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封神演義 Gods   》 第一百回 周天子分封列國      許仲琳 Xu Zhonglin

  周室開基立帝圖,分茅列土報功殊;製田世祿惟三等,品爵官人樹五途。鐵券金書藏石室,高牙大 擁銅符;從今藩鎮如金布,倡化宣猷萬姓殊。
  話說子牙傳令,命斬飛廉、惡來,衹見左右旗門官,將二人推至轅門外,斬首號令,回報子牙。子牙斬了二個姦佞,復進封神臺,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鑒何在?快領飛廉、惡來二人魂魄,至壇前受封。”不一時衹見清福神用 ,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但見二魂俯伏壇下,凄切不勝。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姦佞,簧惑主聽,敗國亡君,偷生苟免。衹知盜寶以榮生,孰意法網無疏漏,既正明刑,當有幽錄;此皆爾等自受之愆,亦自運逢之劫。特敕封爾為冰銷瓦解之神,雖為惡煞,爾宜剋修厥職,毋得再肆兇鋒,汝其欽此!”飛廉、惡來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子牙封罷神下壇,率領百官回西岐。有詩為證:“天理循環若轉車,有成有敗更無差;往來消長應堪笑,反覆興衰若可嗟。夏桀南巢風燭,商辛焚死浪中花;古今吊伐皆如此,惟有忠魂傍日斜。”
  話說子牙回西岐,進了都城,入相府安息。衆官俱回 宅,一夕晚景已過。次日早朝,武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儀自是不同,所謂香霧橫空,瑞煙繚繞,旭日圍黃,慶雲舒彩。衹聽得玉佩叮當,衆官抱袖舞清風,蛇竜弄影,四圍禦帳迎曉日。淨鞭三響,整朝班,文武高呼稱萬歲,怎見得早朝美景?後唐人有詩,單道早朝好處:“絳 雞入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大間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煙欲旁袞竜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話說武王升殿,衹見當駕官傳旨:“有事出班啓奏,無事捲簾散朝。”言還未畢,班中有姜子牙出班上殿,俯伏稱臣畢。武王曰:“相父有何奏章見朕?”子牙奏曰:“老臣昨日奉師命,將忠臣良將,與不道之仙,姦佞之輩,俱依劫運,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執掌,受享 祀,護國佑民,掌風調雨順之權,職福善禍淫之柄。自今以往,永保澄清,無復勞陛下宸慮。但天下諸侯,與隨行徵伐功臣,道山洞府門人,俱親冒失石,皆有血戰之功。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祿,使子孫世食其祿,以昭崇德報功之義;此皆陛下守先之務,當亟行之,不可一刻緩者也。”武王曰:“朕有此心久矣!月因相父封神未竣,故少待之耳。今相父既回,一聽相父行之。”武王方纔言罷,衹見楊戩、李靖等出班奏曰:“臣等原係山𠔌野人,奉師法旨下山,剋襄劫運,戡定禍亂,今已太平,臣等理宜歸山,以覆師命。凡紅麈富貴,功名爵祿,並非臣等之所願也。故今日特拜辭皇上,望陛下敕臣歸山,真莫大之恩也!”武王曰:“朕深賴卿等,旋乾轉坤之力,浴日補天之功,戡禍亂於永清,闢宇宙而載明。其有功於社稷生民,真無涯際。雖傢祭戶祀,尚不足以報其勞。豈速捨朕而歸山乎?朕何忍也。”李靖曰:“陛下仁恩厚德,臣等沐之久矣。但臣等恬淡性成,志在泉石;況師命難以抗違,天心豈敢故逆?乞陛下憐而允之,臣等不勝幸甚。”武王見李靖等堅執要去,不肯少留,不勝傷感。乃曰:“昔日從朕始事徵伐之時,其忠臣義士,雲屯雨集;不意中道有死於王事,沒於徵戰者,不知凡幾?今僅存者,甚是殘落,朕已不勝今昔之感。今卿方際太平,當興朕共享安寧之福,卿等又堅請歸山。朕欲強留,恐違素志,今勉從卿請,朕甚戚然。俟明日朕率百官,親至南郊餞別,少盡數年從事之情。”李靖等謝恩而去。子牙聽得七人告辭歸山,也不勝慘戚,俱各散朝一宿晚景不題。次日,光祿寺典膳官,預先至南郊下,整治九竜筵席,一色齊備。衹見衆文武百官,與李靖等先至南郊候駕。惟姜子牙在朝內,伺侯武王御驾同行。話說武王升殿,傳旨排鑾駕出城,子牙隨後。一路上香煙載道,瑞彩繽紛,士民懼悅,俱來看大子與衆道者餞別。真是哄動一城居民,齊集郊外。衹見武王來至南郊,衆文武百官上前接駕畢,衹見李靖等復上前叩謝曰:“臣等有何德能,敢勞陛下御驾親臨賜宴?臣等不勝戚激。”武王用手輓住,慰之曰:“今日卿等歸山,乃方外神仙,朕與卿已無君臣之屬,卿等幸無過謙。今日當痛飲瀋醉,使朕下知卿之去方可耳。不然,朕心何以為情哉?”李靖等頓首稱謝不已。須臾當駕官,報酒已齊備,武王命左右奏樂,各官俱依次就坐。武王坐,衹見簫韻迭素,君臣歡飲,把盞輪杯,真是暢快。說甚麽炮竜烹鳳,味窮水陸。君臣飲罷多時,衹見李靖等出席謝宴告辭。武王亦起身執手,再三勸慰飲數杯,李靖等苦苦告別,武王知不可留,意形於色。李靖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俟他日再圖相會可也。”武王不得已,方肯放行。李靖等拜別武王,及文武官員;子牙不忍分離,又送了一程,各 淚而別。後來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此七人俱是肉身成聖。後人有詩贊之:“別駕歸山避世囂,閑將丹竈自焚燒;修成羽翼赴三界,煉就陰陽越九霄。兩耳怕聞金紫貴,一身離卻是非朝;逍遙不問人間事,任爾滄桑化海潮。”
