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   》 第10節:全球變暖(5)      安德魯·B·布希 Andrew B Busch

  首先,存在着對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如煤和石油)的需求。水、風、陽光以及核能都具備清潔能源的特性,都是可再生資源。對這些能源的需求以及對能源技術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電力、金屬和礦業、紙漿和造紙,以及煉油這些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行業將最有緊迫感而不得不尋求變革,它們也最有可能開發或購買新的低排放技術。
  緑色和平
  全球氣候變暖看起來是一個緩慢發展的事件,所以它和颶風或地震的分析方法不同。很明顯,對氣候變暖的分析隨氣溫升高引發的主要地質或天氣事件而變化。在一切發生之前,我會嚮那些想投資環境/清潔能源的人建議兩個有意思的投資途徑。這些行業涵蓋了從乙醇生産到硝化係統生産的所有與減排産品相關的領域。至於這部分內容涉及到的金融産品,則包括個股、共同基金和基於共同基金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投資的難題是,一些公司直接與環境問題相關,另一些的聯繫卻是間接的,還有一些是正在減排的排污企業。
  為了幫助你對這些公司的研究盡快進入狀態,我要嚮你透露一個小秘密:鎖定以"環保"或"緑色"為主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或共同基金。然後查找這些基金所投資的公司。你會看到這些緑色/清潔基金在選擇公司時很有意思。我們以兩衹基金為例進行分析:清潔能源組合基金(Powershares Wilderhill Clean Energy Portfolio,PBW)和可替代能源基金(New Alternatives Fund Inc?,NALFX US)。清潔能源組合基金是交易所交易基金,它將自己至少80%的資産用於購買推進清潔能源及節能的公司普通股,與Wilderhill清潔能源指數(ECO)價格相關。可替代能源基金是一隻開放式基金,它將25%或更多的投資投嚮從事替代能源以獲得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環境的公司。
  看這兩衹基金的走勢,你會看到一些顯著的波動。這樣的基金不適於膽小者投資。這些基金所投資的股票類似於小型製藥公司:公司有一種自有産品,如果它被批準上市或被政府認定為必需品,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飛漲。無論如何,你要對這些基金所投資的公司做足功課。如果你覺得某些特定技術更為有用,如減少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或過濾煙囪排放的技術,那它們可能會比基金本身更具吸引力。
  我們討論問題的前提是假定不會出現溫度的快速變化。但如果它出現了呢?從海平面上升到惡劣天氣加劇,我們的腦海中會閃過很多情景。讓我們鎖定一個可能會最快發生或者可能已經發生的情景:惡劣天氣的增多。因為我們已經對這個問題做了大量研究,現在要做的是考慮哪些公司和商品將從中受益。回顧2004年和2005年的颶風季節,我們知道,當進入颶風季節時,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可能會上升。尤其是那種一係列的、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暴風雨襲擊墨西哥灣地區--沿海地區房地産價格可能下降而內陸溫暖地區(如美國西南部)的房地産價格則可能會上漲。
  如果溫度的快速變化真的發生,那將有可能引發國傢行為的重大變革。在簽署《京都議定書》和立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上,印度、中國和美國都無可避免地將要面對巨大的壓力。一方面,這會導致一些為減排提供技術和專業知識的企業股票價格飆升。汽車製造商和燃煤發電廠將位於第一綫。供應電動車或提供煙囪洗滌(待立法)的公司將最有可能成為主要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必須符合新規定的行業將會看到他們的開支上升以及利潤下降。清潔燃燒能源將會漲價,核能設施的急劇增加將成為可能。這將對一些企業有利,如美國的西屋核電公司和法國的阿海琺集團(Areva Group)。西屋核電公司已從中獲利。它簽署了一項為中國建4座核電廠的協議。無論如何,這方面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印度和美國都將積極緻力於核能産能的提高。
  通過前述內容我們瞭解到,事件發生時如果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或對事件的反應過激,都將導致不良結果。無論是13世紀早期的饑荒加重了鼠疫的影響或是颶風在最敏感的時期(供應緊張)襲擊美國經濟最敏感的領域(石油和天然氣生産),歷史都顯示了它一成不變的主題。隨着大豆儲備創歷史新低,合成燃料(合成或非石油類燃料,如生物柴油和乙醇)需求處於高點,正常天氣模式的任何中斷都將造成糧食價格上漲。想一想,全球迅速變暖造成的幹旱環境之於美國,正如對糧食增長的需求之於生物燃料發電廠。這將造成糧食價格飛漲,增加食品成本,並可能迫使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以應對新一輪通貨膨脹的威脅。這種情況可能會使美聯儲的掌控時間超過市場的實際需要,但會令GDP在當年下半年進一步增長。很簡單,全球變暖的連鎖反應越來越強,並表現出可被用於交易的有趣的三重效應。
  本書寫作的初衷並不是為讀者提供股票投機的方法。其目標是幫你認識事件本身及對事件可能的掌控方式。我深信,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將會繼續,環保/緑色股票交易的機會也會不斷出現。這個領域類似於20世紀90年代IT(信息技術)産業的股票。既然美國總統布什和共和黨人一直是《京都議定書》的關鍵性因素,那麽合乎邏輯的推斷是民主黨應成為該决議和環境問題的支持者。因此,當民主黨在立法部門(2006年)或有可能在行政部門(2008年)掌握大權時,市場或投資者很可能會在這部分加大投資。其他需要密切關註的政治進展是:其他州是否追隨加利福尼亞州或某個團體(如區域溫室氣體行動)的行動。當然,最後的衡量標準是溫度。溫度升高速度越快,政治人物在采取行動時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近來加拿大41平方英裏的冰架斷裂事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它證明了重大變化能激發更迅速的行動。當然,幹旱也同樣奏效。政客們會采取行動,為該領域的投資助一臂之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推薦序(1)第2節:推薦序(2)第3節:地震和海嘯(1)第4節:地震和海嘯(2)第5節:地震和海嘯(3)
第6節:全球變暖(1)第7節:全球變暖(2)第8節:全球變暖(3)第9節:全球變暖(4)第10節:全球變暖(5)
第11節:瘋牛病(1)第12節:瘋牛病(2)第13節:瘋牛病(3)第14節:瘋牛病(4)第15節:瘋牛病(5)
第16節:瘋牛病(6)第17節:禽 流 感(1)第18節:禽 流 感(2)第19節:禽 流 感(3)第20節:禽 流 感(4)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