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书 》 大明会典 》
卷之九十
李东阳 Li Dongyang
陵坟等祀
陵寝【后妃太子诸王公主坟附】
熙祖陵、在今凤阳府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号曰祖陵。【今号其山曰基运】即
祖陵望祭
德祖
懿祖二陵。设泗州祠祭署、置奉祀一员、陵户二百九十三户、供洒扫。每岁冬至正旦、以三太牢。清明中元孟冬、及每月朔望、以三少牢、本署官行礼。
仁祖陵、在中都凤阳府太平乡。洪武初号曰英陵。寻改皇陵。【今号其山曰翔圣】
设皇陵卫、并祖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三员。置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户、供直宿洒扫。内选礼生二十四名、供祭祀执事。每岁冬至止旦以太牢、清明中元孟冬以少牢、俱署官行礼。朔望以少牢、中都留守司官行礼。弘治元年、敕内官一员监护。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俱谒陵
○太祖高皇帝陵曰孝陵、在南京钟山之阳。【今号神烈山】
高皇后马氏合葬。设神宫监、孝陵卫、及祠祭署。每岁圣旦正旦孟冬忌辰、酒果行香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特遣勋旧大臣一员行礼。南京各衙门文武官俱陪祭。
国有大事、遣大臣祭告。
亲王之国过南京者、官员以公事入城者、俱谒陵。出城者诣辞
○成祖文皇帝陵曰长陵、在京畿之昌平县。【今升为州】初永乐七年营山陵于昌平之黄土山、封其山曰天寿山、遂葬焉。是为长陵。
文皇后徐氏合葬。其后诸陵、皆在天寿山。
仁宗昭皇帝陵曰献陵。
昭皇后张氏合葬。
宣宗章皇帝陵曰景陵。
章皇后孙氏合葬。
英宗睿皇帝陵曰裕陵。
睿皇后钱氏合葬。
孝肃皇后周氏祔葬。
宪宗纯皇帝陵曰茂陵。
纯皇后王氏合葬。
孝穆皇后纪氏
孝惠皇后邵氏俱祔葬。
孝宗敬皇帝陵曰泰陵。
敬皇后张氏合葬。
武宗毅皇帝陵曰康陵。
毅皇后夏氏合葬。
世宗肃皇帝陵曰永陵。
肃皇后陈氏合葬。
孝烈皇后方氏
孝恪皇后杜氏俱祔葬。初
世宗作寿宫于长陵东南之阳翠岭。嘉靖二十七年葬
孝烈皇后。是为永陵。隆庆元年奉安世宗皇帝梓宫。乃自天寿山西南袄儿峪、迁肃皇后梓宫合葬。
孝恪皇后自金山迁祔焉。
穆宗庄皇帝陵曰昭陵。
庄皇后李氏合葬
○诸陵各设神宫监并卫、及祠祭署。凡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遣官行礼。文武衙门堂上官各一员、属官各一员、分诣陪祭。忌辰及圣旦正旦孟冬、亦遣官行礼。止用香烛酒果、无帛。各衙门官不陪祭。
诸王之国、诣
诸陵谒辞。嘉靖十五年三月
上躬行春祭礼。七月改
命春以清明、秋以霜降、遣官行礼。各衙门官陪祭。其中元冬至等节、遣官行礼。俱不陪祭。九月
上躬行秋祭礼。自奉慈殿迁孝肃皇后神主于裕陵、孝穆皇后
孝惠皇后神主于茂陵、躬行奉慰礼。十七年二月上躬行春祭礼。改陵殿曰(左社去土右夌)恩殿、门曰(左社去土右夌)恩门。四月建
成祖文皇帝圣迹亭于平台山、率从官行祭礼
○睿宗献皇帝陵曰显陵、在湖广承天府之松林山。【今号纯德山】
献皇后蒋氏合葬。建
享殿。设神宫监、显陵卫、祠祭署。置奉祀一员、以戚属为之、给署樱设礼生二十四名、供祭祀执事。陵户六十户、供洒扫。校尉二十名、供巡视。嘉靖十八年升戚属为都督佥事、给钦差纯德山掌祀关防、职专守护。始于太常寺选补奉祀、及增祀丞一员、如七陵之制。二十七年照
长陵制。设左司乐一员、右司乐三员、俳长四名、色长十四名、教师十六名、供祀、铸给显陵供祀教坊司印信。每岁清明霜降
二圣忌辰、遣镇守湖广勋臣行礼。勋臣有故、以守护奉祀官代行。奉祀官有故、则分守官代
圣旦正旦中元孟冬冬至、遣守护奉祀官行礼
○
恭让章皇后陵寝在金山。祭遣内官行礼。嘉靖二十五年、令于未央宫庄田六百五顷九十七亩内、量拨一半供奉香火
○景皇帝陵寝在金山。
景皇后合葬。祭遣仪宾行礼。【今遣驸马及皇亲】
