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初學記   》 捲十 中宮部      徐堅 Xu Jian

  ○皇后第一
  §敘事
  《白虎通》曰:天子之配謂之後。後者君也。天子之配至尊,故謂後也。按:夏殷已前,後妃之製,其文略矣,大率皆稱妃。故黃帝有四妃,帝嚳四妃。(正嫡曰元妃,已下稱次妃,又有禹妃、湯妃皆是也。並出《史記》。)周則天子立後,正嫡曰王後。秦稱皇帝,正嫡曰皇后。漢因之,帝祖母稱太皇太後,母稱皇太後。魏晉之後,母後之號,並遵秦漢;其餘嬪禦,代有沿革矣。(出《漢官》及《齊職儀》。)
  §事對
  【璇宮 玉堂】《拾遺記》曰:帝少昊以金德王,母曰星娥,處璇宮。《三輔黃圖》有玉堂殿。侯瑾《述志詩》曰:嫫母升玉堂。
  【金屋
  瑤齋】《漢武帝故事》曰:帝為膠東王,年數歲,長公主指問曰:“兒欲得婦不?”曰:“欲得。”指女阿嬌好不?笑曰:“若得阿嬌,當作金屋貯之。”張華《晉武皇后哀策文》曰:瑤齋無主,長去烝嘗;追懷永悼,率士摧傷。
  【椒房
  蘭殿】班固《西都賦》曰:後宮則掖庭椒房,後妃之室。《漢官》雲:皇后稱房。《詩》雲: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國人美其繁以為興;又以椒塗宮室,亦取其溫暖闢惡氣。《漢武帝故事》曰:孝景王後,夢日入其懷,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武帝於猗蘭殿。
  【玉階金戺
  玄墀彤庭】班固《西都賦》曰:後宮則掖庭椒房,後妃之室。合歡層城,安處常寧。茝若椒風,披香發越;蘭林蕙草,鴛鴦飛翔之列。於是玄墀釦砌,玉階彤庭。張衡《西京賦》曰:後宮則有金戺玉階,彤庭煇煇。已上皇后居處。
  【珠珥
  金環】《續漢書》曰:皇太後、皇后入太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隱簪珥。珥,璫垂珠也。俗說曰:晉哀帝王皇后有紫磨金指環,至小,正可第五指著。
  【褘衣 騩馬】《周禮》:內司服掌褘衣,褕狄闕狄鞠衣、展衣、褖衣。《漢魏故事》:後親蠶禮,皇后著十二笄步搖,乘畫雲母安車,駕六騩馬。
  【玳瑁簪 珊瑚玦】《續漢書》曰:皇后太後簪以玳瑁。長一尺,端為花勝,左右各一,橫簪之。《西京雜記》曰:趙飛燕為皇后,女弟上珊瑚玦。
  【七華扇 五色環】《西京雜記》曰:趙飛燕為皇后,其女弟昭儀,上遺雲母五明扇、七華扇、翟羽扇。又曰:趙皇后女弟上五色玉環。
  【脂澤田
  湯沐邑】《晉氏要事》曰:安帝九年,右丞張項監議:琅邪及湖孰界有皇后脂澤田四十頃,參詳以藉貧人。《漢舊儀》曰:皇后、太後各食三十縣,曰湯沐邑。
  【玉璽金鈕
  金根玉輅】《漢舊儀》曰: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玉璽,金螭虎鈕。董巴《輿服志》曰:太後、太皇太後、皇后法駕,六禦金根車,玉輅輦。已上“皇后章服”。
  【流虹
  繞電】《河圖》曰:帝摯少昊氏母曰女節,見火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白帝朱宣。《帝王世紀》曰: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母曰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月生黃帝於壽丘。
  【玄雲入戶
  黃氣滿室】《易坤靈圖》曰:其母萌之,玄雲入戶,蛟竜守門。鄭玄註曰:謂慶都天皇之女,天帝以玄雲覆衛。王瀋《魏書》曰:卞皇后以漢延熹二年生齊郡白亭,有黃氣滿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問卜者。卜者曰:“此吉祥也。”
  【方口美發
  日角偃月】《東觀漢記》曰:明德《馬皇后傳》曰:後長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發。又順烈《梁皇后傳》曰:永建三年春三月丙申,選入掖庭。相工茅通見之,矍然驚駭,卻再拜賀曰:“此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
  【燕銜石字
  人覆玉衣】《西京雜記》曰:元後在傢,嘗有白燕銜白石,墜後績筐中。後取之,自剖為二,其文曰“母天地”。《魏書》曰:文昭甄後以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寢寐,傢中仿佛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父常怪之。已上皇后奇相。
  【周配
  虞嬪】魏收《後魏書》曰:古先哲王,莫不明後妃之製。順天地之德,故二妃嬪媯,虞道剋昌;任姒配周,周室用光。《尚書》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釐降二女為媯汭,嬪於虞。
  【翼夏
  興媯】謝承《三夫人箴》曰:降暨三代,創業之君;亦賴賢妃,用佐厥勳。塗山翼夏,有莘贊殷。後漢皇甫《規女師箴》曰:關雎首化,萬國承流;實有淑女,允作好仇。唐媛興媯,文母盛周;厥德不回,弘濟天由。
  【大帝之女
  俔天之妹】《春秋合誠圖》雲:堯母慶都,蓋大帝之女,生於什維之野。常在三河之東南,天大雷電,有血流潤大石之中,生慶都。《毛詩·大明篇》雲: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毛萇註云:俔,罄也,盡也。文王以太媯為賢,問名還,卜之既吉,盡禮尊敬之,如天之有女弟。
  【思齊大任
  思媚周薑】《毛詩·思齊篇》雲: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薑,京室之婦。《毛萇傳》曰:齊,莊也;媚,愛也;周薑,太薑也。常思莊敬太任乃為文王之母,又常思愛太薑之配太王之禮,故能為京室之婦。言其德行純備,故生聖子。已上賢皇后。
  【織室 桑壇】《東觀漢記》曰:明德馬皇后置織室蠶宮於濯竜中,數往來觀視之。《晉元康儀》曰:皇后采桑壇在蠶宮西南。
  【分絲 獻繭】蔡邕《月令章句》曰:季春之月,後妃齋戒,親東嚮躬桑。蠶事既畢,分繭稱絲。《禮記》曰:孟夏之月,蠶事既畢,後妃獻繭於天子。
  【中饋
  內則】《易》曰:無攸遂在中饋。《女史箴》曰:施衿結糹離,虔恭中饋,謂祭祀飲食之務。《禮記》有“內則篇”顔峻皇后廟登歌曰:載我聖文,奄有四海;外刑傢邦,內貽女則。
  【統六宮
  率八妾】《魏志》曰:文德郭皇后將登位,中郎校裴潛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有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是以聖哲預立元妃,必取先代名族之傢,擇其令淑,以統六宮。”《東觀漢記》曰:永平三年,有司奏請明德馬皇后立長楸宮,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後曰:“馬貴人德冠後宮。”遂登至尊。
  【日之有月
  天之有地】《魏名臣奏》曰:臣聞帝之有後,猶日之有月也。盧植奏事曰:後妃者所以郊天祀地,祗奉祖宗,外以肅恭明神,內以帥正九嬪,理陰陽者,猶天之有地,陽之有陰。已上皇后內職。
  【習詩易
  好黃老】《續漢書》曰:明德馬皇后,誦《易經》、《詩》、《論語》,略記大義。《漢書》曰:竇皇后,景帝母也,好黃帝、老子之言。景帝及諸竇不得不讀《老子》,皆遵其術。
  【修母道
  聽女順】《禮記》曰:後修女順,母道也。鄭玄曰:母者施陰教於婦也。又曰:天子聽男教,後聽女順;天子治陽道,後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後聽內職。
  【衣不擇采
  食不求甘】《續漢書》曰:《和熹鄧後傳》曰:宮省宴會,諸貴人競自修飾,極靡麗之服;而後獨澹然,衣不擇采,裝不務飾。《東觀漢記》曰:《明德馬皇后傳》曰:太後詔曰:吾萬乘之主,身衣大練縑裙,食不求所甘,左右傍人皆無薫香之飾。
  【外抑宗族
  內無忌刻】《續漢書》曰:孝和鄧後性謙慎,兄弟中外,皆先帝所寵。自攝政之後,內檢左右,外抑宗族。又云:順烈梁後立,順帝崩,衝帝在襁褓。太後攝政,初章德竇後嫉害恭懷皇后獨生聖嗣,陷以非辜,傢屬坐徙九真。章德後之從父、昆弟、章女為貴人,與太後並寵,章政大位大鴻臚。及上晏駕,後登至尊,章惶怖。太後內無忌刻之心,遂不以舊惡介意。
  【不喜觀遊
  不好戲弄】《東觀漢記》曰:明德馬皇后,不喜出入遊觀,希常臨禦窗望。《魏志》曰:文昭甄皇后,自少至長,不好戲弄。年八年,外有立騎戲馬者,傢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諸姊問之,答言:“豈女人之所觀也。”
  【不尚華麗
  不好音樂】王瀋《魏書》曰:武宣卞皇后性儉約,不尚華麗,無文綉珠玉。又曰:文德郭皇后性儉約,不好音樂,常慕明德馬皇后之為人。已上皇后才能。
  §詩
  【晉張華《中宮歌詩》】先王統大業,玄化漸八維;儀刑孚萬邦,內訓崇宮闈。皇英垂帝則,大雅詠三妃;含章體柔順,率禮蹈謙祗。螽斯弘慈惠,樛木逮幽微;微音穆清風,高義邈不追。貴榮參日月,舉世仰餘輝。
  【晉成公綏《中宮詩》】天地不獨立,造化由陰陽;乾坤垂覆載,日月曜重光。理國先傢道,立教起閨房;二妃濟有虞,三母翊周王。塗山興大禹,有莘佐成湯;齊晉霸諸侯,皆賴姬與薑。關雎思賢妃,此言安可忘。
  §頌
  【魏曹植《母儀頌》】殷湯令妃,有莘之女;仁教內脩,度義以處。清謐後宮,九嬪有序;伊為媵臣,遂作元輔。
  【又《賢明頌》】於鑠薑後,光配周宣;非義不動,非禮不言。晏起失朝,永巷告愆;王用勤政,萬國以虔。
  §贊
  【曹植《姜嫄簡狄贊》】嚳十四妃,子皆為皇。帝摯早崩,堯承大綱;玄鳥大跡,殷周美祥。稷契既生,功顯虞唐。
  【又《禹妻贊》】禹妻塗山,土功是急;惟啓之生,過門不入;矯達明義,勳庸是執;成長聖嗣,天祿以襲。
  【晉左貴嬪《舜二妃贊》】妙矣二妃,體應靈符。奉嬪於媯,光此有虞;沉湘示教,靈德永敷。惟斯善美,諒無泯乎。
  §章
  【梁江淹《為建平王慶皇后正位章》】伏承以嘉月惠時,膺曜辰正,翬珩昭品,褕組在飾,休遍函夏,譽殷靈昧。伏惟光曜靜德,式懷謙順,升降圖傳,左右詩史,夙諳茂資,早攡芳訓。衍教紫宸,麗軌華屋,聲激綺組,風偃傢邦。
  【後魏溫子升《魏帝納皇后群臣上禮章》】臣聞軒轅乃神,西陵以之作合;夏後至聖,塗山於是來嬪。伏惟陛下竜飛纘極,大明理運,長秋既建,陰教有主,景命無窮,皇圖長固。普天之下,莫不欣躍。
  §論
  【宋范晔《皇后紀論》】夫以周禮,後妃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知喪祭賓客,女禦序於王之燕寢。設官分務,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記功書過,居有保阿之訓,動有環珮之響,進賢才以輔佐君子。哀窈窕而不淫其色,所以能宣述陰化,修成內則。秦並取天下,多自驕大;官備七國,爵列八品。漢興因循,而婦製莫釐。高祖帷簿不修,孝文裧席無辨,然選納尚簡,飾玩少華。自武元之後,世增淫費,至乃掖廷三千,增級十四。及光武中興,反雕為樸,六宮稱號,唯皇后、貴人,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明帝聿遵先旨,宮教頗修,登建嬪後,必先令德,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弊矣。孝章以下,漸用色授,恩崇好合,遂忘淄蠢。自古雖主幼時艱,王傢多釁,委成塚宰,未有專任婦人,斷割重器。唯秦芊太後,始攝政事,故穰侯權重於昭王,傢富於嬴國。漢仍其謬,知患莫改。東京皇統屢絶,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禍速,身犯霧露于云臺之上,傢嬰縲紲於圄犴之下;湮滅連踵,傾輈繼路,而赴蹈不息,焦爛為期,終乃陵夷大運,淪亡神寶。詩書所嘆,略同一揆。
  §文
