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唐詩百話 》
100.歷代唐詩選本敘錄
施蜇存 Shi Zhecun
我國文學,繁榮最早。商周之時,民間歌謠和士大夫的詩,據說已有三千多首。孔子刪汰其十分之九,存其精華,得三百又五篇,編成一部最早的詩選集,現在稱為《詩經》。孔子是最早的選傢,也是最早的編輯。
孔子的編選工作,歷代都有繼承人。東漢王逸編《楚辭》,梁昭明太子蕭統編《文選》,陳徐陵編《玉臺新詠》,這是漢魏六朝僅存的三部詩文選集。此外還有許多選集,均已亡佚。
唐代三百年間,文學昌盛,詩的繁榮,尤其凌駕前代。因此,詩的選集,隨時有人編撰,幾乎接踵而出。每一個選集,都代表當時的詩風,亦反映編選者的文藝觀點。現在將唐宋以來最重要的唐詩選集編列書目,供研讀唐詩者參考。
一、唐人選唐詩
(一)《國秀集》三捲國子生芮挺章編進士樓穎序
此書選錄武則天朝詩人李嶠、宋之問等至天寶末年詩人王灣、祖詠等共九十人的詩二百二十首。但現在所傳此書已缺漏了呂令問、敬括、韋承慶三人的詩四首。所選各人之詩數,亦有與目錄不合者。實在衹有八十五人,詩二百十八首。又樓穎序稱:“自開元以來,維天寶三載,譴謫蕪穢,登納菁英,可被管弦者,都為一集。”因此歷來著錄者,都以為此書編成於天寶三年。其實是樓穎的序文寫得不明白。天寶三年是此書開始選編的年分。開元是秘書監陳公與國子司業蘇公建議選編此書的年代。書編成於何年,序文中沒有交代。大約在天寶末年,安祿山叛變之前。
“可被管弦者”是此書選詩的標準。當時正是律詩成熟的時候,故選傢以音律和諧、可以配合樂麯的詩為合格。由此亦可知當時的五言古詩、律詩都可以合樂歌唱。
(二)《河嶽英靈集》二捲丹陽進士殷璠集
此書有殷璠自序,又有《集論》一篇。序中略述歷代以來詩的風格。“武德初,(輕豔的)微波尚在。貞觀末,標格漸高。景雲中,頗通遠調。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始備矣。”又敘述此書內容雲:“若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嶽英靈》為號。詩二百三十四首,分為上下捲。起甲寅,終癸巳。”甲寅是開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癸巳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這兩個年分,可能是選詩起訖的年分,天寶十二年,未必是成書的年分。嚮來著錄傢都以為《國秀集》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唐人選唐詩集,現在看來,《河嶽英靈集》的成書,可能在《國秀集》之前。
《集論》中講到選詩的標準:“璠今所集,頗異諸傢,既閑新聲,復曉古體。文質半取,風騷兩挾。言氣骨則建安為傳;論宮商則太康不逮。”這是說他選的詩新舊兼收。新聲指律詩,古體指古詩。以下四句,都是分指古律而言。文是律詩,質是古詩。風指古詩,騷指律詩。氣骨是古詩的要求,宮商是律詩的要求。
此書在每一位詩人名下,都有一段評論。先概括這位詩人的風格,然後舉出他的一些佳句,開了摘句評詩的風氣。例如評岑參雲:“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至如‘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可謂逸纔。又‘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宜稱幽緻也。”
(三)《篋中集》一捲元結編
