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寶島佛教六十日參學記:僧眼看臺灣 Taiwan Buddhist sixty days participating school in mind: Taiwan sight monk   》 第10節:僧眼看臺灣(9)      體恆 Ti Heng

  若論品位,大仙寺肯定不如佛光、法鼓等幾座規範的大叢林,不過在臺灣好像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大仙寺有近三百年的創寺歷史,算是臺灣歷史較悠久的寺院了,也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據說,在日據時代,就有許多民衆到這裏來燒香拜菩薩,從這裏請佛、菩薩像回去供奉的人也為數不少。漢傳佛教傳統,觀音菩薩每年有三個重要節日,即二月十九的出生日、六月十九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日的出傢日。一般寺院每到這三個日子,都會擠滿進香的人群,大仙寺也不例外,明天才是農歷九月十九,今天就已經人山人海了。
  大仙寺的善男信女,除了進香拜菩薩,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風氣。就是凡在此寺請佛、菩薩像的人傢,每年都要把佛、菩薩像帶回寺院供一下再請回去,而且一定是在觀音菩薩的三個節日中擇其一,美其名曰"回娘傢"。於是,每當這幾個日子來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手提肩背往寺院趕。信衆集中的地區,整個村子的人都會一起來,開着大車,敲鑼打鼓,舞竜戲獅,熱鬧非凡,形成了民間信仰加娛樂、休閑的習俗。而且,這種盛況不僅節日當天,大約從一周之前就開始,直到節日結束。
  今天就是這樣的日子。我看到,觀音殿內外都是歡喜的人們,他(她)們排着長竜,正在從殿堂裏嚮外請菩薩像,一個傳一個,從供桌邊一直傳到外面的大卡車上。旁邊,還有年輕的小夥子敲着大鼓,每請出來一尊,就敲一下,人們跟着也就吆喝一聲,非常有意思。
  大仙寺裏,我看到了臺灣佛教的另一面。
  2007年10月27日星期六
  惠光印象
  到阿裏山遊玩時,是天竜寺惠光法師接待並一路陪同的。我發現,他是一個很特別的和尚。
  他的寺院在嘉義市區,位置還是蠻好的,也有一定的歷史,按道理應該香客盈門,可是卻"門前冷落車馬稀"。寺院內不見香煙繚繞,卻有雕羊塑鹿,好像一個小公園。他不怎麽做佛事,也不註重寺院的發展,卻去種植茶園、芥末,以生意收入來維持寺院的經濟運轉。寺院裏不見僧俗信衆,衹有一個菲傭在那裏打掃衛生。他不喜歡跟居士們打交道,卻與政治人物交往頻繁,客廳裏挂的都是他與臺灣政壇中要人的合影。
  不知道他是否也代表臺灣佛教的一種類型!
  2007年10月28日星期日
  一片神奇的山水
  又到了周末,我們結伴前去阿裏山遊玩。
  二十六日中午十二點半,呂幼如居士開車,載我們到高鐵,乘火車去阿裏山。下午兩點半火車出發,四點車到嘉義。嘉義天竜寺的惠光法師接站,先開車到他辦的安老院參觀了一下,而後進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自序第2節:僧眼看臺灣(1)第3節:僧眼看臺灣(2)第4節:僧眼看臺灣(3)
第5節:僧眼看臺灣(4)第6節:僧眼看臺灣(5)第7節:僧眼看臺灣(6)第8節:僧眼看臺灣(7)
第9節:僧眼看臺灣(8)第10節:僧眼看臺灣(9)第11節:僧眼看臺灣(10)第12節:僧眼看臺灣(11)
第13節:僧眼看臺灣(12)第14節:僧眼看臺灣(13)第15節:僧眼看臺灣(14)第16節:僧眼看臺灣(15)
第17節:僧眼看臺灣(16)第18節:僧眼看臺灣(17)第19節:僧眼看臺灣(18)第20節:僧眼看臺灣(19)
第21節:僧眼看臺灣(20)第22節:僧眼看臺灣(21)第23節:僧眼看臺灣(22)第24節:僧眼看臺灣(2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