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第十回 老伯母強作周旋話 惡洋奴欺凌同族人      吳趼人 Wu Jianren

  原來外面扦子手查着了一船私貨,爭着來報。當下述農就出去察驗,耽擱了好半天。我等久了,恐怕天晚入城不便,就先走了。從此一連六七天沒有事。
  這一天,我正在寫好了幾封信,打算要到關上去,忽然門上的人,送進來一張條子,即接過來一看,卻是我伯父給我的,說已經回來了,叫我到公館裏去。我連忙袖了那幾封信,一徑到我伯父公館裏相見。我伯父先說道:“你來了幾時了?可巧我不在傢,這公館裏的人,卻又一個都不認得你,幸而聽見說你遇見了吳繼之,招呼着你。你住在那裏可便當麽?
  如果不很便當,不如搬到我公館裏罷。”我說道;“住在那裏很便當。繼之自己不用說了,就是他的老太太,他的夫人,也很好的,待侄兒就象自己人一般。”伯父道:“到底打攪人傢不便。繼之今年衹怕還不曾滿三十歲,他的夫人自然是年輕的,你常見麽?你雖然還是個小孩子,然而說小也不小了,這嫌疑上面,不能不避呢。我看你還是搬到我這裏罷。”我說道:“現在繼之得了大關差使,不常回傢,托侄兒在公館裏照應,一時似乎不便搬出來。”
  我這句話還沒有說完,伯父就笑道:“怎麽他把一個傢,托了個小孩子?”我接着道:“侄兒本來年輕,不懂得甚麽,不過代他看傢罷了,好在他三天五天總回來一次的。現在他書啓的事,還叫侄兒辦呢。”伯父好象吃驚的樣子道:“你怎麽就同他辦麽?你辦得來麽?”我說道:“這不過寫幾封信罷了,也沒有甚麽辦不來。”伯父道:“還有給上司的稟帖呢,夾單咧、雙紅咧,衹怕不容易罷。”我道:“這不過是駢四儷六裁剪的工夫,衹要字面工整富麗,那怕不接氣也不要緊的,這更容易了。”伯父道:“小孩子們有多大本事,就要這麽說嘴!你在傢可認真用功的讀過幾年書?”我道:“書是從七歲上學,一直讀的,不過就是去年耽擱下幾個月,今年也因為要出門,纔解學的。”伯父道;“那麽你不回去好好的讀書,將來巴個上進,卻出來混甚麽?”我道:“這也是各人的脾氣,侄兒從小就不望這一條路走,不知怎麽的,這一路的聰明也沒有。先生出了題目,要作‘八股’,侄兒先就頭大了。
  偶然學着對個策,做篇論,那還覺得活潑些。或者作個詞章,也可以陶寫陶寫自己的性情。”
  伯父正要說話,衹見一個丫頭出來說道:“太太請侄少爺進去見見。”伯父就領了我到上房裏去。我便拜見伯母。伯母道:“侄少爺前回到了,可巧你伯父出差去了。本來很應該請到這裏來住的,因為我們雖然是至親,卻從來沒有見過,這裏南京是有名的‘南京拐子’,希奇古怪的光棍撞騙,多得很呢,我又是個女流,知道是冒名來的不是,所以不敢招接。此刻聽說有個姓吳的朋友招呼你,這也很好。你此刻身子好麽?你出門的時刻,你母親好麽?自從你祖老太爺過身之後,你母親就跟着你老人傢運靈柩回家乡去,從此我們妯娌就沒有見過了。那時候,還沒有你呢。此刻算算,差不多有二十年了。你此刻打算多早晚回去呢?”我還沒有回答,伯父先說道:“此刻吳繼之請了他做書啓,一時衹怕不見得回去呢。”伯母道:“那很好了,我們也可以常見見,出門的人,見個同鄉也是好的,不要說自己人了。不知可有多少束脩?”我說道:“還沒有知道呢,雖然辦了個把月,因為——”這裏我本來要說,因為藉了繼之銀子寄回去,恐怕他先要將束脩扣還的話,忽然一想,這句話且不要提起的好,因改口道:“因為沒有甚用錢的去處,所以侄兒未曾支過。”伯父道:“你此刻有事麽?”我道:“到關上去有點事。”伯父道:“那麽你先去罷。明日早起再來,我有話給你說。”我聽說,就辭了出來,騎馬到關上去。
