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味至濃時即家乡 》
第10節:瓦塊魚 溜黃菜(1)
梁實秋 Liang Shiqiu
趙太侔先生在厚德福座中一時興起,點了鐵鍋蛋,從懷中掏出一元錢,令夥計出去買幹奶酪(cheese),囑咐切成碎丁羼在蛋裏,要美國奶酪,不要瑞士的,因為美國的比較味淡,容易被大傢接受。做出來果然氣味噴香,不同凡響,從此懸為定例,每吃鐵鍋蛋必加奶酪。
現在我們有新式的電爐烤箱,不一定用鐵鍋,禁燒烤的玻璃盆(casserole)照樣可以做這道菜,不過少了鐵鍋那種原始粗獷的風味。
瓦塊魚
嚴辰《憶京都詞》有一首是這樣的:
憶京都·陸居羅水族
鯉魚碩大鯽魚多,
當客擊鮮隨所欲。
此間俗手味烹鮮,
令人空自羨臨淵。
嚴辰是浙江人,在魚米之鄉居然也懷念北人的烹鮮。故都雖然嘗不到黃河鯉,但是北平的河南館子做魚還是有獨到之處。厚德福的瓦塊魚便是一絶。一塊塊炸黃了的魚,微微彎捲作瓦片形,故以為名。上面澆着一層稠粘而透明的糖醋汁,微灑薑末,看那形色就令人饞涎欲滴。
“我曾請教過厚德福的陳掌櫃,他說得輕鬆,好像做瓦塊魚沒什麽訣竅。其實不易。首先選材要精,活的鯉魚、鰱魚都可以用,取其肉厚。但是衹能用其中段最精的一部分。刀法也有考究,魚片厚薄適度,去皮,而且盡可能避免把魚刺切得過分碎斷。裹蛋白芡粉,不可裹面糊。溫油,炸黃。做糖醋汁,用上好藕粉,比芡粉好看,顯着透明,要用冰糖,乘熱加上一勺熱油,取其光亮,澆在炸好的魚片上,最後灑上薑末,就可以上桌了。
一盤瓦塊魚差不多快吃完,夥計就會過來,指着盤中的剩汁說:“給您焙一點面吧?”顧客點點頭,他就把盤子端下去,不大的工夫,一盤像是焦炒面似的東西端上來了。酥、脆,微帶甜酸,味道十分別緻。可是不要誤會。那不是麵條,麵條沒有那樣細,也沒有那樣酥脆。那是番薯(即馬鈴薯)擦絲,然後下油鍋炒成的。若不經意,還會以為真是麵條呢。
因為瓦塊魚受到普遍歡迎,各地仿製者衆,但是很少能達到水準。大凡烹飪之術,各地不盡相同,即以一地而論,某一餐館專擅某一菜數,亦不容他傢效顰。瓦塊魚是河南館的拿手,而以厚德福為最著;醋熘魚(即五柳魚)是南宋宋五嫂五柳居的名菜,流風遺韻一直保存在杭州西湖。《光緒順天府志》:“五柳魚,浙江西湖五柳居煮魚最美,故傳名也。今京師食館仿為之,亦名五柳魚。”北人仿五柳魚,猶南人仿瓦塊魚也,不能神似。北人做五柳魚,肉絲、筍絲、鼕菇絲堆在魚身上,魚肉硬,全無五柳風味。樊樊山有一首詩“攘蘅招飲廣和居即席有作”:
閑裏堂堂白日過,與君對酒復高歌。
都京禦氣橫江盡,金鐵秋聲出塞多。
未信魚羹輸宋嫂,漫將肉餅問曹婆。
百年掌故城南市,莫學桓伊喚奈何。
所謂“未信魚羹輸宋嫂”,是想象之詞。百年老店,摹仿宋五嫂的手藝,恐怕也是不過爾爾。
溜黃菜
黃菜指雞蛋。北平人常避免說蛋字,因為它不雅,我也不知為什麽不雅。“木樨”“芙蓉”“雞子兒”都是代用詞。更進一步“雞”字也忌諱,往往稱為“牲口”。
溜黃菜不是炒雞蛋。北方館子常用為一道外敬的菜。就如同“三不粘”“炸元宵”之類,作為是奉贈性質。天津館子最愛外敬,往往客人點四五道菜,館子就外敬三四道,這樣離譜的外敬,雖說不是什麽貴重的菜色,也使顧客覺得不安。
溜黃菜是用豬油做的,要把雞蛋黃製成糊狀,故曰“溜”。蛋黃糊裏加荸薺丁,表面灑一些清醬肉或火腿屑,用調羹舀來吃,色香味俱佳。傢裏有時宴客,如果做什麽芙蓉幹貝之類,專用蛋白,蛋黃留着無用,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做一盆溜黃菜了。館子裏之所以常外敬溜黃菜,可能也是剩餘的蛋黃無處打發,落得外敬做人情了。
我在傢裏試做好幾次溜黃菜都失敗了,炒出來是一塊塊的,不成糊狀。後來請教一位親戚,承她指點,方得訣竅。原來蛋黃打過加水,還要再加芡粉(多加則稠少加則稀),入旺油鍋中翻攪之即成。凡事皆有一定的程序材料,不是暗中摸索所能輕易成功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西施舌 火腿 | 第2節:醋熘魚 烤羊肉 | 第3節:燒鴨 | 第4節:獅子頭 | 第5節:熗青蛤 | 第6節:生炒鱔魚絲 | 第7節:醬菜 水晶蝦餅 | 第8節:湯包 核桃酪 | 第9節:鐵鍋蛋 | 第10節:瓦塊魚 溜黃菜(1) | 第11節:瓦塊魚 溜黃菜(2) | 第12節:鍋燒雞 | 第13節:核桃腰 豆汁兒 | 第14節:芙蓉雞片 烏魚錢 | 第15節:蟹 | 第16節:炸丸子 | 第17節:佛跳墻 | 第18節:慄子 海參 | 第19節:滿漢細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