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天生奇骨的駙馬爺(1)      梅毅 Mei Yi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桓溫東晉政權經歷了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建康城內的宮室樓臺焚燒殆荊雖如此,晉朝人心並未渙散,元氣未傷,仍有恢復精氣神的士氣和體力。假若朝士同心,將士和睦,外堅邊界,內養生息,以江南豐腴之地積纍實力,待北方鬍族政權亂起後反戈一擊,一舉恢復大晉昔日境土,絶非癡人夢囈。
  也是天不祚晉。蘇峻之亂剛定,公元329年(成帝鹹和四年)5月,為朝廷立有大功而又無絲毫私心的始安公溫嶠病逝,又過了五年,長沙公陶侃又離世。
  陶侃死後,激起蘇峻之亂的帝舅庾亮像衹鼕眠的蛇蟲,趁着熱乎勁又探出頭來,重掌大權,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坐鎮武昌。這位志大才疏的文人總是擺脫不了中國知識分子陰險窩裏鬥的痼疾,不念昔日與王傢和舟共濟的患難之情,又開始謀劃着算計在建康朝堂執政的王導,並寫密信給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的郗鑒,約對方一起興兵把王導拉下臺。郗鑒拒絶,自己屬下也紛紛勸說,庾亮不得已,纔收起這支欲發的毒箭。
  為了立威張勢,庾亮又打起了“恢復中原”的主意,於成帝鹹康五年(339)上奏朝廷,準備興兵伐後趙。以祖逖之神勇忠貞,尚不能闊步於江北,庾亮區區小纔,也敢如此大言,果真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倒黴蛋。
  不幸的是,在朝中能阻止庾亮愚蠢冒進行為的王導、郗鑒接連去世。庾亮之弟庾冰任中書監,接替了王導原來的位置,庾氏傢族的權勢日隆中天,自然再無人牽製他們。
  庾亮前後左右沒了束縛,正欲甩開膀子大幹之際,本來在東晉控製下的邾城(今湖北黃州)被後趙銳兵攻下,晉將毛寶、樊峻拼死突圍,都被趙軍逼入江中淹死,晉兵晉民被殺數萬。當年陶侃鎮武昌,有人勸他派兵戍守邾城,陶侃就明言反對:“邾城隔在江北,內無所倚,北接群夷……且吳(孫吳)時戍此城用三萬兵,今縱有兵守,也無益於江南。”如此江外孤城,庾亮竟然也想作為北伐的踏腳石。還未動腿,這塊石頭就被搬空。
  東晉徵伐大旗還未及張舉,後趙兵已經搶先一步攻拔堅城。失望至極的庾亮上表朝廷,要求自貶三級。不久,這位智小謀大的帝舅就鬱悶而死,時年五十一。其弟庾翼代領其任。
  庾亮是研究老、莊之學的大傢,文采卓然,風姿飄逸。葬禮之上,他的老友何充就嘆息:“埋玉樹於土中,使人情何能已1如遇太平盛世,有個清顯閑散的官職,庾亮之徒確是很高級的裝點。亂世紛紜,此種“華藻瓊玉”,真乃傢國之不幸。就實而論,庾亮雖是個心胸狹窄的庸纔,其弟庾冰、庾翼皆有不凡的器幹,且私心甚少。
  公元342年,東晉成帝病逝,年僅二十二歲。舅氏庾冰作主,擁立成帝的同母弟司馬嶽繼統,是為康帝。庾冰立另一個親外甥為帝,倒絶不是出於私心,當時成帝的兒子都是襁褓小兒,加之外有強敵,立長君不失為明智之舉。東晉的運氣也確實不好,纔過兩年,康帝又去世,年僅二十三歲。庾氏兄弟又想立元帝的兒子、已經成年的會稽王司馬昱為帝。何充堅持立康帝的兒子司馬聃。康帝不曉事,死前遺詔以己子為後,因此,兩歲的小娃娃司馬聃就成為當朝皇帝,是為東晉穆帝。
  在立儲之事上未得便宜,庾冰又病死,庾氏一族已在朝中大為失勢。轉年,庾翼也在夏口任上因病去世。臨終,他上表朝廷,希望讓自己的兒子庾爰之接替自己荊州刺史的職位。
  和庾氏私交不錯、政治上漸漸成為對手的何充對庾翼遺表大不以為然(何充是王導的妻甥,自然是王氏一派,和庾氏顯然也有族派的“天然”隔閡):“荊楚,國之西門,戶口百萬,北帶強鬍,西鄰近蜀,地勢險阻,周旋萬裏,得人則中原可定,失人則社稷可憂,豈可以白麵少年(庾爰之)當之哉?”
  思前想後,何充推出了理想的人選:“桓溫英略過人,有文武氣幹,荊州之任,無出(桓)溫者1
  由此,一代英雄豪傑,終在波譎雲詭的東晉政治鬥爭中被推到了前臺。
  桓溫,字元子,為宣城太守桓彝之子,響當當的“烈士”子弟。桓彝此人,一直忠心晉朝。王敦之亂,他深受明帝信任,進計良多,得封萬寧縣男,並由溫嶠舉薦去“阻帶山川”的重鎮宣城任內史,頗有惠政,為百姓所懷。蘇峻之亂,兵弱民寡的桓彝毅然赴難,當其時也,周圍郡縣守令大多投降或“偽降”,桓將軍誓言“義在致死”,固守城池經年,終於力屈城陷,為蘇峻驍將韓晃所殺,時年五十三。東晉政府後追贈桓彝為廷尉,謚曰簡。
  桓彝被殺時,桓溫年僅十五歲。由於知道殺害父親的主謀是涇縣縣令江播,桓溫“枕戈泣血,志在復仇”。三年過後,江播病死,他的三個兒子害怕桓溫這樣的尋仇青年來鬧喪,在靈堂迎接吊孝來人時也在杖中暗藏利刃,以備不測。嚴密如此,仍無法躲避復仇心切的桓溫。這位青年人身着素白衣衫,佯稱是吊客,混進靈堂,突然之間於衣中抽出刀來,把驚嚇得嘡目結舌的江播長子江彪一刀捅死在當地。接着,他又猛追倉皇逃散的江播另外兩個兒子,一刀一個,把江氏三兄弟盡數殺死,終於替父報仇,片刻之間就使害父仇人江播成了絶戶。正是此種為父報仇的剛烈勇猛,為桓溫在當時贏得了至孝、猛毅的良好聲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