  【齊謝朓《敬皇后哀册文》】翠帟舒阜,玄堂啓扉,俎撤三獻,筵捲六衣。懷蜃衛以延首,想鷖輅而撫心;痛椒塗之先廓,哀長信之莫臨。身隔兩赴,時無二展;旋詔左言,光敷聖善。其詞曰:帝唐遠胄,禦竜遙緒;在秦作劉,在漢開楚。肇惟淑聖,剋柔剋令;清漢表靈,曾沙膺慶。爰定厥祥,徽音允穆;光華沼沚,滎曜中𠔌。敬始紘綖,教先穜稑;睿問川流,神襟蘭鬱。先德韜光,君道方被;輔佐求賢,在謁無詖。顧史弘式,陳詩展義;厚下曰仁,藏往伊智。十亂斯矣,四教罔忒;思媚諸姑,貽我嬪則。化自公宮,遠被南國;軒曜懷光,素舒伫德。閔予不祐,慈訓早違;方年衝藐,懷袖靡依。傢臻寶業,身嗣昌暉;壽宮寂遠,清廟虛歸,。帝遷明命,人神胥悅;乾景外臨,陰儀內缺。空悲故劍,徒嗟金穴;璋瓚奚獻,褘褕罔設。馮相告祲,宸駕長往;貽厥遠圖,末命是奬。懷豐沛之綢繆,背神京之弘敞;陋蒼梧之不從兮,遵鮒隅以同壤。陳象設於園寢兮,映輿鎪於鬆楸;望承明而不入兮,度清洛而南遊。繼蛇綍於通軌兮,接竜帷於造舟;回塘寂其已暮兮,東川澹而不流。籍閟宮之遠烈,聞纘女之遐慶;慕方纏於賜衣,悲日隆於撫鏡。思寒泉之罔極,托彤管於遺詠。嗚呼哀哉!
  ○妃嬪第二
  §敘事
  《周禮》: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傢理。(鄭註云:六宮者,前一宮,後五宮也。五者,後一宮,三夫人一宮,九嬪一宮,二十七世婦一宮,八十一禦妻一宮。凡百二十人。後正位宮闈,體同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知喪祭賓客,女禦序王之燕寢。)漢因秦製,正嫡曰皇后,其餘內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武帝加婕妤、娙娥、容華、充衣,元帝加昭儀,又有五官、順常、舞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之職。(出《漢書·外戚傳》。)光武中興,並省前製,正嫡之外,唯立貴人、美人、彩女之號。(出范晔《後漢書》。)魏武帝因西漢,置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文帝增貴嬪、淑媛、脩容、順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華、脩儀,(出《魏志》。)晉武采漢魏之號,以擬周之六宮,置貴嬪、夫人、貴人,是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儀、脩容、脩華、脩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為九嬪;又置美人、才人、中才人,以為散職。(出臧榮緒《晉書》。)宋齊之後,大抵多依晉製。其間增損因革,或小異焉。(《宋書》曰:孝武帝省晉氏夫人、脩華、脩儀,增置貴妃,與貴嬪、貴人為三夫人;置昭儀、昭容、昭華、以代脩華、脩容,為九嬪。明帝又省貴人,置貴姬,以備三夫人;增置淑容,與古淑媛、淑儀、昭華、昭儀、昭容、脩華、脩容、脩儀為九嬪;又增置承徽、列榮,與古婕妤、容華、充華凡五職;班亞九嬪,以美人、才人、良人為散職。《齊書》雲:高帝以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脩華、脩儀、脩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之數。《梁書》雲:梁氏一遵齊舊,陳氏之初,亦無改作。至文帝,以貴嬪、貴姬、貴妃為三夫人,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容、昭儀、脩華、脩容、脩儀為九嬪,以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五職亞於九嬪,以美人、才人、良人為散職。《後魏書》雲:太武始立昭儀、貴人之號。孝文立左右昭儀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女禦視元士。《北齊書》曰:文宣雖有夫人、嬪禦之稱,未有員數。武成依古製,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置左右昭儀比丞相;立弘德、正德、崇德夫人,比三公;光猷、昭訓、崇徽上嬪,比三卿,宣猷、凝輝、宣明、順華、凝華、光訓下嬪,比六卿;世婦比三品,禦女比五品。亦並采擇嘉名,為其題目。自外又置才人、彩女,以為散號。後主又置娥英、淑妃之職。《隋書》雲:高祖依周禮,有減其數。嬪三員,世婦九員,禦女三十八員。初獨孤後妒,不設三夫人,防其上逼。自嬪已下,唯置六十員。後崩,置貴人三員,增嬪至九員,世婦二十七員,禦女八十一員。煬帝置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順儀、順容、順華、脩儀、脩華、脩容、充儀、充容、充華為九嬪,婕妤十二員,美人才人十五員為世婦,寶林二十四員、禦女二十四員、彩女三十二員為女禦,總一百二十員。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
  §事對
  【論禮 明順】《周禮》鄭玄註曰:古者三夫人之於後,猶三公之於王,坐而論婦禮,無官職矣,明順見敘事。
  【褕翟
  弓韣】《禮記》曰:王後褘衣,夫人褕翟。褕音餘。蔡邕《月令章句》曰:仲春之月,玄鳥至之日,以太牢祠於高禖。高禖,祈子之祀也。後妃將嬪禦皆會於高禖,以祈孕姓,乃醴天子所禦,帶以弓韣。天子所禦,謂後妃已下至禦妾,孕姓有萌芽者也。韣,弓衣。飲以醴酒,帶以弓矢,於高禖之前。弓矢者,男子之事也。韣音獨。
  【贊{文皿}敦
  載筐釣】《周禮》曰:凡祭祀,九嬪贊玉{文皿}、玉敦,後薦徹豆籩。鄭註云:玉{文皿}、玉敦,黍稷之器。{文皿}音資,敦音對。《漢魏故事》:後親蠶禮,皇后著十二笄步搖,乘雲母安車,駕六騩馬。三夫人、九嬪、世婦,各載筐鈎從皇后,蠶於嘉桑。
  【教九禦
  繰三盆】《周禮》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各帥其屬,而時禦敘於王所。又曰:九嬪以婦職之法教九禦。《禮記》曰:世婦卒蠶,獻繭於夫人。夫人受之,親繰三盆,手朱緑之,玄黃之,以為黼黻文章。君服之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餘三星
  因八月】《史記》雲:中宮天極星,後有四星。其一為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後漢書》曰:漢法,常因八月算民,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傢童女。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禦。
  【取長白
  合法相】臧榮緒《晉書》曰:武帝泰始中,大采擇公卿子女,以充六宮,使楊後簡選。後妒,不取端正妙好,唯取長白肥大貌粗舉則取。合法相見因八月註。
  【視卿比侯 銀印瓄珮】《後漢書》曰:婕妤視上卿,比列侯。《晉服製》曰:婕妤銀印青綬,佩采瓄玉。
  【雀釵 象簟】《晉起居註》曰:有司今月九日,當拜鄭夫人右婕妤。案儀註:應服雀釵袿襈。《西京雜記》曰:武帝以象牙為簟,賜李夫人。
  【金環
  玉簪】《西京雜記》曰:戚夫人以百煉金為彄環,照見指上骨。上惡之,以賜伴兒鳴玉耀光等各四枚。又曰: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宮人搔頭皆用玉為之。
  【當熊
  辭輦】《漢書》曰:孝元馮昭儀,初為婕妤。上幸虎圈鬥獸,熊逸出圈,攀檻欲上。馮婕妤直前,當熊而立。上問何故,婕妤對曰:“猛獸得人而止。妾恐熊至禦坐,故身當之。”又曰: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選入後宮。成帝遊後庭,嘗欲與婕妤同輦載。婕妤辭曰:“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妾。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乎?”上善其言而止。
  【宴北園
  迎西宮】《魏志》曰:明帝遊後園,召才人已上麯宴極樂。明日帝見毛後,曰:“昨宴北園樂乎?”明帝以左右泄令,所殺十餘人。王隱《晉書》曰:初惠帝晚成,武帝遣才人謝玖給惠帝,因是有娠。臨娶妃,遣緻西宮,遂生愍懷也。
  【昭陽殿
  增城宮】《漢書》曰:孝成趙皇后,本長安宮人。有女弟,復召入為昭儀,居昭陽殿。姊弟專寵十餘年,卒無子。成帝崩,帝素無疾,民間歸罪於昭儀,昭儀自殺。又曰: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選入後宮。俄而大幸,為婕妤,居增城宮,再就館增城宮。有男二,並失之。一死陽祿,一死柘館。
  【舉酒祝傅
  低頭泣邢】《漢書》曰:孝元傅昭儀,哀帝祖母也。少為上官太後才人,元帝進幸,有寵,改為昭儀。為人有才略,善事人主。宮人飲酒酹地,皆祝願之。産平都公主及定陶恭王。《史記》曰:漢武帝時,尹夫人、邢夫人同時並幸,有詔不得相見。尹夫人自請武帝,願見邢夫人,帝許之,即令夫人飾從禦者數十人來前。尹夫人見曰:“非邢夫人。”帝曰:“何以知之?”對曰:“視其體貌形狀,不足以當人主。”於是有詔使邢夫人衣故衣獨身前。尹夫人望見曰:“真是矣!”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諺曰:美女入室,惡女仇之。
  【圖甘泉
  葬雲陵】《漢書》曰:孝武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每為新聲,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豈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帝太息曰:“善哉,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憐愍,圖畫其形於甘泉宮。《漢武帝故事》曰:拳夫人從上至甘泉而卒,葬雲陵。上哀悼,為起通靈臺。常有一青鳥集臺上,至宜帝時乃止。拳夫人即昭帝母。
  §賦
  【漢武帝《李夫人賦》】美娟娟以修嫮兮,命剿絶而不長;飾新宮以延伫兮,泯不歸兮故鄉。慘鬱鬱其蕪穢兮,處隱幽而懷傷;釋輿馬於山椒兮,奄脩夜之不陽。秋氣慘以凄淚兮,桂枝落而消亡。
  【漢成帝《班婕妤自傷悼賦》】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蒙聖主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兮,奉殊寵於增城。既過幸於非位兮,切庶幾乎嘉時;每寤寐而太息兮,思佩褵以自思。陳女圖以鏡鑒兮,顧女史而問詩。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為郵;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以母周。雖愚陋之靡及兮,敢捨心而忘茲;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豈妄人之殃咎兮,將天命之不可求;奉供養於東宮兮,托長信之末流。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門扃;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緑草生。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
  §贊
  【曹植《班婕妤贊》】有德有言,實惟班婕;盈衝其驕,窮其厭悅。在夷貞艱,在晉正接;臨風端幹,衝霜振葉。
  §詔
  【梁武帝《立內職詔》】刑於垂訓,周文所以表德;壺闈失序,漢武所以喪邦。並被諸方策,式詔戒勸。魏晉已來,雖雲簡薄,而內職名號,參差不同。在宋太始,位置繁冗。遂設官九品,且擬外朝,填委椒掖,徵費無已。自此相仍,踵以成舊,昭陽九華,千門萬戶。朕受命自天,期延七百,思所以立防自邇,貽厥將來,前代職品,所宜因革。外可詳議,務令該允。
  §章
  【梁瀋約《為六宮拜章》】蓬閨菲質,嘉淑無算;越自幽衡,登軀宸漢。奉日月之華,侍巾屣之末,何以厠鴛鸞之盛序,眷屬車之清塵?