  話說李靖等七人別子牙,從者進西岐城,回相府。至次日早朝,武王升殿,姜子牙與周公旦出班奏曰:“昨蒙陛下賜李靖等歸山,得遂他修行之願,臣等不勝慶幸。但有功之臣,當分茅列土者,乞陛下速賜施行,以慰臣下之望。”武王曰:“昨日七臣歸山,朕心甚是不忍;今所有分封儀製,一如相父、禦弟所議施行。”子牙與周公旦謝恩出殿,條議分封儀製,並位次,上請武王裁定。次日,武王登寶座,命禦弟周公旦於金殿上,唱名策封。先追封王祖考、自太王、王季、文王,皆為天子;其餘功臣,與先朝帝王後裔,俱列爵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
  列侯封國號名諱:魯 姬姓,侯爵。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也。佐文王、武王,有大勳勞於天下;後成王留相天子,命周公為傢宰,主自陝以東之諸侯。 乃對其長子伯禽於麯阜,地方七百裏;分以寶玉大弓之器,俾侯 於魯,以輔周室。
  齊 姜姓,侯爵。係炎帝裔孫,伯益為四嶽,生萬生平水土有功,賜 姓曰姜氏,謂之呂侯。其國在南陽宛縣之西南。自太公望超自渭 水,為周文王師,號為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營邱, 為齊侯,列於五侯九伯之上,即山東。
  燕 姬姓,伯爵。係周同姓功臣日君 。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為周 太保;食邑於召,謂之邵康公。留相天子,主自 以西之諸侯, 乃封其子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薊縣是也。
  魏 姬姓,伯爵。係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 於魏國。即今河南開封高密縣是也。
  管 姬姓,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鮮,以監武庚,封於管。即今河 南信陽縣是也。
  蔡 姬姓,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監武庚,對於蔡。即今河 南汝寧府上蔡縣是也。
  曹 姬姓,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振鐸,武王剋商,封於曹。即今 濟陰定陶縣是也。
  姬姓,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剋商,封於 。即今山 東袞州府汶上縣是也。
  霍 姬姓,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處,武王剋商,封於霍。即今山 西平陽府是也。
  衛 姬姓,侯爵。係武王同母小弟,封為大司寇;食采於康,謂之康 叔,對於衛。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 姬姓,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綉,武王剋商,對於滕。即今山 東邱縣是也。
  晉 姬姓,侯爵。係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即今 山西平陽府絳縣東冀城是也。
  吳 姬姓,子爵。係太王長子泰伯之後,武王剋商,遂封之為吳郡。 即今吳郡是也。
  虞 姬姓,公爵。係太王子仲雍之後,武王剋商:泰伯仲雍之後,得 周章已為吳君,封其別子為虞公。
  虢 姬姓,公爵。係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與虢叔為文王卿士, 勳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剋商, 封仲於宏農陝縣東南之虢城。
  楚 芋姓,係顓頊之裔,曰鬻熊,為周文王師,有勳勞於王傢,封之 於荊蠻,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陽南郡枝江縣是也。
  許 姜姓,男爵。係堯四嶽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剋商,對其裔於 許。即今之許州是也。秦嬴姓,伯爵。係顓 之裔,因先世有功, 武王剋商,封其裔柏翳於秦。即今之陝西西安府是也。
  莒 嬴姓,子爵。係少昊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剋商,封其後茲與 期於莒地。即今莒縣是也。