元結的文藝思想是主張復古的。在散文方面,他是古文運動的先導。在詩方面,他認為新近流行的詩,“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為詞,不知喪於雅正。”因此他推崇瀋千運、孟雲卿等七人的五言古體詩,將篋中所有二十四首,編為一捲,以“傳之親故”。
此書選編宗旨,與《國秀》、《河嶽》二集,截然不同。雖然衹是二十四首詩的小集,卻代表了當時五言古詩的精萃。
(四)《搜玉小集》一捲
此書無選編者姓名,亦無序跋。所選皆初唐人詩,最早者魏徵,最遲者劉希夷、裴漼。編次雜亂,似非成書。但鄭樵《通志》已載此書名目,雲是“唐人選當時名士詩”。則此書為唐人舊本無疑。舊目稱入選者三十七人,詩六十三首。今本但有三十四人,詩六十二首。
此書時代當在《國秀集》之前,今附於《篋中集》後。
(五)《中興間氣集》二捲渤海高仲武編
高仲武自序謂選詩“起自至德元首,終於大歷暮年,作者數千,選者二十六人。詩總一百四十首(今存一百三十二首)。分為兩捲,七言附之。略敘品匯人倫,命曰《中興間氣集》。”此書於每一詩人,亦有評語,即所謂“略敘品匯人倫”也。“七言附之”一句,極可註意。可見大歷時猶以五言詩為正宗,七言詩止是附庸而已。
(六)《御覽詩》令狐楚奉敕纂
此書又名《唐歌詩》,又名《選集進》,又名《元和御覽》。憲宗李純愛好詩歌,元和年間命翰林學士守中書捨人令狐楚編錄近代及當代名傢詩進呈以供御覽,即此書也。
此書不分捲,選大歷至元和詩人三十傢,詩二百八十九首。所選之詩,皆近體五、七言律詩及歌行,無古詩。由此可見,此一時期,近體七言詩正在盛行,古詩不為世重,與《河嶽英靈》、《中興間氣》二集的編選宗旨恰巧相反。
(七)《極玄集》二捲姚合選
姚合為中唐後期著名詩人,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及第。此書當編於元和、長慶年間。原有自序,已佚缺,僅存四句云:“此皆詩傢射雕手也。合於衆集中更選其極玄者,凡念一人,共百首。”這是說,所選二十一位詩人,都是高手,現在從各人集中選其極玄之作。極玄,即是極妙。
此書所選從王維以下至戴叔倫,都是中唐前期詩人。全是五言律詩及絶句,無一首七言詩。姚合自己的詩,亦以五言律詩為最工。他的詩開晚唐諸傢五律的風氣,故此書於晚唐詩風大有關係。
此書於每一位詩人名下,附註小傳,為研究唐詩者提供可靠的傳記資料,亦為選集附作者小傳開了先例。
(八)《又玄集》三捲韋莊編
姚合編《極玄集》以後七十年,詩人韋莊於光化三年(公元九OO年)續選了一部《又玄集》,自序稱選“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詩三百首。”今傳本僅有詩一百四十二傢,或者是舉成數而言。
此書所選詩,五、七言古律及歌行均有,不象姚合之專選五言詩。雖則沿用姚合的書名,其實宗旨已不相同。捲下所錄有無可以下釋子詩十傢,李冶以下婦女詩十九傢。亦為詩選兼收僧道及女子詩開了先例。詩傢時代則從盛唐的李白、王維至同時代的方幹、羅隱,幾乎有一百七八十年之久,也和以前幾部選集僅選最近幾十年作品者不同。
此書在我國早已亡佚,明清人都沒有見過。但在日本卻有流傳。一九五七年,日本京都大學清水茂教授讀了夏承燾教授的《韋端己年譜》,知道中國已無此書,就寄贈夏老一份書影照片。夏老即交與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影印出版,今天我們才能見到此書全帙。
(九)《才調集》十捲韋縠編集
此書有編者韋縠自序,略雲:“暇日因閱李杜集、元白詩,其間天海混茫,風流挺特。遂采摭奧妙,並諸賢達章句,不可備錄,各有編次。或閑窗展捲,或月榭行吟;韻高而桂魄爭光,詞麗而春色鬥美。但貴自樂所好,豈敢垂諸後昆。今纂諸傢歌詩,總一千首,每一百首成捲,分之為十目,曰《才調集》。”
