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歷代興衰演義 》
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呂撫 Lv Fu
詩曰:
圖利貪名滿世間,不知破衲道人閑。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回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覓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卻說自洪荒以來,已有男仙東王公,姓木,名倪,字君明;女仙西王母,姓楊,名回,字婉妗。男子得道者,名隸東王公;女子得道者,名隸西王母。周時,仙已八萬餘人。夫仙傢之所寶三,曰精、神、氣。其入門之訣三,曰煉精,養神,運氣。
運氣之法,叩齒按摩,以鼻吸東南方生氣,周身運轉,人亦多能為之,但恐或助或忘,為之久而有作輟耳。若煉精,人多惑於釋氏之戒,疑而不信,以為真仙,宜從苦修得。不知生子繼嗣,豈從苦中得乎?且物彩人精尚能神通,況於人乎?夫男女媾精,大易垂焉,采補不過拾女子之餘精以自益。又婦女身中,恆結有金丹,譬如草上露時,急吸取之,則壽而仙。而法並無損於女,若有損者,即屬旁門外道,天誅之所必及者也。至於養神,力修天仙正路,無上至真之道,最上一乘之法。不特道傢用此而飛升,即佛傢亦由此而得度。蓋佛氏之教多端,縱苦行勤修,俱屬皮毛影響,其有得道者,修法與仙傢同。佛傢明心見性,即仙傢養神法。又鬼得汞而成仙,太陰煉形術,大抵少婦為多。三教俱本於易,道教則兼先後天。其言幻,言屍解飛升,以煉精、養神、運氣為丹頭,難學而易成,成則為仙。
釋教本乎先天。其言寂,言前生來世,以明心見性為覺悟,易學而難成,成則為佛,為菩薩。儒教本乎後天。其言庸,言倫常、修、齊、治、平,極其至,為聖,為賢。所以經世有大忠、大孝、大貞,及有功德於民者,則為神。儒教前回已經表過,佛教回末便見。今先將道教序明。
孔子云:“竊比於我老彭。”彭祖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仲子。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不育十一年,開左右脅而出六人,其三日老彭。封於大彭之墟,即彭城也。至殷之末,年七百餘歲而有少容,好恬靜,惟以養神治生為事。善於補導之術,禦女多多益辦。周穆王聞之以為大夫,稱疾不與政事,王使采女乘輜耕,往問以道。彭祖與采女交,悉授以諸般秘法。采女歸,轉以教王,王試為之,有驗。彭祖知之,乃去,不知所往。彭祖以善禦女緻壽,嘗喪四十九妻,生五十四子,而婢妾不與焉。所著有《房中秘術》一百八十六捲。彭祖尚未仙去,天又續生老子。孔子嘗問禮於老聃,又曰:“吾見老子,其猶竜乎?”
老子者,即太上老君也。於商陽甲時分神化氣,始寄胎於元妙王女理氏腹中。理氏食李而孕,八十一年。暨武丁庚辰二十四祀二月十五日卯時,降生於楚之苦縣瀨鄉麯仁裏,從母左腋而生於李樹下,指樹曰:“此吾姓也。”生時白首,面黃白色,額有參牛達理,日月角懸,長耳短目,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美須廣顙,疏齒方口,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周文王為西伯,召為守藏吏。武王時為柱下史。成王時,遊西極大秦、竺幹等國,號古先生,化導其國,後流為佛。康王時還歸於周,復為柱下史。昭王時,復欲開化西域。駕青牛車,過函𠔌關,關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與尹喜同度流沙。穆王時復還中國。敬王十七年,孔子問禮於老聃。烈王時過秦,秦獻公問以歷數。秦時降峽河之濱,授道安期生。漢文帝時降,文帝遣使問之。老子曰:“道德尊貴,非可遙問。”帝即命駕詣之。
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足使富貴貧賤人。”老子乃拊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如雲之升,去地百餘丈。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類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之富貴貧賤乎?”帝下輦,稽首禮謝。授帝以道、德二經。漢桓帝時降天台,授葛孝先上清、靈寶、大洞諸經。唐高祖時降羊角山,語吉善行,唐公受命符。玄宗天寶初,降丹鳳門,帝親享於興慶宮。宋政和二年,降華陽洞天,授梁先生加句天童護命經。蓋無世不出,先塵劫而行化,後無極而常存,隱顯莫測,變化無窮,普度天人,不可具述。