  走到關上時,誰知簽押房鎖了,我就到述農房裏去坐。問起述農,纔知道繼之回公館去了。我道:“繼翁嚮來出去是不鎖門的,何以今日忽然上了鎖呢?”述農道:“聽見說昨日丟了甚麽東西呢。問他是甚麽東西,他卻不肯說。”說着,取過一迭報紙來,檢出一張《滬報》給我看,原來前幾天我作的那三首《戍婦詞》,已經登上去了。我便問道:“這一定是閣下寄去的,何必呢!”述農笑道:“又何必不寄去呢!這等佳作,讓大傢看看也好。今天沒有事,我們擬個題目,再作兩首,好麽?”我道:“這會可沒有這個興致,而且也不敢在班門弄斧,還是閑談談罷。那天談那位總巡的小姐,還沒有說完,到底後來怎樣呢?”述農笑道:“你衹管歡喜聽這些故事,你好好的請我一請,我便多說些給你聽。”說着,用手在肚子上拍了一拍道:“我這裏面,故事多着呢。”我道;“幾時拿了薪水,自然要請請你。
  此刻請你先把那未完的捲來完了纔好,不然,我肚子裏怪悶的。”述農道:“呀!是呀。昨天就發過薪水了,你的還沒有拿麽?”說着,就叫底下人到帳房去取。去了一會,回來說道:“吳老爺拿進城去了。”述農又笑道:“今天吃你的不成功,衹好等下次的了。”我道:“明後天出城,一定請你,衹求你先把那件事說完了。”述農道:“我那天說到甚麽地方,也忘記了,你得要提我一提。”我道:“你說到甚麽那總巡的太太,叫人到嘉定去尋那個轎班呢,又說出了甚麽事了。”述農道;“哦!是了。尋到嘉定去,誰知那轎班卻做了和尚了。好容易纔說得他肯還俗,仍舊回到上海,養了幾個月的頭髮,那位太太也不由得總巡做主,硬把這位許小姐配了他。又拿他自傢的私蓄銀,托他給舅爺,同他女婿捐了個把總。
  還逼着那總巡,叫他同女婿謀差事。那總巡衹怕是一位懼內的,奉了閫令,不敢有違,就同他謀了個看城門的差事,此刻衹怕還當着這個差呢。看着是看城門的一件小事,那‘東洋照會’的出息也不少呢。這件事,我就此說完了,要我再添些出來,可添不得了。”
  我道:“說是說完了,衹是甚麽‘東洋照會’我可不懂,還要請教。”述農又笑道:“我不合隨口帶說了這麽一句話,又惹起你的麻煩。這‘東洋照會’是上海的一句土談。晚上關了城門之後,照例是有公事的人要出進,必須有了照會,或者有了對牌,纔可以開門;上海卻不是這樣,衹要有了一角小洋錢,就可以開得。卻又隔着兩扇門,不便彰明較著的大聲說是送錢來,所以嘴裏還是說照會;等看門的人走到門裏時,就把一角小洋錢,在門縫裏遞了進去,馬上就開了。因為上海通行的是日本小洋錢,所以就叫他作‘東洋照會’。”我聽了這纔明白。因又問道:“你說故事多得很,何不再講些聽聽呢?”述農道:“你又來了。這沒頭沒腦的,叫我從哪裏說起?這個除非是偶然提到了,纔想得着呀。”我說道:“你衹在上海城裏城外的事想去,或者官場上面,或者外國人上面,總有想得着的。”述農道:“一時之間,委實想不起來。以後我想起了,用紙筆記來,等你來了就說罷。”我道:“我總不信一件也想不起,不過你有意吝教罷了。”述農被我纏不過,衹得低下頭去想。一會道:“大海撈針似的,哪裏想得起來!”我道:“我想那轎班忽然做了把總,一定是有笑話的。”述農拍手道:“有的!可不是這個把總,另外一個把總。我就說了這個來搪塞罷。
  有一個把總,在吳淞甚麽營裏面,當一個甚麽小小的差事,一個月也不過幾兩銀子。一天,不知為了甚麽事,得罪了一個哨官。這哨官是個守備。這守備因為那把總得罪了他,他就在營官面前說了他一大套壞話,營官信了一面之詞,就把那把總的差事撤了。那把總沒了差事,流離浪蕩的沒處投奔。後來到了上海,恰好巡捕房招巡捕,他便去投充巡捕,果然選上了,每月也有十元八元的工食,倒也同在營裏差不多。有一天,冤傢路窄,這一位守備,不知為了甚麽事到上海來了,在馬路上大聲叫‘東洋車’。被他看見了,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明。正要想法子尋他的事,恰好他在那裏大聲叫車,便走上去,用手中的木棍,在他身上很很的打了兩下,大喝道:‘你知道租界的規矩麽?在這裏大呼小叫,你衹怕要吃外國官司呢!’守備回頭一看,見是仇人,也耐不住道:‘甚麽規矩不規矩!你也得要好好的關照,怎麽就動手打人?’巡捕道:‘你再說,請你到巡捕房去!’守備道:‘我又不曾犯法,就到巡捕房裏怕甚麽!’巡捕聽說,就上前一把辮子,拖了要去。那守備未免掙紮了幾下。那巡捕就趁勢把自己號衣撕破了一塊,一路上拖着他走。又把他的長衫,褫了下來,摔在路旁。到得巡捕房時,衹說他在當馬路小便,我去禁止,他就打起人來,把號衣也撕破了。那守備要開口分辯,被一個外國人過來,沒得沒腦的打了兩個巴掌。你想,外國人又不是包竜圖,況且又不懂中國話,自然中了他的‘膚受之朔’了。不由分說,就把這守備關起來。恰