此書今世傳本亦十捲,詩一千首,從盛唐的王維、李白起到唐末。但無杜甫詩。序文雲分為“十目”,但今本不見分目。從第一捲到第八捲,每捲第一人選詩特多,如第一捲以白居易詩十九首開始,第二捲以溫飛卿詩六十一首開始。而第五捲中又有白居易詩八首,似乎有張為《主客圖》的意義。原本每捲必有類目,今已佚失。
編者韋縠是五代時後蜀的詩人,官監察御史。當時的詩風繼承晚唐的清麗一派,故所選多中、晚唐穠麗詩。溫飛卿選六十一首,李商隱選四十首,元稹選五十七首,杜牧選三十三首,韋莊選六十三首。由此可知其傾嚮。北宋初的西昆體諸詩人即奉此書為圭臬。
以上九種是我們今天能見到的唐人選唐詩,為研究唐詩的重要參考書。從這些選集的評論或取捨中,可以見到唐詩各個時期的風尚。有些書中采錄的詩篇,字句亦有與現代所傳的不同,因此它們也是研究唐詩用的校勘資料。
(十)《珠英學士集》五捲崔融集
武後曾命武三思等修《三教珠英集》一千三百捲。參加修書的都是著名的文人學者,凡四十七人,稱為“珠英學士”。崔融編集他們所作詩,為《珠英學士集》五捲,崔融自作序。
(十一)《正聲集》三捲孫翌集
孫翌,字季良,開元間人。選時人詩三捲為《正聲集》。此書已佚,不可得見。但知其以劉希夷詩為冠。又知其錄陳子昂詩十首。
(十二)《麗則集》五捲
此書題李氏撰,不著名。選初唐至開元時人詩三百二十首,分門編類。貞元中,鄭餘慶為序。
(十三)《南薫集》三捲竇常撰集
此書選韓翃至皎然三十人的詩三百六十篇,分三捲。不用上中下,或一二三分捲法,以為這樣就有等級高低的嫌疑,故分題為西掖、南宮、外臺三捲。每人均係名係贊。
(十四)《唐詩類選》二十捲顧陶選
顧陶是會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進士,官太子校書郎。選唐一代詩一千二百三十二首,為《唐詩類選》二十捲。大中十年(公元八五六年)自為序。
(十五)《翰林學士集殘本》一捲
此書為初唐詩文選集之殘本。僅存詩一捲,計唐太宗、許敬宗、長孫無忌、上官儀以下十七傢,並失名一傢,凡詩五十一首,多不見於《全唐詩》。原本為唐人寫捲子殘帙,早年流傳於日本。清光緒年中,貴陽陳矩訪書日本,傳鈔得之。既歸,刊本傳於世。翰林學士,開元二十六年
(公元七三八年)始置。此捲無書名,而所收皆初唐人詩,疑《翰林學士集》,非其原名。
以上(十至十三)四種是已亡失的唐人選唐詩集。《唐詩類選》還存幾個殘捲,影印在《四部叢刊》三編中。《翰林學士集》有清光緒中貴陽陳氏刻本。此外,敦煌捲子中有許多唐詩寫本,都是各人隨意鈔寫以供吟誦的。原來並不是一個選集,羅振玉取詩數較多的一捲,刊入《鳴沙石室遺書》,題作《唐寫本唐人選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此捲與其他九種唐人選唐詩合為一集,稱《唐人選唐詩十種》,從此,學者就不必分別訪求了。
二、宋人選唐詩
(一)《文苑英華》一千捲
這是宋太宗趙炅命學士李昉、徐鉉等人編的一部大規模的文學選集。因為蕭統的《文選》所收至梁代而止。此書繼續《文選》,故從梁代開始,選錄梁、陳、隋、唐的詩文辭賦。從太平興國七年(公元九八二年)開始,至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始成書。其中梁、陳、隋的詩文極少,詩的部分,可以認為是宋代第一部唐詩選集。當時唐人詩集還沒有多少亡失,故所選錄的資料都保持原本面目,亦為研究唐詩的第一手資料。
(二)《唐文粹》一百捲姚鉉編
姚鉉亦北宋早期人,太平興國年間進士,官至兩浙轉運使。他把《文苑英華》中唐代詩文選了一個簡編本,名曰《唐文粹》。這部書和《文苑英華》不同。《文苑英華》是許多人合作選編的,選錄標準不一致。《唐文粹》是姚鉉用他自己的文藝觀點選編的。唐詩部分,他純取古體詩,不收五、七言近體詩,可見他是一個復古思想傢。這部書的詩歌部分,可以目為唐代古體詩選。