老子於漢順帝時,傳道於張道陵。張道陵字輔漢,子房八世孫,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朱頂緑睛,隆準方頤,目有三角,伏犀貫頂,玉枕峰起,垂手過膝,美髭髯,竜蹲虎步,豐下銳上,望之儼然。漢光武建武十年,生於天目山。初,母氏夢大人自北斗魁星中降至地,長丈餘,衣綉衣,以蘅薇香授之。既覺,衣服居室皆有異香,經月不散,感而有孕。及生日,黃雲籠室,紫氣盈庭,室中光氣如日月;復聞昔日之香,浹旬方散。七歲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舉賢良方正,身雖仕而志在修煉。無何,隱北邙山,有白虎銜符文置座傍。
和帝徵為太傅,封冀侯。三詔不就。入蜀,愛蜀中溪嶺深秀,遂隱於鶴鳴山。山有石鶴,每鳴則有得道者。道陵居此苦節學道,嗇氣養神,鶴乃鳴。弟子有王長者,相與煉竜虎大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青竜白虎繞護丹鼎;三年丹成。真人年六十餘,饣甘之,若三十許人。行及奔馬,與王長入北嵩山。遇綉衣使者告曰:“中峰石室藏上三皇內文,黃帝九鼎太清丹經,得而修之,乃升天也。”於是真人齋戒七日,入石室,足所履處,蛩然有聲,即掘丹地以取之,果得丹書。精思修煉,能飛行遙聽,得分形散影之妙。每泛舟池中,誦經堂上,隱幾對客,杖藜行吟,一時並赴,人莫測其靈異。西城房陵間,有白虎神,好飲人血,每歲其鄉殺人祭之。真人召其神戒之,遂滅。又梓州有大蛇,鳴則山石震動,吐毒霧,行人中毒輒死。
真人以法禁之,不覆為害。順帝壬午歲正月十五夜,真人在鶴鳴山,聞鸞佩珊珊,天樂隱隱,香花覆地,紫雲滿空。瞪目東瞻,見紫雲中素車一乘,駕五白竜,車傍旌旗儀衛甚盛。車中一神人,儀容若冰玉,手執五明寶扇,項負八景圓光,身長丈六,神光照人,不可正視。車前一人,敕真人曰:“子勿驚怖,吾即太上老君也。”真人禮拜。老子授真人《三洞經篆》、雌雄二劍、都功印一枚、冠衣方裙朱履各一副,且曰:“與子千日為期,後會閬苑。”真人乃叩頭領訖。日味秘文,按法遵修千日,內顧五髒,外集三萬六千神。又感玉女教以吐納清和之氣,攝伏精邪,隱遁出沒,皆得自然。乃還陽平山,以飛仙輕舉之法付嗣師,仍還鶴鳴山。上帝遣使者持玉册,授道陵以正一真人之號,諭以行當飛升。真人乃以盟威、都功等諸秘箓、斬邪二劍、玉册玉印,以授其長子衡,戒之曰:“此文總統三五步罡,正一之樞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子孫紹吾之位,非吾傢子孫木傳。”謂弟子王長、趙升曰:“尚有餘丹。二子可分饣甘之,今日當隨吾上升矣。”亭午,群仙儀從畢至,玉女二人,引真人夫人雍氏,升登黑竜紫輿,天樂擁導,于云臺峰白日升天。時真人年一百二十三歲。今其子孫世襲真人,居於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之竜虎山。
道陵之後,至唐時又有呂洞賓。洞賓名岩,唐蒲州永樂人。
其祖渭,禮部侍郎。父讓,海州刺史。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因號純陽子。初,母就蓐時,異香滿堂,天樂浮空,一白鶴自天而下,飛入帳中不見。生而金形木質,道骨仙豐,鶴頂龜背,虎體竜腮,鳳眼朝天,雙胥入鬢,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梁聳直,面色白黃,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紋起如龜。
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身長八尺二寸。遊廬山,遇火竜真人,傳天遁劍法。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時年六十四歲。遊長安酒肆,見一道士,青巾白袍,相與吟詩,談論至洽。
道士曰:“吾雲房先生也,居終南鶴嶺,子能從吾遊乎?”洞賓未應。雲房因與同憩肆中,雲房自為執炊。洞賓忽就枕昏睡,夢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始自郎署,擢臺諫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歷,兩娶富貴傢女,生子婚嫁蚤畢,孫曾振振,簪笏滿門,如此幾四十年。又獨相十年,權勢熏炙。偶被重罪,籍沒傢貲,分散妻孥,流於嶺表,一身孑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方興浩嘆,恍然夢覺,炊尚未熟。雲房笑吟曰:“黃粱尚未熟,一夢到華胥。”洞賓驚曰:“先生知我夢耶?”雲房曰:“子適來之夢,升沉萬態,榮悴千端,五十年間,一瞬息耳。”洞賓感悟,遂拜雲房,求度世之術。雲房凡十試洞賓,洞賓不為動。雲房授以黃白之術。洞賓曰:“所作金銀有變乎?”
