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春秋列國志傳   》 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餘邵魚 Yu Shaoyu

  太公傳令,休要走了姦臣費仲,淫妃妲己,拿獲者重賞,賣放者同罪!諸將得令,去尋妲己、費仲,不知其處。殷郊太子,生長宮中,樓閣臺榭,無不周知。時,妲己在摘星樓,見宮中火烈,正要起陣怪風,化作金毛狐子而走,被殷郊見其本相,不能變形,遂抱頭斂腹,欲投下摘星樓來。早被殷郊大喝一聲,舉斧一劈,金光燦爛,冷氣逼人。殷郊知其為怪,按下神斧,將妲己揪嚮太公帳下。卻說費仲,見宮中火起,投後宰門而出,被雷震活捉,亦解至太公帳下。太公請見武王曰:“商辛無道,皆由妲已、費仲所致,宜建法場於朝歌市上,審問明白,分解其屍,與民快樂!”
  於是,武王太公及衆文武諸臣於法場,數妲己、費仲之罪,令劊子手先斬妲己。妲己容顔嬌媚,劊子手不忍殺之。太公命斬劊子手,另換劊子手亦愛其貌,不忍殺。太公又命斬劊子手,如是者三次,劊子手俱不忍殺妲己,甘自受戮。太公曰:“吾聞妲己乃妖類,必得其形,方可除之。”命左右懸起照魔鏡,以鑒之妲己,乃露本相,卻是個九尾金毛狐狸,咆哮於場上。
  太公命曰:“誰速除之?”殷郊跳出,大喊一聲,手起斧落,斷狐狸為三截。太公又命將綿纏費仲之臍燃於市上,以解民恨!殷自成湯至紂共二十八君六百四十四年。史官有詩云:
  成湯祝綱德聲揚,放桀南巢正大綱。
  六百乾坤傳及紂,誰知付與周武王。
  又東平先生有詩云:
  苦陷忠良惡不悛,唯耽妲己信讒言。
  黎民不道君王死,反嚮天街鼓舞歡。
  又有五言詩云:
  天喪商辛業,敵兵盡倒戈。
  積山屍遍野,漂杵血流河。
  掃盡煩苛法,淫吟凱捷歌。
  太平今日定,換卻舊山河。
  武王既平殷亂,將復歸西伯之位,以聽天命。衆諸侯曰:“商德已絶,天命歸周,請西伯合正大位。”武王辭曰:“予以商辛失政,苦虐生民,天人共怒,予故代天討罪,以救生民。商辛既死,合尊有德,予何敢承大統?”諸侯曰:“天命靡常,惟德是歸!侯伯代天救民,義兵一舉,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赤鳥降屋,白魚入舟,此天命所歸之兆也!何必過辭?應代商命,以正大位。”武王辭之再三,不得已而許之。於是,諸侯奉命築壇三層,布列香燭,諸侯各服冠冕,立於壇下。武王登壇,諸侯奉册而上,製曰:維殷紂三十二年,歲在已卯鼕十月甲子。四海臣庶,奉天承運,咨爾姬發,乃值商綱之季,德墜政衰,既生民塗炭,奉天命所歸,吊民伐罪,拯溺亨屯,上應天心,下合人意,理合代商而有天下,率德以司北辰。册立之日,即登大寶,毋緻再辭。
  尚未受八拜之禮,即降詔以示諸侯。
  朕實不德,承此天體,恐墜天人之望,以貽篡逆之羞。咨爾侯衆,既尊朕位,各宜恪守乃職,以牧兆民。上合天心,下副民望,庶幾君臣得正,政治有成。
  諸侯在壇下者,皆呼萬歲。武王方受朝賀,改國號曰周,追溢父為文王。自文王以上七世,皆追為王。傳旨令閎夭奉太牢,祭比幹之墓,召公奭釋箕子之囚,畢公高奉勒旌表商容之閭,令南宮適除去酒池肉林,推去蠆盆炮烙,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賑濟百姓。朝歌百姓老幼,遮拜於道,留王鑾駕,不忍使歸。王親諭之曰:“吾今別立新主,以安汝等,汝等安農樂業,不必悲留。”百姓輓留不住,放聲大哭。武王甚是不忍,召武庚,諭以恤民。又召二叔,諭以剋供厥職。二人再拜受命。大軍出朝歌,歸到西岐升殿。文武朝賀畢,武王問群臣曰:“朕德不逮,今承衆諸侯奉朕為天子,其國傢儀製,當何如?”禦弟周公旦,出班奏曰:“姬乃帝後,今改正朔,宜用建子之月為正月,色尚赤,治尚文王。”又問曰:“諸侯王子及功臣當如何?”周公又奏曰:“諸侯功臣,有大勳勞者,宜分土封侯,以昭崇德報功之義。其親王子孫,亦宜分土封侯,以壯王室。至於上古三皇五帝,唐虞夏商之後,亦宜分土封侯,以報立德之功。”武王從之。後所封諸侯:都太公姜尚,以功臣封諸侯,鎮營丘國,號齊。即今山東青州府是也,後為田齊所滅,田氏為秦所滅。
