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寶島風情·牽動兩岸的民族記憶:衆生臺灣 》
演藝
秦風 Qin Feng
現代文化形式中傳播性最強的莫過於電影、電視和歌舞了,它們既是大衆娛樂,也是大衆藝術。過去半世紀裏,臺灣在這三個領域成果豐碩,其中如鄧麗君、瓊瑤、羅大佑等人,後來甚至成為全體中國人某一時期通俗文化的象徵。
1949年,大批演藝人才由大陸來臺,當局也同時運來了可觀的電影器材,使得臺灣的國語片一夕之間崛起,實際上成為1949年前大陸電影的延伸;60年代,由上海遷至香港的電影事業一日千裏,出品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裝片,港、臺的電影工業無論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上,實際上成為一體。60年代電視的興起,使得娛樂文化的傳播力量無遠弗界,更有利於催生超級巨星。到了80年代,臺灣的電影、電視和歌唱進入了黃金期,電影頻頻在國際影展中獲奬,華語流行音樂的創作更是一支獨秀。不過港臺的區域特性也明顯劃分開來,香港展現了國際化的粵語文化,臺灣則因歷史背景不同始終表現了濃厚的中國傳統色彩。90年代中以後,臺灣的電影事業迅速衰落,電影製作能力降低,華語歌麯的創作地位也不復從前了。
青春玉女林青霞
70年代初,女星林青霞(右)與留美才子趙寧(左)合影,兩人短暫交往後即各奔前程。林青霞,山東人,外形清秀,因主演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窗外》而受到註意。在唐寶雲之後,電影公司不斷尋找新的甜美的臉蛋,尤其瓊瑤的愛情小說走紅坊間,一本本地推出,旋又改編成電影,玉女明星需求告急,林青霞順勢崛起,成為當紅花旦。至於趙寧,將留美瑣碎生活經歷寫成《趙寧留美記》,因文筆詼諧,深受年輕人喜好,尤其衆多期待畢業後留美的青年學子,從書中找到美好的自我想象。80年代後,林青霞演藝精進,擺脫小傢碧玉之狀,展現成熟風韻,成為華人世界的超級明星;至於趙寧則在教育界發展,平日仍寫點小文章,未成大傢。
演技超群的歸亞蕾
1970年的女星歸亞蕾。歸亞蕾擁有姣好的面貌,但仍不敵那些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女明星,所以從未大紅大紫,不過她的演技高超,晚年在中國大陸創造了演藝事業的高峰。歸亞蕾,1944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後隨傢人移居臺灣,畢業於戲專表演組,1965年即因主演《煙雨蒙蒙》獲第四屆金馬奬最佳女主角奬,演技很早就獲得肯定,此後二十年的演藝生涯不斷獲得大奬;儘管如此,她生活平實,沒有大明星的架勢,也沒有超級巨星帶給觀衆的各種意亂情迷,算不上是票房明星。不過真金不怕火煉,近年,歸亞蕾在大陸電視連續劇中傑出的演技,讓許多大牌都十分折服,殊不知她早已獲得多種國際性影展的演技奬了。今天的歸亞蕾擅演《皇太後》,舉手投足之間流露懾人的貴族氣,以及彈指之間可定他人生死的權術心計,她的高貴氣質令其它演員難以企及。
武打喜劇片的開山祖成竜
1975年,武打明星成竜(右)與師弟元彪(左)在《蛇行刁手》一片中的鏡頭。此片賣座鼎盛,也開啓成竜超級巨星的演藝生涯。成竜出身貧寒,從小被送去戲班學習京劇,即長,到片場當武行,敢做別人不敢做的危險動作。70年代初,李小竜崛起影壇,帶來功夫片的熱潮,成竜亦視李小竜為自己的偶象,但他認定李小竜的風格已成無可超越的經典,他必須尋找自己的路,《蛇行刁手》即為成功的嘗試,隨後的《醉拳》則更上層樓。成竜開闢了一種喜劇式的功夫片,雖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驚險動作,卻無駭人的血腥畫面;雖有小人物的荒唐卑微,卻也有人性的溫馨與感念。80年代中以後,成竜已成為國際紅星,再十年後他登上了好萊塢巨星之列。
《悲情城市》的歡喜收成
1989年,參加第四十六屆國際威尼斯影展的臺灣代表團返回臺北,個個笑逐顔開,因為他們帶去競逐的影片《悲情城市》擊敗許多對手,榮獲最佳影片金獅奬,照片中是該片的導演侯孝賢(左二)、編劇吳念真(左一)、朱天文(右二)。《悲情城市》代表臺灣鄉土電影製作的最高水平,也是整整80年代新電影的大驗收,以臺灣光復後的歷史悲劇“二二八”為題材,流露着大時代的悲憫。為了強化製作條件,投資老闆邱復生將片子送到日本衝印和錄音,以期具有國際的工藝水平,此片在國際上極負盛名,也將侯孝賢推嚮國際大導演之列。邱復生隨後又投資了張藝謀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挂》以及《活着》等片,並將它們送到國際參展獲奬,對兩岸電影事業貢獻卓著。不過臺灣電影度過80年代的黃金期後,90年代中後卻迅速沒落,當時雖有李安揚名國際,但其電影實際上已屬好萊塢投資製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