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家范   》 卷十舅甥/舅姑/妇妾/乳母      Sima Guang

  嘴里含饭,救活外甥
  【原文】秦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骊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曰:“我见舅氏,如母存焉!”故作渭阳之诗。
  【译述】秦康公的母亲是晋献公的女儿。文公遭遇骊姬之难,尚未回国,秦姬就死了。穆公收留了文公。当时康公为太子,把舅舅文公送到渭阳,他想到母亲已死,就说:“我见到了舅舅,就好象看见了我的母亲一样。”因此还写了渭阳之诗。
  【原文】汉魏郡霍谞,有人诬谞舅宋光于大将军梁商者,以为妄刊文章,坐系洛阳诏狱,掠考困极。谞时年十五,奏记于商,为光讼冤,辞理明切。商高谞才志,即为奏,原先罪,由是显名。
  【译述】东汉魏郡有个人叫霍谞。有人在大将军梁商那里诬告霍谞的舅舅宋光。宋光以乱写文章罪,被关进洛阳监狱,在严刑拷打之下,困苦不堪。当时霍谞年仅十五岁,就上书梁商,为舅舅喊冤,言辞意思明白恳切。
  梁商器重霍谞有才能、有志气,便为宋光向上边说好话,宽恕了他的罪过。霍谞因此而出了名。
  【原文】晋司空郄鉴,颊边贮饭以活外甥周翼。鉴夢,翼为剡令,解职而归,席苫心丧三年。此皆舅甥之有恩者也。
  【译述】晋司空郄鉴在饥荒年月靠嘴里含一口饭救活了外甥周翼。郄鉴去世后,周翼正担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家,为舅舅服丧三年。以上这些都是舅甥之间有恩情的典范。
  舅姑孝顺公婆如父母
  【原文】晏子称:“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译述】晏子说:“婆婆慈祥而有威信,媳妇听话而又温婉,是礼法中最好的表现。”
  【原文】《礼》:“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译述】《礼记》说:“婆婆虽然疼爱儿媳,但还是要让她去辛勤劳作,不能舍不得让她干活,实在不得已,可以让她在干活时多休息几次,不要累坏了身体就可以了。儿媳妇不孝敬公婆,公婆不要生气,也不要怨恨,先教育她。如果教育不听,然后再训斥她。训斥也不起作用,就让儿子休掉她,但不表明她的失礼之罪。
  【原文】季康子问于公父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语肥也?”对曰:“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世有继。’子夏闻之,曰:‘善哉!’商闻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夫妇,学于舅姑者,礼也。”
  【译述】季康子问公父文伯的母亲:“您有话要告诉我吗?”回答说:“我听我婆婆说:‘君子如果能任劳任怨,子孙后代就会兴旺发达。’子夏听后说:‘对啊!’商曾听说:‘古代女子出嫁,如果没有公婆,就是不幸。’所以,儿媳妇必须向公婆学习做人的道理,这是礼法所规定的。”
  【原文】唐礼部尚书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遂与其妻就席而坐,令公主亲执笲,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备妇礼,自珪始也。
  【译述】唐代礼部尚书王珪的儿子王敬直娶南平公主为妻。从前礼法中本有媳妇拜见公婆的仪式,可是到了后来,公主出嫁后拜见公婆的礼节就废止了。王敬直与南平公主结婚时,王珪说:“如今皇上英明,所有的事都依据法律,我接受公主的拜谒,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而是要成全国家的美德。”于是王珪就与妻子坐在首席上,让公主亲自拿着笲,履行盥洗和献饭等拜见公婆的仪式,公主行礼完毕后才退下。此后,公主出嫁,只要公婆健在,就要行拜见公婆的礼仪,这个礼仪的施行始于王珪。
  妇不与公婆辩曲直
  【原文】《内则》:妇事舅姑,与子事父母略同。
  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舅姑若使介妇,无敢敌耦于冢妇,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