  §陳
  【江總《為陳六宮謝章》】恭承禮命,愧集丹縷之顔;拜奉麯私,愁縈翠羽之色。魯宮夜火,伯媛匪驚;楚榭奔濤,貞薑何懼?豈期日月騰影,風雲瀉潤。遂復位崇九禦,聲高六列,象服增華,丹軿耀采,何以弼佐王風,剋柔陰化?兢惶並集,追想流荇之詩;荷遽相並,遂失鳴環之節。
  §箴
  【晉張華《女史箴》】蕓蕓元化,兩儀始分;散氣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庖犧,肇經天人;爰始夫婦,以及君臣。傢道以正,王猷有倫。婦德尚柔,含章貞吉;婉孌淑慎,正位居室。樊姬感莊,不食鮮禽;衛女矯桓,耳忘知音。志厲義高,二主易心;玄熊攀檻,馮媛趨進。夫豈無畏,知死不吝。班女有辭,割歡同輦;夫豈無懷,防微慮遠。人鹹知飾其容,而莫知飾其性;性之不飾,或愆禮正。出其言善,千裏應之;苟違斯義,同衾亦疑。歡不可以黷,寵不可以專;專實生慢,愛極則遷。緻盈必損,理固有然。
  §册文
  【宋謝莊《殷貴妃謚册文》】維年月日皇帝曰:咨故淑儀殷氏,惟爾含徽挺茂,爰光素裏,友琴流荇,實華紫掖。奉軒景以柔明登譽,處椒風以婉孌升名。幽閑之範,日藹層闈,繁祉之慶,方崇蕃世,而當春掩藻,中波滅源。朕用震悼,傷於厥心,鬆區已翦,泉冥將隧。宜有旌德第行,式衍聲芳。今遣某官集册告謚曰宣,魂而有靈,尚茲寵渥。嗚呼哀哉!
  ●捲十 儲宮部
  
  ○皇太子第三
  §敘事
  《韓詩外傳》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傢天下。傢以傳子,官以傳賢;故自唐虞已上,經傳無太子稱號。夏殷之王,雖則傳嗣,其文略矣。至周始見文王世子之製。《白虎通》曰:何以知天子之子稱世子?《春秋傳》曰:王世子會於首止是也,何以知天子之子稱太子?《尚書》曰:太子發升於舟是也。或云諸侯之子稱世子。則《春秋傳》雲:晉有太子申生,鄭有太子華,齊有太子光。由是觀之,周製,太子世子,亦不定也。漢製,天子稱皇帝,其嫡嗣稱皇太子,諸侯王之嫡稱世子。後代鹹因之。
  §事對
  【樹嫡
  立長】《晉起居註》曰:武帝太始三年,有司奏正統立嫡。詔曰:統承大業,懼未能光祖宗之遺德;至於建嗣樹嫡,非所務也。《盧植奏事》曰:三後無子,擇立長親,年均以德。德均决之以卜筮,所以承先祖也。
  【幼海 少微】《山海經》曰:無臯之山,南望幼海。郭璞註曰:幼海即少海也。《荊州星占》曰:少微星一名處士星,儲君副主之宮。
  【黃離
  蒼震】《易》曰:黃離元吉。離註曰:離,南方之卦。離為火,土托位焉;土色黃,火之子。喻子有明德,能附麗於其父之道,順成其業,故吉也。又曰:震為長子。又曰:震為蒼琅竹。
  【天序
  國貞】《漢書》:成帝詔曰:“定陶王欣,慈仁孝順,可以承天序,繼祭祀,執金。吾任宏持節徵欣為皇太子。”《禮記》曰: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太子之謂也。
  【儲貳
  明兩】《晉中興書》曰:安皇帝,烈宗長子也,册為皇太子曰:“岐嶷表於載誕,剋廣同乎大成,是用命爾,以登儲貳。”《易》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王肅註曰:兩離相續,明之義也。
  【守祧 主器】《易》曰:震雷百裏,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祀主。《禮記》曰:遠廟為祧。又曰:主器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洊雷
  重海】《易》曰:洊雷震。又曰:震為長子。崔豹《古今註》曰:漢明帝為太子,樂人作歌詩四章,以贊太子之盛德。其四曰“海重澗。”已上總載太子事。
  【瑤山
  伊水】《山海經》曰:西海之外有瑤山,其上有人,名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長琴。《列仙傳》曰:王子晉好吹笙,作鳳鳴。伊洛之間有道士浮丘伯,授以上嵩山。
  【桂宮 蘭殿】《漢書》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初居桂宮。《漢武故事》曰:武帝生猗蘭殿,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立為皇太子。
  【青宮
  玄圃】東方朔《神異經》曰:東方東明山有宮,青石為墻,面一門。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雲:天地長男之宮。《潘尼詩序》:七月七日,皇太子會於玄圃園,有令賦詩。
  【竜樓
  雞戟】《漢書》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寬博謹慎。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竜樓門,不敢絶馳道,西直至城門,得絶乃度。張敞《晉東宮舊事》曰:崇福門雞鳴戟十張。
  【博望
  宣猷】《漢書》曰:衛皇后生戾太子據,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潘尼皇太子集詩曰:“置酒宣猷庭,擊鐘靈沼濱;沾恩洽明兩,遭德會陽春。”
  【西池
  東閣】徐爰《釋問註》曰:西明內有太子池,孫權子和所穿。有土山臺,晉帝在儲宮所築,故俗呼太子池,或曰西池。《魏文帝集》曰:為太子時,北園及東閣講堂,並賦詩。命王粲、劉楨、阮瑀、應瑒等同作。
  【崇賢
  求福】《陸士衡詩》曰:在晉蒙嘉運,矯跡入崇賢;假翼鳴鳳條,濯足升竜泉。張敞《東宮舊事》曰:中庶子四人,扃帷侍中,若皇太子入宮,與中書捨人各一人,更日直求福坊。
  【銀榜
  銅扉】銀榜見上青宮註。《漢書》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竜樓門。張晏註曰:門樓上有銅竜。許慎《說文》曰:扉戶也。已上太子居處。
  【赤旄 黃麾】張敞《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初拜,有旄幢一。又曰:皇太子鹵簿有黃麾。
  【鸞旌 象輅】徐廣《東宮頌》曰:禮樂承軒,典册授庭;命服惟九,竜旗鸞旌。瀋約《宋書》曰:太始三年製,太子安車乘象輅。
  【花枕 畫轓】張敞《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有大漆枕,銀花鐶紐自副。《續漢書》曰:皇太子安車,朱輪青蓋,畫轓輈文,五彩。
  【銅羊
  金馬】張敞《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有銅水羊一枚,管自副。《吳志》曰:孫登,字子高,權長子。魏黃帝初二年,立為太子。嘗失盛水金馬盂,覺得主左右所為,不忍緻罰。
  【建九旗 舞六佾】張敞《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初拜,有石山安車一,建九旗,青色四馬。又曰:皇太子大小會,庭設三廂樂,舞六佾。
  【丹霞刀
  彩虹劍】魏文帝《典論》曰:惟建安二十四年二月丙午,魏太子丕造刀三。其二曰含章,彩似丹霞。又曰:造百闢寶劍三,其二曰流彩虹。已上太子章服。
  【夏啓
  周誦】《史記》曰:夏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益讓帝禹之子啓。啓賢,天下屬意焉。諸侯皆去益而歸啓,曰:“吾君帝禹之子。”又曰:周武王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周發
  漢莊】《尚書·中候》曰:文王廢伯邑考,立發為太子。王曰:“脩我度,遵德紀,後恆稱太子。”范晔《後漢書》曰:孝明皇帝諱莊,光武第四子。生而豐下,十歲能通《春秋》,十九年立為皇太子。師事博士桓榮,學《尚書》。
  【魏丕
  晉紹】《魏志》曰:文帝諱丕,武帝太子也。建安十六年為五宮中郎將,二十二年立為魏太子。丕貞固睿敏,能鎮定大事。何法盛《晉中興書》曰:明帝諱紹,字道畿,中宗踐祚,尊號為皇太子。東宮敬禮賢士,胒近明德。已上太子位號。
  【四術
  三善】《禮記》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王太子王子,群後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又曰:世子齒於學,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為臣,居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玉裕 金聲】陸士衡《侍皇太子宣猷堂詩》曰:茂德川瀋,天姿玉裕。潘尼皇太子《釋奠頌》曰:尊道讓齒,降心下問;響以金聲,光以玉潤。
  【五稱
  三至】《周書》曰:靈王太子,幼而聰明。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與之言,五稱而三窮。《禮記》曰: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至於寢門外,問內竪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竪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
  【漢幄
  周寢】范晔《後漢書》曰: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詔下州郡檢覆其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書云:“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抵言於長壽街得之。時明帝為東海公,年十二,在幄後,言曰:“吏受郡敕,欲以墾田相妨耳。”帝曰:“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製,不可為準。”詰問,如明帝對。周寢見三至註。
