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鏡花緣   》 第—百回 建奇勳節度還朝 傳大寶中宗復位      李汝珍 Li Ruzhen

  話說文蕓同衆公子把紅孩兒……四仙邀進大營,問了備細。復又施禮道:“蒙四位大仙法駕光降,現在武六思抗拒義兵,肆其邪術,睏我多人,以致我主久禁東宮,不能下慰臣民之望,惟求早賜手援!”紅孩兒道:“我們當日原與群芳有的,今因苦苦相招,不能不破殺戒,亦是天命,莫可如何。事不宜遲,將軍就於今夜三更,帶領人馬前去破陣,我們自當助你一臂之力。”文蕓再三稱謝道:“請教大仙:他這陣內是何邪術?”金童兒道:“此陣名喚‘青錢陣’。錢為世人養命之源,乃人人所愛之物;故凡進此陣內,為其蠱惑,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無不心蕩神迷,因而失據。”
  文蕓道:“請示大仙:晚間須由幾路進兵?”紅孩兒道:“衹消二枝人馬。
  到了夜間,將軍命人預備香案,我等將王衍,崔鈞二公靈魂請來,藉其廉威,庶免‘阿堵’、‘銅臭’之患。少時百果仙姑就到。臨期金童大仙同了百果仙姑即先進陣,以核桃先救被睏各兵。那時將軍領一枝人馬隨同小仙破他陣之正面,再發兩枝人馬,一隨青女仙姑破他左面,一隨玉女仙姑破他右面。好在武氏弟兄除擺‘自誅陣’之外,一無所能,此陣一破,其關不消費力,唾手可得了。”文蕓道:“請教核桃有何用處?”青女兒道:“今夜凡去破陣之人,臨期每人必須或食核桃或葧臍十數枚,方能避得那股銅毒。”文蕓道:“何以此二物就能解得銅毒?”玉女兒道:“凡小兒誤吞銅器,即多吃核桃,其銅即化為水,如無核桃,或葧臍也可。將軍如不信,即取銅錢同核桃或葧臍慢慢嚼之,其錢立時粉碎。”
  文蕓隨即命人多備核桃、葧臍,以為破陣之用,誰知城外並無此物。
  忽報有位仙姑手提花籃來至大營,原來是百果仙子到了。文蕓慌忙迎接進內。
  青女兒道:“仙姑為何來遲?”百果仙産指著花籃道:“我恐此物不夠將軍之用,又去找了幾個,因此略為耽擱。”將花籃付給文蕓道:“將軍可將籃內核桃,凡進陣之兵,每人分結數枚;分散完畢,仍將此籃交還小仙,另有妙阿。”文蕓接過一看,衹得淺淺半籃,不覺暗笑。玉女兒道:“將軍今晚要帶多少兵丁進陣?”
  文蕓道:“共分三處,必須三千人馬。”玉女兒笑道:“莫講三千,就是再添幾倍,他這核桃也夠用的。”
  文蕓即托魏武、薛選挑選精兵三千,每人十枝,按名分散。薛選把花籃接了,走出營外,同魏武商議道:“剛纔那位玉女仙姑說:‘再加幾倍這核桃也夠用的。’即如此,每人何不給他二十個,看他可夠。況且多吃幾個,走進陣去,更覺放心。”
  於是按著營頭分散。及至把三千兵丁散完,再看籃內,仍是淺淺半籃。魏武道:“據我愚見:這樣不花錢的核桃,我們索性把那不進陣的衆兵也犒勞犒勞罷。”
  薛選道:“設或用完,怎麽回去交令?”魏武道:“倘或不夠,我們給他剩幾個也好交令了。”二人隨又按營分派,每名也是二十個。那些兵丁一個個也有擡筐的,也有擔籮的,亂亂紛紛,費了許多工夫。纔把二十萬兵丁散完;再把籃內一看,不過面上去了簿簿一層。薛選衹管望著籃內發呆。魏武道:“你思忖甚麽?”
