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杂家 》 於丹閻崇年等名傢演講錄:發現你的心靈 》
第10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2)
於丹 Yu Dan
我們看看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人物很多很多,蕓蕓者衆,傑出者寡。明清時代傑出的、有傳記的人物數以十萬記,但是歷史已經化為灰塵,在人們的心裏還留下深刻記憶並且還震動人們心靈的人為數不多,我想袁崇煥是其中之一。袁崇煥為何能震動我們的心靈?我想袁崇煥有四個字值得我們重視--"仁、智、勇、廉",即"仁愛、智慧、勇敢、清廉"。
第一,"仁"
袁崇煥不是名門貴族或豪門權貴出身。袁崇煥傢原來在廣東,他祖父一輩經營一點木材、藥材,小本生意。在廣東和廣西交界的地方有一個藤縣,縣裏有個小山村叫白馬村,袁崇煥在那兒上學,非常用功。袁崇煥先考秀纔,又考舉人,最後考進士。那個時候三年考一次進士,全國考中的人數約二三百名。整個廣西藤縣在276年間考上進士的衹有兩人,可見那時考進士比我們考大學、考重點大學都難。沒有家庭背景沒有特殊關係走後門。袁崇煥考取進士那年是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北京考場就是現在北京的貢院。
袁崇煥考取進士之後第二年分配工作,到福建邵武縣做知縣。我幾次去過福建邵武縣,是一個山區,自然條件比較差。
袁崇煥考進士時,東北努爾哈赤已經興起,萬歷四十四年建立了政權,也有了八旗軍隊。這一年努爾哈赤和明朝打了一仗,明軍的指揮叫楊浩,也是進士出身,統率軍隊號稱四十七萬,兵分四路圍剿努爾哈赤的根據地,努爾哈赤根據地所在的這個村衹有一口井。(我小時候所在的村莊,幾百戶人傢全村三口井,但努爾哈赤根據地的村子衹有一口井。)楊浩統率四路軍圍剿努爾哈赤的根據地,要將其夷為平地。不料四路軍隊都戰敗了,消息傳到北京,舉朝上下極為震驚,這時袁崇煥在北京。他到福建邵武縣後老惦記着到當時國傢最需要人的山海關去。
天啓二年(公元1622年),袁崇煥到北京。明朝規定,全國一千三百多個縣,每年知縣都要到北京進行考核,臘月二十五進北京,不許進城,住在城外的寺廟裏,各省管人事的副省長先對他們初步考核,考核完之後再進到城裏由吏部、都察院進行復試。考的結果是成績好的升官,成績一般的平調或再任一屆,成績差的退休或免職。考查後,袁崇煥的結果是有人推薦他升到兵部職方司主事--相當於現在的處級幹部。他一個人騎馬從北京到山海關,考察軍事形勢,回來說了一句 "予我軍馬錢𠔌,我一人足守矣",意思是給我兵、馬、錢、糧,我就能守住山海關。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明朝皇帝派官員到山海關以外去,官員說身體不好不去,從陝西、山西到河北一帶派去的兵都跑了,怕打仗,因為打仗可能喪命。
袁崇煥這時想的是"仁"。這時山河破碎、黎民流亡,他要去拯救難民於水火。於是皇帝派他去了,他去之後非常勤苦、敬業,政績卓著,從六品升為五品,後又升至四品,三品,二品,官做到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當時是六個部)兼瀋陽軍區司令。袁崇煥不帶傢眷,直到後來打仗最危急的時候,他纔把妻子和八十歲的老母親帶到城裏--與城共存亡。國難當頭,袁崇煥挺身而出,哪裏睏難就到哪裏去。當時在北京做官的尚書、侍郎、翰林,有些人把傢眷打發回傢,金銀財寶運回南方,怕北京失守後傢破人亡。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到了山海關,袁崇煥的"仁"不是一般的"仁",而是"大仁"。
第二,"智"
我們培養孩子,從小到大,特別要註意培養、啓發他的智慧,不要死讀書。
袁崇煥的智慧體現在什麽地方?努爾哈赤很了不起,不過我發現袁崇煥比努爾哈赤更高明,因為努爾哈赤就敗在袁崇煥的手下。