  【寢門
  馳道】寢門見三至註。《漢書》: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竜樓門,不敢絶馳道,西至城門,得絶乃度。上以遲問其故,以狀對。上大悅,乃著令太子得絶馳道。
  【嘗藥
  省膳】《禮記》曰:太子朝夕至於寢門外,問於內竪曰:“今日安否何如?”若內竪言疾,則太子親齊玄冠而勸膳。宰之饌,必敬視之;疾之藥,必親嘗之。《漢儀》曰:皇太子五日一至臺,因坐東廂,省視膳食。
  【齒胄
  問竪】《禮記》曰: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又曰:“王太子王子,群後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凡入學以齒。”問竪見三至註。
  【春誦夏弦
  撫軍監國】《禮記》曰:凡學,世子學士以時春誦夏弦,太師詔之。《左傳》曰: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裏剋諫曰:“太子奉塚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塚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製也。”已上並是太子纔德。
  【問杜
  禮荀】《晉中興書》曰:杜夷,字行齊,為儒林祭酒。皇太子凡三至夷捨,執經問義。《魏志》曰:文帝在東京,太祖謂曰:“荀公達人之師表,汝當盡禮敬之。”攸曾病,太子問病,獨拜於床下。
  【鄭書 劉易】《漢書》曰:初元中立皇太子,博士鄭寬以《尚書》授太子。《續漢書》曰:劉昆少學施氏易。明帝為太子,以《易》入授。
  【卞賦
  溫箴】卞蘭《贊太子賦》曰:切見所作典論及諸賦頌,沉思泉涌,華藻雲浮;聽之忘味,奉讀無倦。《晉中興書》曰:溫嶠拜太子中庶子,數規諫諷議,又獻侍臣箴,甚有補益。
  【二疏
  四皓】《漢書》曰:地節三年立皇太子,疏廣為太傅,兄子受為少傅。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在位五歲,上疏乞骸骨,上許之。大夫故人祖道東都門外,道路觀者曰:“賢哉二大夫。”《史記》曰:高祖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及宴置酒,太子侍,東園公、甪裏先生、綺裏季、夏黃公從太子,年皆八十餘,須眉皓白,上怪之。四人前對,各言姓名。上大驚曰:“煩公等卒調護太子。”
  【四友
  六傅】《吳志》曰:孫登,字子高,權稱尊號,為皇太子。銓簡秀士,以為賓友。諸葛恪為左輔,張休為右弼,顧譚為輔正,陳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晉公卿禮秩》曰:愍懷立東宮,乃置六傅,省尚書事。始置詹事丞。文書關由六傅公子聞,時號太子六友。
  【師友
  賓客】《漢書》曰:疏廣,字仲翁,為太子太傅。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許伯,以太子幼,使其弟舜監護太子傢。上問廣,廣曰:“太子國儲副。副君師友,必於天下英俊,不宜獨親外傢。”又曰:衛皇后生戾生太子據。及冠就居,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西京雜記》曰:文帝為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賓客。
  【端士正人
  司過虧膳】《大戴禮》曰:昔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選天下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輔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目見正事,耳聞正言,左右前後,皆正人也。又曰: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司過之吏,虧膳之宰。太子有過,吏必書其過,而宰徹其膳。已上太子輔翼。
  §賦
  【魏卞蘭《贊述太子賦》】明明太子,既睿且聰;博聞強記,聖思無雙。猗猗左右,如虎如竜;八俊在側,傍無謏兇。富不忘施,尊而益恭;研精書籍,留思異同。建計立議,廓然發蒙。天下延頸,歌頌德音;聞之於古,見之於今。深不可測,高不可尋;創法萬載,垂此休風。
  §詩
  【梁劉孝威《奉和太子詩》】太子天下本,元良萬邦貞。周朝推上嗣,漢代紀重明;前星涵瑞彩,洊雷揚遠聲。三善傳樂正,百行紀司成;九流通已辨,七經鹹所精。博聞強子政,高才凌長卿;禮尊逾屈己,德盛益卑情。仙氣貽鐘相,儒道推桓榮;延賢博望苑,視膳長安城。園綺隨金輅,浮丘侍玉笙;智囊前斂笏,端士後垂纓。九仙良所重,四海更東傾;班輸同策乘,甲館齊蓬瀛。
  【徐陵《同江詹事登宮城南樓詩》】元良居上德,率土被中孚;漢幄朝無怠,周門夕復趨。桓經既受業,賀拜且尊儒;壯志皆風雅,高文會鬥樞。鏗鏘葉舞蹈,炤爛等琨瑜;溝水漸雄伯,漳川仰大巫。鮑魚寧入俎,釣鱉匪充廚;叔譽恆詞屈,防年豈濫誅。
  【江總《宴樂脩堂應令詩》】肅城通甲觀,承華啓畫堂;北宮降恩賞,西園度羽觴。殊私奉玉裕,終宴在金房;庭暉連樹彩,檐影接雲光。仙如伊水駕,樂似洞庭張;彈絲命琴瑟,吹竹動笙簧。庸疏濫應阮,衰朽恧連章。
  【虞世南《追從鑾輿夕頓戲下詩》】重輪依紫極,前耀奉丹霄;天經戀宸扆,帝命扈仙鑣。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銀書含曉色,金輅輔晨飈。霧徹軒營近,塵暗鬥城遙;蓮花分秀萼,竹箭下驚潮。撫已漸能幹,承恩集鳳條;搖山盛風樂,抽簡薦從謠。
  【褚亮《奉和禁苑餞別應令詩》】大蕃初錫瑞,出牧邇皇京;暫以緑車重,言承朱傳榮。舒桃臨遠騎,垂柳映軍營;惠化宣千裏,威風動百城。禁{禦}芳嘉節,神襟餞送情;金輅催別景,玉管切離聲。野花開更落,山鳥哢還驚;微臣夙多幸,薄宦奉儲明。釣臺漸作賦,伊水濫聞笙;懷德良知久,酬恩識命輕。
  【韓王元嘉《奉和周太子監守違戀詩》】乾象開層構,離明啓少陽;卜徵從獻告,守器屬元良。逖矣凌周誦,遙哉掩漢莊;好士傾南洛,多才盛北場。地分丹鷟嶺,途間白雲鄉;儲誠虔曉夕,宸愛積炎涼。珠璧連霄漢,萬物仰重光。
  【薛元超《和周太子監守違戀詩》】儲禁銅扉啓,宸行玉軷遙;空懷壽街吏,尚隔寢門朝。地首瞻竜戟,塵外想鸞鑣;飛文映仙榜,瀝思葉神飈。帝念紆蒼陛,乾文煥紫霄;歸塘橫筆海,平圃振詞條。欲應重輪麯,鏘洋韻九韶。
  §詔
  【梁武帝《立昭明太子詔》】朕屬當期運,係跡前王,所以長代流祚,垂之萬葉,百闢鹹以元良之寄,有國莫先,自昔哲後。降及近代,莫不立儲樹嫡,守器承祧。及旁挹群議,遠惟七百,建茲蒙稚,仰副宗祊;承華肇開,崇賢剋永,無疆之慶,非獨在餘。恩沾渥澤,被之遐邇。
  【又《立晉安王為太子昭》】非至公無以王天下,非博愛無以臨四海,所以堯禪舜讓,惟德是與;文王捨伯邑考而立武王,格於上下,光於四表。今岱宗牢落,天步艱難,淳風猶鬱,黎民未乂。自非剋明剋哲,允文允武,豈能荷神器之重,嗣竜圖之尊?晉安王綱,德行內敏,威惠外宣,群後歸美,率士宅心,可立綱為皇太子。庶百年勝殘,方流餘慶,必世後仁,永固洪業。
  【後魏溫子升《莊帝生皇太子赦詔》】有國三善,事屬元良;本枝百世,義鍾繼體。朕應天纂命,握圖受籙;景祚惟新,卜年以永。令月吉辰,皇子誕育;彩雲映日,神光照殿。方開博望,將起竜樓;遠近同歡,人神共悅。
  §
  【宋謝莊慶《太子元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抗法遷身,英華自遠。樂以脩中,禮以治外;三善剋茂,德成教尊。今日吉辰,昭加元服。對靈祗之望,儔上庠之歡,率天罄世,莫不載躍。
  【又《太子元服上太後表》】離景承震,樞光陪極;毓問東華,飛英上序。樂正歌風,司成頌德;清明神鏡,溫文在躬。練日簡辰,昭備元服。懋三王之教,屬少海之重。
  【梁瀋約《為太子謝初表》】臣實蒙稚,溫文以闕,不閑三善之訓,未習四學之儀。雖問安內竪,因心自發,而視膳寢門,未任再至;乃降皇慈,夙膺盛典,貳體宸極,守器宗祧。顧循幼志,如臨冰壑。
  【梁簡文帝《上昭明太子文集別傳等表》】若夫正少陽之位,主承祧之則,口實為美,唯稱啓誦,自茲厥後,罕或聞焉。昭明太子,稟仁聖之資,縱生知之量,孝敬兼極,溫恭在躬。明月西流,幼有文章之敏;羽龠東序,長備元良之德。非假二疏,寧勞四皓。虎賁恧其經學,智囊慚其調護,豈止博望延賓。壽春能賦,問疑棗據,書戒憑陵而已哉。玉折何追?星穨靡續,地尊虢嗣,外陽之術無徵。位比周儲,緱山之駕不返;臣以不肖,妄作明兩,出入銅竜,瞻仰故實,思所揄揚盛軌。宣記德音,謹撰昭明太子別傳文集。請備之延閣,藏諸廟內;永彰茂實,式表洪微。
  【周王褒《為百僚請立太子表》】臣聞:洊雷居震,春方應守器之禮;明兩作離,少陽纂重暉之業。是以三善昭德,載祀之祚剋昌。一有元良,國貞之圖永固。至於軒轅得姓,高陽才子,上嗣伫賢,前星虛位。魯國公贇,親居元子,屬當儲貳,具僚仰則,列闢式瞻。臣等參議,請立為皇太子。事崇監撫,教資審諭,問安寢門,視膳天幄。
  §箴
  【周王褒《太子箴》】天生烝民,司牧斯樹;鹹熙庶績,式昭王度。粵若欽明,丕承寶祚;重紐地維,再匡天步。惠人垂統,元良繼體;麗正離暉;推微天啓。令問令望,聞詩聞禮。從曰撫軍,守曰監國;秋方通夢,春宮養德。桓榮獻書,荀攸觀則。元子為士,齒卿命秩;昔在周漢,親賢保弼。朝服寢門,回車作室。正陽居位,喬枝父道;臣子所崇,忠孝為寶。勿謂居尊,禍福無門。勿恃親賢,王道無偏;無為有慮,始為事先。損之又損,而全之亦全。無往不復,無平不陂。美疾甘言,鮮不為纍;則哲惟艱,知人未易。居室為善,分陰無棄;亡保其存,危安其位,神聽不惑,天妖斯忌。文昌著於前星,主鬯則於守器。庶僚司箴,敢告閽寺。
