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放虎归山 》
第10节:汉奸发生学(6)
李零 Li Ling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定盟, 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遁逃。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 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政(正)欲择立嗣君,更 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 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NC371(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 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 三岁,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 ,选 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竞惕者,盖三十年矣。……
这段话,前半是真,后半是假。吴三桂为把自己的破碎人生璧和圆满,不惜编造 离奇故事,但是他的解释却有个时间上的麻烦:三十年的委屈心酸(如李陵),三十年的卧薪 尝胆(如勾践),现在还有人相信吗
当吴三桂举事时,有个叫谢四新的人写过一首诗,表示拒绝合作。诗云: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
这首诗除过于强调"红颜",余皆平实之论。它不仅 概括了吴三桂的一生,也揭露了他的人格矛盾。特别是诗中用典正好集合了上文提到的各 种历史角色,还浓缩了"汉奸发生学"的曲折微妙。
吴三桂为他的后半生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不仅自己的儿孙妻妾被凌迟处死,还使多年追 随的部下,副将以上几乎都被杀头。他一生两叛,兼取其辱,并非昏君奸臣所逼,乃是环 境所迫。这在汉奸史上是又一种典型。
现在,因"胡汉之争"的消亡,"汉奸"的内涵已发生变化。尽管伴随现代化的席卷全球, 人 们正在向新一轮的"车书一统"步步逼近,但是种族、民族间的仇杀仍不知何时是了。特别 是那些后发类型的国家,因被动适应,往往不免有遭受强暴之感。如果其文明曾经 古老而辉煌,如果其对手又是前仇或夙敌,即使没有战争,哪怕一场球赛,也照样萦系着此 类敏感。比如近来人们大骂何智丽为"吴三桂"便是明显的一例。
现在的"汉奸"是什么标准我不知道。不过历史的教训很清楚:正像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其实"汉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995年3月26日作于北京蓟门里寓所
(原刊《读书》1995年10期,87-93页)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新版序言(1) | 第2节:新版序言(2) | 第3节:放虎归山(代序)(1) | 第4节:放虎归山(代序)(2) | 第5节:汉奸发生学(1) | 第6节:汉奸发生学(2) | 第7节:汉奸发生学(3) | 第8节:汉奸发生学(4) | 第9节:汉奸发生学(5) | 第10节:汉奸发生学(6) | 第11节:汉奸发生学(7) | 第12节:纸上谈兵--装孙子(1) | 第13节:纸上谈兵--装孙子(2) | 第14节:纸上谈兵--装孙子(3) | 第15节:纸上谈兵--装孙子(4) | 第16节:纸上谈兵--装孙子(5) | 第17节:纸上谈兵--装孙子(6) | 第18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1) | 第19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2) | 第20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3) | 第21节:说名士,兼谈人文幻想(4) | 第22节:万岁考(1) | 第23节:万岁考(2) | 第24节:传统为什么这样红(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