雲房曰:“三千年後,復還本質耳?”洞賓曰:“誤三千年後人,吾不為也。”雲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功行,即在此矣!”
悉傳以上真秘訣。洞賓既得雲房之道,兼火竜真人天遁劍法,始遊江淮,試靈劍,除蛟害,隱顯變化,四百餘年。常遊湘潭、嶽、鄂及兩浙間,時時濟度人。其餘諸仙頗多,不能盡述。
又中國川陝雲南之西曰西藏,西藏之外曰西域。西域大秦、天竺等國,兇頑暴虐,創為銼、燒、舂、磨等刑。老子憫其人類將盡,因至其地,用手一指,其銼、燒、舂、磨等具或斷或折,俱無所施。因教國王以仁慈,遂開化於西域,號古先生。
其後大茅草王老而無子,傳位大臣,出傢學道,得成正果。弟子以籠盛屍,懸樹上,獵人射之,滴血於地,出二甘蔗。日炙,出一男一女。即善生與妃,後為甘蔗王。甘蔗王斥四子於雪山北,以德化人,成大國。中國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山川震動,五色光貫太微。太史蘇田奏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一千年後,聲教及此。”時天竺迦維衛國,淨飯王妃摩耶氏,夢天降金人,遂有孕。是日生太子於右脅,姓剎利,名悉達多。
初生時,放大光慧光呀,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蓮,捧住雙足,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分開玉指,指上天下地,作獅子吼聲,曰:“天上地下,東西南北,惟我為尊。”至周昭王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傢。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於窗牖中叉手曰:“太子出傢時至,可去矣!”太子聞言,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於檀特山中修行。又至象頭山,日食麻麥,參悟性靈,經一十六年而道成。入水火,貫金石,乘虛不墜,觸實不礙,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而於鹿野苑中,論道說法,又於靈山會上,拈花示衆,以燈喻法。住世四十九年,於周穆王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地震動,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連夜不滅。太史扈多曰:“西方有大聖人死,衰相現耳。”遂圓寂於拘屍那城。既圓寂後,復從棺起,為母說法。既返,金光直透,忽空中化三昧火,將棺自焚。是為世尊,又號如來,化為金身丈六,圓光七尺,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根長廣而繞於耳,眉間有白毫,其毫中空,右旋,宛轉如玻璃筒。