  ○太子妃第四
  §敘事
  《白虎通》雲:妃者匹也。妃匹者何謂也?相與偶焉。古者天子後宮,嫡庶皆曰妃。(《史記》曰:黃帝有四妃,帝嚳有四妃,虞舜有二妃。)周以天子之正嫡為王後;秦稱皇帝因稱皇后,以太子之正嫡稱妃。漢因之。《漢書·外戚傳》雲: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是也。魏晉以後,鹹遵之焉。
  §事對
  【金璽 瑜珮】瀋約《宋書》曰:皇太子妃,金璽龜鈕,纁朱綬,佩瑜玉。又張敞《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納妃,織成袞,帶白玉珮。
  【竜枕 鴨燈】《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納妃,有漆竜頭支髻枕一,銀花鐶鈕自副。又曰:皇太子納妃,有金塗連盤鴨燈一。
  【文履 花{鹿}】《晉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絳地文履一量。又曰:皇太子納妃,有漆花{鹿}二具。
  【龜鈕 雀鈿】龜鈕事見上金璽註。《東宮故事》曰:太子納妃,有同心雀鈿一具。
  【袞帶 綺綬】袞帶見瑜珮註。又曰:皇太子納妃,有絳地織成綺綬。
  【四望車 九鈿函】《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納妃,四望車,羽葆前後部鼓吹各一部。又曰:步搖一具,九鈿函盛之。
  【册命
  筮吉】《晉起居註》曰:元帝太興元年,上臨軒,使册命拜晉王妃庾為皇太子妃。瀋約《宋書》曰:後廢帝江皇后,諱簡珪,濟陽考城人,北中郎長史智深孫女。太始五年,太宗采訪太子妃。而後父祖已亡,弟又弱小,門無強蔭,以卜筮最吉,拜為皇太子妃。
  【景殿
  畫堂】《漢書》曰:元帝為太子,司馬良娣死後,太子悲恚發病。宣帝令皇后擇後宮傢人子可以娛侍太子者,王禁女政君預焉。時預擇者五人。政君獨衣絳緣諸子,太掖衣也。使侍送入太子宮,見於景殿。得禦幸有身,立為太子妃。於甲觀畫堂生子,即成帝也。畫堂,太子宮中之堂。
  【稱萬歲
  有五可】《漢書》曰:車騎將軍許嘉女,選配太子。上令中常侍親送太子傢,還白太子歡悅狀。元帝喜謂左右曰:“酌酒賀我。”左右皆稱萬歲。太子立為天子,即成帝也;立妃為皇后。王隱《晉書》曰:武帝娶楊後生惠帝,初為太子謀婚,久不决。上欲娶衛瓘女,楊後欲娶賈充女。充妻郭酷妒宿著,上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傢女,種賢而多子,端正而長白;賈傢女,種妒而少子,醜惡而短黑。”郭氏使輸物楊後,遂成納賈妃。後亂晉國。
  【司徒公女
  新安主生】王隱《晉書》曰:劉曜王彌寇洛,得將諸後妃去。愍懷太子王妃拔刀嚮賊曰:“我司徒公女,皇太子妃;死則死,終不為賊婦。”賊乃害之。又曰:安僖皇后王氏,字神受,太常王獻之女,新安公主生即安帝姑也。孝武帝以後少孤,無兄弟,故為安帝納為太子妃。孝武納采聘太子妃王氏,百官朱服會於新安公主第,秘書監王操之為主人。
  §詩
  【鬍元範《奉和太子納妃詩》】帝子威儀絶,儲妃禮慶優;疊鼓陪仙觀,凝笳翼畫輈。鬱鬱神香滿,奕奕彩雲浮;排空列錦罽,騰歡溢皇州。金閨未息火,玉樹鍾天愛;月路飾還裝,星津動歸佩。紫極流宸渥,清規伫慈誨;恩波洽九流,光輝軼千載。列席詔親賢,式宴坐神仙;聖文飛聖筆,天樂奏鈞天。麯池涵瑞景,文宇孕祥煙;小臣同百獸,率舞悅堯年。
  【裴守真《奉和太子納妃詩》】瑜珮升青殿,穠華降紫微;還如桃李發,更似鳳凰飛。金屋貞離象,瑤臺起婺徽;彩纓紛碧座,績羽泛褕衣。雲路移彤輦,天津轉明鏡;仙珠照乘歸,寶月重輪映。望園嘉宴洽,主第歡娛盛;絲竹揚帝薫,簪裾奉宸慶。叢雲藹曉光,湛露晞朝陽;天文天景麗,睿藻睿詞芳。玉庭散秋色,銀宮生夕涼;大平超遂古,萬壽樂無疆。
  §詔
  【唐太宗《册蘇亶女為太子妃詔》】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儷儲貳,允歸冠族。秘書丞蘇亶長女,門襲軒冕,傢傳義方,柔順表質,幽閑成性,訓彰國史,譽流邦國,正位儲闈,實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備禮册命,主者施行。
  §册
  【唐太宗《册太子妃文》】惟爾秘書丞蘇亶長女,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宮。實協三善,曰嬪守器,式昌萬葉,備茲令典,仰惟國章,是用命立為皇太子妃。往欽哉,其光膺命,可不慎歟。
  【宋謝莊《太子妃哀册文》】楹凝桂奠,庭肅竜輼;風沉國路,雲起郊門。皇帝傷總繸之掩彩,悼副褘之滅華,行光既晏,長河又斜,顧而言曰:璇瑤有毀,鬱烈無湮,翦素裁簡,授之史臣。其詞曰:霍岫虧天,潛流凝漢;祥發桐珪,慶昭金算。毓景帝裏,飛芳戚閈;秘儀施𠔌,升音集灌。月晷幾望,娣袂惟良;釋幃春宮,承篚少陽。五葉衍藻,四訓抽光;葳蕤蕙纕,婉孌瓊相。清徽就遠,祲沴方摶;臨華罷翠,當曄收蘭。復殿生響,長廊結寒。節移虛饋,氣變容衣。中庭草藹,階上螢飛;傷縈裏第,痛溢朝闈。
  ●捲十 帝戚部
  
  ○王第五
  §敘事
  《易》稱:先王建萬國,親諸侯。《史記》雲:黃帝置左右大監,以監萬國。《堯典》雲:協和萬邦。《左傳》雲: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萬國之數,蓋親賢兼封。夏列九州,製五服,立爵五等,分地有三。公侯方百裏,伯方七十裏,子男五十裏。不足五十裏曰附庸。殷則爵列三等,周又列為五等,則公方五百裏,侯伯子男各百裏為差,不滿百裏為附庸,凡王之子弟,並參封之。秦稱皇帝,除五等之製以郡縣,子弟為匹夫。漢興。立爵二等,大者王,小者侯,而王之號謂為諸侯王。(蔡邕《獨斷》曰:漢製,皇子封為王,其實諸侯也。周末諸侯或稱王。而漢自以皇帝為稱,故以王號加諸侯,總名諸侯王。)後漢建武初,朱佑議以為土無二王,臣爵皆不過公,於是悉封郡公。十七年又依舊稱王。魏改封郡王,晉又封國,宋齊以後皆封郡,隋復封國公。(已上並見《齊職儀》及《五代史志》。)
  §事對
  【麟趾
  犬牙】《毛詩》曰: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註云:趾,足也;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振振,信厚也;籲嗟,嘆辭也。《漢書》曰:高帝王子弟,犬牙相製,所謂磐石之固。
  【磐石 維城】磐石見犬牙註。《毛詩》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
  【藩屏皇傢
  維翰帝室】《魏志·曹植傳》曰:植初封册書曰:爰茲青社,封於東土;以藩屏皇傢,為魏藩輔。《晉百官表註》雲:封皇子及公族親屬為王,所以維翰帝室。《詩》雲:大邦維翰。
  【燾土苴茅
  金璽駝鈕】蔡邕《獨斷》雲:天子太社,以五色土為壇。漢製,皇太子封為王者,受天子太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土,他如其方色。藉以白茅,授之歸國以立社,故謂之茅土。孔安國註《尚書》曰: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則各割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取王者覆被四方。《漢書·舊儀》雲:諸侯王黃金璽,橐駝鈕。已上總載封建。
  【二南
  兩東】《毛詩序》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本。潘嶽《西徵賦》曰:我徂安陽,言陟陝郭,美哉邈乎,茲土之舊也。固乃周召職之所分,二南風之所交;麟趾信於關雎兮,騶虞應乎鵲巢。《東觀漢記》曰:東平獻王蒼,少有孝友之賢,寬仁弘雅。中元二年,光武帝崩,明帝詔曰:“東平王蒼,寬博有謀,可以托六尺之孤;臨大節而不可奪,其以蒼為驃騎將軍。”《魏志》曰:臨淄侯善屬文,徙封東阿王。
  【魯衛
  梁楚】《左傳》曰: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豐郇,文之昭也。《漢書》曰: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於是割裂疆土,立二等爵,尊王子弟,大啓九國,奄有龜蒙,為梁楚也。
  【晉桐葉
  衛梓材】《史記》曰:唐叔虞者,成王弟。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封叔虞。史佚因言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後為晉。故《毛詩》曰:此晉也而謂之唐。又曰:衛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弟也,封為衛君,居河淇間。周公懼康叔年少,乃申告康叔,作《梓材篇》,言為政之道如梓人理材焉。已上載所封國。
  【共室
  同輦】范晔《後漢書》曰:《清河王慶傳》雲:帝初敕皇后,令衣服與太子齊等。太子時親愛,入則共室,出則同輿。《漢書》曰:淮南厲王長,高帝少子。孝文帝初即位,自以最親,驕蹇數不奉法,上寬赦之。三年入朝,甚縱橫,從上入苑獵,與上同輦。
  【入宿北宮
  因留國邸】《東觀漢記》曰:《清河王慶傳》雲:永元四年,移幸北宮章德殿,講白虎觀,慶得入省宿止。《漢書·宣元六王傳》曰:成帝無嗣,體常不平。定陶共王來朝,上謂共王曰:“我未有子,人命不諱。一朝有他,且不復相見,爾長留侍我矣。”因留國邸,朝夕侍上,甚見親重。