○宪庙废后吴氏葬金山。祭以素羞。遣内官行礼
○世庙继后张氏葬金山。祭以牲醴。遣内官行礼
○孝陵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
长陵十六妃、俱从葬。
献陵七妃、三葬金山。余俱从葬
景陵八妃、一葬金山。余俱从葬。
裕陵以后妃、无从葬者。
裕陵十八妃、一葬绵山。余俱金山。
茂陵十四妃、一葬陵之西南。余俱金山。
康陵一妃葬金山。
显陵一妃葬金山。
永陵三十妃二十六嫔、惟五妃葬
天寿山之袄儿峪。余俱金山。
昭陵诸妃葬金山。先是妃皆自为坟。
宪庙十三妃、始同为一墓。嘉靖三十年、以古世妇御妻皆九、宜九妃为一墓、同一享殿、内作七室两厢等各备。于是金山预造五墓、墓各九数、以次葬焉。先是从葬诸妃、岁时俱享于殿内。其别葬者、俱遣内官祭以牲醴。嘉靖十七年始
命并入各陵、从祭
(左社去土右夌)恩殿之两傍、以红纸牌书曰、大明某宗皇帝第几妃之位。祭毕焚之。隆庆六年改造木位、刻列名号、置各陵永远从祀。其世庙诸妃、并迁祔永陵、各置木位配享
○阿保诸夫人俱葬金山。惟清明霜降、遣内官以牲醴祭之。其余一用素羞
○懿文太子陵在孝陵之左。祭如孝陵。四孟岁暮忌辰加牲焉。
孝陵祠祭署兼主之。
怀献世子
悼恭太子俱葬金山。
哀冲太子
庄敬太子初俱葬金山、后迁袄儿峪、祔其母妃墓傍。
宪怀太子葬金山。俱祭以牲醴。遣内官行礼。惟悼恭用素羞。
哀冲庄敬、遣皇亲行礼
○蕲献王
越靖王贞惠妃吴氏
滕怀王
卫恭王贞烈妃杨氏
许悼王
秀怀王妃黄氏
忻穆王
岐惠王妃王氏
雍靖王妃吴氏
寿定王妃徐氏继纪吴氏
汝安王妃李氏次妃晋氏
泾简王妃曹氏
申懿王妃项氏
蔚悼王
景恭王
颖伤王
戚怀王
蓟哀王
均思王
靖悼王。惟蕲滕二王葬绵山。
雍申二王葬兰山。余俱金山。祭以牲醴。遣内官行礼
○
皇第八子
永清公主
长泰公主
仙游公主
太康公主
长安公主
思柔公主
蓬莱公主
太和公主
栖霞公主。俱葬金山。祭以素羞。遣内官行礼。惟永清用牲醴
○郢靖王
梁庄王
岳怀王
常宁长公主
善化长公主。俱葬承天府。遇祭
王、则奉祀官行礼。祭
公主、则内官行礼
山陵躬祭仪
一发京。先期、太常寺备告
庙、及祀陵祭品如常仪。翰林院撰祭告文。锦衣卫设丹陛仪卫扈行。兵部奏请简命文武大臣居守京师、请敕行事。及奏请直守
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分调提督武臣把守各山口关隘。选点扈驾军马。奏差科道官点闸。户部关给扈从官军行粮。工部差官修理桥梁道路。光禄寺预备
御膳酒饭供具。教坊司备大乐。五府及九卿衙门正官司属官各一员、太常寺鸿胪寺堂属官、光禄寺太仆寺卿翰林院学士、并日讲官、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府尹、六科官六员、十三道官十三员、俱从。凡在途、供事以便衣、朝参以吉服。前期一日、上率
后妃告于庙。至早免朝。
驾发、由长安左门。
后妃辇轿、由东安门出。扈从官前行。居守官同文武百官俱吉服、趋德胜门外候送驾过、退。
驾至行宫。【在今巩华城】
进膳毕、升座。从官朝见、行叩头礼如常仪。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毕、鸿胪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师生、及公差有事官员见、行五拜三叩头礼。朝罢、从官先行至天寿山行宫候驾。驾发、后妃后从。至天寿山红门、上降辇由左门入。
驾至行宫。【今名感思殿】进膳毕、上出升座。从官行叩头礼毕、退。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如常仪
一致祭。是日免朝。质明、上具青袍、恭诣
长陵致祭如常仪。【隆庆二年仍诣永陵行礼。万历八年仍诣永陵昭陵各行礼】遣官六员、青服各诣
陵行礼。从官俱青布服、恭诣
长陵陪祀。祭毕、先趋赴行宫候驾。每日早、朝参奏事如常仪
一回銮。是日早免朝。从官先行至沙河行宫候驾。驾至、从官行叩头礼如常仪。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毕、鸿胪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师生辞、行礼如常仪。朝罢、从官先还。