  凡妇不命运私室,不敢退。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芷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赐而后与之。
  【译述】《内则》说:媳妇侍奉公婆,跟儿子侍奉父母基本相同。公公死后,婆婆老了之后,婆婆不再管理家事。接管家政的长子媳妇,不论是举行祭祀,还是招待宾客,大小事情都要向婆婆请示,介妇又要向长子媳妇请示。公婆教育长子媳妇不能怠慢介妇,不能对介妇无礼、不友好。公婆指使介妇,介妇更不能骄傲,不可跟长子媳妇相比,不敢和她一样向别人发号施令,也不能和她坐在一起。
  婆婆未叫媳妇回房,媳妇就不敢回房休息。媳妇若有私事,不论事情大小,都要报告公婆。媳妇不能有自己的钱财、积蓄、器物,不能向他人借东西,也不能私自送给别人东西。有人送给媳妇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芷兰等东西,媳妇接受后就要交给公婆。公婆得到后很高兴,如同自己得到了馈赠一样。如果公婆将那些东西再送给媳妇,媳妇就要拒绝接受。实在推辞不掉,就要像重新接受公婆赐物一样,将它收藏起来,留待缺乏时再拿出来用。媳妇如果有亲戚、兄弟,想把这些礼物送给亲戚、兄弟,一定要重新请示公婆,公婆再次赏赐自己之后,才能去送。
  【原文】曹大家《女戒》曰:舅姑之意岂可失哉?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命;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译述】曹大家《女戒》说:“公婆的意愿怎么能够违拗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曲从!婆婆说不要这样,说对了,本当听从;婆婆说这样,但说错了,也应当听从。不要和公婆争辩是非曲直,只能一味地顺从,这就是所谓的“曲从”。所以《女宪》说:“媳妇如果能够顺从公婆,怎么不可以奖赏她呢?”
  【原文】汉广汉姜诗妻,同郡庞盛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沂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妻乃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市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其姑。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惭呼还,恩养愈谨。其子后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不敢言,而托以行学不在。
  【译述】东汉时广汉人姜诗的妻子,是同郡庞盛的女儿。姜诗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妻子侍奉婆婆尤其温顺。姜母喜欢喝江水,但那条江离家有六七里远,姜诗妻子常常去打江水。有一次姜妻去打水,遇到大风,没有按时回来。姜母口渴,姜诗责备妻子并将她赶出家门。姜妻便寄居附近的一户人家家里,昼夜纺纱织布,用挣来的钱购买珍贵的食物,让邻居老太太以自己的名义送给婆婆。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婆婆感到奇怪,就询问邻居老太太到底怎么回事,邻居老太太如实相告。婆婆听后非常感动,而且觉得有些对不住她,就将姜妻接回了家。姜妻赡养婆婆更加恭谨。她的儿子因为到远处打水被水淹死,姜妻担心婆婆为此哀伤,就不敢说出真情,谎称他到外边求学去了。
  【原文】河南乐羊子,从学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它肉。”姑竟弃之。然则舅姑有过,妇亦可几谏也。
  【译述】河南的乐羊子,到外边求学,七年不回家,妻子在家辛勤地赡养婆婆。有一次别人家的一只鸡误入她家的园中,婆婆悄悄将它杀掉炖了吃。乐羊子的妻子不吃鸡肉,反而哭泣。婆婆感到奇怪,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自惭家里贫穷,让您吃他人的鸡肉。”婆婆听后就将鸡丢弃了。如此说来,公婆如果有过错,媳妇也可以劝谏。
