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与文明:无湘不成军。
“无湘不成军”这句流传甚远的俗语,描述了很多湖南人从军这样一个客观的事实,也就是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说过的情景:“只今海内水陆军,无营无队无湘人。”
但是,人们进一步揣摩这句话的意思,也可能想到它的另一些含义。比如说,它有可能也是说湖南人擅长军事。其中又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湖南人具有军事智慧,二是说湖南人打仗勇猛,不怕牺牲。
打仗不怕死,是军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曾国藩说过,只要书生不怕死,就能打胜仗。湖湘文化中保留的原始野性,刚好就为湖南人培育了军人必不可少的粗犷和血性。
因此,从军征战,生死未卜,本是常人避之不及的事情,但湖南人却争先恐后,“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近代以来,在中国传统的士农工商四大职业之外,湖南人单独开辟了一个热门的职业,使湖南涌现出大量的军人。在战争年代,湖南这个地方,家有三兄弟的,往往有两人参军。
湖南成为军人的出产地,自有历史的大背景。从太平天国起义到
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之间,中国大地上战火连绵,战争几乎没有间断。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在战火的洗礼下完成的。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有着精辟而形象的总结。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他还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湖南人既然是书写这百年战争历史的主笔,就不能不在军事上有极大的建树。换言之,湖南人不能不投身战场,不能不发挥战争的艺术,不能不制定正确的军事战略,不能不在枪林弹雨中流血牺牲。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当兵是成材的唯一出路,也是成材最快的捷径。北伐英雄和杰出的红军将领黄公略,就是在军队中成材并成名的典型例子。
黄公略是曾国藩的老乡。他在少年时就显示出湖南人的精神,性情刚烈,不畏强暴。他高小毕业后,在山冲里教蒙馆,领着一帮孩子念书玩耍。十四岁那年,他在离家五里地的一座小溪石桥上,看到税警欺压民女,便怒不可遏,走向前去,一巴掌把税警推下石桥。他非常羡慕张良从圮上老人黄石公手中接受兵书,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建功立业,因此改名黄公略,激励自己做一番事业。
黄公略在父亲病逝后,弃家出走,投笔从戎,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他投入湘军,最初在湖南陆军当兵,不久因书画才能得到营长赏识,调到营部当文书。后来在训练队当国文教员,又提升为排长。他考入了赵恒惕主办的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结业后回到原部,不久升为连长。在湘军讲武团,他结识了李灿和彭德怀,很快成为挚友。
北伐作战中,总攻武昌时,黄公略身先士卒,冒着密集的炮火,搭云梯爬上城墙,将敌人机枪炸哑,使部队得以冲上城头。北伐军攻克武昌后,黄埔军校要从军中招收青年军官到高级班学习,他被录取了。彭德怀为他送行,他把自己使用多年的驳壳枪送给彭德怀作纪念。
他在黄埔军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结业前夕,彭德怀邀他毕业后仍回原部工作,由他来办一个随营学校。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在南县成立,黄公略任校长。第一期学员尚未结业,独立第五师奉命开往平江,黄公略调任第三营营长。平江起义爆发,黄公略率第三营参加,被任命为红军第四团党代表,并当选为红军第五军党委委员。
黄公略的红四团在平江遭到敌人六个团围攻,损失很大,只剩下两百多人,改为教导大队,黄公略降任大队长兼党代表。向井冈山推进途中,红五军遭到敌军前堵后追,伤亡很大,剩下不到一千人,全军改编为五个大队和一个特务连,黄公略任第二大队大队长,率领第二大队在平江、浏阳和万载边境活动。
随后,红五军和工农游击队混编为五个纵队,黄公略任第二纵队纵队长。不久,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第四、第五纵队和军部直属队向南突破敌军包围,朝井冈山进发。黄公略留下来统一指挥其余的三个纵队,坚持游击战争。他先后发动了毛田、鲁家湾、金坑等暴动,消灭了不少反动武装。他采取化整为零、昼伏夜击、彼合我散、彼散我合、避实就虚和声东击西等战术,先后在浏阳的官渡、万载的高村和大黄茅等地同敌人作战,连战连胜,把经验写成了《游击战术》小册子。红色区域出现了全面复兴的局面。
