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武术 叶隐闻书:一部武士修养书   》 第10节:叶隐闻书卷一(3)      山本常朝 Chang Korean Yamamoto

  〔助次郎,求马之子,自称求马。有人向当时的御目付(监察官)山本五郎左卫门山本五郎左卫门:常治,常朝的侄子,比常朝长二十岁,常朝从小受教于他。贞享四年(1687)自宅着火,承担责任而自杀。的大门张贴状纸,控告说:"求马对采邑百姓处置不宜,请查实。"结果,查出来的都是些恶行径,大白于天下,所以,求马家臣数人获罪,而采邑主人求马也被降为浪人。〕
  9作为贴心家臣,无论主君在位还是退位,都要舍弃自身去追随。唯念主君,其他一概不问。这样的家臣,若有二三位,武家就会昌盛。可冷眼观世,难得如此之人。主君势头好时,恬着忠义之脸,无论如何都要服侍主君;主君一旦归隐,便立即背过身去,面朝新君,这样的奴才很多。拍马屁的人,总是朝向日出的方向,一想起来,就无比恶心。禄位高的人和禄位低的人,都是这样的;连有智慧的人和精于一艺者,也都如此。起初,他们都自称"唯有我才能专心于主君",其表现,几乎要舍命,可最后还是松了劲儿,这样的人,未能善始善终,岂有德望可称?
  平时看起来无用的人,一旦主君遭遇变故,却能一夫当关,把守住大义。平时做事就不要命,那是与主君一条心;主君去世了,还要不要命?光茂公去世时,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我自己。决定去殉死的,就我常朝一人。其后,虽也有几个模仿者,但那些平素拍着胸脯向主君表示忠心的显赫之人,还不是照样背过身子去,向新君鞠躬。什么主从之契啦、重义啦,仿佛都遥不可及,现实就是如此。为主君舍命,当下即是,不要讲那么远的道理,最直接的道理就是舍命本身,能舍命就是可信赖的家臣。
  10将主君随身之物称作"仕回物"仕回物:主君逝世后,被处理的御用之物。而争先恐后地抢夺,目睹此举,忽生一念:世上最不能信赖的,唯此人心啊。主君御用物什,平日里秘密收藏,装入多少层的袋子和箱子里,何等珍爱!可家臣们随便地给个价就掠走,把带有主君御魂之物变成家中使用物件,还说有纪念意义,如此之人,即使未遭御惩,那种满不在乎的样子,也令人恶心。对那些眼光只盯着自己鼻子尖的奉公之人来说,所谓君臣之义,还不如朝露。
  11山崎藏人一生没有拿过一件"仕回物"回家,一次也不曾寄住过町人的宅邸,确实是一个有教养的奉公家老,实在难得。石井九郎右卫门也不曾拿过"仕回物"回家。可近来的家臣们,一说起"仕回物",就想马上搞到手;一说起借住町人之家,恨不能立即行动,大家都去;最希望派他们到商家去采买货物。真是世风日下呀,是不是武士的本分全忘记了?
  12光茂公去世之前,我在上方京都行在,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我想回佐贺藩,那样的心情,真是奇怪。因此,我拜托三条西家的家臣河村权兵卫,派我作使者,然后,夜以继日赶回到佐贺藩,一到藩,刚好就赶上了主君临终,岂非是不可思议的因缘?当时,主君气色不好,病情恶化,在上方时,我真是不知道。年轻时,我就认定,我是以主君为第一重要的家臣,除我以外再无第二人,这是可以告知神佛的。我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名,也没什么突出的德行,但我平时就照着所想去做。此时此刻,我想,主君虽逝,但荣誉永存,即使我独自一人,也要为增添主君的荣耀而舍命,绝不会有一丝一毫无耻行径。主君去世了,如果没有一个家臣追随其后,逝去的主君难道不寂寞吗?我知道,除我以外,愿意献出自己的人,一个也没有;唯有我,若需要舍命,我便舍命也行。没有自尊,窝囊废,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世上多的是这样的人。那些胸粪,肮脏得令人呕喷,任多少年也无法洗干净。
  13对他人持有异议,是为了纠正对方的瑕疵,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与我们的慈悲心相称,为奉公之第一要务。然而,要提醒他人,的确是件很伤脑筋的事情。对于他人的行为作出善恶判断是件容易事,加以自己的意见也不难。敢说他人难言之事,我以为是亲切的,可大部分人在尽了自己提醒的责任以后,看见人家没有反应,就会断念道:"真是没有办法了。"如果就这样放弃了,等于什么益处也没有,只是让人家丢脸,就如同说别人的坏话一样,不过是自己消遣而已。对他人提出异议时,人家会不会领情呢?即使是好心,也不能冒失,要知己知彼,先要了解人家的脾气,然后示以由衷的诚意,让人家信赖你,用人家喜好的方式提出异议。要考虑说话的时机是否适宜,写信问候时,多谈谈自己的失意,让人家以你为鉴,这样,即便没有向对方提出异议,也会让人家深以为然,受到启迪。或者先赞扬对方的能力,然后再提出异议。提异议,是为了修正瑕疵,哪怕揉碎了脑袋,也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让人家就像干渴的喉咙遇到清水那样接受你的建议。所以,这是格外困难的事。如果是长年累月形成的恶习,用通常的手段的确很难改正,对此,我深有体会。满怀诚意,与人神交,而互相纠正对方恶习,这样齐心协力,方为御奉公的慈悲意。如果提醒对方是为了让人家丢脸,那人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纠正过失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狂与死的美学--《叶隐闻书》导读(1)第2节:狂与死的美学--《叶隐闻书》导读(2)
第3节:狂与死的美学--《叶隐闻书》导读(3)第4节:狂与死的美学--《叶隐闻书》导读(4)
第5节:狂与死的美学--《叶隐闻书》导读(5)第6节:狂与死的美学--《叶隐闻书》导读(6)
第7节:狂与死的美学--《叶隐闻书》导读(7)第8节:叶隐闻书卷一(1)
第9节:叶隐闻书卷一(2)第10节:叶隐闻书卷一(3)
第11节:叶隐闻书卷一(4)第12节:叶隐闻书卷一(5)
第13节:叶隐闻书卷一(6)第14节:叶隐闻书卷一(7)
第15节:叶隐闻书卷一(8)第16节:叶隐闻书卷一(9)
第17节:叶隐闻书卷一(10)第18节:叶隐闻书卷一(11)
第19节:叶隐闻书卷一(12)第20节:叶隐闻书卷一(13)
第21节:叶隐闻书卷一(14)第22节:叶隐闻书卷一(15)
第23节:叶隐闻书卷一(16)第24节:叶隐闻书卷一(17)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