  【原文】后魏乐部郎胡长命妻张氏,事姑王氏甚谨。太安中,京师禁酒,张以姑老且患,私为酝之,为有司所纠。王氏诣曹,自首由己私酿。张氏曰:“姑老抱患,张主家事,姑不知酿。”主司不知所处。平原王陆丽以状奏,文成义而赦之。
  【译述】后魏乐部郎胡长命的妻子张氏,侍奉婆婆王氏非常恭谨。太安年间,京师规定不准卖酒。张氏因为婆婆上年纪了,而且有病,就悄悄在家里为婆婆酿酒,结果被官府抓获。婆婆王氏亲自到官府,说酒是她自己酿的,与媳妇没关系。可媳妇张氏却说:“我婆婆年老有病,是我主持家事,婆婆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断案的人竟不知该怎么处置。平原王陆丽将这件事写成奏章上奏,文成为她们婆媳之间的恩义之举所感动,就赦免了她们。
  【原文】唐郑义宗妻庐氏,略涉书史,事舅姑甚得妇道。尝夜有强盗数十人,持杖鼓噪,逾垣而入。家人悉奔窜,唯有姑独在堂。庐冒白刃,往至姑侧,为贼捶击,几至于死。贼去后,家人问,何独不惧?庐氏曰:“人所以异禽兽者,以其有仁义也。邻里有急,尚相赴救,况在于姑而可委弃?若万一危祸,岂宜独生!”其姑每云:“古人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今乃知庐新妇之心矣!”若庐氏者,可谓能知义矣。
  【译述】唐代郑义宗的妻子庐氏,略通书史,她侍奉公婆,很符合妇道。有一天黑夜,几十名强盗手持棍棒,喊叫着翻墙而入。家里人都逃走了,只有婆婆一人在厅堂。庐氏冒着强盗的刀剑,跑到婆婆身边,差点被贼寇打死。强盗退走,家人问庐氏为什么不怕?庐氏回答说:“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是因为人懂得仁义道德。邻居家如果有危急情况,尚且能相救,况且是自己的婆婆,怎么能丢下不管呢?如果她遭了什么祸患,我有何脸面活下去呢?”她的婆婆常称赞说:“古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我现在知道媳妇庐氏对我的孝心了!”像庐氏这样的媳妇,可以称得上是知道礼义了。
  【原文】《诗》:“何彼秾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
  【译述】《毛诗》说:“《何彼秾矣》这首诗,是赞美周王的女儿王姬的品德的。她虽然是王姬,却下嫁给诸侯。她的车子和衣服都不以尊贵来压她的夫家,而是比王后低一个等级。她是周王的女儿,仍严守妇道,成全恭敬和顺的美德。
  【原文】舜妻,尧之二女。行妇道于虞氏。
  【译述】舜的妻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她们侍奉舜的家人,严格遵守妇道。
  【原文】唐岐阳公主,宪宗之嫡女,穆宗之母妹,母懿安郭皇后,尚父子仪之孙也。适工部尚书杜悰,逮事舅姑。杜氏大族,其他宜为妇礼者,不翅数千人。主卑委怡烦,奉上抚下,终日惕惕,屏息拜起,一同家人礼度。二十余年,人未尝以丝发间指为贵骄。承奉大族,时岁献馈,吉凶赙助,必经亲手。姑凉国太夫人寝疾,比丧及葬,主奉养,蚤夜不解带,亲自尝药,粥饭不经心手,一不以进。既而哭泣哀号,感动它人。彼天子之女,犹不敢失妇道,奈何臣民之女,乃敢恃其贵富以骄其舅姑?为妇若此,为夫者宜弃之,为有司者治其罪可也。
  【译述】唐代岐阳公主是唐宪宗的嫡女,唐穆宗的同母妹妹。她的母亲懿安郭皇后,是郭子仪的孙女。岐阳公主嫁给工部尚书杜悰,开始侍奉公婆。杜家是个大家族,除了公婆,媳妇应该对其行妇礼的人还有几千人。公主谦卑怡顺,侍奉公婆,爱抚后代,整天忙忙碌碌,行施各种礼仪,一律与家里其他成员一样。她在杜家二十多年,人们没有指责过她一丝一毫的骄贵。她侍奉大家族,无论祭祀,还是操办红白喜事,都要亲自动手。婆婆凉国夫人从卧病在床到死,公主亲自侍奉,昼夜衣不解带,亲自为婆婆端汤送药。等到婆婆死后,她哭泣哀号,感动他人。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尚且不敢不守为妇之道,而平民的女儿,怎么敢凭借富贵而怠慢公婆呢?为人媳妇如果这样不懂礼,丈夫应该将她抛弃,让有关部门治她的罪。
  妾之地位与奴婢同
  【原文】《内则》:“虽婢妾,衣服饮食必后长者。”
  【译述】《内则》说:“即便是奴婢和妾,也要遵守礼法,饮食起居都要先礼让长辈和年纪大的人,自己排在后面。”
  【原文】妾事女君,犹臣事君也。尊卑殊绝,礼节宜明。是以“绿衣黄裳”,诗人所刺;慎夫人与窦后同席,袁盎引而却之;董宏请尊丁傅,师丹劾奏其罪。皆所以防微杜渐,抑祸乱之原也。或者主母屈己以下之,犹当贬抑退避,谨守其分,况敢挟其主父与子之势,陵慢其女君乎?