(三)《唐百傢詩選》二十捲
此書相傳為王安石所編。晁氏《郡齋讀書志》著錄稱宋敏求編,而由王安石改定的。不管是誰所編,它總是一部北宋時期的唐詩選。選詩一百O八傢,詩一千二百六十二首。李白、杜甫、韓愈、王維、白居易等大傢的詩都不選入,可知編選者是因為大傢、名傢的詩集,人人都有,易於見到,小傢詩人多,詩集流傳不廣,故專選一本第二流以下的唐詩。
(四)《萬首唐人絶句》九十一捲洪邁編
洪邁於淳熙年間編錄唐人絶句五千四百首進呈孝宗趙昚。皇帝問:唐人絶句共有多少?洪邁答說有一萬首。皇帝即命他編足一萬首。到光宗紹熙三年(公元一一九二年)纔編成進呈。全書原有一百捲,每捲一百首,現今傳本已有殘缺。
洪邁此書,為了湊滿一萬首,內容非常蕪雜。有宋初人的詩混入。亦有從律詩中截取四句,作為絶句編入。學術性不高,僅可以供校勘用。但此書實際已不是選集,而是唐人絶句的總集了。
(五)《衆妙集》一捲趙師秀編
趙師秀是南宋江湖詩人,作詩崇尚晚唐的姚合。他選了這一本唐詩,從初唐的瀋佺期到晚唐的王貞白,共七十六人,都是五、七言律詩,不選古體。五言律詩占十分之九,七言律詩僅十分之一。這也反映了當時江湖派及四靈派都刻意作中、晚唐五言律詩,因而出現了這部選集,以供詩傢揣摹。
(六)《謝註唐詩絶句》五捲趙蕃、韓淲選謝枋得註解
此書為宋元之間風行的唐人絶句選本。所選不過百首,皆淺顯平正之作,用以教小學生。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他的評語,大多已抄入《唐詩品匯》。但我國已幾百年不見此書刻本,直到清末纔從日本傳回來。
(七)《三體唐詩》六捲周弼編
周弼,字伯弼,宋理宗時江湖詩人。此書為研討律詩作法而著。所謂三體,是指七言絶句,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周氏把律詩句法分為虛實二種。寫景是實句,抒情是虛句。一首律詩的八句,必須虛實配搭得好,根據這個觀點,他把七言絶句分為七種格式,七言律詩分為六種格式,五言律詩分為七種格式。
周氏此書,重視律詩句法,意在輓救當時江湖派末流詩人句法油滑之弊。但把作詩方法,歸納成許多定格,亦不免太機械。
三、金元人選唐詩
(一)《唐詩鼓吹》十捲
此書相傳是金代詩人元好問選定的。現在流傳的版本有元郝天挺的註,明廖文炳的解,清朱三錫東岩的評釋。全書十捲,專選王維、高適以下至晚唐、五代七言律詩九十六傢,詩五百九十六首,但是有宋初詩人鬍宿詩二十三首誤入。
南宋中晚年,詩人爭學晚唐五言律詩;在北方的金元,則詩人都作中、晚唐七言律詩。故南宋的《衆妙集》多取五律,而北方的《唐詩鼓吹》全取七律。
(二)《唐音》十四捲楊士弘編
此書為元人楊士弘所編,有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五年)八月朔楊氏自序,可知書成於此年。全書十四捲。第一捲為“始音”,收王、楊、盧、駱四傑詩。他以為此四人詩僅是唐詩之開始,還不算唐詩正聲。故此四傢詩不屬於初唐。第二捲以下為“正音”六捲,“遺響”七捲。就是把唐詩分為二級。但李白、杜甫、韓愈的詩都沒有選入。
把唐詩分為三期:初盛唐、中唐,晚唐。給六韻以上的律詩定名為排律,都是楊士弘創始的。現在通行的《唐音》有明人顧璘的批點。
四、明人選唐詩
(一)《唐詩品匯》九十捲、拾遺十捲高棅編
高棅是元末明初人,此書初編九十捲,成於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選唐詩六百二十傢,詩五千七百六十九首。洪武三十一年,又作拾遺十捲,增補作者六十一傢,詩九百五十四首。
