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放虎歸山   》 第10節:漢姦發生學(6)      李零 Li Ling

  ……本鎮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幹有血,心痛無聲。不得已歃血定盟, 許虜藩封。暫藉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李賊遁逃。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 必親擒賊帥,斬首太廟,以謝先帝之靈。幸而賊遁冰消,渠魁授首。政(正)欲擇立嗣君,更 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謝夷人,不意狡虜逆天背盟,乘我內虛,雄踞燕都,竊我先朝神器, 變我中國冠裳。方知拒虎進狼之非,莫輓抱薪救火之NC371(誤)。本鎮刺心嘔血,追悔 無及,將欲反戈北逐,掃蕩腥氣。適值周、田二皇親,密會太監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 三歲,刺股為記,寄命托孤,宗社是賴。姑飲泣隱忍,未敢輕舉。以故避居窮壤,養晦待時 ,選 將練兵,密圖恢復。枕戈聽漏,束馬瞻星,磨礪競惕者,蓋三十年矣。……
  
  這段話,前半是真,後半是假。吳三桂為把自己的破碎人生璧和圓滿,不惜編造 離奇故事,但是他的解釋卻有個時間上的麻煩:三十年的委屈心酸(如李陵),三十年的臥薪 嚐膽(如勾踐),現在還有人相信嗎
  當吳三桂舉事時,有個叫謝四新的人寫過一首詩,表示拒絶合作。詩云:
  
  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
  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為紅顔改,青史難寬白發人。
  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又思親。
  
  這首詩除過於強調"紅顔",餘皆平實之論。它不僅 概括了吳三桂的一生,也揭露了他的人格矛盾。特別是詩中用典正好集合了上文提到的各 種歷史角色,還濃縮了"漢姦發生學"的麯折微妙。
  吳三桂為他的後半生付出的代價也很慘重,不僅自己的兒孫妻妾被凌遲處死,還使多年追 隨的部下,副將以上幾乎都被殺頭。他一生兩叛,兼取其辱,並非昏君姦臣所逼,乃是環 境所迫。這在漢姦史上是又一種典型。
  現在,因"鬍漢之爭"的消亡,"漢姦"的內涵已發生變化。儘管伴隨現代化的席捲全球, 人 們正在嚮新一輪的"車書一統"步步逼近,但是種族、民族間的仇殺仍不知何時是了。特別 是那些後發類型的國傢,因被動適應,往往不免有遭受強暴之感。如果其文明曾經 古老而輝煌,如果其對手又是前仇或夙敵,即使沒有戰爭,哪怕一場球賽,也照樣縈係着此 類敏感。比如近來人們大駡何智麗為"吳三桂"便是明顯的一例。
  現在的"漢姦"是什麽標準我不知道。不過歷史的教訓很清楚:正像俗話說"時勢造英雄 ",其實"漢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1995年3月26日作於北京薊門裏寓所
  (原刊《讀書》1995年10期,87-93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新版序言(1)第2節:新版序言(2)第3節:放虎歸山(代序)(1)
第4節:放虎歸山(代序)(2)第5節:漢姦發生學(1)第6節:漢姦發生學(2)
第7節:漢姦發生學(3)第8節:漢姦發生學(4)第9節:漢姦發生學(5)
第10節:漢姦發生學(6)第11節:漢姦發生學(7)第12節:紙上談兵--裝孫子(1)
第13節:紙上談兵--裝孫子(2)第14節:紙上談兵--裝孫子(3)第15節:紙上談兵--裝孫子(4)
第16節:紙上談兵--裝孫子(5)第17節:紙上談兵--裝孫子(6)第18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1)
第19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2)第20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3)第21節:說名士,兼談人文幻想(4)
第22節:萬歲考(1)第23節:萬歲考(2)第24節:傳統為什麽這樣紅(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