驾由德胜门入。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人等、俱于门外候迎。居守文武大臣伏谒
驾前、致词、行叩头礼。教坊司大乐鼓吹振作。
驾入告庙、谒
皇太后。礼毕、【隆庆二年发京前一日、及还京日、并谒告奉先殿世宗几筵弘孝神霄二殿】还宫。越二日、上御奉天门。文武官各具吉服致词行礼
山陵遣祭仪
陈设用牲醴。赞引引遣官由殿右门入。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遣官就拜位。执事捧香合至香案。赞引赞诣前。导遣官至香案前。赞跪。赞上香。遣官三上香。讫、赞复位。赞四拜。
【通赞众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捧帛爵、各跪献于御案前。讫、赞跪。【通赞众官皆跪】赞读祝。读讫、赞俯伏兴平身。【通赞众官同】典仪唱行亚献礼。【仪同初献、惟不奠帛读祝】唱行终献礼。
【仪同亚献】赞四拜。【通赞众官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诣瘗位。赞礼毕
各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时维[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追念
深恩、不胜[怵惕。凄怆。]谨用祭告。伏惟尚享
中元冬至曰、气序流迈、时维[中元。冬至。]追念
深恩、伏增哀感。谨用祭告。伏惟尚享
【凡祝文皆备书】
【谥号、其文皆同。但随】
【陵异称】
显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维年月日
孝子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敢昭告于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皇妣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尊灵。曰、时维[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瞻望园陵、不胜[怵惕。凄怆。]谨用祭告。伏惟尚
享
中元冬至曰、气序流迈、时维[中元。冬至。]追念深恩、益增哀感。谨以牲醴庶品、用申祭告。尚享
忌辰曰、惟我皇考
皇妣讳日之辰。瞻望
德恩、[不胜伏增]哀感。谨用祭奠。伏惟尚
享【今称孝曾孙皇曾祖考妣】
恭让章皇后祝文
孝玄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昭告于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尊灵曰、日月不居。
仙游益远。兹遇某节、不胜追慕。谨用祭告。伏惟尚享
景皇帝后祝文
侄玄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昭告于恭仁康定景皇帝、贞惠安和景皇后曰、节序流迈。时维某节。追念亲亲、良增伤感。兹以牲醴、用修时祭。伏惟尚
享
嘉靖十五年奉皇太后谒
陵仪
先期、太常寺具酒果脯醢。翰林院撰告辞。
上至长陵行谒告礼。毕、奉皇太后率
皇妃入。女官奏就位、行四拜礼。奏上香。女官捧香。
皇太后三上香。讫、奏复位跪。
皇太后跪。
皇妃皆跪。
上跪于皇太后之左。读辞官跪于上后。读讫、奏兴四拜礼毕。次诣
献陵。
上先谒告。仍奉皇太后谒如前仪。次谒
景陵、同。明日、遍谒
裕陵等四陵亦如之。
上还、往西山拜
恭让章皇后、及景皇帝后各陵寝、行三献礼。又遣官前诣
孝陵
显陵、行祭告礼
嘉靖十八年
驾幸承天府谒
陵仪
前期、太常寺陈设牲犊酒醴香烛制帛。
上具常服诣
陵。由陵左门入殿左门。内赞奏就位。奏上香。奏四拜。奏奠帛行初献礼。赞读祝。奏跪。读祝官读毕、奏俯伏兴平身。奏行亚献礼终献礼如仪。奏四拜焚祝帛礼毕。从驾官及抚按等官、俱吉服陪拜祝文
