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 》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文選讀 》
第10節:關於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
周國平 Zhou Guoping
第四,關於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尼采認為,藝術傢與批評傢是資質相反的兩種類型,前者從事創造,後者從事接受。這相當於兩性分工。藝術傢的創造力與判斷力互相背離,往往誤解自己的作品。然而,"沒有能力做批評傢,這是藝術傢的榮幸",因為要藝術傢具備批評傢的眼光,就等於要他使自己的創造力枯竭。(參看《快樂的科學》第369節;《強力意志》第811節。)在尼采看來,理性的批評力必然損害感性的創造力,而創造比批評要有價值得多。
譯者
1986年6月尼采美學文選//尼采美學文選悲劇的誕生
悲劇的誕生(1872)前言--緻理查德·瓦格納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Wagner,1813-1883),德國作麯傢、音樂戲劇傢、藝術理論傢,畢生致力於歌劇的革新。主要歌劇作品有《漂泊的荷蘭人》、《尼伯竜根的指環》、《羅恩格林》、《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理論著作有《論德國音樂》、《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歌劇與戲劇》等。《悲劇的誕生》一書從醖釀到正式出版的三年,正是尼采與瓦格納從結識到他們的友誼達於最熱烈狀態的時期。尼采寫作此書的動機之一是受了瓦格納音樂事業的鼓舞,而把希臘悲劇文化復興的希望寄托在了瓦格納身上,所以把這本書的前言獻給了瓦格納。後來他們的友誼破裂。
鑒於我們審美公衆的特殊品性,集中在這部著作中的思想有可能引起種種懷疑、不安和誤解。為了避開這一切,也為了能夠帶着同樣的沉思的幸福來寫作這部著作的前言(這幸福作為美好崇高時刻的印記銘刻在每一頁上),我栩栩如生地揣想着您,我的尊敬的朋友,收到這部著作時的情景。也許是在一次傍晚的雪中散步之後,您諦視着扉頁上的被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讀着我的名字,立刻就相信了:無論這本書寫些什麽,作者必定是要說些嚴肅而感人的事情;還有,他把他所想的一切,都像是面對面地對您傾談,而且衹能把適於當面傾談的東西記了下來。您這時還會記起,正是在您關於貝多芬的光輝的紀念文章問世之時,也就是在剛剛爆發的戰爭的驚恐莊嚴氣氛中,我全神貫註於這些思想。
有人如果由這種全神貫註而想到愛國主義的激動與審美的奢侈、勇敢的嚴肅與快活的遊戲的對立,這樣的人當然會發生誤解。但願他們在認真閱讀這部著作時驚訝地發現,我們是在討論多麽嚴肅的德國問題,我們恰好合理地把這種問題看做德國希望的中心,看做漩渦和轉折點。然而,在他們看來,這樣嚴肅地看待一個美學問題,也許是根本不成體統的,因為他們認為,藝術不過是一種娛樂的閑事,一種係於"生命之嚴肅"的可有可無的鬧鈴。好像沒有人知道,同這種"生命之嚴肅"形成如此對照的東西本身有什麽意義。對於這些嚴肅的人來說可作教訓的是:我確信有一位男子明白,藝術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我要在這裏把這部著作奉獻給這位男子,奉獻給走在同一條路上的我的這位高貴的先驅者。
巴塞爾,1871年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日神與酒神 | 第2節:藝術形而上學 | 第3節:悲劇世界觀 | 第4節:審美的人生 | 第5節:藝術生理學 | 第6節:美與美感1 | 第7節:美與美感2 | 第8節:音樂與詩 | 第9節:藝術傢及其創作 | 第10節:關於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 | 第11節:藝術的持續發展 | 第12節:日神一切造型力量之神 | 第13節:日神的夢的感應 | 第14節:妖女的淫藥 | 第15節:理解日神文化 | 第16節:夢的類比給我們啓發 | 第17節:個體化的神化 | 第18節:關於自己創作的過程 | 第19節:酒神音樂傢完全沒有形象 | 第20節:阿爾基洛科斯把民歌引進文學 | 第21節:無意志的審美情緒 | 第22節: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傢 | 第23節:歌隊無須乎舞臺 | 第24節:酒神狀態的迷狂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