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柏杨访谈录:新城对   》 炉边漫谈(1)      柏杨 Bai Yang

  执笔者聂华苓女士
  文载1985年6月香港《九十年代》杂志
  一、郭衣洞和柏杨
  一直到现在,三十年了吧,我还是叫他郭衣洞,叫不出柏杨。
  五十年代初期,正是我在台湾主编《自由中国》文艺版的时候,一位署名郭衣洞的作者,投来一篇小说《幸运的石头》。我们立刻就关注起来了。《自由中国》的文艺版常出现冷门作家,我们着重的,是主题、语言、形式的创造性——纵令是不成熟的艺术创造,也比名家陈腔滥调的八股好。郭衣洞那时大概开始写小说不久吧,可说是冷门作家。但他的小说已具有柏杨的特殊风格,嬉怒笑骂之中,隐含深厚的悲天悯人情操。
  台湾五十年代的“文化沙漠”的确寂寞,为《自由中国》文艺版写稿的一小撮作家,常常聚在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后来由周弃子先生发起,干脆每月聚会一次,称为“春台小集”。
  “春台小集”这个名称和我与彭歌有点儿关系。我们的生日都在正月,好像也是同年。我们三十岁那年,周先生预先邀了十几位文友,在台北中山北路美而廉,为我与彭歌来了一个意外的庆生会。从此,我们就每月“春台小集”一次,或在最便宜的小餐馆,或在某位文友家里。琦君散文写得很好,也做得一手好菜。她的杭州“蝴蝶鱼”,教人想起就口馋。轮到她召集“春台小集”,我们就到她台北杭州南路温暖的小屋中去“闹”一阵子,大吃一顿她精致的菜肴。“春台小集”也几经沧桑。最初参加的人除了周弃子、彭歌、琦君与我之外,还有郭衣洞、林海音、郭嗣汾、司马桑、王敬羲、公孙阓、归人。后来郭衣洞突然放弃了我们;司马桑去了日本;王敬羲回了香港。夏济安、刘守宜、吴鲁芹创办了《文学杂志》,“春台小集”就由刘守宜“包”了,每个月到他家聚会一次。我们也就成了《文学杂志》的撰稿人。记得彭歌的《落月》是在《自由中国》连载的;夏济安对《落月》的评论是在《文学杂志》发表的。后来夏道平也参加了“春台小集”。1960年,《自由中国》被封,雷震先生被捕,“春台小集”就风消云散了。
  郭衣洞在“春台小集”的时候,我们可真年轻呀!那时我们从大陆到台湾不久,在生活上各人有各人的问题,在创作中都在各自摸索;有的人甚至在感情生活中也在摸索,郭衣洞就是处于那种状态。他那时,常常灵光闪闪,嬉笑怒骂之中,一针见血,逗人大笑,却又叫人悲哀。我是站着远远地欣赏他。三十年后在爱荷华,我才在柏杨身上认识了郭衣洞。他离开“春台小集”,原来是因为他离了婚,离开了救国团,以为我们会对他有意见。“衣洞,我不会!”我说。“你是为了爱情嘛!”我看到他身旁微笑不语的诗人妻子张香华,才想起他以前那次为爱情而“身败名裂”的婚姻,早已因他坐牢而破裂了,但他终于碰上了香华——衣洞晚来的幸福。
  “衣洞,我真为你高兴,你有了香华!”
  “我也为你高兴,你有了安格尔!我们的晚运都很好。”
  “衣洞,我以前没想到你会如此伟大!”
  我们大笑,两人都有了斑斑点点的白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城对》目录历史的镜子(1)历史的镜子(2)历史的镜子(3)
历史的镜子(4)亵渎君主的柏杨(1)亵渎君主的柏杨(2)士大夫和中国人(1)
士大夫和中国人(2)炉边漫谈(1)炉边漫谈(2)炉边漫谈(3)
炉边漫谈(4)炉边漫谈(5)炉边漫谈(6)炉边漫谈(7)
炉边漫谈(8)炉边漫谈(9)炉边漫谈(10)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1)
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2)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3)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4)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5)
第   I   [II]   页

评论 (0)