釋迦傳一祖摩訶迦葉,迦葉傳二祖阿難,至菩提達摩,凡二十八傳,是為西天二十八祖。達摩於梁武帝普通元年,自西土泛海至金陵,與武帝語,師知幾不契,遂去梁。折蘆渡江,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九年,形入石中,拭之益顯。
達摩以法寶袈裟授意可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輾轉至我,今以付汝。吾滅度後二百年,衣鉢無傳。”自初祖達摩始至中國,以鉢盂、錫杖、袈裟傳二祖慧可,慧可傳三祖僧璨,僧璨傳四祖道信,道信傳五祖宏忍,宏忍傳六祖慧能。是為中原六祖。慧能姓盧。初,五祖欲傳衣鉢,令寺僧各述一偈。上座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令染塵埃。”時慧能在堆坊杵臼之間,夜書於秀偈旁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用拂塵埃。”五祖來觀,心契其語,法嗣遂定,傳以衣鉢。池州使君問曰:“會中五百僧不付衣鉢,為恁付與盧行者?”五祖曰:“雖五百人,四百九十九人會佛法,惟盧行者不會佛法。他則悟道,謂之過量人,方傳得衣鉢。”六祖於韶州曹溪說法,乃置衣鉢而不傳。於是言佛法者,群推道場教主觀世音矣。
觀世音乃鷲嶺孤竹國祗樹園施動長者第三子施善化身,托生於北闕國中,今並入日本國。父妙莊王,姓婆,名伽,母伯牙氏。初,妙莊王無嗣,祝於其國西嶽香山寺。天帝以其父好殺,奪其嗣而與之女。長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生時,異香滿室,霞光遍座。幼而聰敏,便欲了人間事。至九歲,力阻父命,誓不成姻。後因長、次二女招二郎,父乃強妙善畢偶。
妙善不從,乃禁於後園中。善守淨彌篤,再捨入汝州竜樹縣白雀寺為尼,暗命僧頭夷優寺勸化之。百計不從,無奈善何,乃厄以苦行。妙善朝汲水,暮聽經,晨焚掃,晝柴炊,毫無難色。
誠感上天,使三千八百天竜持護,伽藍掃地,東海竜王掃塵,六丁上香,遊奕點燭,伽雀進茶,飛猿進菜,白虎銜柴,飛走毛墻滋化,八洞神仙獻果,夜夜風雷喧嚇,鬼神走動。衆僧懼,而復命於妙莊王。莊王遣五城兵馬忽必力,驅兵圍寺焚之,而妙善口叩靈山世尊,齒嚙玉指,噴血成紅雨,滅火救寺,五百僧鹹無恙。忽必力再火再息,三火三息,無奈,奏聞莊王。莊王怒,命必力捆押妙善入法場,陰以母旨救之。蓋深愛三女之慈順,欲其完聚成婚,以攝國政也。豈意妙善色不變而志愈堅。
乃囚於冷宮。日夜宮娥、父母苦勸,不聽,反出語激父。父大怒,立命必力斬訖回報。土神忙奏玉帝,賜以紅光罩體,刀砍刀斷,槍刺槍截。乃賜紅羅絞死。時有一虎跳入法場,負善而去。莊王曰:“不孝兒,當得惡報。”不知天使猛虎負善入於黑鬆林中,正所以完善之正果也。善一時昏暈,真靈杳杳,不知去嚮。忽一童子,手執幡幡,請曰:“閻君有命迓公主,聞公主大慈惠,十王恭候於步天橋。”善如命行。衹見鬼門關上,牛首跪門,夜叉秉燭,鐵頭掃地,諸王於橋上蓋綿,紫雲布地,玉輦相迎,歌女側立。善謝之曰:“妾有何德,敢辱寵招。”諸王曰:“聞大慈悲,願侍經筵。”善曰:“阿彌,善哉,善哉!”
