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墨跡   》 頭頂光環的投資銀行(1)      曾子墨 Ceng Zimo

  離開北京以前,“投資銀行”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的世界裏出現過。其實,即便聽說過,估計我也弄不清楚它和商業銀行的差別,以為衹要冠上了“銀行”這兩個字,不過就是存錢和取錢的地方。
  直到在達特茅斯念書,我纔第一次對頭頂無限光環的投資銀行有了模糊的概念,因為高年級的同學總是一批一批前赴後繼,削尖腦袋費盡周折,希望能在那裏占據一席之地。
  後來,無意間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Barbarians at the Gate(野蠻人到了門口)》,講述的是80年代末期KKR以250億美元收購了RJR Nabisco,不僅創下當時華爾街收購規模的最高紀錄,還演繹了一場直到今天也算得上最經典的杠桿收購案例。電影中,銀行傢們服飾優雅,談吐非凡,乘坐着專機飛來飛去,舉手投足便能左右金融市場的漲跌起落。
  漸漸地,我也開始對投資銀行心生嚮往。
  大三那年,我决定結束自己每逢假期便溜回北京的懶散生活,而要利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讓自己的簡歷錦上添花、盡善盡美。
  然而10多年前,在投資銀行找工作難,找暑期工更難,找提供給本科生的暑期工則是難上加難。
  我始終相信,有的機會是從天而降的,有的機會則是需要親手創造的。
  於是,不論關係遠近,也不論職位高低和資歷深淺,我那些屈指可數的在華爾街工作的朋友,無一例外地都受到了我執著的“騷擾”。終於,我把幾傢主要投行的中國業務主管和人力資源主管姓甚名誰、電話地址都瞭解得清清楚楚。
  結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發出去的求職信絶大部分石沉大海,在他們語音信箱裏的留言,也都杳無音信。
  “做過暑期工的不過是鳳毛麟角,那麽多沒有暑期工作經驗的人畢業後不也一樣進了投資銀行?”我衹能像阿Q一樣安慰着自己。
  然而,奇跡真的就這麽發生了。
  兩個月以後,柳暗花明:我竟然接到來自美林的電話,請我到紐約去面試。
  關於面試的故事我聽說了許多,特別是初次面試,各種尷尬的場面時有出現。我的一個朋友,今天已經是某著名投資基金的董事總經理,當年面試時就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對白:
  招聘者問:“你為什麽對Corporate Finance(公司融資)感興趣?”
  朋友彬彬有禮地回答:“抱歉,我希望做的是Investment Banking(投資銀行)。”
  對方又問:“我是在問你,為什麽想做Corporate Finance?”
  朋友很奇怪,心想怎麽又問了一遍,於是更堅定地回答:“我不想做Corporate Finance,我想做Investment Banking。”
  “難道你不知道Corporate Finance就是Investment Banking嗎?”
  朋友頓時面紅耳赤,啞口無言,悔恨自己怎麽如此白癡。
  Corporate Finance和M&A(收購兼併)一樣,都是投行業務的一部分,很多時候,人們會用Corporate Finance來泛指Investment Banking。
  通俗點說,他們那段對話好比就是:
  “你為什麽對做公安感興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真話的魅力(1)真話的魅力(2)讓“老美”熱淚盈眶的作文(1)
讓“老美”熱淚盈眶的作文(2)“超一流”推薦信“不相信你能得到奬學金!”(1)“不相信你能得到奬學金!”(2)
萬裏之外的援助頭頂光環的投資銀行(1)頭頂光環的投資銀行(2)“藉”一身套裝去面試
把羞怯、謙遜拋到九霄雲外(1)把羞怯、謙遜拋到九霄雲外(2)軍訓經歷,徵服投行副總裁與“惡人”鬥法(1)
與“惡人”鬥法(2)“不惜代價,一定要雇傭!”(1)“不惜代價,一定要雇傭!”(2)渴望忙碌(1)
渴望忙碌(2)寫在臉上的:Enthusiastic(1)寫在臉上的:Enthusiastic(2)决心說No!(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