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长城”开凿于何时?
988年,北宋开凿“水长城”。宋太宗为收复北方失地,屡次北伐,但无一获胜。辽国从宋朝的几次北伐中已探明其实力,便频繁南下。987年何承矩上书皇帝,针对辽兵只擅长在平原乘马作战的习性,建议开凿“水长城”以阻敌。宋太宗即令何承矩主持建造。“水长城”实际上是开凿一条沟通易水、白洋淀、文安洼,贾口洼至渤海的水道。这条水道西起今河北徐水县东北,向西经安新、任丘的白洋淀、文安的东淀和文安洼、静海的贾口洼等水淀、湖洼,至今天津的泥沽村海口入海。全长400公里,水面最宽处达30公里。其间设26座碉堡,125处军铺,以及兵船百艘。“水长城”于当年一举开凿完工,次年即有效地阻挡了辽军骑兵的南下。它不仅在以后多次宋辽战争中发挥了作用,而且由于在“水长城”一带进行屯田,军民大量种植水稻,还改变了宋以前北方只种粟谷的耕作习惯,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辽堑壕是怎么回事?
契丹族于公元10世纪兴起于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辽朝。大约在12世纪第一个10年,辽朝在与其属部生女真完颜部接壤之地营建了一道防御性的深堑。关于这道堑壕,《辽史》无直接的记载,但《金史》有确凿的记述。辽代堑壕的走向大略是:自今吉林省舒兰县境起,趋北跨榆树、扶余诸县,逾松花江,历经黑龙江省肇源、肇州两县,止于安达县境。舒兰县境的辽代堑壕,已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其遗迹。辽堑壕遗址在舒兰县西部的溪河乡长12公里许,呈西北往东南走向。西北自双印通古城东北角起,跨过吉(林)哈(尔滨)公路,趋向东南经双印通村南面的上敖花东山头,沿着山顶或山肩穿过孔屯与二道村之间,一直延伸到溪河乡与二道乡的交界处。
“金界壕”修建的起源和规模是怎样的?
金在灭辽以后,为北方兴起的较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1126年攻陷开封,结束了北宋的统治,迫使宋高宗退守江南临安府,建立南宋政权。这样,金朝就雄踞淮河以北广大地区,和南宋、西夏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它不断积蓄力量,企图灭掉南宋和西夏,以统一全国。但为巩固后方,防止蒙古族的袭击,在全国的北部边防开始了军事设防。1138年之后,先在重要隘口构筑一些边堡和边城,初时各堡城的位置多偏重在便于生活、便于游牧的地方。因此,参差不齐,疏密不均,不便于作战的协同和对边防的守备,构不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往往给来犯之敌造成可乘之隙。在1194年以后,金朝在北方边境开始大规模地构筑连亘不断的以壕、墙(有的称堤)为主体,与边堡、边城相结合的线式防御工程。
金代的壕、墙、边堡、边城的边防工程建筑规模很大,其范围包括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在东北路就构筑有两道筑垒防线。一道防线起于根河南岸,向西至额尔古纳河东岸而南,经满洲里之北,穿越俄、蒙境内一段再至肯特山东南麓。另一道是金章宗时所构筑,由今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起,经甘南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到右翼中旗的霍勒河与临潢路构筑的壕、墙相接,这就是《金史·地理志》所记的“东北路泰州婆鲁火砍浚之界壕”。临潢路所构筑的设防工程,东起科尔沁旗的霍勒河,经扎鲁特旗、巴林左旗,到多伦县的闪电河流域,与西北路的壕、墙相接。西北路和西南路的设防工程,由多伦县的闪电河西岸起,经阴山山脉的东端、化德县的西北境,到达包头市北边的阴山,形成比较完整的工程体系。这个设防工程的大体轮廓是由嫩江的中游起,沿兴安岭山脉东南转向西南,然后与阴山山脉相连而西向,直达河套西部。
今天地图上标注的长城建于何时?
今天在中国地图上所能看到的长城图符,是距我们年代最近的明代长城。明朝灭掉元朝以后,蒙古统治者退回漠北,但仍有相当的势力,不断南下骚扰掠夺企图卷土重来。★同时在东北又有女真的兴起。所以在明王朝统治的270余年间,基本上从未停止过修筑长城和经营长城防御体系,前后达50余次之多,它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横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等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7300公里,建造规模之大,功能之完善,是继秦皇汉武之后,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其工程技术也远远超过了历代所筑长城,可以说达到了长城修筑史上的最高峰。
明长城修筑大体分为几个阶段?
明长城修筑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力强盛,1372年,出兵15万分三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1387年,大将军冯胜、蓝玉统治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1410—1424年的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明中叶(1448—1566)长城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成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完成明长城九镇防御体系的全部工程建设。明后期(1567—1620)长城的重建改线。隆庆、万历年间,蒙古俺部与明王朝议和互相贸易,北方边境缓和,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重修辽东边墙,一直从三岔河修建到辽阳,三岔河在辽宁海城市西北30公里,当时的辽河、浑河合流于此。工程主要是建空心墙台,用砖石为墙。万历末年熊廷弼再次主持了修缮、建堡的工役。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用砖石结构建成,加强了防御,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