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劉緒義 Liu Xuyi

  與其說秦亡於農民起義,倒不如說亡於一句謠言。謠言之可怕,由此可見一斑。因而,數千年來,人們對謠言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想製止謠言的傳播。結果呢?往往事與願違!
  筆者通過對謠言的研究發現,第一,謠言是一種意識形態;第二,並非如人們所相信的那樣,說什麽"謠言止於智者",恰恰相反,"謠言起於智者"。西周末年的一句謠言可以作為明證。
  這則謠言見載於《國語》和《史記》。其實衹有8個字:"檿(眼,yǎn)弧箕服,實亡周國"。而且,這則謠言還不是出現在周幽王朝中,而是出現在其父宣王之時,公元前788年。"檿弧箕服"是什麽意思呢?韋昭是這麽解釋的:"山桑曰檿。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大意是桑木做的弓,箕草編的箭囊,將使周王朝滅亡。這個謠言直指周王的興亡,事關重大。於是,宣王聽到之後,立即下令,天下凡是有這工具的都可以被視為妖,逮而殺之。正好有一對夫妻,他們就是靠賣這種檿弧箕服為生的,宣王知道後,就派人把他們抓來準備殺掉。誰知半路被他們逃掉了。夫婦倆在逃跑的路上,又發現路邊有一棄嬰,"夫婦哀其夜號",就把這棄嬰拾起來,逃到了褒國。這棄嬰是怎麽被拋棄的呢?說來還話長。
  《史記》是這麽說的:
  昔自夏後氏之衰也,有二神竜止於夏帝庭而言曰:"餘,襃之二君。"夏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竜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噪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後宮。後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
  原來在夏朝末年,二條竜來到夏桀的朝堂上,自稱是襃國的二君。面對這不請自來的兩條竜,該如何處置呢?於是問卜,殺之不吉,趕走也不吉,留住他們還是不吉利。怎麽辦,巫師占卜發現,唯一的辦法是殺掉他們藏起他們所吐之沫,並書以簡策祭告。夏朝滅亡後,收藏竜沫的匣子就傳到了殷;殷商滅亡後又傳到了周。三代之中,沒有人敢揭開匣子看個究竟。
  到了周厲王之時,他不信邪,就打開來看,結果,竜沫流得朝堂之上到處都是,怎麽也清除不掉。厲王想了個辦法,打發很多婦女裸體歡呼,結果,竜沫就化成了一隻玄黿(黑色的蜥蜴),進入厲王的後宮去了。後宮一個宮女還衹有七歲,正好碰上,等到她及笄之年就懷孕了,並生下了一個女孩,由於是未婚而孕,害怕輿論而衹好拋棄。
  沒想到這棄嬰卻被那對逃亡的夫婦撿到,輾轉又回到了褒國。後來那棄嬰大概被賣給了一個叫褒姁的褒人,又逢褒姁犯了罪,便把此女獻給周王,以贖其罪。這樣棄嬰即妖女便進入宮中,因稱褒姒。到了幽王繼位之後的第三年,幽王在後宮見到了褒姒,觀其傾國傾城,便愛上了她。
  這樣,陰差陽錯,謠言最終成為現實。
  說"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或許衹是無心者一句戲言,或許是有心人精心編造出來的政治謠言,這樣的謠言和《周易》裏的一些卦語一樣,都需要在以後的事實中得到落實之後人們纔恍然大悟。古代衆多的方士深知謠言不可能一下子被人理解(否則就不是謠言了),就依靠這樣的手法來編製了大量的謠言來騙取榮華富貴或其它私利。不管是哪一種,它的最終"兌現"歷盡了多種偶然,且不說由此又鈎沉出三代中的"竜漦"、童妾無夫而生妖女的故事是何等麯折而荒誕,倘若幽王得到妖女後稍稍收斂,也不至於"實亡周國"。
  那麽,幽王又是如何對待此女的呢?周之滅亡果真是因為這句謠言嗎?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我們發現,歷史的真相並非如此。
  女人之魅
  褒姒由一個棄嬰進而成為周天子之寵妃,其經歷可謂坎坷。其實,謠言所說,無非是要證明褒姒大有來頭,印證她之所以成為紅顔禍水的根源,以及天命所歸。故《國語·鄭語》說:"天之生此久矣,其為毒也大矣,將使侯淫德而加之焉。"意思是說褒姒就是天生的一個大毒瘤,由褒國而來,歷三代,又回到褒國,最後又來到周天子身邊,似乎其目的就是要報復。
  褒姒之進入王宮,《史記》說是褒人為贖罪而獻,《國語·晉語》則說是"周幽王伐有襃,襃人以襃姒女焉"。兩種說法其實都差不多,《史記》說得籠統,而《國語》說得明確罷了。大約這也一如當年越國為討好吳王而獻上美女西施一樣,衹不過,西施成功地滅了吳國而留下美名,而褒姒成功地滅了西周卻留下了駡名。其結局天淵有別,個中原由耐人尋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