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越南--陷入丛林沼泽的美国噩梦
越南所在的印度支那地区一直是帝国主义国家垂涎三尺的地方,重要的战略位置让这一地区的人们饱受殖民之苦。1884年,印度支那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93年,法国人建立了第一个印度支那联邦。二战爆发后,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取代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于1945年9月,在河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日本列强走了,法国殖民者又回来了。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与胡志明领导的民主共和国争夺越南统治权,法国扶植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支那人民对法国的殖民统治深恶痛绝,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越共与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战争。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胡志明领导的北越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1954年10月10日,首都河内宣告解放。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北纬17度线为南北越的分界线,北边由胡志明统治,南越由保大皇帝控制。
1955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了越南共和国。南北越的统一之战再次打响。在民族解放与统一的过程中,越南人民在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帮助下,抗击美法帝国主义,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美国灰溜溜地离开了越南。
越南战争是美帝国主义霸权干涉的结果,是冷战时期美苏在东亚地区的一场"热战"。越南战争对所有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一场陷入丛林沼泽的噩梦。那种心中难言的痛,时至今日依然让很多美国人无法释怀。
一 对印度支那的渗透:插手越南
二战结束后,印度支那成为美国东亚政策的一个焦点。早在二战结束之前,美国政府官员就提出印度支那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印度支那和东南亚横亘在通往太平洋的西南通道上,重要的战略位置不仅有利于美国出口货物,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菲律宾的国家安全也存在着不小的影响。如果这一地区能有一个稳定的、非共产主义的环境,将大大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利益。
美苏冷战的加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改变了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美国政府开始将印度支那看作是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它不仅可以遏制苏联的扩张,还能对中国构成一种包围之势,极有利于美国东亚政策的实施。
美国人改变了对印度支那的观望态度,决定与法国进行通力合作,以阻止共产主义在这一地区的蔓延。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定河内会成为苏联人指挥东南亚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美国的国家安全将受到威胁,东亚政策将付之一炬。为了赶在苏联前面将这一地区控制在手中,美国从亚洲大陆逐渐撤军,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印度支那。在东南亚,美国不仅支持荷兰对印尼的殖民活动,还承认了法国一手扶植的保大傀儡政权。在法国与越共的9年战争中,美国向法国殖民者提供了各种援助,冷战的又一个战场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逐步显现。
1949年3月,美国遏制问题专家凯南对美国的东南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苏联掌握东南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为了对付美国和其盟国。东南亚有丰富的物产,每年都有大量的橡胶、锡和石油出口到西方国家。另外,这一地区地处东西、南北半球的十字路口,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着不小的影响。苏联一旦控制了东南亚,不但可以攫取大量的资源,控制重要的交通线,还可以将共产主义输出到这一地区,对美国在整个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苏联获得的政治利益要远远高于经济利益,在美苏的全球争霸中,苏联的砝码将大大增加。
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让美国在争霸中打输了一仗,如果共产主义再席卷东南亚,美国将面对一场大溃败。到时,中东和澳大利亚将完全暴露在苏联面前,世界其他地区也必将受其影响。凯南估计,中国革命胜利后,东南亚就成为从日本到印度半岛这一反华包围圈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东南亚被苏联掌控,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为了加强这一地区抵抗共产主义的能力,对付中国可能存在的威胁,凯南建议美国政府应在金钱、武器、技术等方面对这一地区给予支持,使这一地区成为抵抗共产主义的前哨阵地。
同年7月,杜鲁门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关于东亚地区的《共同防御援助计划》。这一计划中,杜鲁门总统将得到7500万美元的活动资金,用于整个东亚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秘密活动。美国军方和一些亲台势力试图动用这笔钱来支持国民党军队,但是艾奇逊表示这笔资金是政府用来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蔓延的专款,任何人不得轻易动用。同年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将防止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的"扩张"作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目标,其中印度支那的"安全",是这一地区的重中之重。
自中国和苏联相继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后,美国政府加紧了对法国的支持和援助。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和苏联的行动无疑是对美国在这一地区政策的挑战,既然共产主义战书已下,印度支那的争夺战就无可避免了。
二 出兵:一个"悲剧性的错误"
随着在越南与法国战争中中国的介入,美国错误地认为,印支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场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殖民国家同坚决要取得独立的殖民地国家之间的斗争,而是共产党与非共产党之间的斗争。
艾森豪威尔当选后,也深深意识到了印度支那的重要性,继承了前任对印度支那的外交政策,对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大了对法国的各项军事援助。艾森豪威尔在积极援助法国进行殖民战争的同时,还拒绝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印支问题。不仅如此,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还极力劝说法国放弃以谈判解决印支问题的想法。在美国看来,任何谈判,都将意味着将印度支那甚至整个东南亚拱手让给共产主义,这是美国不能允许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