不意一誦,而天花亂墜,地擁金蓮,鐵獄銅枷,盡為齏粉,凡諸造孽者,皆脫離地獄,八千餘部之地獄盡空。諸判官奏曰:“從來賞善罰惡,非地獄無以待兇人。今大慈悲說法,而地獄頽矣。似此久留,則鐵無堅獄,天帝聞之,必有罪責矣。”急請邀返陽間。諸王乃車送於孟婆亭而別,命獄卒引至黑鬆林還魂。善醒曰:“吾已升天界矣。奈何復至此乎?”沉吟芳草,不知去嚮。已而釋迦如來,駕雲和南而揖,因戲之曰:“草廬中堪並坐,吾與汝並坐片時,以聊生也。”善曰:“奈何以披毛之語瀆我耶?”釋迦曰:“願帶往香山可乎?”善不答。釋迦曰:“吾戲汝耳,汝心堅矣。吾非別者,乃佛祖釋迦是也。特來示汝去處。”善稽首稱謝曰:“何處?”釋迦曰:“越國南海中間普陀岩是汝去處。吾代呼地竜,化一座蓮臺,渡洋而過。”於是白虎為之銜木,竜王為之擁土,四部天王為之柱石。善坐普陀岩,九載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壺中甘露以救萬民。
上帝封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左善纔,右竜女,一傢骨肉,俱升天界。父妙莊王為善勝仙官,母伯牙氏為勸善菩薩。大姊妙清為大善文殊菩薩,青獅騎坐;次姊妙音為大善普賢菩薩,白象騎坐。
又,陝西肅州之外,千五百裏曰哈密,哈密之外曰土魯番。
土魯番城西百裏有靈山,相傳闢支佛,嘗領兵十萬,修行於此。
其十八尊者,乃其下領兵大將;五百尊者,乃其下領兵官也。
皆成羅漢,涅盤於此。近山有石,青黑,紛若毛發者,乃羅漢發。是十萬羅漢削發處。有石成堆,似玉,紋理明析,顔色光潤,狀若人骨者,乃羅漢骨。是十萬羅漢涅盤處。群山悉五色,砂石光焰灼人,峻壑窮崖,天巧奇絶。其餘諸佛、諸菩薩、諸羅漢、禪師,不勝載。今西藏西域中,代有活佛一人,係佛祖轉世,每年八九十歲而死,隨死隨生。其生也,即有道術,能知前世及過去未來事。亦近女色,受有緣者之供養。至今數千年如一日,與孔子之世襲於麯阜,張氏之世襲於貴溪無異。此之謂三教也。
其入中國,自漢明帝夢金人,身長丈餘,外有日光,飛空而至。於是遣蔡愔、張騫、秦景、王遵等十二人往天竺,寫取心經、大悲咒等四十二章。及沙門摩騰竺法蘭以來,帝令藏經蘭臺石室,起白馬寺於雍門外,以處摩騰,由是化流中國。其後,晉僧西遊,唐僧取經,得心經寫本,所謂佛母心經也。其餘經懺,多出於後人所附會。晉謝靈運,宋蘇東坡,甚好於此,每托佛意造經,猶今之文章也。佛傢千言萬語,總不越於收放心三字。蓋放心收,自能明心見性,而成正覺,所謂即心是佛,見性成佛也。夫佛者,覺也;菩薩者,覺有情也;南無者,皈依也;阿彌者,無量壽也。蓋性靈亙萬古而常存,常常念之,則能自覺其性靈,得無量壽,身雖壞而性靈不壞也。故學佛者,必以習靜養神,參悟性靈為主。性靈即元神,即魂也。人能習靜養神,參悟本來面目,則能自覺其神魂。既能自覺其神魂,漸漸使魂離身,由黍米大,漸養至與身等,則身外有身,能神遊萬裏之外,出定入定而道成。若朝夕勤修,參拜土木神像,誦經禮懺,皮毛事耳,何益之有?故學佛者,但當求佛於我,不當求佛於佛也。夫佛教與儒教,同源而異流。儒教以孔子為主,而孟子繼之;道教以老子為主,而張道陵繼之;佛教以釋迦如來為主,而觀世音繼之。三教皆起於周室東遷之後,可見極亂固莫如東周,而極盛亦莫如東周也。周室東遷,及相傳事跡,因講五霸三教,尚未說明,下回便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 | 第二回 至三皇傳多氏漸剖乾坤 | 第三回 五帝起亶聰明創製立法 | 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 第五回 夏後氏四百年一十七世 | 第六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 | 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 第九回 簡王後至靈王時生孔子 | 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 | 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並入強秦 | 第十三回 秦無道四十年止傳二世 | 第十四回 六國人並楚漢起義爭衡 | 第十五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 | 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鴆君 | 第十七回 漢光武復中興一十三帝 | 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 第十九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 | 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 第二十一回 司馬晉五十年五鬍大亂 | 第二十二回 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 第二十四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