  紀 姜姓,侯爵。係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於紀。即今 東莞劇縣是也。
  邾 曹姓,子爵。係陸終第五子之後,武王剋商,封其裔於邾。即今 之山東鄒縣是也。
  薛 任姓,侯爵。黃帝之後,武王剋商,對其後奚仲於薛。即今之山 東沂州是也。
  宋 子姓,公爵。係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商紂王不道,微子 抱器歸;武王剋商,封微子於宋。即今之睢陽縣是也。
  杞 姒姓,伯爵。係夏禹王之後,武王剋商,求夏禹苗裔,得東樓公, 對於杞,以奉禹祀。即今之開封府雍邱縣是也。
  陳 媯姓,侯爵。係帝舜之後,其裔孫閎父,為武王陶正,能利器用, 王實賴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滿而封諸陳,使奉虞帝祀,其 地在太 之墟。即今之陳縣是也。
  薊 姬姓,侯爵。係帝堯之後,武王剋商,求其後,封之於薊,以奉 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順天府是也。
  高麗 子姓。乃殷賢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於周;武王 請見,乃陳洪範九疇一篇,而去之遼東,武王即其地封之。至 今乃其子孫,即朝鮮國是也。
  其親王功臣,帝王後裔,共封有七十二國。今錄其最着者,其餘如越封於會稽,嚮封於譙國,凡封於汲郡、宿封於東平,郜封於濟陰,鄧對於潁川,戎封於陳留,芮封於馮翊,極封於附庸,𠔌封於南陽,牟封於泰山,葛封於梁國,倪對於附庸,譚封於平陵,遂封於濟,杞滑封於河南,邢封於襄國,江封於汝南,冀封於皮縣,徐封於下邳,舒封於廬江,弦封於戈陽, 封於琅 ,厲封於義陽,項封於汝陰,英封於楚,申對於南陽,共封於汲郡,夷封於城陽等國,不悉詳記。如南宮 、散宜生、閎夭等,各分列茅土有差。即於是日大開筵宴,慶賀功臣;新封文武等官;又開庫藏,將金銀寶物,悉分放諸侯人等。衆人俱各痛飲,歡盡而散。次日各上謝表,陛辭天子,各回本國。後人有詩為證:“一舉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賜諸侯;三王慢道傢天下,全仗屏藩立遠謀。”
  話說衆人各領封敕,俱回本國,以赴職任,惟禦弟周公旦、召公 ,在朝輔相王室。武王乃謂周公曰:“鎬京為天下之中,真乃帝王之居,於是命召公遷都於鎬京。”即今陝西西安府鹹陽縣是也。武王謂師尚年老,不便在朝,乃厚其賜賚,賜以黃鉞白旄,得專徵伐,為諸侯之長,令其回國,以享安康之福。次日子牙入朝,拜謝賜賚。武王乃率百官餞送南郊,子牙叩首謝恩曰;“臣蒙陛下賜令回國,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見天顔也?”武王慰之曰:“朕因相父年老,於王室多有勤勞,欲令相父歸國,以享安康之福,不再勞相父,在此劬勞耳。”子牙再三拜謝曰:“陛下念臣至此,將何以報陛下也?”其日君臣分別,子牙就道,往齊國而來。太公至齊,治國有法,便民以時,齊國大治。後子牙薨,公子 嗣位,至桓公伯天下,此是後話。且說武王西都長安,垂拱而治,海內清平,萬民樂業。後武王崩,成王立,周公相之;自太公伐紂,周公作相,遂成周傢八百年基業。後人有詩贊子牙斬將封神,開周傢不世之基,以美之:“寶符秘 出天先,斬將封神合往愆;敕賜昆侖承旨渥,多班册籍註編全。鬥瘟雷火分前後,神鬼人仙任倒顛;自是修持憑造化,故教伐紂洗腥膻。”
  又有詩贊周公相成王,戡定內難,為開基首功,而又有十亂以襄之:“天潢分派足承祧,繼述訐謨更自饒;豈獨簪纓資啓沃,還從劍履涉宗朝。和邦協佐能戡亂,典禮威稱善補貂;總為周傢多福蔭,大土十亂始同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第二回 賞州侯蘇護反商第叁回 姬昌解圍進妲己
第四回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第五回 雲中子進劍除妖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
第七回 費仲計廢薑皇后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第九回 商容九間殿死節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第十一回 裏城囚西伯侯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
第十叁回 太乙真人收石磯第十四回 哪吒現蓮花化身第十五回 昆侖山子牙下山
第十六回 子牙火燒琵琶精第十七回 蘇坦己置造蠆盆第十八回 子牙諫主隱溪
第十九回 伯邑考進貢贖罪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費尤第二十一回 文王誇官逃五關
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第二十叁回 文王夜夢飛熊兆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