  好第二天是禮拜,第三天接着又是中國皇帝的萬壽,會審公堂照例停審,可憐他白白的在巡捕房裏面關了幾天。好容易盼到那天要解公堂了,他滿望公堂上面,到底有個中國官,可以說得明白,就好一五一十的伸訴了。誰知上得公堂時,衹見那把總升了巡捕的上堂說了一遍。仍然說是被他撕破號衣。堂上的中國官,也不問一句話,便判了打一百板,押十四天。
  他還要伸說時,已經有兩個差人過來,不由分說,拉了下去,送到班房裏面。他心中還想道:“原來說打一百板,是不打的,這也罷了。”誰知到了下午三點鐘時候,說是坐晚堂了,兩個差人來,拖了就走,到得堂上,不由分說的,劈劈拍拍打了一百板,打得鮮血淋漓;就有一個巡捕上來,拖了下去,上了手銙,押送到巡捕房裏,足足的監禁了十四天;又帶到公堂,過了一堂,方纔放了。你說巡捕的氣焰,可怕不可怕呢!”我說道:“外國人不懂話,受了他那‘膚受之朔’,且不必說。那公堂上的問官,他是個中國人,也應該問個明白,何以也這樣一問也不問,就判斷了呢?”述農道:“這裏面有兩層道理:一層是上海租界的官司,除非認真的一件大事,方纔有兩面審問的;其餘打架細故,非但不問被告,並且連原告也不問,衹憑着包探、巡捕的話就算了。他的意思,還以為那包探、巡捕是辦公的人,一定公正的呢,哪裏知道就有這把總升巡捕的那一樁前情後節呢。第二層,這會審公堂的華官,雖然擔着個會審的名目,其實猶如木偶一般,見了外國人就害怕的了不得,生怕得罪了外國人,外國人告訴了上司,撤了差,磕碎了飯碗,所以平日問案,外國人說甚麽就是甚麽。這巡捕是外國人用的,他平日見了,也要帶三分懼怕,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
  我正要再往下追問時,繼之打發人送條子來,叫我進城,說有要事商量。我衹得別過述農,進城而去。
  正是:適聞海上稱奇事,又歷城中傀儡場。未知進城後有甚麽要事,且待下回再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楔子第二回 守常經不使疏逾戚 睹怪狀幾疑賊是官
第三回 走窮途忽遇良朋 談仁路初聞怪狀第四回 吳繼之正言規好友 苟觀察致敬送嘉賓
第五回 珠寶店巨金騙去 州縣官實價開來第六回 徹底尋根表明騙子 窮形極相畫出旗人
第七回 代謀差營兵受殊禮 吃倒帳錢儈大遭殃第八回 隔紙窗偷覷騙子形 接傢書暗落思親淚
第九回 詩翁畫客狼狽為姦 怨女癡男鴛鴦並命第十回 老伯母強作周旋話 惡洋奴欺凌同族人
第十一回 紗窗外潛身窺賊跡 房門前瞥眼睹奇形第十二回 查私貨關員被纍 行酒令席上生風
第十三回 擬禁煙痛陳快論 睹贓物暗尾佳人第十四回 宦海茫茫窮官自縊 烽煙渺渺兵艦先瀋
第十五回 論善士微言議賑捐 見招貼書生談會黨第十六回 觀演水雷書生論戰事 接來電信遊子忽心驚
第十七回 整歸裝遊子走長途 抵傢門慈親喜無恙第十八回 恣瘋狂家庭現怪狀 避險惡母子議離鄉
第十九回 具酒食博來滿座歡聲 變田産惹出一場惡氣第二十回 神出鬼沒母子動身 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第二十一回 作引綫官場通賭棍 嗔直言巡撫報黃堂第二十二回 論狂士撩起憂國心 接電信再驚遊子魄
第二十三回 老伯母遺言囑兼祧 師兄弟挑燈談換帖第二十四回 臧獲私逃釀出三條性命 翰林伸手裝成八面威風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