维年月日
孝子皇帝[御名]敢昭告于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尊灵曰、仰惟皇考。玄德
帝忻。流庆小子。丕绪天位、十有八年。南瞻
严寝、罔尽展祀之孝。适以陵园之事重。子躬事来此。敬申祭告。伏惟圣灵歆鉴、俯纳孝思。谨告
万历三年
孝烈皇后
孝恪皇后神主迁祔永陵仪
先期、命大臣一员先诣
永陵行祭告礼。一员护送神主至殿。内侍官先于永陵殿内、会同神宫监官陈设各合用
神座几案册宝衣冠等案。是日、弘孝神霄二殿行奉迁礼毕、神主舆由中门出、至午门外。锦衣卫仪卫前导。由
端门承天门长安左门、俱中门出。由德胜门诣
陵。百官青衣角带、先诣德胜关外、候
神主舆至、入班行五拜三叩头礼。舆过方退。
神主舆至红门外。内侍官各诣
二后神主舆前跪请、捧神主出舆、由左门入。复升舆。至永陵、由中门入、至享殿门外。内侍官各捧入。
孝烈皇后神主、奉安世宗肃皇帝神寝之左室。
孝恪皇后神主、安于右室。册宝衣冠、俱各奉安于室。讫、遣官行安神礼。礼毕、回京复命
凡陵寝禁例。洪武二十六年令、车马过
陵者、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
○正统二年谕、天寿山
祖宗陵寝所在。敢有剪伐树木者、治以重罪、家属发边远充军。仍令锦衣卫官校巡视。工部同钦天监官环山立界、界外听民樵采
○成化十五年、令、凤阳
皇陵皇城、并泗州
祖陵所在、应禁山场地土、巡山官军、务要用心巡视。不许诸色人等、伐木、取土石、开窑烧造、烧山、及于皇城内外、耕种牧放作践。有犯者、正犯处死、家口俱发边远充军。巡山官军、有科敛银两馈送、不行用心巡视、及守备留守等官、贪图贿赂、不严加约束、以致下人恣肆作弊、不能禁治者、一体治罪
○弘治十三年议准、西山一带、密迩京师地方。内外官豪势要之家、私自开窑卖煤、凿山卖石、立厂烧灰者、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边卫充军千碍内外官员、参奏提问
○嘉靖十二年、令锦衣卫选差百户一员、督令原差校尉、于纯德山严加巡视。有偷砍树木作践等项、应提问、应参奏者、照例举行。其差委官校、与军卫有司、俱无统属。不许滥理词讼、嘱托公事、及卖放犯人、生事扰害。故违者、听抚按官究实、照例施行
○二十七年、令于天寿山前后龙脉相关处所、大书禁地界石。有违禁偷砍树木者、照例问拟斩绞等罪。若止是潜行拾柴拔草、比照家属事例、问发辽东地方充军。巡山官军妄拿平人、扰告居民者、事发一体治罪
凡遇陵祭。正统元年
谕、是日与百官俱浅淡服色
○成化九年奏准、孝陵祭祀、凡南京文武大小官员有不赴者、令御史纠察
凡分官陪祭。嘉靖中题准、除掌印正官、及宿卫守卫差占外、俱要以次长官。如无以次长官、许佐贰官。如无佐贰官者、方许首领官前去
国初追封诸王坟
寿春王妃刘氏
霍丘王妃翟氏
下蔡王
安丰王妃赵氏
蒙城王妃田氏
宝应王
六安王
来安王
都梁王
英山王
以上坟在凤阳府西北二十五里、地名白塔。设祠祭署、陵户
南昌王妃王氏
旴(日台)王妃唐氏
临淮王妃刘氏
山阳王
招信王
以上坟、附葬凤阳
皇陵。有司岁时祭祀、皆与享。其分封
诸王葬于本封之国者、其子孙自主祭祀。此不见列
外戚王者坟
扬王坟、在凤阳旴(日台)县津里镇。洪武初、设旴(日台)祠祭署。置陵户二百一十户
徐王坟、在凤阳府宿州新丰里。洪武初、设宿州祠祭署。置陵户九十三户
滁阳王坟、在直隶滁州。洪武初、立庙坟所。【庙首宥氏】置陵户十九户【以上皆岁时祭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简介 | 御制大明会典序 | 御制大明会典序 | 御制重修大明会典序 | | 皇帝敕谕内阁一 | 皇帝敕谕内阁二 | 皇帝敕谕内阁三 | 会典凡例 | | 纂辑诸书 | 会典文职衙门、武职衙门 | 卷之一 | 卷之二 |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上 | 卷之十三下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