高氏此書編輯的觀點,很受楊士弘《唐音》的影響。楊把唐詩分為三期,高分為初、盛、中、晚四期。楊分詩為正音、遺響二級,高分為正始、正宗、大傢、名傢、羽翼、接武、正變、餘響、旁流等九級。大略以初唐為正始,盛唐為正宗、大傢、名傢、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餘響。僧道婦女及無名氏詩為旁流。反映出來的仍是文學退化論。
(二)《唐詩正聲》二十二捲高棅編
此書是《唐詩品匯》的簡編本,專選編者所謂正聲,故詳於盛唐而略於晚唐。
(三)《唐詩選》七捲李於鱗選
此書雖題曰“李於鱗選”,但李於鱗(李攀竜字)實無此書。李有《古今詩刪》三十四捲,選錄古逸至唐代詩。唐以後即為明詩,多采錄同時朋舊互通聲氣之詩,而宋元詩不采一首。蓋明代前後七子作詩以盛唐為標格,李夢陽倡導“不讀唐以後書”,故不選宋、元詩,以為宋、元詩不足學也。
坊賈取《古今詩刪》中唐詩部分,別出單行,題曰《唐詩選》,在當時頗為風行,因其代表明代七子詩派的觀點。至明末清初,對此書的非議就多起來了。
(四)《唐詩解》五十捲唐汝詢解
唐汝詢,字仲言、雲間(今上海市鬆江縣)人。他五歲時就因病雙目失明,靠耳聽心記學習,博通經史百傢之書。他根據《唐詩正聲》及《唐詩選》二書,略有增減,給每一篇詩作了註解。這是第一部捲帙較富的唐詩註解本。
唐汝詢是晚明人,但此書原本刻於萬歷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未見傳本。現在一般所見都是順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武林趙氏臨雲閣刻本。
(五)《唐詩歸》三十六捲鍾惺、譚元春同編
鍾惺(字伯敬)、譚元春(字友夏)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門縣)人。他們繼公安三袁之後,論詩主張發自性靈,以抗議前、後七子的摹仿盛唐。他們的文學理論被目為“竟陵派”。二人合編《古詩歸》十五捲,《唐詩歸》三十六捲,刻於萬歷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他們別出手眼,選釋古詩及唐詩。當時以新奇炫人耳目,頗有影響。至明末清初,為錢謙益、吳偉業諸人批斥,追隨者漸少。但對此書的評論,至今猶不一致。
(六)《唐詩鏡》五十四捲陸時雍編
陸時雍,字仲昭,桐鄉人。崇禎六年(公元一六三三年)貢生。他撰《古詩鏡》三十六捲,《唐詩鏡》五十四捲。論詩以神韻為宗,情境為主,似乎有對抗鍾、譚之意,亦代表晚明一傢詩論。
這兩部《詩鏡》久無刻本,不易見到。但其《總論》一捲已由丁福保抄出,刊於《歷代詩話續編》中。丁氏稱“其論漢魏迄唐各傢詩,確有見地,非拾人牙慧者所可比擬。”
五、清人選唐詩
(一)《唐才子詩》七捲金人瑞選批
此書為金聖嘆選批詩文刊本之一。書名全文為《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甲集七言律》。蓋選七言律為甲集,其後或當有五言律為乙集,書未成而聖嘆被殺。此書選講唐人七言律詩六百首,分為七捲,每捲分上下二捲,實為十四捲。書名雖雲選批,內容實為解釋。
聖嘆講律詩,創始了分前後二解的辦法。他以每首律詩的前四句為“前解”,後四句為“後解”。前解二聯為起承句法,後解二聯為轉合句法。講詩有妙悟處,也有迂腐處。金聖嘆評點諸書,在清初風行一時,此書亦代表他的一傢之言。
(二)《而庵說唐詩》二十三捲徐增著
此書有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徐增自序。略謂“詩道散失久矣。人皆狃於時習,不知古人之用筆。其選唐詩也,取其近乎己者,如高、李、鍾、譚之選詩是也。則唐詩竟為高、李、鍾、譚之詩,非唐詩也。故選唐詩,必先正其眼目,循其徑路;升其堂,入其室,得其神理意趣之所在而選之”。這些話已說明了他是反對高棅、李攀竜、鍾惺、譚元春的選詩標準的。至於他自己的選詩標準,則說得並未明確。
