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      田居儉 Tian Jujian

  久受徐知訓欺侮和壓製的徐知誥,得到鎮守揚州附近蒜山渡口的心腹馬仁裕的急報,星夜引兵渡江入城控製局勢,接替徐知訓執掌吳政,解了長期鬱積心頭之恨。因為在徐知訓的心目中,徐知誥是遲早要除掉的政敵。徐知訓平日極度衊輕徐知誥,稱他為“乞子”。不屑與他以手足之情相待。有時乘徐知誥到揚州覲見吳王之機,邀請徐氏兄弟痛飲美酒,徐知誥恐其居心不良,回避不至,徐知訓使直言不諱地說:“‘乞子’不欲酒,欲劍乎?”一次,徐知誥應邀到場飲酒,徐知訓又事先設下埋伏,欲趁機使人殺之。幸虧良知未泯的徐知諫暗中以足碰撞徐知誥的足踝,徐知誥纔藉口如厠逃脫。而窮兇極惡的徐知訓卻不依不饒,又命殺手刁彥能前去追殺,刁彥能不忍加害徐知誥,中途而返。屢涉險境的徐知誥,終於等來了化險為夷的時機。
  吳仍稱唐天十六年(公元919年),徐溫為了改變自己權重位輕的處境,一再鼓動文武同僚擁戴楊渭稱帝。楊渭身不由己,宣佈正式立國,舉行大赦,改元武義,建宗廟、社稷,置百官、宮殿,文物制度均用天子禮儀,衹是不稱帝號。同時,拜徐溫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軍事,封東海郡王;授徐知誥為左僕射,參知政事。又立諸子弟為各郡郡公。廬江郡公楊頗有才幹,不甘寄人籬下,對其兄所為憤憤不平,慨然嘆息道:“父輩創業歷盡千辛萬苦,而今傢國為何拱手讓於他人?”紒紡矠
  翌年五月,楊渭病危,召徐溫自金陵入朝商議立嗣大計。楊渭說:“當年蜀先主劉備臨終時,曾嚮丞相諸葛亮托孤:‘嗣子不纔,君宜自取’。……”未等楊渭說完,徐溫便言不由衷地回答:“吾王此言差矣!臣當初假如有意竊位,當在誅殺叛逆張顥時信手輕取,何須拖延至今?楊氏天下不容他人染指,即使無男,有女亦當擁立。朝內倘有圖謀不軌者,定斬不赦!”紒紣矠於是,他便以楊渭的名義下詔,迎丹楊公楊溥來揚州監國。不久,楊渭病逝,楊溥正式嗣位,但傀儡地位未變,仍被徐溫操縱在手中。
  吳順義七年(公元927年),徐溫病故。徐知誥秉承徐溫衣鉢,又擁楊溥稱帝,改元乾貞。爾後故伎重演:自鎮金陵遙控吳政,命其長子景通留守揚州輔政。吳天祚元年(公元935年),楊溥迫於徐知誥權傾朝野,又加以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進封齊王,備殊禮,特準他以升、潤、宣、池、歙、常、江、饒、信、海十州之地建立國中之國。隨後追加“九錫”,即古代帝王賜給有大功、有權勢諸侯的九種禮物。據《公羊傳》何休註說:“禮有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則,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鐵鉞,九曰鬯。”封大國,受九錫,享殊禮,這是西漢王莽始創的“禪讓”前奏麯。徐知誥也是先受九錫,隨後禪代的。吳天祚二年(公元936年),徐知誥正式建立大元帥府,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及????鐵官。吳帝被迫下詔,以金陵為西都,默認徐知誥與他平起平坐。吳天祚三年(公元937年),他在殺掉長於弓馬的吳國宗室、臨川王楊以後,便授意楊行密時代的勳舊周本、李德誠率衆臣上表,請吳帝册命徐知誥扮演“受禪老臣”角色,領銜主演一出迫使楊溥“禪位”的逼宮戲。先是更名為“徐誥”,以示有別於徐氏兄弟,並追尊徐溫為“太祖武王”;繼之正式稱帝,定都金陵,國號曰齊,建元升元。為了收買人心,追封義父徐溫為“義祖”,以示不忘徐氏收養培育之恩。又堂而皇之,封楊溥為“讓皇”。轉年兇相畢露,派兵將楊氏傢族自揚州強行遷往潤州丹陽宮。紒紤矠楊溥在乘舟南行時百感交集,吟了一首凄慘悲戚的七律《渡江》:
  江南江北舊家乡,二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榭亦荒涼。
  煙迷遠岫愁千點,雨打孤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回首細思量。
  為了穩坐江山,號令天下,知誥即位後更煞費苦心尋“根”覓“祖”,與李淵建立的大唐王朝賡續傢譜,自認唐室吳王李恪後裔,復易姓更名為李,並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追尊其高祖李恪為定宗孝靜皇帝,曾祖李超為成宗孝平皇帝,祖父李志為惠宗孝安皇帝,父李榮為慶宗孝德皇帝。
  南唐的締造者李,字正倫,因為出生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又被呼為彭奴。史書稱之為南唐烈祖或先主。
  李自幼傢境貧寒,六歲喪父,八歲又喪母,從童年開始就成為一個“處處無傢處處傢”的流浪兒。紓紛矠在唐末兵荒馬亂的年月裏,他曾一度棲身濠州名剎開元寺。該寺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故而得名。寺內潛竜殿,則因李幼年寓居於此而得名。紓紜矠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楊行密攻取濠州得勝,特到開元寺拜佛布施。在禪房留宿期間,他發現服侍他的小和尚相貌英俊,神態機靈,在同老僧的交談中又得知他老實勤快,孤苦無依,於是便同該寺住持商量,為這個剃度的孩子贖身,收為養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