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我当代表十年 》
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赵咏秋 Zhao Yongqiu
3.国有特殊钢企业大多属于大中型企业,经过建国以来的不断建设改造,已具有相当高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例如大冶特钢这样的百年老厂,工艺成熟,技术力量雄厚,职工素质高,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很强的技术竞争优势,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这样的企业是国家的技术财富,代表着国家的冶金水平,也是国家经济大厦的有力支撑。近几年由于资金短缺,经营萎缩,已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的进度,也正在造成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没有先进的特殊钢企业,则难以支撑现代化的工业,也难以实现高科技的发展。国有特殊钢企业在科技兴国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尽快扶助这样的企业重焕青春具有极高的技术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正因为国有特钢企业属大中型企业,资产庞大,职工众多,虽然地方各级政府已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仅靠地方的力量难以根本扭转局面。建议国家在对冶金行业的改革整顿工作中,统一部署,对国有特钢企业予以大力扶持:
1.在坚决淘汰低质量的小钢厂的同时,强化特殊钢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限制技术条件不成熟的其他企业生产特钢,为优质特钢的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条件。
2.将冶钢这样工艺成熟,技术力量雄厚,但负债沉重的特钢企业实行优化试点政策,将冶金工业局提供的特钢企业长期负债数额作为呆账坏账予以核销,或把"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
3.坚决淘汰国有特钢企业落后老化的工艺设备。在充分进行市场前景调研和技术论证的基础上,注入足量资金,引进国外最新工艺装备,全面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使其成为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企业,同时加强特钢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科研活力,使特钢企业成为冶金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这是引导国有特钢企业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更是充分发挥国有特钢企业技术优势,保障各种技术工程质量,发展民用工业、国防工业和高科技,实现经济振兴,富国安邦的根本办法。
建议交上去了,1999年,我与企业的同志们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共同期待着。
1999年6月9日,国家冶金工业局回复了代表建议:……组织力量编制了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五小"钢铁企业的计划;国家冶金局配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钢材的生产和生产许可证的清理,加大市场监督的工作力度,有重点地查处一批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钢材的单位。……
……同时,国家冶金局还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将近年来因技术改造或基本建设造成亏损严重的包括冶钢在内的部分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建设项目技术水平、产品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向国家经贸委提出了"债权转股权"的政策建议。……
我们看到,省委书记贾志杰不断来冶钢调研,市委书记任世茂、市长阮成发不断来冶钢现场办公。一次又一次,省、市各部门的负责人踏破了冶钢的门槛,一路绿灯的解决着冶钢的各种难题,全力支持大冶特钢的扭亏脱困。
1999年11月9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朱登山总裁到黄石考察。1999年11月10日,冶钢集团公司作为湖北省首家"债转股"企业与中国信达公司签定协议,将冶钢集团170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欠建设银行的贷款本息6.9亿元实施"债转股"。冶钢集团资产负债率降低到55.98%,减轻了企业负担,能挤出有限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了!
据相关部门介绍,由国家经贸委牵头组织债转股工作,共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推荐企业601户,1999年全国共有73家国有企业签署了意向协议,涉及资金1110亿元。其中第一批有6家企业签署正式协议,冶钢是其中一家。签定协议后将尽快向国务院申报批准。这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扶助国有企业扭亏脱困迈出的重要一步。
黄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湖北日报也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这对于我们所有关心冶钢的人都是好消息啊!这一年,在跨入新千年的热烈气氛中,企业就像一个严重贫血的病人刚输了血,脸上露出红润,展现出几分生机。
这次实施债转股,对冶钢的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其他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情况怎样?能带来转机吗?我仍然放心不下。
2000年2月25日,又是一个临近赴京的日子。应公司办公室通知,我赶到办公大楼,脚步显得十分轻盈。一进老总的办公室,我就喜滋滋地问:"老总啊,债转股了,我们日子好过一些了吧?"
1999年11月11日黄石日报关于冶钢实施债转股的报道
紧急呼吁技术改造
时任总经理吴松说:"现在只是建行的贷款转了6.9亿,工行的还有19亿多没有转。加上其他借贷,负债率仍然高达56%。我们新区的建设和老区的技术改造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我们正在努力尽快淘汰老设备,主流工艺要早日向新区转移。我们公司技术改造需要的资金是巨大的。企业脱困,我们还任重道远啊。"
前些时,同事们在一起议论"债转股",大家的高兴溢于言表。有的说:"这无疑能减轻企业负担。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充分体现国家对曾经作出过贡献的老企业的关怀。"
但是,有的老高工仍然忧虑:"企业不能仅靠外部输血生存,输血只能救燃眉之急。企业自己得要有健全的造血功能。技术改造上不去,就不能有健全的造血功能。就无法创造好的效益,这个身就翻不了!但是,我们目前的改造不是修修补补,实际是要推倒一切旧的工艺,重建一个新厂。我们的摊子太大,需要的资金太多。"
吴总想的,与职工中的智者想的是一样的。这也是我所担心的。
我知道,除了产品升级需要的工艺设备改造外,还有污染治理项目需要大量投资。去年,公司领导向我详细介绍了国家对污染治理的要求、公司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任务的沉重,近期投入需要投资近亿元。为此,我还给吴仪国务委员写了一封信,请求国家外经贸部支持冶钢申请国际低息贷款。国家外经贸部还给我一个很好的回复,同意列入计划安排。即使贷款成功,这也是要还的债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节:自序 | 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 |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 | 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 |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 | 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 |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 | 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 |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 | 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 |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 | 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 |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 | 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 |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 | 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 |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 | 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 |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 | 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 |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 | 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 |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 | 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