  【禮如傢人
  爵比皇子】《漢書》曰:齊悼惠王。孝惠二年入朝,帝與齊王宴欽太後前。孝惠以齊王為兄,置上坐如傢人禮。又,楚元王交,高帝弟。自文帝即位,交學詩、內事,文帝尊寵元王子,爵比皇子。
  【禦雲母輦
  設鐘虡懸】傅暢《晉公卿禮秩》曰:安平王孚假黃鉞,前後羽葆,建九旒,駕駟馬,禦雲母輦。《東觀漢記》曰:東海王疆,兼食五郡二十九縣,租入倍諸王,賞賜恩寵,絶於倫比。置虎賁髦頭宮殿鐘虡之懸。已上並王之親寵。
  【好書
  樂善】《漢書》曰:淮南王安為人好書,善鼓琴,不喜弋獵。又云:河間獻王德,脩學好古,從人得善書,必好寫與之,留其本,兼加賜金以招之。《東觀漢記》曰:東平獻王蒼,少有孝友之賢,寬仁弘雅,美須鬢。明帝嘗從容問王:“在傢為人?何好最樂?”蒼曰:“為善最樂。”
  【楚詩
  沛易】《漢書》曰:楚元王交,字孝遊,高祖同父少弟也。好書,多材藝。元王好讀詩,諸子皆讀詩,號曰元王詩。《續漢書》曰:沛獻王輔,性務嚴矜,有威,好經書,善說《京氏易》。
  【蟻封
  象船】《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少雨,上禦靈臺自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至。上問輔,輔曰:蹇艮下坎上,為水;山出雲雨,蟻穴居,其知雨將至。《魏志》曰:鄧哀王蒼舒,少聰察岐嶷。孫權曾緻巨象,太祖欲知其斤兩,蒼舒曰:“置象大船之中,而刻其所至,秤物以載之,則其重可知矣。”
  【食時
  七步】《漢書》曰:淮南王安始入朝,為《離騷》傳。朝受詔,食時上。劉義慶《世說》曰:魏文帝令東阿王七步成詩,不成將行大法。遂作詩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文帝大有慚色。
  【對三雍
  論五經】《漢書》曰:河間獻王,景帝子,修學好古。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之宮。應劭註曰:辟雍,明堂、靈臺也。《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性好經書。論《集經傳圖贊》,作《五經通論》,奉蕃以至沒,遵履法度,未嘗犯禁,稱為賢王。
  【北海善書
  東平工頌】范晔《後漢書》曰:北海敬王睦,善大書,當時以為楷則。寢疾,帝於馬上令作草書尺牘十首。又曰:東平王蒼,嘗上《光武中興頌》,帝甚美之。
  【錢縑助國
  租秩賑人】《東觀漢記》曰:東海王疆孫傾王肅,性謙儉。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錢二千萬。元初中,上縑萬疋以助國。王隱《晉書》曰:齊王攸,國中文武,下至士卒,法令不食廩賜者,皆以秩賦與疾病死亡者。時有水旱,出租稅加十二賦,以賑國人。須豐年乃收入本直。已上王之才能。
  【麯觀
  平臺】曹植《娛賓賦》曰:感夏日之炎景兮,遊麯觀之清涼。《漢書》曰:梁孝王廣雎陽城七十裏,大修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於平臺四十餘裏。
  【蘭坂
  桂山】曹植詩曰: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坂,朱華冒淥池。王逸劉安《招隱士詩序》曰:《招隱士者》,淮南王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八公之徙,感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詞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詞曰: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拳兮枝相樛。
  【猿岩
  雁沼】《西京雜記》曰:梁孝王好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營兔園,園中有百室山,山上有落猿岩、雁池,池間有鶴洲、鳧渚。《廣雅》雲:沼,池也。
  【檀欒竹 連拳桂】枚乘《兔園賦》曰:脩竹檀欒夾地。兔園,梁孝王園也。連拳桂見桂山註。
  【玳瑁筵
  琉璃碗】劉楨《瓜賦序》曰:在曹植座,廚人進瓜。植命為賦,促立成。其辭曰:布象牙之席,薫玳瑁之筵;憑彤玉之幾,酌縹碧之樽。鮑昭淮南王宮使麯曰: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煉氣讀仙經,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宴平樂
  望高唐】曹植詩曰: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觀者鹹稱善,衆工歸我妍。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大千。宋玉《高唐賦》曰:昔者楚襄王遊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已上王之居處。
  【忘憂觀
  思仙臺】《西京雜記》曰:梁孝王遊於忘憂觀,集諸遊士,各使為賦。葛洪《神仙傳》曰:淮南王劉安好神仙黃白之事,於是八公乃往迎之,登思仙臺。
  【置館
  築宮】《西京雜記》曰:河間王德,築日華宮,置客館二十餘區以待學士。《史記》曰:燕昭王即位,卑身厚禮以招賢者。謂郭隗曰:“誠得賢士,與共報先主之恥,孤之願也。”隗曰:“王必欲求士,請以隗為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裏哉。”於是昭王為隗版築宮而師事之,士爭趨燕。
  【康衢
  碣石】《史記》曰:鄒奭,齊諸鄒,亦頗采鄒衍之術以紀文。於是齊王嘉之,自淳於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天下言齊能緻天下賢士也。又曰:鄒衍如燕,燕王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賜田
  置醴】宋玉《小言賦》曰:楚襄王既登陽雲之臺,命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並造《大言賦》。卒而宋玉受賞,又作《小言賦》。王曰:“善!”賜雲夢之田。《漢書》曰:初,元王敬禮申公、白公、穆生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戊即位,亦設醴。後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
  【娛賓 敬客】娛賓見麯觀註。又曹植詩云: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
  【唐宋
  應劉】宋玉《大言賦》曰:楚襄王與唐勒、景差、宋玉遊於陽雲之臺,王曰:“能為《大言》者上坐。”《魏志》曰:應瑒、劉楨等,俱為五官中郎將文學,鹹善屬詩賦。後瑒楨等卒,文帝與吳質書曰:“昔年疾疫,親故鄉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
  【遊梁
  趨燕】《漢書》曰:司馬相如,會景帝不悅文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人嚴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悅之,因病免。客遊梁,得與諸侯遊士居。數歲,乃著《子虛賦》。《史記》曰:燕昭王即位,卑身厚禮以招賢士,而師事郭隗。於是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是以士爭趨燕。
  【先擁彗
  不及履】《史記》曰:鄒衍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坐而受業碣石宮,身親往師之。葛洪《神仙傳》曰:淮南王劉安好儒學,兼該占候方術,作內書,言神仙黃白之事,名為鴻寶。於是八公乃往。八公初詣門,鬢眉皓素。門吏先密以聞安,門吏自以意難問之。言畢,八公皆化成十五童子,雲髻色如桃花。於是門吏驚竦,以白王。王聞之不及履,即出迎之,以登思仙之臺。
  【曳長裾
  飛廣袖】鄒陽《上吳王書》曰:臣聞蛟竜驤首奮翼,則浮雲出流,霧雨鹹集,聖人砥節脩德,則遊談之士,歸義思名。今臣盡智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而不可幹;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西京雜記》曰:梁孝王遊忘憂觀,集諸遊士,各使為賦。鄒陽為酒賦曰:哲王臨國,綽矣多暇。召皤皤之臣,聚肅肅之賓。錦綺為席,犀璩為鎮。曳長裾,飛廣袖,奮長纓,英偉之士,莞爾而即之。已上王之好士。
  §賦
  【魏夏侯《玄皇胤賦》】覽二儀之上體,本人倫之大紀;道莫崇於後闢,統莫大於承祀。伊皇衢之光赫,享乾坤之元祉;在大和之五載,肇皇胤之盛始。時惟孟秋,和氣淑清;良辰既啓,皇子誕生。爾乃發愷悌之明詔,振湛恩之豐沛;末惠洽乎黎民,崇施暢於無外。爵群兆以布德,赦殊死以示仁;黔首詠而齊樂,願皇祚之日新。
  §詩
  【宋劉孝義《行過康王故第苑詩》】入梁逢故苑,度薛見餘宮;尚識招賢閣,猶懷愛士風。光靈一超遠,衡館亦蒙籠;洞門餘舊邑,甘棠留故叢。送禽悲不去,過客慕難窮;池竹徒如在,林堂曖已空。遠橋隔樹出,迥澗隱崖通;芳流小山桂,塵起大王風。具物鹹如此,是地感餘衷。
  【隋薛昉《巢王座韻得餘詩》】平臺愛賓友,逢掖齒簪裾;藉卉懷春暮,開襟近夏初。嫩枝猶露鳥,細藻欲藏魚;舞袖臨飛閣,歌聲出綺疏。莫慮歸衢晚,馳輪待興餘。