努爾哈赤起兵後攻打遼寧撫順,明軍敗;接着打清河,明軍又敗;然後打開平,明軍再敗;再打鐵嶺、瀋陽、遼陽(當時遼寧的省府不在瀋陽而在遼陽)、廣寧……明軍還是敗。明軍退到山海關和寧遠,興城離山海關二百裏,明朝在東北兵部尚書、督師、總兵都是大官,怎麽回事呀?屢戰屢敗。明朝的官員很多也是進士出身,官做到三品二品甚至到一品。努爾哈赤攻打撫順,明朝守軍把城門一關,將護城河的吊橋吊起來不就可以嗎?因為當時努爾哈赤的部隊沒有後勤,馬、弓箭、刀槍、糧食自己預備,他們一般帶七天到十天的糧食,把部隊集中起來開到撫順再回去,來回兩天的路程,所以打仗的時間衹有五天,如果明軍把城門一關把吊橋一吊守城,耗上七天,沒有糧食了努爾哈赤自然就回去了。努爾哈赤弄了一些人牽着馬、驢扮裝成商人混到撫順城裏,攻城的時候裏應外合,裏面的人把城門打開,就打贏了。後來也是這樣。明朝丟了四個城,應該想一想為何會丟。瀋陽是衛城,孫子兵法講:守城守住就是勝,攻城攻下纔是勝。而明朝的瀋陽城的將領看努爾哈赤來了,城外是空河,他和士兵先喝酒,喝到半醉半昏打開城門就帶着騎兵出去了。明朝的騎兵打不過八旗的騎兵,為什麽打不過?明朝的馬是在馬圈裏喂的,天涼了還給蓋上棉被一樣的東西禦寒。而八旗的騎兵訓練的時候,讓兵騎着馬跨溝,從火裏或者水裏衝過去,使戰馬像武器一樣。明朝的兵戴氈帽、穿長衫,鼕天凍得直哆嗦,沒有武器,騎兵把馬賣了喝酒,租個瘦馬、騾子混事,這樣的騎兵怎麽可以打仗呢?努爾哈赤的騎兵身着盔甲,結果守城的明朝將領被努爾哈赤的士兵射中十四箭,落馬而死,全軍覆沒。到遼陽時明朝的守城將領是進士出身,他不吸取丟瀋陽的教訓,親自下令把城門打開,吊橋放下,在城外安營紮寨,和努爾哈赤的大營對着。遼陽城外是平地,兩軍大戰,打不過努爾哈赤的軍隊,守城將領退到城內看形勢不好就自殺了。明朝六個城丟了,還不吸取教訓,明朝的將領還不關閉城門。在遼河邊大約一百步一個兵,遼河長約一百裏,以河為界,每人手裏拿個棍子站着,能守住城嗎?還是不派兵守城,而是帶了三萬兵在平原上和努爾哈赤交戰,最後投降。明朝換了一個王在進,後來又換了高締,高締下令撤兵,從錦州一直撤到山海關。城毀了,兵撤了,從錦州走到山海關大約三百裏,老百姓扶老攜幼,路宿荒郊,哭聲震天,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受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發現你的心靈(1) | 第2節:發現你的心靈(2) | 第3節:發現你的心靈(3) | 第4節:發現你的心靈(4) | 第5節:發現你的心靈(5) | 第6節:發現你的心靈(6) | 第7節:發現你的心靈(7) | 第8節:發現你的心靈(8) | 第9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1) | 第10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2) | 第11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3) | 第12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4) | 第13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1) | 第14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2) | 第15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3) | 第16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4) | 第17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5) | 第18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1) | 第19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2) | 第20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3) | 第21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4) | 第22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5) | 第23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6) | 第24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7)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