  【译述】妾侍奉嫡妻,和臣下侍奉君主是一个道理。她们的尊贵和卑下不同,礼节也要区别分明。所以“黄衣绿裳”是诗人所讽刺的;慎夫人与窦后同席而坐,袁盎就回避;董宏请尊丁傅,师丹就向皇上弹劾他的罪。这都是为了防微杜渐,不让祸乱在微小的地方开始萌生。即便有的嫡妻主母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也应当谦虚退让,谨守自己的本分。更怎么能依仗主父和儿子的势力,欺凌和慢待正室呢?
  【原文】卫宗二顺者,卫宗室灵王之夫人及其傅妾也。秦灭卫君,乃封灵王世家,使奉其祀。灵王死,夫人无子而守寡,傅妾有子代后。傅妾事夫人,八年不衰,供养愈谨。夫人谓傅妾曰:“孺子养我甚谨,子奉祀而妾事我,我不愿也。且吾闻,主君之母不妾事人,今我无子,于礼斥绌之人也,而得留以尽节,是我幸也。今又烦孺子不改故节,我甚内惭!
  吾愿出居外,以时相见,我甚便之。”傅妾泣而对曰:“夫人欲使灵氏受三不祥耶?公不幸早终,是一不祥也;夫人无子而婢妾有子,是二不祥也;夫人欲居外,使婢妾居内,是三不祥也。妾闻忠臣事君,无时懈倦;孝子养亲,患无日也。妾岂敢以少贵之故,变妾之节哉?供养,固妾之职也,夫人又何勤乎?”夫人曰:“无子之人,而辱主君之母,虽子歇尔,众人谓我不知礼也。吾终愿居外而已。”傅妾退而谓其子曰:“吾闻君子处顺,奉上下之仪,修先古之礼,此顺道也。今夫人难我,将欲居外,使我处内,逆也。处逆而生,岂若守顺而死哉?”遂欲自杀。其子泣而守之,不听。夫人闻之,惧,遂许傅妾留,终年供养不衰。
  【译述】卫宗二顺是卫国宗室灵王的夫人和他的傅妾。秦国灭掉卫国国君后,封卫国宗室的灵王,让他继承卫君宗族的香火。灵王去世后,他的夫人守寡又没有儿子,但他的傅妾有儿子,为灵王传宗接代。傅妾侍奉夫人整整八年毫不懈怠,而且供养更加谨慎。夫人对傅妾说:“你赡养我非常恭谨,你为灵王延续了香火,还要以妾的身份来侍奉我,我不愿意这样。现在你的儿子是咱家的主君,我听说主君的母亲不能以妾的身份去侍奉人,我没有给灵王留下子嗣,按照礼法是应当被冷落废黜的人,然而还能够留在卫家,已经是我的幸运了。现在又得让你遵守过去的礼节,我的心里很感惭愧!我愿意到外边去另外居住,我们时间长了互相见个面,我觉得这样对我很便当。”傅妾听后哭着说:“夫人你莫非想让灵王家贪上三件不好的事情吗?灵王不幸早死,这是第一件不好的事;夫人没有子嗣而奴婢傅妾却有儿子,这是第二件不好的事;夫人想住在外边,反让奴婢傅妾住在家里,这是第三件不好的事。我听说忠臣侍奉君主没有懈怠和厌倦的时候;孝顺的子女供养父母亲,生怕父母亲早离开人世。我又怎么敢因为身份稍微有点变化就改变节操呢?供养夫人本来就是我的职责,夫人又哪里用得着多心呢?”夫人说:“我是个没有子嗣的人,而有辱主君的母亲,虽然你一片好意,愿意这样侍奉我,但世人还以为我不懂得礼呢。我还是决定要到外边去居住。”傅妾出来对他的儿子说:“我听说君子应当处顺,行为都要符合礼义,这就叫做顺。
  现在夫人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她要到外边去居住,让我住在家里,这是大逆不道。与其顶着大逆不道的罪名活着,还不如遵守礼法去死!”于是她想自杀。她的儿子哭泣着看守在她身边,并劝说她,可她不听。夫人听说后,很害怕,于是答应傅妾留下来。而傅妾还像以往那样,长年供养夫人,毫不懈怠。
  【原文】后唐庄宗不知礼,尊其所生为太后,而以嫡母为太妃。太妃不以愠,太后不敢自尊,二人相好,终始不衰,是亦近世所难。
  【译述】后唐的庄宗不懂得礼法,将他的生母尊为太后,而封嫡母为太妃。