  禦弟周公姬旦,以王親封諸侯,鎮麯阜,國號魯。即今山東兗州府是也。
  禦弟召公姬奭,以王親封諸侯,鎮北方,國號燕。即今北京順天府是也,其後為秦所滅。
  禦弟畢公姬高,以王親封諸侯,鎮魏,國號魏。即今河南開封府密縣是也。
  禦弟姬叔鮮,以王親封諸侯,鎮管,國號管。後管叔作亂,其國遂除,所以不續。
  禦弟姬叔度以王親封諸侯,鎮蔡,國號蔡。即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是也,後至《春秋》為宋所滅。
  禦弟姬叔振鐸,以王親封諸侯,鎮曹,國號曹。即今山東曹州是也,其後亡是也。
  禦弟姬武,以王親封諸侯,鎮郕國號郕。即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是也。
  禦弟姬康叔,以王親封諸侯,鎮衛,國號衛。即今北京戴州是也,其後為秦二世所滅,周之諸侯,惟衛在後亡。
  禦弟姬叔處,以王親封諸侯,鎮霍,國號霍。即今山西平陽府是也,其後為晉所滅。
  商故賢臣微子,封諸侯於宋,國號宋。即今河南彰德府是也,其後至春秋為楚所滅。
  先聖王神農之後,封諸侯於焦。即今弘農陝縣是也,其後為春秋齊國所並。
  先聖王黃帝之後,封諸侯於祝。即今山東濟南府是也,其後為戰國所滅。
  先聖王帝堯之後,封諸侯於薊。即今北京順天府是也,其後為戰國所滅。
  先聖王帝舜之後,封諸侯於陳。即今河南開封府是也,其後為田氏齊所滅。
  先聖王夏禹之後,封諸侯於杞。即今河南開封府是也,其後為春秋戰國所滅。
  故殷賢臣箕子,不肯臣事於周,但陳《洪範》一篇而去,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即今遼東是也,後為戰國所並。
  功臣南宮適、散宜生、祁突、高毀等各封官有差。共封親王子弟及功臣為諸侯者大小七十二國。大排筵宴,開庫藏,將殷之寶物,悉散於諸侯。後人有詩為證:一舉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賜諸侯。
  不如桀紂私天下,八百乾坤有自由。
  次日,諸侯皆上謝表,各赴本國而去。惟禦弟周公旦、召公奭,尚留在朝,以輔王室。武王謂周公曰:“鎬京為天下之中,土乃帝王之居。”於是,命召公遷都於鎬京。又曰:“當今海內清平,萬民樂業,朕當以德治民,不事刀兵,命有司與朕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令群臣不得言兵,群臣皆唯唯受命。
  忽一日,武王有疾,群臣皆懼。召公問周公曰:“今陛下有疾,太子年幼,倘有不諱,為之奈何?”周公曰:“我祈天代王以免患!”周公乃築壇於城南,親自登壇,焚香拜告於太王、王季、文王之靈,願以身代武王。祝罷,史官錄周公所告之言,藏於金藤匱中。次日,武王病瘳,諸侯、太公望等聞之,皆來朝賀。武王命大排宴,以待諸侯。
  周公問太公曰:“公奉天子之命以鎮齊,五月而報,政何以速也?”太公曰:“吾治齊之政,簡省繁文,從其便俗,故百姓易從,是以政成之速。”周公又問伯禽曰:“爾奉天子命以鎮魯,三年而後朝,政何其遲也!”伯禽曰:“臣治魯之政,除鄙俗,使民盡淳良,故民難從,是以政成之遲。”周公嘆曰:“後世齊國必強,魯國必弱,而魯終將北面事齊矣!”武王問:“何以知之?”周公曰:“政簡故便民,而民易治,政繁故擾民,而民難理。是以知之。”後世果然齊強魯弱,此周公有先見之識,所以為聖人也。後人有詩為證曰:
  昔人見識本非常,即政猶能達大綱。
  傳在春秋相並世,果然魯弱與齊強。
  宴罷,百官退朝,武王命諸侯各返本國。又越月,武王復有疾。不知武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