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成龙画传   》 第10节:成龙,望子成龙      何跃青 He Yueqing

  成龙听得热血沸腾,他当即表示,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拍好影片,为公司效力!成龙忠心耿耿,从这天起,他时刻都记牢是陈自强与罗维的公司,在他一事无成、心灰意冷的落魄时候,是他们对他施以援手,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关键人物,是他命中的贵人。
  他与陈自强日后成为形影不离的事业搭档,陈自强多年来一直是他的经纪人。两人相知甚深,彼此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谈起自己和对方来更是妙趣横生。
  成龙与罗维公司,虽一度关系紧张,最终分道扬镳,但后来成龙对老年的罗维很关照,曾多次在经济上资助罗维。
  那时,这位叫陈元龙的年轻人,还没有超越李小龙的"野心"。李小龙长他14岁,无论从年龄还是知名度来说,大名鼎鼎的功夫影帝都是成龙的兄长。与李小龙在影坛上一比高低,以平常心去看待彼此的成就,还要藉岁月的历练之功与自身的成长与成就。
  罗维思忖道:要给陈元龙起个响亮的艺名,嗯,要易听易记,一炮打响!
  1976年3月8日,罗维执导的《新精武门》在台湾正式开拍。也在这一天,主演该片的陈元龙正式改艺名为后来响彻影坛,红透了半边天的——"成龙"!
  该名当然是罗维的佳作。身为老牌导演的罗维,举止行为虽颇"老派",但他深谙观众心理,不失为一位出色的导演。文怀曾对同是"邵氏"名导演的张彻说过一句话:"你其实不够通俗,罗维比你通俗!"说此话时,文怀仍在"邵氏"主政。此二人当时都在他的麾下,以精明著称的文怀当然不会走眼。而名重一时、影响极大的张彻是一位文气十足,理论、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导演,但在"通俗"上,似要逊于罗维一筹。
  罗维解释起这个名字,有几层含意:一、取名成龙,他希望陈元龙成为一条龙;二来该名与"李小龙"、"陈元龙",皆有一"龙"字相同,中国人素喜这种传说中可上天入地的祥瑞的动物;三来,成龙暗合成语"望子成龙",叫起来上口、易记。
  这个名字的确不错。现在的孩子看到成龙做的小霸王中英文电脑学习机的广告"望子成龙……"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哇,成龙、成龙,望子成龙!
  《精武门》是李小龙继《唐山大兄》后回港主演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的主要内容是:大侠霍元甲突然去世,他的高足、精武门的首领陈真赶回去,为师父奔丧。丧礼上,一名日本武士道的代表,送来一块写着"东亚病夫"的匾牌。这深深激怒了陈真,也使他怀疑日本人与他师傅之死的关系。全片叙述了陈真如何追查师傅的死因,以及最终为师傅报仇、为中国人雪耻的故事。
  李小龙在片中饰演陈真。该剧本的编剧仍是倪匡与罗维合作。倪匡拿出文学剧本,罗维再处理成电影脚本。但此片李小龙已争得了更大的权力,嘉禾允诺了李小龙的要求,使他在拍摄中享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发言权。
  《精武门》开始体现出了李小龙的个人风格,他初步实现了他的理想——拍出一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功力的影片"。《精武门》有精绝的武打场面。李小龙还在片中展示了他的双节棍。他精湛的棍术,令观众眼界大开,莫不叹为观止。
  此片公映后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也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影片上映最初两周票房收入便达400万港币。在东南亚、美国与日本,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以至于香港的报纸称:"这些影迷简直就是疯了!"
  紧接着,李小龙迅速窜红,在电影界如同刮起了一阵旋风。后有人分析说,李小龙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基于他高超的武功和演技。他精湛的武功、精彩的演技以及独特的锋芒毕露、嫉恶如仇的气质,是他风靡天下,成为功夫影帝的最直接的原因。
  李小龙虽然早逝,但他不是昙花一现的人物。他并非借助于人们的叹惋而不朽,相反,倘若天加以时日,也许他能够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而在当时李小龙的魅力,李小龙的成就已成为难以逾越的丰碑。
  但罗维偏不信这个邪。他要拍《新精武门》,他要捧红另一颗武打明星。罗维是功夫影片著名的大导演,也许他与李小龙的那些过节,使他不能清晰的分析局势。也许他想借《精武门》的余威,为该片先声夺人地招徕观众,不过这倒也是影坛上常用的"借尸还魂"的招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金城出版社
第1节:执拗的童年第2节:爱打架的"坏孩子"第3节:永远的一年级第4节:勇闯影视圈
第5节:风花雪月的替身生涯第6节:第一次拍电影票房惨败第7节:曾经与电影一刀两断第8节:成龙的"黄金梦"
第9节:两个《精武门》的较量第10节:成龙,望子成龙第11节:"借尸还魂"的招术第12节:从李小龙的阴影中走出
第13节:一个重要的突破第14节:电影界的“夺龙”大战第15节:搭上嘉禾的大船第16节:意外的经历改变了他
第17节:事业的尖峰时刻第18节:初征好莱坞第19节:千万巨片的诞生第20节:美国的三个"成龙日"
第21节:闭门羹和冷板凳的滋味第22节:《红番区》功不可莫第23节:与甜歌王后的欢乐时光第24节:邓丽君九段爱情之一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