  但是太妃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太后也不敢自尊自大。两个人自始自终和睦相处,这也是现在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乳母保母义重如山
  【原文】《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于室,他人无事不往。”
  【译述】《内则》说:“应当为嫡子在宫中另辟一室居住,挑选性情宽厚、仁慈贤惠、温顺贤良、谦恭礼敬、谨慎寡言的人来做嫡子的教师、慈母和保姆,他们和嫡子住在一起,负责嫡子的教育,照顾他的生活,其他人没有事情不能随意进出嫡子的房间。”
  【原文】鲁孝公义保臧氏。初,孝公父武公与其二子——长子括、中子戏——朝周宣王。宣王立戏为鲁太子。武公薨,戏立,是为懿公。孝公时号公子称,最少。义保与其子俱入宫养公子称。括之子曰伯御,与鲁人作乱,攻杀懿公而自立,求公子称于宫中,入杀之。义保闻伯御将杀称,衣其子以称之衣,卧于称之处,伯御杀之。义保遂抱称以出,遇称之舅鲁大夫于外。舅问:“称死乎?”义保曰:“不死,在此。”舅曰:“何以得免?”义保曰:“以吾子代之。”义保遂抱以逃。十一年,鲁大夫皆知称之在保,于是请周天子杀伯御,立称,为孝公。
  【译述】鲁孝公的义保臧氏。最初,孝公的父亲武公与他的两个儿子——长子括、中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立戏为鲁太子。武公死后,戏继位,这就是懿公。其时孝公号公子称,年龄最小。义保带着儿子进入宫中抚养公子称。括的儿子名叫伯御,与鲁人发动叛乱,杀死懿公而自立,又到宫中寻找公子称,想杀死他。义保听说伯御要杀公子称,就把称的衣服穿在自己儿子的身上,让儿子睡在公子称的床上,结果被伯御杀死。义保抱起称出宫,在宫外遇到称的舅舅鲁大夫,舅舅问:“称死了吗?”义保说:“没有死,在这里。”舅舅问:“称怎么免于一死的?”义保回答说:“用我的儿子代替了称。”于是义保抱着称逃了出去。十一年,鲁大夫都知道称在义保那里,就请求周天子杀掉伯御,立称为诸侯,是为孝公。
  【原文】秦攻魏,破之,杀魏王,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公子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识之,曰:“乳母固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傥知其处乎?而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我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矣!子匿之,尚谁为乎?”母曰:“吁!夫见利而反上者逆,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以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矣!”乳母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矢著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君闻之,贵其能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