  【隋於仲文《答譙王詩》】梧臺開廣宴,竹苑列英賢;景差方入楚,樂毅始遊燕。折角揮談柄,重席吐言泉;武騎初禽翰,文學正題鞭。玉徽調緑綺,璧散沉青田;晚霞澹遠岫,落景藻長川;末陪東閣賞,獨詠西園篇。
  【褚亮和《望月應魏王教詩》】層軒登皎月,流照滿中天;色共梁珠遠,光隨趙璧圓。落影臨秋扇,虛輪入夜筵;所欣東館裏,預奉西園篇。
  【李敬玄《奉和別魯王詩》】緑車旋楚服,丹蹕伫秦川;珠臯轉歸騎,金岸引行旃。一朝限原隰,千裏間風煙;鶯喧上林𠔌,鳧響禦溝前。斷雲移魯蓋,離歌動舜弦;別念凝神扆,崇恩洽玳筵。顧惟漸叩寂,徒自仰鈞天。
  【又《奉和別越王詩》】飛蓋回蘭坂,宸襟伫柏梁;別館分涇渭,歸路指衡漳。關山通曙色,林{禦}遍春光;帝念紆千裏,詞波照五潢。
  【楊思玄《奉和別魯王詩》】元王詩傳博,文後寵靈優;鶴蓋動宸眷,竜章送遠遊。函關疏別道,灞岸引行舟;北林分苑樹,東流溢禦溝。鳥聲含羽碎,騎影曳花浮;聖澤九垓普,天文七耀周。方徒獻雅樂,簪帶奉鳴球。
  【張大安《奉和別越王詩》】盛藩資右戚,連萼重皇情;離襟愴睢苑,分途指鄴城。麗日開芳甸,佳氣積神京;何時驂駕入,還見謁承明。
  【劉禕之《奉和別越王詩》】周屏辭金殿,梁驂整玉珂;管聲依折柳,琴韻動流波。鶴蓋分陰促,竜軒別念多;延襟小山路,還起大風歌。
  §頌
  【魏陳王曹植《皇子生頌》】於皇我後。懿章前志;剋篡三皇,王靈昭事。祗肅郊廟,明德敬忌;潛和積德,鐘天之釐。嘉月令辰,篤生聖嗣;慶由一人,萬國作喜。喁喁萬國,岌岌群生;稟命我後,綏之則榮。長為臣妾,終天之經;仁聖奕代,永戴明明。同年上帝,休祥淑禎;藩臣作頌,光流德聲。
  §册
  【唐太宗《册梁州都督漢王元昌》】夫易陳利建,道貫三纔,傳稱夾輔,業昌百代。是以周之魯衛,式固維城,漢之梁趙,剋崇磐石。惟爾幼聞教義,器識聰敏,早開土宇,禮數優崇。逷矣南鄭,襟帶西蜀,按部之重,茂親是用。錫以茅土,賦茲典册,爰誓山河,永作蕃屏。朕聞曰:事君盡禮,資於孝敬,為政以德,始於仁厚。故士無貴賤,由之者揚名;時無古今,背之者淤行。爾往欽哉,去奢從儉;遠佞尊賢,剋勤匪懈。垂憲乃後,可不慎歟。
  【又《册荊州都督荊王元景》】夫建官之道,實資明德;列爵之義,必俟茂親。故晉鄭佐周,功宣於夤亮;間平輔漢,業崇於藩屏。惟爾業尚忠肅,器懷恭懿。幼稟庭訓,早膺朝寵。仁恕聞於封畿,廉平著於方策。荊衡作鎮,江漢為紀;包括巴漢之域,跨躡吳越之郊。褰帷永諧,分珪僉屬,是用備茲令典,錫以休命。奄有楚甸,代為唐輔,可不慎歟。
  §奏
  【陳尚書八座《奏封鄱陽王伯山》】臣聞:本枝惟茂,宗周之業以弘;磐石既建,皇漢之圖斯遠。故能協宣五運,規範百王,式固靈根,剋昌丕緒。第三皇子伯山,發睿德於齠年,表奇姿於此日,光昭丹掖,輝映青闈,而玉圭未執,金錫靡駕,豈所以敦序維翰,建樹蕃戚。臣等參議,宜封鄱陽王。
  §
  【梁瀋約《為南郡王讓中軍表》】臣聞:建侯茂則,非賢罔樹;分器鴻典,惟懿實先。而臣挹道未弘,踐義多缺;徒升國彝,空襲宸寵。光珪華組,晻藹於關垂;令采徽猷,寂寥於甸表。晨伸委帶,夕軫臨顔;皇衢肇啓,鼎運始資。魯衛兼啓,義邈周年;齊楚並建,禮高漢日。臣以末第,聯輝上序;祐履荊阿,懷璽蘿麯。拊志惟熏,佩握如搗。
  【梁劉孝綽《為鄱陽嗣王初讓雍州表》】臣聞大邦維屏,既慚宗子之詩;思樂頖宮,有缺僖公之頌。特以周興九伯,錫壤參虛。漢啓二河,分珪舊楚;身私傢慶,總集微躬。雍部襟帶,跨製數州;西拒嶢關,北跨鄧塞。雖復呼韓來朝,槁街納質;二虜尋戈,四郊無警。猶當王戎雅訓,羊祐尚義。臣退求諸己,無或宴安;進思盡忠,幾乎私竭。
  §章
  【梁瀋約《為晉安王謝南兗州章》】臣以萊孱,幼無秀業,依天宅照,藉海憑瀾,王爵早加。藩麾夙樹,進不能閑詩西楚;好禮北河,退無以振采六條。宣風萬裏,懷慚起懼,載溢心顔;而皇明輝燭,照被彌遠。遂乃徙旆淮區,遷金濟服,朱驂出邸,青組臨方。瞻惟徵寵,俯仰忘厝。
  【又《為安陸王謝荊州章》】臣托景宸區,早延休寵。身班帝穆,爵首蕃<土圭>;好禮慚河,敦詩愧楚;懸旆出關,徒違絳闕;擬金入濟,識謝戎麾。而照臨彌廣,復叨匪服;紀南形勝,任總上遊。西緯岷邛,北繼崤陝;六轡在手,猶或稱難。群牧稟威,茲道孰易。是以攄清陸白,布款幄垂,霄途嚴遠,事隔披照,腆冒斯顔,膺此謬荷。祗奉兢懼,罔知攸托。
  ○公主第六
  §敘事
  昔堯女有娥皇、女英,舜妹有<果支>手,舜女有宵明燭光,湯有帝乙歸妹。(即成湯妹。)周武五之女嫁於陳,故公主未有封邑之號。至周中葉,天子嫁女於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始謂之公主。秦代因之,亦曰公主。《史記》雲:李斯男皆尚秦公主,是也。漢製,帝女為公主,帝姊妹為長公主,帝姑為大長公主。後漢製,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蕃王。其尊崇者加號長公主,諸王女皆封鄉亭公主,儀服同鄉亭侯。(范晔《後漢書》曰:章帝封東平憲王蒼、琅邪孝王京女為縣公主,其後安帝妹亦封長公主。同於皇女封縣公主者,所生之子,襲母封為列侯。後皆傳國,鄉亭之封則不傳。)自晉之後,帝女依西漢曰公主,帝之姑姊並曰長公主。自漢已來,皆別置第捨府屬,至隋省府屬。(並見《齊職儀》及《晉代百官志》。)唐神竜初,又置府屬,景竜末復省。
  §事對
  【歸妹
  降嬪】應劭《風俗通》曰:《易》稱: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婦人謂嫁娶之禮曰歸,歸其妹於諸侯。亨,終吉也。《尚書》曰: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註云:降,下也;嬪,婦也。瀋約《宋書》曰:江斅尚孝武帝女,表讓婚曰:伏承詔旨,當以臨海公主降嬪;榮出望表,恩加典外。
  【節義
  肅雍】范晔《後漢書》曰:鄧晨初娶光武姊元。及漢兵起,晨將會賓客棘陽。漢兵敗,姊亡。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感悼姊歿於亂,追封謚元為新野節義長公主,立廟於縣西。《詩》雲:曷不肅雍,王姬之車。謂平王之女嫁齊侯也。
  【金根 銅縷】魏收《後魏書》曰:金根車,公主封君皆得乘之,但右騑而已。《續漢書》曰:印璽綬,王公玉匣銀縷,夫人、貴人、長公主銅鏤。
  【賜金
  獻珠】《漢書》曰:孝武衛皇后,字子夫,為平陽公主謳者。武帝即位數年,無子,過平陽公主。既飲,謳者進,帝獨悅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還坐悅甚,賜平陽公主金千斤。《列仙傳》曰:朱仲,會稽巿販珠人。高後募三寸珠,乃詣闕上之:“珠好過度,賜五百金。”魯元公主私以七百金從仲求珠,獻四寸之珠。
  【常山
  沁水】魏收《後魏書》曰:陸昕之風望端雅,尚獻帝女常山公主,拜駙馬都尉。公主奉姑有孝稱,神龜初,與穆氏琅邪長公主並為女侍中。范晔《後漢書》曰:竇憲,字伯度。女弟立為皇后,憲恃宮掖聲勢,遂以縣直請奪沁水公主園。
  【金鄉
  蘭陵】《魏末傳》曰:何晏婦金鄉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賢明,謂其母沛王太妃曰:“晏為惡日甚,將不保身。”母笑曰:“汝得無妒晏耶。”魏收《後魏書》曰:劉暉,字重昌,正始初尚蘭陵長公主,孝明第爵。
  【清河
  臨海】魚豢《魏略》曰:東將初之植到關,自念有過,且當謝帝,乃留其從官著關。東將初,使人微行,宜見清河公主,欲因主以謝。而關吏以聞,帝使人逆之,不用。太後以為自殺,對帝泣。《晉中興書》曰:臨海公主,惠帝女,羊後所生。初封清河公主,未出適,值永嘉亂。
  【鄂邑
  襄城】《漢書》曰:昭帝始立,年八年。帝長姊鄂邑蓋長公主,居禁中共養帝。蓋公主私通客河間丁外人。上與大將軍聞之,不絶,有詔外人侍長公主。《晉中興書》曰:王敦,字處仲,尚武帝女襄城公主。天下大亂,敦將還臺,悉以公主嫁時侍婢百餘人配給將士,金寶一時棄捐。
  【同姓主 列侯尚】同姓主見敘事。應劭《風俗通》曰:列侯尚公主,國人尚翁主;以妻製夫,陽屈於陰爾。
  【妻單於
  娉昆莫】《漢書》曰:單於兵強,數苦北邊。上問婁敬,曰:“陛下誠能以嫡公主妻單於,厚奉遺之,彼知漢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豈曾聞外孫敢於大父抗禮哉?”又曰:烏孫以馬千疋娉漢女。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細君為公主,以妻焉。贈送甚厚,烏孫昆莫以為右夫人。
  【出紫微 加緑綬】左貴嬪《上萬年公主誄》曰:篤生公主,誕應休期;秀出紫微,日輝月朗。臧榮緒《晉書》曰:帝之姑姊妹皆為長公主,加緑綬。
  【為子求郎
  為子贖罪】《後漢書》曰: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裏,非其人民受其殃。”是以難之。《漢書》曰:林慮公主子昭平君尚武帝女夷安公主,林慮睏病,以金千斤錢千萬,為昭平君贖死罪,帝許之。林慮公主卒,昭平日驕,醉殺主傅母,係獄。廷尉上請左右為前入贖,陛下許之。帝曰:“吾姊老有是一子,死以囑我。”於是為之垂涕。良久曰:“法令先帝所造,因姊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遂可其奏。
  【董宣扣馬
  高穆破車】范晔《後漢書》曰:董宣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傢,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乃駐車扣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魏收《後魏書》曰:高道穆為御史尉,莊帝姊壽陽公主行犯清路,執赤棒卒呵之不止,穆令棒破其車。公主深以為恨,泣以訴帝。帝謂主曰:“高中尉清貞之人,彼所行者公事,豈可以私責之!”
