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易經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周易”釋名(3)      何新 He Xin

  模擬陰陽天地之情,建立演法,其法有三,即所謂“三易之法”,亦即三演之法也。演者,演卦。三易之法即三種演卦之法:一曰連山(歷山、黎山、驪山);一曰歸藏,即龜宮、九宮;三曰周易、周演,即籌演、策易、策筮也。此詞現代仍用,“策筮”音轉為“測算”也。
  以籌設卦,其本質乃數字占卜。所以最早之易卦,乃為數字之卦(張政烺說)。
  歷山乃神農之號,即神農之演法,歸藏即九宮之演法。周易即設籌、策、筮而演算。或曰周易即周(交)旋之演法。所謂交演,疊卦之法也。
  但“易”之布卦還有另一傳統,即以天文四時之運動而序卦象之演變,以測人事之吉兇。
  《春秋緯說題辭》:“《易》者,氣之節,含五精,宣津歷。上經象天,下經計歷。”京房傳《易》古法則謂:“以卦象值日。餘考之易數而得其說。蓋以坎、震、離、兌四卦,卦別六爻,爻生一氣,主二十四聲氣。其餘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在一日。餘五日四分月之一,以通閏餘。”(桂馥《札樸》)
  《易經》之策數與天文歷法數有關。《係辭》:“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張衡《靈憲》:“中外之宮,(星)常明者百有二十上,可名者三百二十。微星之數蓋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星數與爻策之數相同。
  故易術即“大衍之術”,本身正是一部以天文運動為模型,以卦畫為陰陽二氣之符號,推變演算,用以歷計推占時日及事件的預測之術。《易經》則是記錄其占彖與卜辭的上古經典。
  因“易”之基本內容是“演”,即演數及演筮為卦,所以此書古人稱其為“易經”,亦即“演經”——推變演算之古經。
  易的演算有兩個目的:一是以計算結果求數,以數配成卦。二是以計算的方法推算時辰和所值神位。所得卦象,結合爻辭,而預占行事之成敗吉兇。所以在《易》的演算中包含兩個傳統。這就是數占和天文占(占星術)。這兩種傳統本是獨立的,似在商周之際而匯合。
  二術在漢以後,由於天文學的進步和專門化而再度分離。式占(星占)逐步衰微,而數占則一直保存下來。東漢魏晉以下盛行的是數占(如管輅),星占在唐宋後重新引起學者們的興趣。邵雍、陳摶發現“河圖”所復興的,實際是天文占。故《易》學並非原始巫術性占筮,而是一種具有較高思辨形態的數理和天文神秘測算體係。它的形成依托於一個極長的傳統,記錄了早期華夏文明演化的歷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序一序二第四版序解讀《易經》的方法(1)
解讀《易經》的方法(2)解讀《易經》的方法(3)解讀《易經》的方法(4)“周易”釋名(1)
“周易”釋名(2)“周易”釋名(3)“周易”釋名(4)“周易”釋名(5)
“周易”釋名(6)《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1)《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2)《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3)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4)《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5)《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6)《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7)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8)《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9)《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10)論陰陽(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