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
葛忠雨 Ge Zhongyu
正陽門,原名麗正門,俗稱前門。從整體結構上看,它包括正陽門箭樓和正陽門城樓,原先的時候是由甕城墻連為一體的,後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模宏大;甕城的氣勢雄渾,是老北京城垣建築的傑出之作。歷經歲月的滄桑變遷,到今天僅有城樓和箭樓存在,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城門。
作為明清時代內城的正門,正陽門是最早修建完工的城門,也是京師九門中規模最高、最為壯麗的城門。明朝正統元年至四年(1436—1439年)改建並加修甕城箭樓,是當年全城最高的建築。古人以南為陽,以南為正,遂更名為“正陽門”,衹供皇帝出入,因此又稱“國門”,俗稱“前門”。
據資料顯示,正陽門箭樓占地3047平方米,城臺高12米,門洞為五伏五券拱券式,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箭樓上下共四層,而且在東、南、西三面開箭窗94個,供對外射箭用。箭樓四闊七間,寬62米,北出抱廈五間,寬42米,樓高24米,門兩重,後面為對開鐵葉大門,前面的則為吊落式閘門,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千斤閘。
明朝初年開始建造的正陽門箭樓的千斤閘,從表面上看來,閘門的外層是鐵皮包成的,上面布滿了加固的鐵釘,裏面是實木,據相關人士的測量,閘門寬6米,高6.5米,厚度則為9釐米,重量為1990千克,是北京乃至全國古代歷史名城中最大的千斤閘。從工作機製上看,開閘時,閘門升至門洞以上城臺內閘槽中;關閘時,閘門從閘槽中平穩落下,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
經過近來相關專傢的研究,人們發現,正陽門箭樓千斤閘開關閘的結構設計與運作原理非常合理,也非常科學。走近箭樓,我們就會發現,門樓一層有一對顯而易見的千斤閘主結構——絞盤柱,而且在每根絞盤柱自一層地面嚮上1米處的地方,都有兩個絞杠的插孔,是“十”字絞杠的軸心。閘槽頂部位於兩個絞盤正南2.8米處,閘槽長6.2米。兩個絞盤正南方通嚮閘槽之間各有一塊的“支撐石”,“支撐石”南北長0.9米,東西寬0.6米,高0.66米。
當然,這並不是千斤閘機關的所有部件,它還包括其他的輔助部件,這當中包括兩根保險梁和保險繩。保險梁就位於兩根絞盤柱的內側,南北長3.05米,東西間距也有2.6米,每根保險梁的直徑則是19釐米,南北方向跨在閘槽上方1米的位置上。就這樣,整個千斤閘運作起來,顯得非常的科學,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傑出代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
|
|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 | 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 | 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 | 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 古城的“雙竜”佈局 |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 | 北海九竜壁的傳說 | 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 | 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 | 前門大柵欄之謎 |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 | 社稷壇的五色土 | 景山坐像之謎 | 北京城的“後門” | 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 | 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 揭秘皇城三大殿 | 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 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 | 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 | 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