  【下天孫之津 降帝子之渚】《史記·天官書》曰:婺女、織女,天女孫也。《楚辭》雲: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註云:帝子,堯子也。
  §詩
  【李嶠《長寧公主東莊侍宴詩》】別業臨青甸,鳴鸞降紫霄;長筵鴛鷺集,仙管鳳凰調。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承恩感已醉,戀賞未還鑣。
  【崔湜《長寧公主東莊侍宴詩》】沁園東郭外,宸駕一遊盤;水樹宜時涉,山樓尚晚看。席臨天女貴,林接近臣歡;聖藻懸辰象,微臣切仰觀。
  【李適《長寧公主東莊侍宴詩》】鳳樓紆睿幸,竜舸暢宸襟;歌舞平陽第,園亭沁水林。山花添聖酒,澗竹繞薫琴;願奉瑤池駕,千春侍德音。
  【李乂《長寧公主東莊侍宴詩》】紫禁乘雷動,青門訪水嬉;上臺鱣堂慶,仙女鳳樓期。合宴簪紳滿,承恩雨露滋;北辰還捧日,東館幸逢時。
  【又《奉和幸長寧公主莊詩》】平陽館外有仙傢,沁水園中好物華;地出東郊回日馭,城臨南鬥度雲車。風泉韻繞幽林竹,雨霰光搖雜樹花;已慶時來千億壽,還言日暮九重賒。
  【徐彥伯《奉和送金城公主詩》】鳳屋憐簫麯,鸞閨念掌珍;羌庭遙築館,廟策重和親。星轉天河夕,花移海樹春;聖情凄送遠,留蹕望行塵。
  【閻朝隱《奉和送金城公主詩》】甥舅重親地,君臣厚義鄉;還將貴公主,嫁與褥氈王。鹵簿山川暗,琵琶道路長;回瞻父母國,日出在東方。
  §誄
  【魏陳王曹植《平原懿公主誄》】於維懿主,瑛瑤其質;協策應期,含英秀出。岐嶷之姿,實朗實一;在生十旬,察人識物。儀同聖表,聲協音律;驤眉識往,俛瞳知來。求顔必笑,和音即該。阿保接手,侍禦充傍;常在襁褓,不停第床。專愛一宮,取玩聖皇;何圖奄忽,罹天之殃。魂神遷移,精爽翺翔。號之不應,聽之莫聆;帝用籲嗟,嗚咽失聲。嗚呼哀哉!憐爾早歿,不逮光陰;改封大郡,惟帝舊疆。建土開傢,邑移蕃王;琨珮惟鮮,朱紱斯煌。國號既崇,哀爾孤獨。配爾名纔,華宗貴族;爵以列侯,銀艾優渥。成禮於宮,靈轜交轂;生雖異寶,歿乃同嶽。爰構玄宮,玉石交連;朱房皓璧,高曜電鮮。長埏繕修,神閨啓扉;二柩並降,雙魂孰依。人誰不沒?憐爾尚微。
  【晉潘嶽《南陽長公主誄》】於穆獻主,弈代熙盛;重作大司,黎牧火正。國之仁姑,傢之慈母,天道輔仁,宜享遐壽。如何短命,皆不華首。
  ○駙馬第七
  §敘事
  漢製,天子以列侯尚公主,諸侯以國人承翁主。(崔浩義雲:尚,承,皆卑下之名也。公主別立第捨,太子之女,則令列侯就第奉事之,故尚公主。諸王女,則當國人來承事之,皆不得謁見舅姑,通問而已。天子尊,令諸公代主婚,故曰公主。諸王卑則自主之,故曰翁主。後漢皇女為縣公主,諸王女為鄉亭公主;晉已後,王女為縣主。)魏晉之後,尚公主皆拜駙馬都尉。初,駙馬都尉,漢武置也,掌御馬。(《說文》雲:駙馬,字從馬付聲。一曰駙,近也,疾也。應劭曰:自上安下曰尉,都謂總領。)歷兩漢,多宗室及外戚與諸公子孫任之。至魏,何晏,大將軍何進孫,以主婿拜駙馬都尉。其後杜預尚晉宣帝女高陸公主,拜駙馬都尉;王濟尚晉文帝女常山公主,拜駙馬都尉。後代因魏晉以為恆,每尚公主則拜駙馬都尉。(出《漢書》及《齊職儀》。又《晉書》:傅宣尚晉武帝女弘農公主,桓溫尚元帝女南康公主,荀羨尚元帝潯陽公主,劉慎尚晉明帝女廬陵公主,皆拜駙馬都尉。)
  §事對
  【名纔 貴族】名纔見下江斅表。曹植《平原公主誄》曰:配爾名纔,華宗貴族;爵以列侯,銀艾優渥。
  【天姻
  國婚】天姻見下江斅表。荀羨,字令則。年十五,擬國婚之選,羨不欲連姻帝室,乃遠遁長沙。監司追尋,不獲已遂尚潯陽公主。出《荀氏傢傳》。
  【同輿
  連日】魏收《後魏書》曰:馮誕,字子正,與高祖同歲。幼侍書學,特蒙親待,尚高祖妹樂安公主,拜駙馬都尉。高祖寵誕,同輿而載,同按而食,同席而坐臥,謝萬駙馬都尉。劉真長誄曰:弱冠振纓,結婚帝室;綢繆姻婭,連光雲日。
  【降鶴
  賜駿】劉嚮《列仙傳》曰:簫史善吹簫,能招白鶴,教弄玉鳳鳴。居數十年,吹簫作鳳聲,鳳皇來止其屋,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一日皆隨鳳飛去。案,弄玉,秦穆公女也。《後魏書》曰:宿石,元明帝時,拜中壘將軍。嘗從獵,帝親欲射虎。石扣馬諫,引帝上高原,上後,虎騰躍殺人,詔石為忠臣切諫,免虎之害。賜馬一疋。尚上𠔌公主,拜駙馬都尉。
  【付粉
  吹簫】魚豢《魏略》曰:何晏,字平叔。美姿儀,面絶白,魏帝疑其付粉。後至夏月,喚來而與熱湯餅,大汗出,遂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帝始信之。吹簫見上降鶴註中。
  【二主同傢
  三尚異穴】范晔《後漢書》曰:竇融長子穆,尚內黃公主,又子固,尚溫陽公主。竇氏一公兩侯二公主。《後魏書》曰:劉昶尚武邑公主。主薨,更尚建興公主。又薨,更尚平陽長公主。及昶終,與三公主同塋異宮。
  【楊喬閉口
  宋弘不諧】謝承《後漢書》曰:楊喬為尚書,容儀偉麗,數上書言政事。桓帝爰其才貌,詔妻以公主。喬固讓不聽,遂閉口不食,七日而死。范晔《後漢書》曰:光武姊湖陽公主新寡,帝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諺雲:富易交,貴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
  【唐中宗《賜駙馬封製》】門下,特進行右散騎常侍駙馬都尉觀國公楊慎矜。分榮戚裏,藉寵公門。恭肅,著於立身,恪勤效於從政。鳳凰樓上,宛符琴瑟之歡;烏鵲橋前,載葉鬆蘿之契。宜覃茅土,式廣山河。
  §
  【宋虞通之《為江斅讓尚公主表》】伏承詔旨,當以臨海公主降嬪,榮出望表,恩加典外,顧審輶蔽,伏用憂惶。臣寒門悴族,人凡質陋,閭閻有對,本隔天姻。如臣素流,傢貧業寡;年近將冠,皆已有室。荊釵布裙,足得成禮。自晉氏已來,配尚公主者,雖纍經華胄,亟有纔名。至如王敦懾氣,桓溫斂威,真長佯愚以固辭,子敬奔走以求免;王偃無仲都之質,而祼雪於北階;何瑀闕竜工之姿,而見投於深井。謝莊迨自害於曚瞍,殷衝幾不免於強鉏;製勒甚於僕隸,防閑過於婢妾;往來出入,人理之常,當待賓客,朋從之義。而令掃轍息駕,無窺門之期;廢筵抽席,絶接對之理。非唯交友離異,仍乃兄弟疏闊。姆嬭爭媚,相勸以嚴;媚媼競前,相諂以急。其間,又有應答、問訊、卜筮師母,乃至殘餘飲食,詰辨與誰;衣被故弊,必責頭領。或進不獲前,或入不聽也;不入則嫌於入疏,求出則疑有別意。召必以三更為期,遣必以日出為限;夕不見晚魄,朝不識曙星。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晝拱袂而披捲,一生之內,與此長乖;又聲影纔聞,則少婢奔迸,裾袂嚮席,則醜老叢來。左右整刷,以疑寵見嫌;賓客未冠,以少容緻斥。如臣門分,代荷殊榮,足定傢聲,便預提拂。青宮美官,或由纔升;一叨婚戚,鹹成恩假,是以仰冒非宜。披露丹質,非唯上陳一已。規全身願,實乃廣申諸門受患之切;伏願天慈照察,特賜蠲停。若恩製頓降,披請不申,便當刊膚剪發,投山竄海。雲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天部上捲二 天部下捲三 歲時部上捲四 歲時部下
捲五 地理上捲六 地部中捲七 地部下捲八 州郡部
捲九 帝王部捲十 中宮部捲十一 職官部上捲十二 職官部下
捲十三 禮部上捲十四 禮部下捲十五 樂部上捲十六 樂部下
捲十七 人部上捲十八 人部中捲十九 人部下捲二十 政理部
捲二十一 文部捲二十二 武部捲二十三 道釋部捲二十四 居處部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