關於講詩的方法,他也說到:“有纔者縱橫出奇,有學者博綜示奧,有力量者氣象開弘,有神韻者寄托玄妙。至於解數與起承轉合之法,人多略之。後有作者,不免議其後矣。”由此也可知他的論詩是追隨王漁洋的,講詩是用金聖嘆的方法。這兩傢正是當時詩壇的時髦人物。
此書大概盛行於康熙年間,乾隆以後,詩論傢數漸多,唐詩選本亦日新月異,此書漸漸不為世人所知。
(三)《刪訂唐詩解》二十四捲吳昌祺評定
吳昌祺,字綏眉,別號樊桐山人,亦云間人。此書為唐汝詢《唐詩解》的刪節訂正本。因唐氏註釋太繁,且多重複,故刪削大半。唐氏解詩有末順未達者,吳氏以眉批訂正之。但亦有唐解可取而吳解反而錯的。
此書有吳氏自序,作於康熙四十年(公元一七O一年),大約刊刻成書亦在此後一二年間。
(四)《唐音審體》二十捲錢良擇編
錢良擇,字木庵,虞山(今常熟)人。此書以辨體為主,故按各種詩體分別編選唐詩。在每一種詩體的捲前,有一篇總論,詳述體式的源流演變。對於詩意,僅偶而有一些評註,不是此書撰述任務。
此書刊於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O四年)。
(五)《唐賢三昧集》三捲王士禛選
王士禛,字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世稱為王漁洋。其論詩主神韻自然,以救明代詩人之失。此書專選盛唐詩人之作,以見其所謂神韻的範例。
(六)《唐人萬首絶句》選七捲王士禛選
此為洪邁《唐人萬首絶句》的選本。選詩人二百六十四傢。詩八百九十五首,分為七捲,約為原書十分之一。仍用其神韻說,為選詩標準,所選甚精。書成於康熙四十七年(公元一七O八年),過三年,漁洋即去世了。
(七)《禦選唐詩》三十二捲附錄三捲
清聖祖康熙帝命詞臣編《全唐詩》,於康熙四十二年編成,共九百捲。又命臣下精選一部可以代表唐詩全體面目的集子,由臣下分別選錄,而由他自己决定。康熙五十二年編定,書名《禦選唐詩》。因為是皇帝禦選的書,無人敢評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衹恭維它“博收約取,漉液鎔精。”這不過是說他選得好而已。
(八)《唐詩別裁》二十捲瀋德潛編
瀋德潛,字確士,號歸愚,蘇州人。他是康熙、乾隆兩朝的詩人及詩論傢,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甚得皇帝信任。康熙、乾隆二帝的詩,大多是他的代筆。康熙中葉,詩傢都學宋元詩,又是王漁洋的神韻說盛行的時候。瀋德潛主張作詩當以李、杜為宗,不能局限於王、孟、韋、柳的清微古淡一派。他編選了這部《唐詩別裁》。初刻在康熙五十六年間世,到他晚年,又重新編定,擴大了選材內容,以求反映唐詩的全面。重訂本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印成,就是現在流行的版本。
此書在清代詩壇有很大的權威性,一方面糾正了宋元詩派的主理智,取清麗;另一方面又否定了神韻派的膚淺輕浮。但瀋德潛頗有宋代道學家的正統儒學觀點,他謹守溫柔敦厚的詩教,以張籍的《節婦吟》為思想有問題,
“恐失節婦之旨”,故不選入。由此可見他的封建禮教思想十分迂執。這種觀點,往往表現在他的評語中,不可不註意。
(九)《唐詩叩彈集》十二捲,續集三捲杜詔、杜庭珠編
康熙後期,掀起了唐詩的高潮,《唐詩品匯》又時行了。但《品匯》以初、盛唐詩為正宗,對中、晚唐詩,所選甚略。故杜氏選元和以至唐末的詩,為《唐詩叩彈集》,以為《唐詩品匯》的補編。
(十)《唐詩合解》十二捲王堯衢註
