。夏姬見儀行父身材高大,鼻準豐隆,也有相與的心思。二人苟且之後,夏姬解下她穿的碧羅襦贈給儀行父。
  孔寧見自己有些失寵,便心生一計,去見陳靈公,言談之間,嚮陳靈公盛贊夏姬的美豔,並告訴陳靈公夏姬嫻熟房中術,天下無雙。好色的陳靈公便藉微服私訪之機前往株林,竟然也和夏姬勾搭成姦。夏姬便把自己的貼身汗衫送給陳靈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