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流动的光影声色:罗展凤映画音乐随笔   》 第10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9)      Luo Zhanfeng

  刘小枫对伊利莎伯的故事,做了深入的归纳:"她的生活沉重不堪,童年生死经历带来的恩与欠压在心头四十年,像一道若明若暗的光晕,窒息了她的生命感觉。她觉得,生活在欠负与恩情之中是一种伦理上的不平等。伊利莎伯心灵的受伤不仅因为被拋弃,也因为自己被人救护。他人的恩典是一种债务,伊利莎伯感到欠债的重负……"
  电影中,伊利莎伯向苏菲亚说,这世上,有两种人,施舍者与被施予者,她一旦想起那个被放弃与被施救的晚上,只存耻辱。
  都是战事的受害者,一次大的战争,不知令多少人背负累累伤痕,痛苦存活。知识分子如苏菲亚,在大学教授伦理学,为学生开发思维,教学生用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摆脱罪恶,内心却一直为四十年前的往事困惑;裁缝先生最终在其小店继续缝衣的工作,他不愿谈及过去,不想现在,不论将来,生命只在缝合衣裳中慢慢流逝。小提琴的乐声无奈而惆怅,一把提琴,已足以展示同代人(经历战事一代)的生命历练。
  历史(属于个人或时代的)从来是不能摆脱的心债,终究,意难平。
  包容的爱(《十诫》之九)
  "爱不是每周床上五分钟的呻吟,爱是植根人心,不是在两腿之间。"一对夫妇将面临婚姻中一次重大的试炼,二人在床上紧紧拥抱,妻子给丈夫说了以上的话。她说,她要一生一世跟他在一起。那是"第九诫"里一段精警的对
  罗曼(Roman,Piotr Machalica饰)是被医生定义为性无能的丈夫,安卡(Hanka,Ewa Blaszczyk饰)是被世俗定义为偷汉的妻子,他们的婚姻,从此在软弱、挣扎的裂缝中熬过来,他们都爱对方,可都各有难处。罗曼口里叫安卡结交其他男人,可心里充满嫉妒,经常猜疑;安卡尽管深爱罗曼,却压抑不住对性的渴求,跟大学男生开始了一段不伦之恋。
  "第九诫"里,基耶斯洛夫斯基大抵要问:世上是否有两情相悦的纯粹情爱?爱的包容可以延伸多远?爱是永远的纯粹简单,还是总有遗失缺憾?故事里,安卡对罗曼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的,而不是没有的。"现实世界,可真能如此实践?假使"灵"与"欲"能做二元分割考虑,何以情人之间的信任,却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故事里,基氏借用罗曼主诊的女病人所钟爱的乐章来扣紧电影中的叙事,那是荷兰古典音乐家梵·德·布登梅尔(Van Den Budenmayer,普理斯纳的另一个名字)的作品《不要贪恋别人妻子》。这个女病人,在电影中戏份不多,只见她喜爱歌唱,母亲寄望她唱出名利事业,可她却长期受到疾病缠身,天生一副甜美而音域广阔的歌喉,却是有志难伸(可模拟罗曼的功能性性无能)。罗曼依照女孩介绍,买了一盒梵·德·布登梅尔的盒带回家聆听,第一次,当他怀疑妻子对他有所隐瞒时,正是在聆听音乐之际。
  于是,一段音乐,既拉近了夫妇间的距离(安卡听到此曲,随即对音乐表现了欣赏,那是恋人间一种艺术的分享),却又拉远了彼此的信任。那是基氏常采用的"铜板两面"定理:快乐于人,往往也是痛苦的根源;快乐的人一边在光明中展览愉悦,痛苦的人却在另一边舔着伤口;危与机,都说不清。此曲以人声诵唱或以纯音乐在电影中插放,每每在罗曼揣测或猜疑妻子时出现,人声歌曲以荷兰文诵唱,歌词不明,可歌曲却是温婉细致,像懂得抚慰心灵,像爱,叫人宁静下来。普理斯纳有意利用音乐以高角度去评价这对恋人的关系,好配合基氏在电影中的主旨:这里,基氏决心把一段失陷的情感重新建立--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罗曼与安卡,在一连串不快后破镜重圆,收拾支离破碎的情感,重新体味爱的真谛。
  诚实与猜疑(《十诫》之十)
  那是《十诫》的末章,也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幽默的一笔,可普理斯纳的音乐在当中从缺,换的是在基氏电影中少有出现的摇滚乐,吵耳张扬。一切都回归到电影中两兄弟(亚瑟与杰西)的精彩演出,这里不赘。大抵也给读者诸君一个空间,好好欣赏这个片集。
  2
  1996年3月13日,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病逝,享年五十五岁。在他的传记中,记录了一段有关《十诫》的往事:一天,在柏林的大街上,一位五十岁的太太认出了他,拉着他的手就哭起来,原来,她跟女儿尽管住在一起,却形同陌路,已有五六年之久,后来,母女一同看了《十诫》的电视剧,看罢,女儿突然吻了母亲一下。这个故事,基耶斯洛夫斯基说:"只为这个吻,为这个女人,拍那部电影就值得了。"不为名利,而这反而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珍而重之的:
  我不拍隐喻。隐喻是给人读的。它是好东西。我总是想搅动人们的心情,让他们想去做某件事,无论是把他们拉进故事中,或是给予他们分析这个故事的灵感。重要的是,我能够迫使他们去做某件事,或是以特别的方式感动他们。这就是我一切作为的目的:让人们去经验某些事物,无论是用理智或感情去经验,都无所谓。你拍电影是为了给人们一些东西,将他们带往另一个地方,无论那个世界是属于直觉或知性的世界,都是好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这种拍电影的信念,也正是我敬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个原因,这篇文章,以一支秃笔,用以纪念这位我最钟爱、最怀念的导演,在他逝世的十周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声画联姻 文/周黎明第2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1)
第3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2)第4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3)
第5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4)第6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5)
第7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6)第8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7)
第9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8)第10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9)
第1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第1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2)
第13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3)第14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4)
第15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5)第16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6)
第17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7)第18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8)
第19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9)第20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0)
第2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1)第2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2)
第23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1)第24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2)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