王堯衢,宇翼雲,蘇州人。作《古詩解》四捲,《唐詩解》十二捲,合稱《古唐詩合解》,刊於雍正十年(公元一七三二年)。其後《唐詩解》傳刻多,《古詩解》廢而不刻,書名遂稱《唐詩合解》,此“合”字已不可通。亦有單刻唐詩部分而仍題書名為《古唐詩合解》者,尤為謬誤。然此書在清代嘉慶、道光以後,除《千傢詩》、《唐詩三百首》之外,最為盛行。至民國初年,亦為暢銷書。石印本甚多,皆名曰《古唐詩合解》。
此書選註五言古風二捲,七言古風一捲,五言絶句一捲,七言絶句二捲,五言律詩二捲,七言律詩三捲,五言排律一捲,總十二捲。選詩標準“取格調平穩,詞意悠長,而又明白曉暢,皆時人所常誦習者。”註解方法則自云:“註古詩每於轉韻分解處見神情,並字句之工而一一詳說之。註律詩則分前,後解,寫題中何意。並註明起承轉合,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務必字字得其精神,言言會其意旨。註絶句雖衹起承轉合,分貼四句,其筆法多在轉合反挑側擊,妙處不同。亦有一氣渾成,能入化境者,則又不拘常格。”
以上選註宗旨,皆見於王氏自述《凡例》,可以代表清人讀唐詩方法。此種方法,對一般初學青年,可以有啓蒙入門的效果,但如果運用機械,則不免墮入評點八股文習氣。
此書原刻本有圈點。《凡例》雲:“體格兼勝,入題探奧者,用密圈。詞氣清新,景物流麗者,用密點。其有字關題眼,或旁挑反擊,前後呼應,神情在虛字者,俱用單點點出。”這也是明清人評點古文、時文的方法。坊間重刻本,因刻工較繁,大多刪去圈點。
此書註解,皆襲取前人舊說。詩法評論,多取李於鱗之說。分解講詩,用金聖嘆法。評論中多采金聖嘆、徐而庵,亦兼取鍾惺、譚元春。鑒賞觀點,不主於一派。
(十一)《唐律清麗集》六捲徐日璉、瀋士駿輯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春,鄉試殿試均不考經判,而改試五言八韻唐律。於是徐、瀋二人趕編了一部專收唐人五言長律的選集,分應製、應試、酬贈、紀述四門,自四韻至百韻,均有選錄。這是一部供應舉子投考學習的投機書。捲首有二十二年孟鼕望日瀋德潛寫的序。徐日璉、瀋士駿都是瀋德潛的同鄉和學生,瀋又是瀋德潛的族孫,大約此書是在瀋德潛指導之下迅速編成的。雖然是一部應試投機書,但專選唐人五言律詩的集子,卻衹此一部。
此書每捲第一行題作《唐人五言長律清麗集》,這是全名。面頁題作《唐律清麗集》,這是書名。書口題作《清麗集》,這是簡稱。“清麗”是選詩的標準。所選詩詳於初、盛唐,略於中、晚唐,而選杜甫詩最多,仍是高棅以初盛為正宗的觀點。
(十二)《唐律消夏錄》五捲顧安評選何文煥增評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蘇州人顧安,字小謝,評選了一部唐人五言律詩,分五捲。每詩有圈點,附評論。書名《丙子消夏錄》。他在自序中說明他的評論註重於闡發“古人命意、立法、修詞之道”。至乾隆二十七年,嘉善人何文煥重刻顧安此書,增加了他的評論,改書名為《唐律消夏錄》,而扉頁上卻題作《唐詩消夏錄》。
何文煥是一位詩人,詩論傢,又是出版商。他曾於乾隆三十五年編訂刊行《歷代詩話》,捲尾附有他的《歷代詩話考索》,議論見解,都有長處。顧安的《丙子消夏錄》原刻本我沒有見過,但看《唐律消夏錄》中何文煥的增評,似乎比顧安的評論高明得多。
《丙子消夏錄》出版後一年,科舉考試纔改用五言律詩。何文煥在乾隆二十七年重刻顧安此書,恐怕也是當時有此需要。
(十三)《網師園唐詩箋》十八捲宋宗元箋
宋宗元,字慤庭,蘇州人。以四十年之力,選唐詩而箋之。其書刊於乾隆三十二年。宋氏自序,說明其選詩宗旨在以溫柔敦厚為指歸。他說:“竊謂詩以永言,敦厚溫柔而已。捨是,無問平奇淡麗,皆所必黜。其或索枯險以為高,修容服以矜媚,是皆誤於彼之所謂指歸,而實倍乎詩人之指歸者也。”這一段話主要是對鍾、譚說的。因為鍾、譚編《唐詩歸》,正是所謂以枯險為指歸也。“修容矜媚”一句,大概又兼指王漁洋了。
