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记 》 我是湖南人 》
第101節:無湘不成軍(2)
王紀卿 Wang Jiqing
噩耗傳來,湘贛根據地軍民無不哀慟。蘇维埃政府修建了公略亭,將紅軍步兵學校命名為“公略步兵學校”,並以吉安和吉水兩縣的紅色區域為主成立公略縣。公略縣成立之日,黃公略追悼大會召開。會場主席臺兩側,懸挂着毛澤東所寫的輓聯:
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爭有功,遊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黃公略的事跡,是湖南人在軍隊中成材的一個縮影。湖南人從軍,的確是改變命運的舉措。在戰爭年代,連讀書人也往往大談打仗,形成了特殊的傳統和社會風氣。大批書生和布衣寒士投筆從戎,成為叱咤風雲的將領。更有數十萬農民放下鋤頭,投入軍旅,由此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曾國藩的湘軍在建軍之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一次戰鬥,一百人當中可以提拔三人,此後逐年增加。湘軍攻剋武昌一仗,就有兩百多人被保舉。湘軍徵戰十二年,被提拔的人數之多可想而知。保守估計,武職三品以上的大約有三萬人,三品以下的則將近四萬人。他們的提升主要是論功行賞,另一類是秘密奏請朝廷對特殊人才額外提拔,朝廷駁回的不到千分之五。
這樣一來,湖南人便把讀書和當兵當作博取功名的捷徑,就連一些科學家和文人,也和湘軍套近乎,或者幹脆到軍中混一混,有了從軍的履歷,升官和辦事就方便了許多。著名數學家李善蘭屈尊進了湘軍幕府,幹脆就呆在裏面做研究,一住八年,為江南製造局解决許多科技問題,還翻譯了許多數學專著。華衡芳也是在湘軍幕府裏寫出了《三角數學》和《代數術》。由於曾國藩是“桐城派古文”的重要傳播人物,俞樾、吳汝綸、王闓運和王安定等文人也投奔湘軍陣營。
湘軍中的大官,多數是讀書人。曾國藩說過,他的將領可以“朝出鏖兵,暮歸講道”。湘軍是有文化的軍隊,區別同時代的其他軍隊。
晉升為朝廷封疆大吏的湘軍官員,彼此之間有着錯綜復雜的傢族關係。同鄉還不夠親,還沾一點親、帶一點故,才能穩靠。兄弟同伍的有江忠源、江忠義、江忠濟和江忠樹,有李續宜和李續賓,還有曾國藩、曾國荃、曾國葆和曾國華;親傢關係有鬍林翼和羅澤南,羅澤南與曾國藩,曾國藩與劉蓉、郭蒿燾、李續宜和李元度;姻親關係有左宗棠與鬍林翼;師生關係則有羅澤南與李續賓、李續宜、王珍、蔣益澧和劉騰鴻。同鄉加親傢,或者加上傢族關係與師生關係,這些湖南大員在清末湘軍和政壇上構成了一道道嚴密的關係網。
湘軍將士有十三人做到了總督,還有十三人當上了巡撫。總督、巡撫是清代行省的最高長官。同治年間,全國行省十八個,一半以上行省的最高長官是從湘軍出身。同治以後督撫擅權的局面,便是這樣造成的。後來李鴻章的淮軍也是“遍用鄉人”,湘淮軍便主宰了中國政壇,近代軍閥割據自此開始。?
湖南人為了成材,不怕死亡,當然也不懼怕戰爭。湖南有頭腦,在戰爭中便能取勝。湖湘文化的精神,把湖南人造就為軍隊和戰爭中的驕子。曾國藩的湘軍,對手是頑強的太平軍,兩軍交戰,可以說是針尖對麥芒。湘軍攻打九江和安慶,攻守雙方打得無比慘烈,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是這兩支強大軍隊之間最典型的戰例。北伐戰爭,湘軍在國民革命軍中占有三個軍,戰功卓著,令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都十分眼紅。抗日戰爭中,在平型關大捷、雁門關大捷、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和滇緬會戰等一係列大大小小的戰役和戰鬥中,湖南人的勇猛頑強和死士精神令日本人膽寒。解放戰爭中,湖南人在兩個陣營中對壘,湖南籍的共産黨人以革命的精神和智慧,摧毀了強大的對手。抗美援朝戰爭中,湖南人彭德懷指揮志願軍取得了把強大的敵人打到談判桌上的勝利。
但是,湖南人並不喜歡戰爭,更不是好戰的人群。湖湘文化有原始的野性,更有文明的基因。湖南人雖然在軍事上崛起,在戰爭中取勝,但湖南人的軍事行為,從來都是見好就收,適可而止。湖南人的精神世界裏,始終彈奏着和平與發展的主調。他們知道,戰爭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和平能夠更加持久。
曾國藩在湘軍攻下太平天國的天京之後,毫無窮兵黷武的野心,馬上開始裁撤湘軍,而且裁撤得相當徹底,把國傢的軍事重任,拱手交給新興的淮軍,這就是所謂的“淮湘代興”。左宗棠在西北的軍事行動結束後,立刻命令將士放下武器,開始屯墾,建設大西北。比起打仗來,這位湘軍統帥更加熱衷於開發建設和洋務運動。他令人擡着他的棺材進軍新疆,也衹是進行軍事威懾,並沒有和沙俄帝國開戰,而是聲援曾紀澤通過外交手段收回了伊犁。毛澤東是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和指揮者,但他在公開場合經常是身着便裝,舉止從容,這與他的對手蔣介石一身戎裝、殺氣騰騰的形象構成鮮明的對比。和共産主義老大哥相比,毛澤東也沒有像前蘇聯的領袖一樣,授給自己大元帥的軍銜,更沒有在胸口挂上一排排閃亮的勳章。
湖南人在中國近代百年的戰爭中竜騰虎躍,衝鋒陷陣,不是因為他們愛好戰爭,而是因為,江山社稷的安定需要戰爭來維護,社會的變革和進步需要戰爭來推動,民族的生存需要戰爭來保護,國傢疆土的完整需要戰爭來捍衛。當軍人和戰爭完成了歷史的使命,湖南人便為社會的長治久安而奮鬥。
湖南人不怕戰爭,又熱衷於致力於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因此,又有人將“無湘不成軍”的說法,引申到“無湘不成事”、“無湘不成國”、“無湘不成史”。這主要是外省籍的史學家在談到中國近現代史時發出的慨嘆。最早鼓勵湖南人的是江西人朱熹在嶽麓書院說的那句話:“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接着討好湖南人的是清廷侍讀學士潘祖蔭針對前綫湘軍說的那句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譚其驤也說過:“清季以來,湖南人才輩出,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書海出版社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湖南少年歌 | 第3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 第4節:湖南人的尊嚴(1) | 第5節:湖南人的尊嚴(2) | 第6節:湖南人的尊嚴(3) | 第7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1) | 第8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2) | 第9節:什麽是血性?(1) | 第10節:什麽是血性?(2) | 第11節:什麽是血性?(3) | 第12節:風水育人才(1) | 第13節:風水育人才(2) | 第14節:風水育人才(3) | 第15節:不重名利重功名(1) | 第16節:不重名利重功名(2) | 第17節:不重名利重功名(3) | 第18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1) | 第19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2) | 第20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1) | 第21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2) | 第22節:霸蠻和靈泛(1) | 第23節:霸蠻和靈泛(2) | 第24節:霸蠻和靈泛(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