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聲音與憤怒   》 第10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3)      張鐵志 Zhang Tiezhi

  今天,在一個信息通脹的年代,更多人是把搖滾樂當成一種信息占有或者時髦的標志,對於幾十年前的歷史,年輕人似乎並沒有興趣瞭解它,對於那個年代的搖滾樂,年輕人的直覺判斷也僅僅停留在這種音樂的語言是否時髦上,搖滾樂在今天更像是消費品。當然,這也是因為沒有更多人把搖滾樂與社會現實和意識形態聯繫在一起,它的藝術性和娛樂性永遠是人們的"本能反應"。
  但是直覺也告訴我,搖滾樂並沒有娛樂那麽簡單,它應該有多個層面,每個層面都是搖滾樂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希臘裔女作傢魯思·帕德爾可以從神話角度研究搖滾樂,將古希臘的神話與今天的搖滾樂聯繫在一起,告訴人們任何一種藝術在表達最原始狀態時都是一樣的,跟社會變遷、文明程度無關。同樣,我也看到張鐵志先生的《聲音與憤怒》從反叛、政治學角度去解析搖滾樂,他嚮我們打開一扇窗,窗外傳來的不僅僅是吵鬧的聲音,還有更嚴肅的思考,而這一點,對於更多對西方搖滾樂社會背景知之甚少的中國樂迷來說,無疑可以加深對西方搖滾樂的理解。
  其實,在我剛剛聽搖滾樂的時候,就希望能看到這麽一本書,它描述的是音樂之外的東西,並且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我聽了二十年搖滾之後,纔終於看到了這本書。雖然它姍姍來遲,但我仍然充滿好奇地將這本書讀完,算是對我過去二十年來聽搖滾樂體驗的一種彌補吧。時過境遷,心態也不一樣了,但讀着鐵志的文字,仿佛又讓我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叛逆的影子,那種對歷史、傢國、現實的懵懂的思考又歷歷在目。
  當年我有很多東西沒有思考清楚,一個核心問題是,搖滾樂除去對耳膜、眼角膜的衝擊之外,它還能衝擊什麽?改變現實世界的某一部分?雖然我沒有在我的現實世界看到這樣的例證,但我相信它有這種力量。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它不會像革命和戰爭一樣來得那麽兇猛和徹底,它不會直接改變生産力。但作為一種文化,它改變人們的方式總是在悄然不知中。比利·布拉格(BillyBragg)說:"藝術傢的角色不是要想出答案,而是要敏銳地提出正確的問題。閱聽人才是改變世界的行動主體。"在這本書中,至少我找到了過去思考的那些問題的答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1)第2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2)
第3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3)第4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4)
第5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5)第6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6)
第7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7)第8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1)
第9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2)第10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3)
第11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4)第12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1)
第13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2)第14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3)
第15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4)第16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5)
第17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6)第18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1)
第19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2)第20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3)
第21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4)第22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5)
第23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1)第24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