  薛選道:“我想這位仙姑若把這籃核桃送我,我去開個核桃店,豈不比別的生意好麽?”魏武笑道:“你若開了核桃店,我還弄些大扁杏仁來托銷哩。”說著,一同來到人營交令,百果仙子把花籃看了,嚮文蕓笑道:“今日營中有了小仙核桃,將軍可省衆兵一餐之費。”文蕓道:“這卻為何?”百果仙子道:“二十萬兵丁每人都有二十個核桃,還算不得一頓飯麽。”魏武、薛選一面笑著,把分散衆兵之話說了,文蕓這纔明白。衆公子聽了,莫不吐舌稱奇,贊嘆不已。
  少時,擺了素齋,人傢略為吃些。到了二更,營中設了香案。文蕓虔誠禮拜;紅孩兒焚了兩道符,百果仙子提著花籃,同金童兒先進陣中去了。魏武、章芝領了一千人馬隨在青女兒之後,薛選、章衡領了一千人馬隨在玉女兒之後,文蕓帶著一千人馬跟著紅孩兒,三路人馬,一齊衝進陣去。霎時邪氣四散,紙人紙馬,紛紛墜地。魏武、薛選早已攻進關去,四處號炮衝天。文蕓方纔進城,後面接應人馬也都到了。武六思早已逃竄。他嚮無妻室,所有僕人也都四散。傢內供著和嶠牌位,早被衆公子擊碎。再查所睏陣內之人,章葒、燕勇、宰玉蟾、燕紫瓊在陣多日,均已無救,餘皆無恙。至宋素雖亦在陣多日,因他素於錢上甚為冷淡,所以來曾被害。即將衆人殯殮。大隊人馬進關,衆百姓都是焚香迎接,歡聲載道。
  文蕓把武六思傢內查過,正要前去拜謝衆仙,忽有軍校飛報:“那五位大仙未曾進關,忽然不見,連宋素、文菘二位公子也不知何處去了。”文蕓火速命人四處追尋,並無蹤影。
  這日略為安歇。次日,又報四處勤王之兵刻日可到。文蕓又寫了書信,暗暗通知張柬之等,於某日都在東宮會齊。
  文蕓查點人馬,並未損傷一兵。男營之中被害的是章葒、章芹、文蒒、文萁、文●、林烈、陽衍、燕勇、譚太、葉洋;女營之中被害的是田秀英、田舜英、宰玉蟾、燕紫瓊;自盡的是邵紅英、戴瓊英、林書香、陽墨香、譚蕙芳、葉瓊芳。文蕓想想當日起兵時原是好好弟兄五個,今二、三、五弟都沒於王事,已覺傷痛;及至大功垂成,四弟又復不見,衹剩獨自一人,手足連心,真是慟不欲生。又恐章氏夫人悲傷成疾,衹得勉強承歡。每聽半夜衰鴻,五更殘角,軍中警枕,淚痕何嘗得幹!
  正要統領大兵前進,張易之聞知各關攻在消息,因太後抱病在宮,即假傳敕旨,差了四員上將,帶領十萬大兵前來迎敵,被衆公子帶著精兵殺的四散逃生。
  諸軍齊集長安城下。張柬之、桓彥範,李多祚、袁恕己,薛思行、崔元暐、李湛、敬暉得了此信,立即帥領羽林兵,同文蕓、餘承志、洛承志等把中宗迎至朝堂,斬張易之、張昌宗於廡下;進軍太後所寢長生殿。太後病中驚起,問誰作亂。李多祚道:“易之、昌宗謀反,臣等本太子令,已除二患,惟恐漏泄,故未奏聞。
  但臣等稱兵宮禁,罪當萬死!”太後見光景不好,衹得說道:“叛臣既除,可命太子仍回東官。”桓彥範道:“昔日天皇以愛子托陛下,今年齒已長,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當即收張昌期等立斬於市。次日,太後歸政。中宗復位,上太後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大赦天下,諸臣序功進爵。中宗因此事雖賴張柬之等剪除內息,但外面全是文蕓一幹衆將血戰之功,故將起兵三十四人盡封公爵,妻封一品夫人,追贈三代,賜第京師。其有被害以及盡節者,男人賢良祠,女人節孝祠,所有應得公爵,令其子孫承襲。並又派官換回鎮守四關各將。衆公子謝恩退朝,暫歸私邸。地方官帶領夫役起造府第,卞濱見了卞璧,喜出望外。
  各傢歡慶,自不必說。
  過了幾時,太後病愈,又下一道懿旨,通行天下:來歲仍開女試,並命前科衆纔女重赴紅文宴,預宴者另賜殊恩。此旨一下,早又轟動多少纔女,這且按下慢慢交代。
  卻說那個白猿本是百花仙子洞中多年得道的仙猿。他因百花仙子謫入紅塵,也跟著來到凡間,原想等候塵緣期滿,一同回山。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紅亭的碑記付給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這碑記日日尋訪,何能湊巧?轉眼唐朝三百年過去,到了五代晉朝,那時有一位姓劉的可以承當此事,仙猿把碑記交付他,並將來意說了。他道:“你這猴子好不曉事,也不看看外面光景!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裏還有閑情逸志弄這筆墨!”仙猿衹得唯唯而退。及至到了宋朝,訪著一位復姓歐陽的,還有一位姓宋的,都是當時才子,也把碑記送給他們看了,二人道:“我們被這一部《新唐書》鬧了十七年,纍的心血殆盡,手腕發酸,那裏還有精神弄這野史!”
  這仙猿訪來訪去,一直訪到聖朝太平之世,有個老子的後裔,略略有點文名;那仙猿因訪的不耐煩了,沒親何,將碑記付給此人,徑自回山。此人見上面事跡紛壇,補敘不易。恰喜欣逢聖世,喜戴堯天,官無催科之擾,傢無徭役之勞,玉燭長調,金甌永奠;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餘閑,涉筆成趣,每於長夏餘鼕,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這《鏡花緣》一百回,而僅得其事之半。其友方抱幽憂之疾,讀之而解頤、而噴飯,宿疾頓愈。因說道:“子之性既懶而筆又遲,欲脫全稿,不卜何時;何不以此一百回先付梨棗,再撰續編,使四海知音以先睹其半為快耶?”
  嗟乎!小說傢言,何關輕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層層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傢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緣也。正是:鏡光能照真才子,花樣全翻舊稗官。
  若要曉得這鏡中全影,且待後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第五回 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第六回 衆宰承宣遊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第七回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第八回 棄囂塵結伴遊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聖超凡第十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遊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第十八回 闢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