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年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战国时代 》
公元前三二五年 丙申
柏杨 Bai Yang
(图略)
1 夏季,四月四日,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国君(二十六任)嬴驷自称国王(一任),是为惠王。
2 卫国(首府濮阳【河南省濮阳市】)国君(四十四任)平侯(名不详)逝世,子嗣君
(名不详)继位(四十五任)。卫国有一个逃犯,逃到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因精通医术,给魏国王(一任惠王)魏 的王后妻子治玻卫嗣君要求用一千二百两黄金交换逃犯,经过五次交涉,魏王国五次拒绝。最后,卫嗣君不提赎金,而愿以左氏城(山东省定陶县东)交换,官员们阻止说:“用一个城买一个逃犯,实在不值。”卫嗣君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治理国家,不能因小事就疏忽它,不能因扰乱不大就轻视它。法律的尊严如果不建立,刑罚如果不能执行,虽有十个左氏城有什么用?法律尊严得以确保,刑罚得以贯彻,就是失去十个左氏城,又有什么关系?”魏 说:“人主的欲望,不满足他,必有灾殃。”下令把逃犯交还卫国。
柏杨曰:
卫嗣君这一番话,掷地有金石声,必须有此观念,法治才能建立。然而,我怀疑发生过这种怪事。卫国当时已衰弱到连侯爵都不敢亮相,而自贬为“君”,“君”跟魏王国的“王”,相差十万八千里。真有逃犯,而且该逃犯又给王后治病,卫嗣君就不可能提出这个要求。只因卫国不过一粒绿豆,此时只剩下首府所在地的濮阳(河南省濮阳市)一个大城,左氏(山东省定陶县东)不过城外一个小镇,用来换一个逃犯,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只符合卫嗣君一个人的利益。他跟逃犯之间,恐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仇,必欲得之而后快。没有抓回逃犯,卫国还是卫国。卫国不过十个左氏城大小,却宁愿丧失,恐怕不断泄愤之后,世界上便没有卫国了。这是小流氓的斗气态度,不应是掌握国家命运人物的斗志态度。即令卫嗣君发了疯,非要得到逃犯不可,魏 也不会在乎他这个小头目,竟认为拒绝了他,他会带给魏王国什么灾难,卫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魏王国不带给他灾难,已是上帝保佑。
然而,魏 的话,却是一种暗示。暗示中国人如果不能满足“人主”的欲望,无论该“人主”是什么东西——或皇帝、或总统,都铁定不祥。有此一念,“人主”就福如东海,人民就只好为了满足“人主”的欲望而活,代代当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凡 例 | 柏杨序(1) | 柏杨序(2) | 柏杨再序 | 赵顼序 | 司马光进呈《资治通鉴》表 | 《战国时代》导读 | 公元前五世纪 |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1) |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2) |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3) |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4) |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5) |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6) | 公元前四○二年 己卯 | 公元前四○一年 庚辰 | 公元前四世纪 | 公元前四○○年 辛巳 | 公元前三九九年 壬午 | 公元前三九七年 甲申 | 公元前三九六年 乙酉 | 公元前三九四年 丁亥 | 公元前三九三年 戊子 | 公元前三九二年 己丑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