何键惊惶不安,到处张贴告示,悬赏捉拿黄公略,赏金不断升级,由一万元、五万元增加到十万元。
彭德怀率领四、五纵队回到边区以后,在平江黄金洞、桐木桥地区,与黄公略率领的湘鄂赣边区支队会合。两部合编,仍称红五军。
彭德怀和黄公略率领第一、第三纵队向南游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成立时,请黄公略去当军长。从此,黄公略独立领导一支新的红军。
红六军全军约三千人,成立不久,首战就攻克了吉水县城。随后在吉水的水南以及吉安的值夏和赤家山一带,全歼国民党一个独立旅。此后,黄公略将红六军分布在赣西南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毛泽东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对黄公略及红六军所做的贡献,做了高度的评价: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后来,红六军改编为红三军,黄公略任军长。红三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直接领导下,成为红军主力部队。红三军在奇袭文家市、抢占醴陵、攻打吉安等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第一次反“围剿”,红三军在有名的龙冈战役中担任正面攻击,率先冲锋,一举生俘湘军张辉瓒师的警卫营,为全歼湘军第十八师、活捉张辉瓒立了大功。第二次反“围剿”,红三军独当一面,“飞将军自重霄入”,一举包围国民党第二十八师师部,捣毁“围剿军”指挥机关,为五战五捷首开胜局。第三次反“围剿”,红三军和兄弟部队一起,首战莲塘,次战良村,再战黄陂,三战三捷;老营盘一战,又取得歼灭敌军一个旅的重大胜利。
当时,在各红色区域,人们将黄公略与朱德、毛泽东和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把他们当成中国工农红军的象征。
黄公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坚定捍卫者。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夕,在李立三影响下,中共江西省委中的少数人坚持要打南昌,反对毛泽东“放开两手,诱敌深入,大量消灭敌人”的方针。有的不顾大局,借肃反问题提出“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公开挑拨离间。
大敌当前,红军面临分裂,黄公略挺身而出。他与朱德和彭德怀联名发表公开信:诱敌深入的战略,“是整个一方面军总前委的策略,已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意见,所谓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右倾等于无的放矢”。他郑重宣告:“目前决战在即,凡是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同志,应在共产党前委领导之下,一致团结,坚决消灭敌人。谁不执行这一任务,谁破坏这一任务,谁就是革命的罪人。朱德、彭德怀、黄公略对于同志之去就,只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没有私人拥护与否之别。”
他对亲属的态度,也反映了这种“只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的立场。蒋介石在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被粉碎后,坐卧不宁,想对黄公略进行策反,命令何键将他母亲和妻子押到长沙,在报纸上大造舆论,说“黄公略既将母亲与妻子送来长沙,足见悔过情殷,投诚心切”。他派黄公略同父异母的长兄黄梅庄为说客,携带银洋一千五百元和蒋介石及黄汉湘给黄公略的亲笔信进入苏区,劝诱黄公略“归正”。
黄梅庄进入苏区,彭德怀听说黄公略的哥哥来了,以礼相待,叫伙房炒了几个菜,陪他喝了几杯酒。彭德怀听他说了来意后,没有与之续谈,令左右将他关起来,随后请示毛泽东。毛泽东说:“由黄公略处理。”当方面军总部写信征求黄公略对其兄的处理意见时,他关门闭户想了一整天,最后不顾母亲和妻子还在敌人手里,给方面军总部复信:“一刀两断,义无反顾。”彭德怀深深感动,令保卫部部长砍下黄梅庄的脑袋,把头装在箱中,让那个吓得半死的跟班送回南昌。
何键气急败坏,他斗不过朱毛彭黄,便乞求神灵,笃信风水先生的话,派人到湘乡老虎山,趁夜挖黄公略的祖坟,把他祖父和父亲的尸骨丢进湘江。三个月后,黄公略死于国民党军队的飞机扫射,何键便附会说,这是破坏风水灵验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