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学 》 人际关系的解析 》
第10节:第1章(3)
朱瑟琳·乔塞尔森 Josselson, R.
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对生理和心理的使用,在比喻意义上是可以互换的。我们在关系方面的语言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比喻来把握不同现象。通过聚焦于维度,我正在转换通常的观点,试图将已经变得模糊和难以渗透的观点清晰化一些。不可避免的是,以前看上去很犀利的一些观点(如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区分),将会融合成柔和的关注点 。
在克服人际空间方面,有8种主要的方式可以利用。这些方式包括,不管是实际上还是比喻意义上,超越距离的方式,穿越距离到达(或被到达)的方式以及彼此保持接触。在个体发展历史中,当每一维度出现的时候,每一个都是具体而基本的。随着发展的进行,建立联系的每种方式变得更加象征化,物理和空间的特征更弱,但在重要性上丝毫不减弱。关系的每一维度都有它自己的通道,它自身的源头和过程。理解每一维度的独特性使我们可以理解在成人生命中产生关系特征的思想的汇合 。
抱持(holeling)是第一个人际间体验,代表安全和一种基本的信任,相信基本的东西将会被提供。在抱持中,我们体验自己被另外一个人所容纳;强有力的臂膀使我们不会摔落。在一生中,在发展更为成熟的习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感到被抱持。但为了成长,我们也持续需要感到被容纳、被限制和搭建根基 。
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稍后期,婴儿学会了将母亲从周围其他人当中区分出来,并与这个特定的他人建立可能的依恋关系。这种天生的依恋他人的倾向构建了贯穿一生的一些最基本的过程,包括令人痛苦的对丧失的易感性,这是人类核心的一部分。当我们依恋的时候,看上去我们正依恋着某个人,彼此拥抱、彼此靠近。在整个人生中,我们持续建立依恋关系(如果我们幸运的话),而这些通常是我们存在的核心 。
从生命的最开始,基本的生物需求就开始寻求满足。在婴儿期,对于吮吸的需求(利比多的最早形式)形成了人际间体验的第三种构型。这里,在激情体验的领域,他人是驱力满足的客体。在生命历程中,这种寻求快乐的导向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强度来组织体验。通过驱力与他人接触是激情相关的模式:通过性的结合或性的象征性表达来克服分离。接触的幸福感和在无限的喜悦中结合的可能性是超越距离的有力方式 。
在坦诚相见(eye-to-eye)的关系中,我们通过眼神接触的交流来克服距离,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到自己,彼此给对方一个位置。在坦诚相见的确认中,我们通过存在于他人之中或为他人而存在来建立联系。一旦我们能够明白他人非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将他人作为一面镜子来了解自己。婴儿在母亲眼中最先看到的景象构成了婴儿自体感的核心。这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过程的开始,此后这个过程将进行得更为精细和复杂 。
在这个他人的世界中存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注意到一些人比我们自己更高大、更强壮并且更有能力做事情。当我们将他人理想化并认同他们的时候,我们就试图趋近他们,试图攀爬过分离我们的距离;作为延展我们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试图到达他们所在的地方。理想化和认同是与强大他人建立联系的方式,并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或者去控制他们) 。
当个体走过童年期,并且自体逐步成熟并更多地注意到他人的时候,儿童最终发现将自己与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并能够体验到友谊,而友谊是共同性的一种形式。在共同性中,我们与一个人并肩站在一起,和谐地移动,产生出作为两人产物的一条纽带,在两人之间的空间中一个自然发生的我们 。
当我们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就像智力拼图中的一块板子一样“契合进去”: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感到很舒适。通常是直到青春期的时候,这种希望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愿望才会变得极为重要。但是,年少一些的儿童也重视自己对某一团体而非另一团体的归属感,他们自身与他人的区分同时体验到这种团结性。这种体验是一种属于、归属,是一种与他人嵌入在一起的感觉 。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节:作译者简介(1) | 第2节:作译者简介(2) | 第3节:作译者简介(3) | 第4节:作译者简介(4) | | 第5节:作译者简介(5) | 第6节:作译者简介(6) | 第7节:作译者简介(7) | 第8节:第1章(1) | | 第9节:第1章(2) | 第10节:第1章(3) | 第11节:第1章(4) | 第12节:第2章(1) | | 第13节:第2章(2) | 第14节:第2章(3) | 第15节:第2章(4) | 第16节:第2章(5) | | 第17节:第2章(6) | 第18节:第2章(7) | 第19节:第2章(8) | 第20节:第3章(1) | | 第21节:第3章(2) | 第22节:第3章(3) | 第23节:第3章(4) | 第24节:第3章(5) | |
| 第 I [II]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