此書雖名曰箋,實則仍是註釋典故。專以溫柔敦厚為選詩標準,就不免有些道學家氣。
(十四)《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編
此書為近代最通行之唐詩選本。捲首有蘅塘退士序,甚簡短,今全錄之。“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傢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衹五、七律、絶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製。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傢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傢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可知當時《千傢詩》為童子學詩之啓蒙讀物,作者不滿於其內容蕪雜,故有此選。但此書既出,雖盛行數百年不替,而在清代,《千傢詩》仍不能廢。“三百千”猶為兒童啓蒙必讀之書。
此書非詩傢評詩之選本,編者目的僅在作為青少年文學讀本,但供一般人閱讀,亦極適宜,故銷行極廣,使其他前人詩選大受衝擊。接踵而出者有《唐詩三百首續編》、《唐詩六百首》,皆書坊投機牟利之物。
蘅塘退士嚮來不知為何許人。其書原刻本已不可見,不知刊刻年代。近人考得編者蘅塘退士為無錫人孫洙之別號,其人為清乾隆十六年進士。則此書必為其退隱後所編,編成刊本,當在乾、嘉之際。
以上清人評選唐詩十四種。其中一部分是流行廣泛的選本,一部分是有專題偏重的詩選,都是近代研究唐詩者經常參考的書。
宋元以來,唐詩選本最多,本文所介紹的,僅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方回(字虛𠔌)的《瀛奎律髓》倒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唐詩研究參考書,但因為此書並非專選唐詩,故未列入這個目錄。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1987年上海古籍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王績:野望 |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3.楊炯:從軍行 | 4.五七言絶句四首 | 5.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6.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製 | 7.瀋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 8.雜言歌行三首 | 9.陳子昂:感遇詩(上) | 10.陳子昂:感遇詩(中) | 11.陳子昂:感遇詩(下) | 12.王梵志詩 | 13.初唐詩餘話 | 14.王維:五言律詩三首 | 15.王維:五言律詩二首 | 16.孟浩然:五言律詩三首 | 17.孟浩然:五言律詩又三首 | 18.高適:燕歌行 | 19.岑參:七言歌行二首 | 20.早朝大明宮唱和詩四首 | 21.王灣:五言律詩二首 | 22.邊塞絶句四首 | 23.五言絶句四首 | 24.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