  【译述】秦国攻破魏国,杀掉魏王,还杀掉了魏王的几个公子,但是有一个公子没有找到,于是秦国就在魏国传令:“找到公子的,赏赐千镒金子;有隐藏公子的,就要杀掉他的全族。”这个公子的乳母与公子一起逃亡。魏国的一个旧臣看到乳母,认出了她,就说:“乳母别来无恙?”乳母说:“唉呀,我不知公子怎么办。”旧臣说:“公子现在在哪里?我听说秦国下了令,谁找到公子,赏赐千镒金子;谁隐藏公子,就诛灭全家。乳母知道公子的住处吗?如果说出来,可以得到千镒金子;如果你知道不说出来,你的兄弟就活不成了!”乳母说:“吁!我不知道公子在哪儿。”老臣说:“我听说公子是和你一起逃走的。”乳母说:“我即便知道,也不说出来。”旧臣说:“现在魏国已经灭亡,魏王宗族也被消灭,你隐藏公子,为的是谁呢?”乳母说:“唉!见利就上的人大逆不道,怕死而弃义的人就是乱臣贼子。现在持逆作乱以图利,是我所不愿意的,况且为人抚养孩子,为的是让他生存下去,并非是为了杀死他,我怎么能因为求利、怕死而去抛弃正义、为非作乱呢?我不能为了自己活命就让公子被人捉去!”乳母就抱着公子逃到深山里面。旧臣将公子的行踪报告给秦军,秦军追上去,争着用箭射他们。乳母用身体为公子挡箭,射到身上的箭多达几十支,最后她与公子一起被射死。秦国国王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欣赏乳母能够竭忠尽义,就下令按照卿的规格埋葬了她,而且用太牢祭祀她,还封她的哥哥为五大夫,并赏赐百镒金子。
  【原文】唐初,王世充之臣独孤武都谋叛归唐,事觉诛死。子师仁始三岁,世充怜其幼,不杀,命禁掌之。其乳母王兰英求自髡钳,入保养师仁,世充许之。兰英鞠育备至。时丧乱凶饥,人多饿死,兰英乞丐捃拾,每有所得,辄归哺师仁,自惟啖土饮水而已。久之,诈为捃拾,窃抱师仁奔长安。高祖嘉其义,下诏曰:“师仁乳母王氏,慈惠有闻,抚育无倦,提携遗幼,背逆归朝,宜有褒隆,以锡其号,可封寿永郡君。”
  【译述】唐朝初年,王世充的大臣独孤武都密谋叛变王世充,归顺唐朝,事情败露而被杀。他的儿子师仁仅三岁,世充可怜他幼小,没有杀,命令放在宫中抚养。师仁的乳母王兰英自愿受髡钳,入宫抚养师仁,王世充答应了她。兰英抚养师仁,无微不至。这时由于战乱和饥荒,很多人饿死了,兰英到处乞讨,捡拾,只要得到一点吃的,就拿回去喂师仁,而她自己只是吃点土、喝点水而已。过了很长时间,她谎称捡拾谷子,悄悄地抱着师仁跑到长安。唐高祖嘉奖她的仁义,下诏说:“师仁的乳母王氏,以慈惠而闻名,抚育别人的遗孤,不知疲倦,而且背逆归朝,应该给以褒奖,以宣扬她的名声,可以封她为寿永郡君。”
  【原文】五代汉凤翔节度使侯益入朝,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叛于凤翔,有怨于益,尽杀其家属七十余人。益孙延广尚襁褓,乳母刘氏以己子易之,拖延广而逃,乞食于路,以达大梁,归于益家。呜呼!人无贵贱,顾其为善何如耳!观此乳保,忘身殉义,字人之孤,名流后世,虽古烈士,何以过哉!
  【译述】五代后汉凤翔节度使侯益入朝谒见皇上,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在凤翔反叛,他跟侯益有仇,就杀死侯益的家属七十多人。侯益的孙子延广还在襁褓之中,乳母刘氏用自己的儿子换了延广,抱着延广逃跑,沿路乞讨,终于到了大梁,回到侯益的家中。呜呼,人没有贵贱之分,关键是看他做没做好事。看这些乳母,舍身取义,替别人抚养孤儿,名传后世,即便是古代那此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也未必超过她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卷一治家卷二祖卷三父母/父/母卷四子上卷五子下
卷六女/孙/伯叔父/侄卷七兄/弟/姑姊妹/夫卷八妻上卷九妻下卷十舅甥/舅姑/妇妾/乳母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